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酶促不對稱有機合成

鎖定
《酶促不對稱有機合成》是2009年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西)戈托爾、(西)阿方索、(西)加西亞烏迪亞萊斯。
中文名
酶促不對稱有機合成
作    者
(西)戈托爾
(西)阿方索
(西)加西亞烏迪亞萊斯
譯    者
陳沛然
出版時間
2009年10月
出版社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頁    數
293 頁
ISBN
9787562826316
類    別
化學理論與研究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叢書名
當代化學譯叢書

酶促不對稱有機合成內容簡介

《酶促不對稱有機合成》討論了現有的可用來解決現實合成問題的大多數生物催化方法,因此對於合成化學、精細化工以及製藥領域特別有用。本書各章的介紹都力求作到全面而清晰,以便使它成為有志於進入這一迷人而又有用的研究領域的本科生和博士生樂於使用的信息來源。編者相信,本書既可以是學習參考書又可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案頭參考書。
《酶促不對稱有機合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方法學,第二部分是合成應用。第一部分包括三章,集中討論改進已有的生物轉化的立體化學效果的不同方法。第一章敍述通過改變反應介質來改進生物催化劑的立體化學效果的各種策略。第二章敍述通過定向進化技術產生新催化劑來改善酶催化的選擇性。第三章敍述用來發現具有更優良性質的酶的各種方法。第二部分所佔篇幅比較大,是按照酶催化或概念上特別的途徑進行的反應類型來組織的。因此,第四章介紹動態動力學拆分,這是一個克服經典拆分的50%最高理論產率的好方法。第五章討論另外兩個概念上有趣而且實用的方法,即去消旋化反應和對映匯聚過程。第六章介紹酶在羧酸衍生物環氧化合物的轉酯化反應以及水解反應中的最新應用,這些是酶在有機合成中應用最廣的反應。在第七章,編者試圖彙集酶在胺的拆分和酰胺合成中的最新進展。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別敍述能得到感興趣的對映富集的手性化合物的還原反應和氧化反應。此外,還特別介紹了反應過程所需要的輔因子再生的各種方法。本書的最後一章討論了用酶來形成C—C鍵的方法。 [1] 

酶促不對稱有機合成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方法學
第1章 介質工程
1.1 前言
1.2 通過介質工程調節酶的對映選擇性
1.2.1 通過添加水可混溶的有機共溶劑提高選擇性
1.2.2 在具有低水活度的有機介質中的選擇性提高
1.2.2.1 有機溶劑體系
1.2.2.2 酶在有機溶劑中的性質
1.2.2.3 介質工程
1.2.3 基本原理
1.2.4 酶選擇性的調控:新的研究趨勢
1.2.4.1 離子液體
1.2.4.2 添加劑
1.3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2章 定向進化作為人工改造對映選擇性酶的手段
2.1 前言
2.2 誘變的分子生物學方法
2.3 對映選擇性的高通量篩選方法
2.4 通過定向進化提高酶對映選擇性的舉例
2.4.1 綠膿假單胞桿菌脂肪酶(PAL)
2.4.2 其它脂肪酶
2.4.3 酯酶
2.4.4 乙內酰胺酶
2.4.5 腈水解酶
2.4.6 環氧化物水解酶
2.4.7 磷酸三酯酶
2.4.8 轉氨酶
2.4.9 醛縮酶
2.4.10 作為Baeyer-Villiger酶和磺化氧化反應催化劑的環已酮和環戊酮單加氧酶
2.4.12 細胞色素P450
2.4.13 其它酶
2.5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3章 尋找新酶
3.1 前言
3.2 基於機理的酶設計
3.2.1 催化性抗體
3.2.2 以酶和蛋白質為基礎的新催化劑的合理設計
3.2.3 合成的酶模型
3.3 偏基因組學
3.3.1 偏基因組派生的DNA文庫的構建
3.3.1.1 環境的選擇
3.3.1.2 克隆策略
3.3.1.3 篩選和檢測技術
3.3.1.4 需要説明的主要問題
3.3.2 未培養的微生物基因組作為新基因的來源
3.3.2.1 多糖降解/修飾酶
3.3.2.2 脂解的生物催化劑
3.3.2.3 維生素的生物合成
3.3.2.4 腈水解酶、腈水合酶和酰胺酶
3.3.2.5 氧化還原酶/脱氫酶
3.3.2.6 蛋白酶
3.3.2.7 甘油水合酶
3.3.2.8 抗生素和藥物
3.4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合成應用
第4章 動態動力學拆分
4.1 前言
……
第5章 去消旋化和對映匯聚過程
第6章 羧酸衍生物、醇和環氧化合物的轉酯化反應和水解
第7章 羧酸衍生物的胺解和氨解
第8章 酶催化的還原反應
第9章 手性合成中的生物氧化反應
第10章 醛縮梅:用於形成和切斷C—C鍵的酶
索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