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酒石酸

鎖定
酒石酸,即2,3-二羥基丁二酸,是一種羧酸,化學式為C4H6O6。存在於多種植物中﹐如葡萄和羅望子。也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機酸之一。
作為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劑﹐可以使食物具有酸味。酒石酸最大的用途是飲料添加劑,也是藥物工業原料。
中文名
酒石酸 [1] 
外文名
Tartaric acid
別    名
2,3-二羥基琥珀酸
二羥基琥珀酸
葡萄酸
化學式
C4H6O6 [3-5] 
分子量
150.09
熔    點
200 至 206 ℃
沸    點
399.3 ℃
密    度
1.886 g/cm³
外    觀
白色結晶性粉末
閃    點
210 ℃
安全性描述
S26;S37/39
危險性符號
Xi [5] 
危險性描述
R36/37/38 [5] 
溶解性
溶於水和乙醇,微溶於乙醚
折射率
1.585
CAS號
133-37-9(DL) [3]  ;147-71-7(D) [4]  ;87-69-4(L) [5] 

酒石酸製備方法

製備酒石酸主要有三種方法:
1.DL-酒石酸的製備用富馬酸馬來酸進行氧化而得。
2.從乙二醛同氫氰酸進行反應然後酸水解而得。D—酒石酸,在很多果實中或很多植物的其他部分中都有發現,有遊離狀態存在,也有同鉀、鈣、鎂結合狀態存在的。
3.酒石酸從生產酒時生成的粗酒石沉澱物中製備,提取酒石酸氫鉀,再轉化為酒石酸鈣鹽後,用稀硫酸酸化,也可用硝酸氧化D—葡萄糖而得。DL—酒石酸的製備是把D—酒石酸同NaOH水溶液共沸。將49克順丁烯二酸酐、0.25克鎢酸、130克30%過氧化氫和50毫升水混合均勻,在70℃攪拌反應8小時,再加流1小時。反應液冷卻,加入5毫升濃硫酸,加熱沸騰1小時。冷卻,析出結晶。過濾,濾餅水洗3次,抽乾、乾燥,得5克酒石酸。

酒石酸簡介

酒石酸歷史

酒石酸鹽在歷史上對建立有機立體化學起了作用。1769年,舍勒首次從葡萄汁的發酵液內得到遊離的無色酒石酸結晶。它的各種立體異構體外消旋體具有不同的物性。自然界存在的多為右旋體,葡萄汁和其他漿果汁中尤多,故又叫果酸。如用丁烯二酸控制氧化得到的是外消旋體。將上述反應過程中產生的酒石以石灰乳處理生成酒石酸鈣,再酸化則得內消旋體。1848年,法國化學家巴斯德從事酒石酸鈉銨結晶學研究工作時,看到一種前人未曾注意的有趣現象:無旋光性的酒石酸鈉銨是由二種不同結晶組成的混合物,它們的外形互為鏡像關係,實際上是外消旋體。他用放大鏡和鑷子將混合物細心分成小堆。一堆是右旋體晶體,一堆是左旋體晶體,它們猶如一堆是右手套,一堆是左手套。兩堆晶體溶於水都有旋光性。他首次發現了分子的立體異構和旋光的關係,提出了對映異構概念,為有機立體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酒石酸同分異構體

酒石酸有兩個相同的手性碳原子,有三種立體異物體(左旋體(L-酒石酸)、右旋體(D-酒石酸)、內消旋體)。左旋酒石酸右旋酒石酸對映異構體。天然存在的酒石酸都是右旋體。右旋型酒石酸以遊離的鉀鹽、鈣鹽、鎂鹽的形態廣泛分佈於高等植物中,特別是多存在於果實和葉中。在製造葡萄酒時,會沉積大量酒石(氫鉀鹽)。另外,在黴菌和地衣類中也常見到它的存在。等量左旋體和右旋體的混合物,其旋光性相互抵消,組成外消旋體。外消旋型酒石酸又稱為葡萄酸。葡萄汁或其他漿果汁在發酵制酒過程中,析出不溶於乙醇和水的右旋酒石酸的酸式鉀鹽沉積於酒桶壁上,稱為酒石,酒石酸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左旋酒石酸可由外消旋體拆分獲得,也存在於馬裏的羊蹄甲的果實和樹葉中。

酒石酸物性數據

熔點:200-206℃
沸點:399.3℃
密度:1.886g/cm3
閃點:210℃
溶解性:溶於水和乙醇,微溶於乙醚。

酒石酸用途

酒石酸常用於製藥物、媒染劑鞣劑等,也常用作拆分外消旋鹼性化合物的試劑。它也是食品添加劑中的酸味劑,酸感優於蘋果酸、乳酸等。它的幾種鹽都有重要應用,例如實驗室中用酒石酸鉀鈉配製斐林試劑,用於鑑定有機分子結構中醛基官能團。它的鉀鈉鹽又叫羅謝爾鹽,其晶體在壓力作用下發生極化而使兩端表面產生電勢差(壓電效應),藉此可以製成壓電元件,用於無線電和有線電廣播的受話器和拾音器。醫療上將酒石酸銻鉀(俗稱吐酒石)用於治療血吸蟲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