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酵母浸膏

鎖定
酵母浸膏,現在在國內指膏狀酵母浸出物(因工藝與用途與酵母抽提物YE-yeast extract有一定區別,國內酵母標準起草單位將其簡稱為YEF——Yeast extract fermentation。酵母浸膏富含完全蛋白質,均衡的必需氨基酸以及B族維生素、核苷酸、微量元素等,是最為理想的生物培養基原料和發酵工業中的主要原料,其功效與8倍的酵母相當,可以大大提高菌種的生產速率及發酵產品得率。
中文名
酵母浸膏
外文名
Radix scutellariate = Root of Baikal Skullcap; L-linalyl acetate
別    名
酵母萃取物
別    名
酵母提取物
酵母抽提物
CAS號
8013-01-2
EINECS號
232-387-9
用    量
為0.2%~2.0%

酵母浸膏產品簡介

酵母浸膏根據中華藥典之規定採用新鮮酵母乳液自溶、酶解、分離、濃縮等現代生物高新技術精製而成的一種棕黃色可溶性膏狀(酵母浸膏)或淺黃色粉狀(酵母浸粉)純天然製品。
酵母浸膏從原料來源可分為麪包酵母浸膏、啤酒酵母(釀造啤酒的副產物)和假絲酵母。其中以純培養的麪包酵母為原料生產的酵母浸出物最為清潔安全,符合食品藥品認證標準。

酵母浸膏產品特點

1、營養物質豐富,能基本滿足微生物生長代謝需求。
2、營養成分降解較完全,可有效提高微生物生長代謝水平。
3、產品品質穩定,性價比極高,是一般性工業發酵的基本選擇。

酵母浸膏製備過程

在國外,很大一部分酵母被製成酵母浸膏而作為.人類食品或用於微生物培養基的製備。所採用的酵母全部是主發酵酵母。其製作過程可分為自溶、分離、去苦和蒸發四步。
(1)自溶:這一步決定產品的得率以及產品的風味和質量。活的酵母細胞內,絕大部分蛋白質是不溶性的,不能透過細胞膜而排出體外。所謂自溶就是控制有限的熱量應用,既能殺死酵母細胞,又不破壞其蛋白酶活力,即在控制一定的温度和pH條件下,使酵母蛋白被分解為可溶解的肽類和氨基酸。
(2)分離:酵母自溶產生了不溶性酵母菌體和可溶性酵母分解物的混合體,可採用離心機使酵母菌體與酵母分解物分離。
(3)去苦:去苦即是去除酵母中的不良成分,去苫的主要機制是採用吸收、吸附、離子交換、沉澱等措施,使苦味排除。過去的老方法是在酵母自溶之前,採用pH緩衝液,洗脱苦味物質(主要是異一口一酸),也能達到一定的去苦效果。
(4)蒸發:蒸發是指排除抽提物中的水分,蒸發的關鍵問題在於不使酵母抽提物的風味改變。酵母抽提物的濃度愈高,對熱的敏感性愈強,很易導致風味改變。因此,酵母抽提物的蒸發應採用多效真空蒸發罐,使蒸發的沸點逐步降低 [1] 

酵母浸膏應用領域

發酵工業原料:氨基酸,抗生素,原料藥,VC及肌苷等
微生物培養基:假單胞桿菌、醋酸桿菌、葡萄糖酸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乳酸鏈球菌、葡萄球菌、酵母及支原體
生化試劑

酵母浸膏酵母浸膏成分

酵母浸膏一般的用量為0.2%~2.0%。
酵母浸膏成分 酵母浸膏成分

酵母浸膏產品參數

酵母浸膏工業領域

1、酵母膏是以優質啤酒酵母乳液經(酶解)分離、濃縮得到的純天然製品,富含均衡的各種人體必需氨基酸、B族維生素、核甘酸、多肽及微量元素,是各種微生物所必需的生長元素。
2、酵母膏是棕黃色濃厚粘稠液體產生,具有特殊的臭味,但無腐敗氣味。
3、能溶於水,溶解呈黃色至棕色,反應呈弱酸性。
4、經酶解方法處理的酵母浸膏氨基氮含量較高,更有利於細菌的培養。

酵母浸膏感官指標

指標名稱
指標要求

膏狀


形態
棕黃膏狀,能溶於水,溶液顯黃色至棕色

香氣滋味
具有酵母的鮮香味,無異味,

雜質
無肉眼可見外來雜質

酵母浸膏理化指標

指標名稱
指標要求
膏狀

總氮(幹基) %
≥ 9.0
氨基氮(幹基) %
≥ 3.0
幹物質 %
≥ 65
PH
4.5-6.5
Nacl 含量
≤ 1.0%

酵母浸膏用途

1、泛用於生化試劑、微生物培養基,對假單胞桿菌、醋酸桿菌、葡萄糖酸桿菌、枯草桿菌、乳酸鏈球菌、葡萄球菌、酵母的培養有極高的促生長效應。
2、增稠劑;穩定劑;乳化劑。

酵母浸膏主要參數

主要參數 主要參數

酵母浸膏主要作用

為生物工程教學以及實驗室研究設計,也有利於提高基因重組工程菌的產物代謝或蛋白表達水平,產品品質穩定,使用重複性好,可充分滿足轉基因藥物、透明質酸、疫苗、干擾素等生物工程尖端領域的產業化生產需要。為工業化生物發酵而生產的優質天然複合有機氮源。在新型醫藥、氨基酸、有機酸、酶製劑、生物防腐劑、生物材料、維生素、基因工程、有機酸、胞外多糖等生物工程產業有廣泛的應用。

酵母浸膏注意事項

應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處密閉保存,開袋後儘快用完,用畢紮緊袋口。本品系高温噴霧乾燥生產,常規高温制粒無影響。
參考資料
  • 1.    程殿林.啤酒生產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