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酒神祭

(提香創作油畫)

鎖定
酒神祭,又名酒神的狂歡,威尼斯畫家提香在16世紀初期所作的一幅油畫
中文名
酒神祭
外文名
Bacchanale
作    者
提香
創作時間
約1518---1520年間
類    型
油畫
橫    長
175cm
縱    長
193cm
收藏地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酒神祭作品內容

《酒神祭》描繪的是希臘神話傳説中酒神狄俄尼索斯(羅馬神話即巴克科斯)的事蹟。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塞墨勒的兒子,傳説他開創用葡萄釀酒,把它獻給奧林匹斯山諸神,諸神歡欣。從此,每年春季葡萄發芽和秋收時節,人民都要與神 一起舉行酒神節。酒神在諾沙山受伊諾與瑞亞教養時期,曾受到山林畜牧神()的兒子西勒諾斯的保護。他們常坐着豹子拉的車四出狩獵,故自小與潘族子弟薩提爾(一譯薩提羅斯)以及山林水澤女妖寧芙們十分友好。每當酒神節時,狄俄尼索斯就與這羣無憂無慮的薩提爾、美麗而活潑的寧芙們喝得酩酊大醉,在山野裏狂歡作樂。 畫上右角仰卧着的裸女即是寧芙仙女的醉態。左邊有兩個潘族兄弟正痛飲不止。兩棵樹旁的西勒諾斯在給躺卧在地上的一個仙女的盤子裏斟酒。遠處的山坡上有一個已醉倒在地的薩提爾。這一切,與其説是狄俄尼索斯與眾仙狂歡,不如説是民間青年男女在郊遊中盡情痛飲的寫照。這裏不無為畫家所歌頌的女性官能美的意欲,但主調仍然是健康的,它充滿為青年人生活中所獨具的歡樂節奏。

酒神祭創作背景

威尼斯出現像提香這樣在色彩上如此熱情飽滿的繪畫大師,是有一定的社會基礎的。在16世紀,威尼斯雖然已建立了共和政體,但封建反動勢力仍很猖獗。人們在經濟優異的條件下,對自由與入世哲學的興趣日趨強烈。提香借希臘神話題材以表現人生的歡樂與享受,正符合一部分人在長期神學思想禁錮下產生的逆反心理。
1518年以來,提香畫了一些他一生中最富激情與肉感的神話題材作品,如《維納斯的祝宴》(1518年,藏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酒神與阿麗亞德尼》(1523年,藏倫敦國立畫廊)等

酒神祭作品賞析

畫家在 這一幅約作於1518~1520年間的《酒神祭》(又名《酒神的狂歡》上)借畫上諸神 的醉酒生活,表達出一部分人的心理慾望,形象大膽而放蕩,色彩豐富多變,氣氛十分熱烈,它是對神學所宣揚的禁慾觀念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