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酒蒸黃連丸

鎖定
酒蒸黃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類證活人書》卷十八。具有治膈熱,解酒毒之功效。主治胃腸積熱,瀉痢,消渴,反胃嘔吐。
名    稱
酒蒸黃連丸
別    名
酒煮黃連丸(《雞峯普濟方》卷五)、酒連丸(《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五)、黃龍丸(《天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小黃龍丸(《世醫得效方》卷二)、獨連丸(《普濟方》卷一七七引《神效方》)
出    處
《類證活人書》卷十八
組    成
黃連
功    用
治膈熱,解酒毒
主    治
胃腸積熱,瀉痢,消渴,反胃嘔吐

酒蒸黃連丸組成

黃連四兩(以無灰好酒浸面上約一寸,以重湯熬幹)。

酒蒸黃連丸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滾水送下。

酒蒸黃連丸功用

治膈熱,解酒毒。

酒蒸黃連丸主治

胃腸積熱,瀉痢,消渴,反胃嘔吐。

酒蒸黃連丸附方

名稱:酒蒸黃連丸
組成:黃連、乾薑、枳殼、木香
用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飯飲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酒食過度,便血髒毒,諸種痔滿,瀉痢赤白,臟腑痾痛,胸膈痞悶,氣不舒暢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七引《德生堂方》
功用:解酒毒
名稱:酒煮黃連丸
組成:黃連、厚朴、肉豆寇
用法:上銼。用無灰酒、米醋各一升,慢火熬盡,烈日曬幹為末,再用酒醋打麪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送下
主治:瀉痢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
功用:厚腸胃,止泄瀉
名稱:丁香散
組成:肉豆蔻、人蔘、白茯苓、蒼朮、青木香、吳茱萸、丁香、厚朴、荊三稜、乾薑、芍藥、甘草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食前米飲調下
主治:脾胃虛冷,心腹切痛,不思飲食,嘔逆瀉痢
出處:《博濟》卷二
功用:暖脾助胃
名稱:丁香温中丸
組成:人蔘、白朮、甘草、乾薑、熟附子、丁香
用法: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乳前米飲送下,每日二次
主治:小兒嘔吐瀉痢,腹痛減食,四肢冷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四五引《施圓端效方》
名稱:七德丸
組成:台烏藥、吳茱萸、乾薑、蒼朮、木香、茯苓、補骨脂
用法:神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九或百丸,滾白湯送下
主治:生冷傷脾,瀉痢肚腹疼痛。凡年壯氣血未衰及寒濕食滯,宜和胃者
出處:《景嶽全書》卷五十一
名稱:八仙糕
組成:白朮、白茯苓、蓮肉、芡實、山藥、陳皮、甘草、臘月炒米
用法:每年臘月極凍之日,炒糯米,用大簸放天井中間,鋪開冷透,同藥共磨篩細,收瓷罐內。食時旋入糖,用滾水沖服
主治:飲食不消,大便瀉痢
出處:《仙拈集》卷三引《傳家寶》
功用:補脾胃,肥壯身體

酒蒸黃連丸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考》:黃連,苦寒枯燥之物也。苦寒,故能勝熱;枯燥,故能勝濕。而必煮以酒者,非酒不能引之入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