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配額抽樣

鎖定
配額抽樣也稱“定額抽樣”,是指調查人員將調查總體樣本按一定標誌分類或分層,確定各類(層)單位的樣本數額,在配額內任意抽選樣本的抽樣方式。
配額抽樣和分層隨機抽樣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大區別。配額抽樣和分層隨機抽樣有相似的地方,都是事先對總體中所有單位按其屬性、特徵分類,這些屬性、特徵我們稱之為“控制特性。”例如市場調查中消費者的性別、年齡、收入、職業、文化程度等等。然後,按各個控制特性,分配樣本數額。但它與分層抽樣又有區別,分層抽樣是按隨機原則在層內抽選樣本,而配額抽樣則是由調查人員在配額內主觀判斷選定樣本。 [1] 
中文名
配額抽樣
外文名
Quota Sampling
別    名
定額抽樣
優    點
費用不高,易於實施
領    域
統計
缺    點
容易掩蓋不可忽略的偏差

目錄

配額抽樣種類

配額抽樣有兩種:獨立控制配額抽樣和相互控制配額抽樣
1、獨立控制配額抽樣
獨立控制配額抽樣是指調查人員只對樣本獨立規定一種特徵(或一種控制特性)下的樣本數額。獨立控制配額抽樣是根據調查總體的不同特性,對具有某個特性的調查樣本分別規定單獨分配數額,而不規定必須同時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特性的樣本數額。因此,調查員就有比較大的自由去選擇總體中的樣本。 [2] 
如在消費者需求調查中,我們按年齡特徵,分別規定不同年齡段的樣本數目,就屬於獨立控制配額抽樣。人們通常把消費者的年齡、性別、收入分別進行配額抽樣而不考慮三個控制特性的交叉關係。
2、相互控制配額抽樣
相互控制配額抽樣是指在按各類控制特性獨立分配樣本數額基礎上,再採用交叉控制安排樣本的具體數額的抽樣方式。交叉控制配額抽樣對每一個控制特性所需分配的樣本數都做了具體規定,調查員必須按規定在總體中抽取調查單位,各個特性都同時得到了控制,從而克服了獨立控制配額抽樣的缺點,提高了樣本的代表性。 [2] 

配額抽樣優缺點

配額抽樣優點

適用於設計調查者對總體的有關特徵具有一定的瞭解而樣本數較多的情況下,實際上,配額抽樣屬於先“分層”(事先確定每層的樣本量)再“判斷”(在每層中以判斷抽樣的方法選取抽樣個體);費用不高,易於實施,能滿足總體比例的要求。
配額抽樣與分層隨機抽樣相似,也是按調查對象的某種屬性或特徵將總體中所有個體分成若干類或層。但不同的是,分層抽樣中各層的子樣本是隨機抽取的,完全排除主觀因素,客觀地、等概率地在各層中進行抽樣;而配額抽樣中各層的子樣本是非隨機抽取的,在每個組中,個體的選擇由研究者來決定,注重的是樣本和總體在結構比例上表面的一致性。
以上非概率抽樣的優點在於其經濟性與方便性。有時候,非概率抽樣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方法。非概率抽樣方法之間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有的更接近概率抽樣(比如配額抽樣),有的則不然。在實際研究中.很多所謂的概率抽樣也含有非概率抽樣的成分。 [1] 

配額抽樣缺點

容易掩蓋不可忽略的偏差。配額抽樣的被訪者不是按隨機原則抽出來的,而分層抽樣必須遵守隨機原則。

配額抽樣特點

雖然配額抽樣與概率抽樣中的分層抽樣具有相似的特點,兩者都是按一定的標準把總體分為若干個層次或類型。但是這兩種方法還是有本質區別,不能簡單地認為配額抽樣是分層抽樣在非概率抽樣方法中的應用。第一,配額抽樣一般適用於總體比較小的研究,抽樣建立在研究者對總體非常熟悉的基礎上,而分層抽樣適用於總體較大的研究,不需要對總體的單位或元素非常熟悉。第二,在抽樣時,配額抽樣是採用主觀判斷方法抽取樣本,分層抽樣是採用等概率原則抽取樣本。第三,配額抽樣和分層抽樣抽取的樣本對於總體的代表來説,配額抽樣只能獲得一個與總體比較相似的樣本,但不能再現總體的結構。
因為樣本抽取是採用判斷抽樣的方法,是主觀抽樣。分層抽樣由於是以等概率抽樣原則為基礎,因此它所獲得的樣本可以再現總體的結構,和總體結構基本上是一致的。第四,只有分層抽樣所得到的樣本調查結果能夠推論總體,配額抽樣的樣本調查結果是不能推論總體的,它的最大特點是為比較分析、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個基礎。 [3] 
同時,配額抽樣的邏輯有時還可以有效地用於實地研究。譬如在一項有關正式團體的研究中,你們應該對團體的領袖和普通成員都進行訪談。如果研究一個學生組織,就應該既訪問組織中的激進派,也訪問較温和的成員。大體來説,當你們的研究看重代表性的時候,就應該用配額抽樣的方法,對男人和女人、年輕人及老年人以
及類似的情形,都進行訪問。 [4] 

配額抽樣例子

假設某高校有2000名學生,其中男生佔60%,女生佔40%;文科學生和理科學生各佔50%;一年級學生佔40%,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學生分別佔30%、20%和10%。現要用定額抽樣方法依上述三個變量抽取一個規模為100人的樣本。依據總體的構成和樣本規模,我們可得到下列定額表:

男生(60)
女生(40)

文科(30)
理科(30)
文科(20)
理科(20)
年級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人數
12 9 6 3
12 9 6 3
8 6 4 2
8 6 4 2
參考資料
  • 1.    陳衞,劉金菊主編,社會研究方法概論=INTRODUCTION TO SOCIAL RESEARCH METHODS,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09
  • 2.    李燦主編,市場調查與預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04
  • 3.    仇立平著,社會研究方法 第2版,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05
  • 4.    (美)艾爾·巴比著,社會研究方法 (第11版),華夏出版社,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