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酒粑節

鎖定
酒粑節,因時近農曆九月二十八,又稱“九八節”。與這種節慶一脈相傳的是打餈粑習俗,故又稱為酒粑節。 [2]  酒粑節相當於瑤族春節 [1] 
中文名
酒粑節
別    名
瑤族春節 [1] 
九八節 [2] 
節日時間
農曆九月二十七 [2] 
節日類型
瑤族傳統節日 [6] 
流行地區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汀坪鄉上巖村、桂花村 [2] 
節日活動
唱山歌、打餈粑、祭茅神等 [1] 
節日飲食
餈粑、油茶、老鼠肉、蝗蟲、酒粑 [1-2] 
節日意義
弘揚民族文化、家人團聚 [2]  [5] 

酒粑節節日起源

因瑤族歷史上長期刀耕火種、經濟落後,無力承擔税賦。酒粑節是瑤民最隆重的節日。每逢這一天,外出打工的子女都會千里迢迢趕回來與家人團聚,已出嫁的女兒也會攜夫帶子回來過節。 [2] 

酒粑節節日習俗與活動

主要節日活動:唱山歌、打餈粑、吃酒粑、祭茅神、慶豐年 [1] 

酒粑節吃酒粑

酒粑節美食——瑤族酒粑
酒粑節美食——瑤族酒粑(4張)
瑤族餈粑,稱“酒粑”, [1]  瑤家餈粑是瑤族待客的最高禮儀。客人到了瑤家,先要喝四碗油茶,再吃上當地餈粑,然後才是雞鴨魚肉上桌。剛擰好的糯米糰要粘上一種特製的粉末,這種粉末由黃豆、芝麻、花生、玉米、南瓜籽碾細炒香製成,也象徵着五穀豐登 [4]  吃時需拌上葱花薑末紅豆湯。 [1] 

酒粑節餐前吃粥

新中國成立前由於缺衣少食,瑤人生活極為艱苦,一年中有多半時間以紅薯包穀填飽肚子。漢人過春節殺豬宰羊,瑤人卻沒有過年習俗。條件稍好的瑤族家庭會殺一隻雞或放些肉在稀飯中熬煮,讓全家人嘗些肉味,其餘瑤人只能熬些白米粥就算是過年了。如今,城步很多瑤人過年仍有先吃粥的習慣,以示不忘祖先歷史。 [3] 

酒粑節抓山鼠

捕鼠一般在秋收後進行,這個時候山中毒蛇已接近冬眠,去捕鼠才不會被蛇咬傷 [1]  當地瑤族不用鼠夾,而是設一個“老鼠墮”的機關。“老鼠墮”就是根據老鼠的活動軌跡,在其活動線路上挖一深坑,再用樹鈎鈎住石板,坑內放幾個桐子作誘餌,老鼠就會源源不斷地墜入坑中。 [3] 

酒粑節吃天敵

吃天敵
吃天敵(3張)
蝗蟲和老鼠是農作物的天敵,把天敵吃掉象徵着來年多一分收成。在過去饑荒年代的酒粑節,村民必吃山老鼠、蝗蟲。現在雖然沒有蝗災了,但吃蝗蟲和老鼠肉的習俗卻被保留了下來。 [3] 
城步當地瑤族吃山鼠,將鼠腸掏出後再用木棍穿進去,用鉻鐵將鼠毛弄乾淨。 [1]  綠色的蝗蟲經洗淨後被油炸成金黃色。老鼠是山老鼠,村民在山裏用套夾捕的,用油炸得香噴噴。 [1] 

酒粑節敬狗愛狗

城步瑤族均屬“過山瑤”,舊社會常被漢人稱為“狗頭瑤”。 [3]  瑤人歷史上以刀耕火種為生,沒有水稻只種包穀。一隻神狗在地主家的曬穀坪上打了幾滾,狗尾上沾了幾粒谷種,從此為瑤族帶來了水稻種子。瑤人先祖為感念狗的恩德,自此敬狗愛狗。這也是瑤族禁吃狗肉等歷史傳説的因由。在現代,城步不少瑤族家庭逢年過節先盛出肉和飯敬狗後,然後才可上席動筷。一些當家男人還要蹲在桌下吃飯,以表對祖先敬意。 [3] 

酒粑節祭茅神

祭茅神
祭茅神(3張)
茅神是瑤族守護神,相傳能驅趕野豬野兔、護佑包穀紅薯免遭侵害。在一處剛收割的稻田裏,人們向一稻草扎制的茅神敬奉果品酒食。禮畢後,要將茅神燒化,人們燃放鞭炮,恭送茅神上天,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2] 

酒粑節拜神樹神石

桂花村(原上巖村)松柏林 桂花村(原上巖村)松柏林
上巖村 [2]  村頭水口樹林中,有一片千年松柏林,旁邊生長着兩棵圓櫸古樹,兩株古木中間樹枝相連,伸進樹幹,融為一體。當地人稱這兩棵樹為“上巖三生樹”,寓意三生奇緣、三生有幸,在村尾還有一塊巨大的“三生石”。男女青年經常會到此處叩拜“三生樹”和“三生石”。 [2] 

酒粑節節日意義

酒粑節代表瑤族文化的傳承,也象徵着五穀豐登和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