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酶診斷法

鎖定
酶診斷法,又稱生物化學診斷法。通過對植物體內某些酶活性的測定,間接地判斷植物體內某營養元素的豐缺情況。
中文名
酶診斷法
別    名
生物化學診斷法

酶診斷法診斷簡介

酶診斷法。又稱生物化學診斷法。通過對植物體內某些酶活性的測定,間接地判斷植物體內某營養元素的豐缺情況。例如,對碳酸酐酶活性的測定,能判斷植物是否缺鋅,鋅含量不足時這種酶的活性將明顯減弱。此法靈敏度高,且酶作用引起的變化早於外表形態的變化,用以診斷早期的潛在營養缺乏,尤為適宜。

酶診斷法營養診斷

根據植物形態特徵或器官中營養成分含量的變化,判斷其體內營養元素豐缺狀況的方法。每一種營養元素在植物組織內的含量通常存在缺乏(A、B、C範圍內)、適量(D範圍內)和過剩(E範圍內)幾種情況。當植物組織內某種營養元素處於缺乏狀況,即含量低於養分臨界值(植物正常生長時體內必須保持的養分數量)時,植物產量隨營養元素的增加而迅速上升;當植物體內養分含量達到養分臨界值時,植物產量即達最高點;超過臨界值時,植物產量可以維持在最高水平上,但超過臨界值的那部分營養元素對產量不起作用,這部分養料的吸收為奢侈吸收;而當作物體內養分含量大大超過養分臨界值時,植物產量非但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即發生營養元素的過量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