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酬別令狐補闕

鎖定
《酬別令狐補闕》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排律。
作品名稱
酬別令狐補闕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五言排律

酬別令狐補闕作品原文

惜別夏仍半,回途秋已期。
那修直諫草,更賦贈行詩。
錦段知無報,青萍肯見疑。
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
警露鶴辭侶,吸風蟬抱枝。
彈冠如不問,又到掃門時。

酬別令狐補闕作品註釋

①全唐詩校:“一本令狐下有八字。”令狐補闕:指令狐綯。開成二年綯為右補闕。五年父喪服闕起為原官。詩作於開成五年秋。
②期:至。
③那:奈。諫草:諫書草稿。更:再。開成五年九月三日商隱《與陶進士書》有“九月東去”語,令狐贈別詩殆即送商隱此行。
④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⑤青萍:劍名。鄒陽《獄中上書》:“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今天下布衣窮居之士,……欲盡忠當世之君,而素無根柢之客,雖竭精神欲開忠信,輔人主之治,則人主必襲按劍相疑之跡矣。”
⑥《風土記》:“(鶴)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聲,因即高鳴相警,移徙所宿處,慮有變害也。”
⑦温嶠《蟬賦》:“飢噏晨風,渴飲清露。”
⑧彈冠:彈去帽上的灰塵,準備出仕。《漢書·王吉傳》:王吉字子陽,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禹彈冠”。又《蕭望之傳》:“‘蕭、朱結綬,王、貢彈冠’,言其相薦達也。”
⑨《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早夜掃齊相舍人門外,……曰:‘願見相君無因,故為子掃,欲以求見。’於是舍人見勃曹參,因以為舍人。”

酬別令狐補闕創作背景

唐開成五年秋,令狐綯(官職為右補闕)父喪,作者在參加完恩師令狐楚的葬禮後,作此詩贈別令狐綯。

酬別令狐補闕名家點評

清·吳喬《西昆發微》:題稱酬別,詩有贈行,則知此詩乃答絢之作。絢以文宗開成五年庚申轉左補闕,義山以會昌三年癸亥受茂元之闢,意者此詩作於赴河陽時也。其曰“青萍肯見疑”,必非無謂之語。
清·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註》:此因令狐贈別有詩,而以汲引望之也。“青萍”句,喻生平寸心,不應見疑。雖通塞有命,然為國惜才,豈容漠視耶?
清·程夢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註》:此已與令狐有隙,而猶未顯絕之時也。中間“錦段知無報,青萍肯見疑”二語,朱長孺以為己雖無報,令狐絢必無按劍之疑也,得其解矣。結二語“彈冠如不問,又到掃門時”,乃露覆啓陳情之端緒也。
清·紀昀《玉谿生詩説》曲折渾動,其有筆力。獨末二句太無地步耳。
清·馮浩《玉谿生詩集箋註》:《與陶進士書》“九月東去”,景態相合也。纏綿之中,半含剖白,與令狐交誼之乖,大可見矣。 [1] 

酬別令狐補闕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文宗開成二年( 837)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温庭筠合稱“温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2] 
參考資料
  • 1.    (唐)李商隱著(清)馮浩注王步高劉林輯校匯評,李商隱全集(上冊),珠海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169頁。
  • 2.    韓兆琦著,唐詩精講,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01,第3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