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酆都御史

鎖定
《酆都御史》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
作品名稱
酆都御史
作    者
蒲松齡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小説

目錄

酆都御史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4] 

酆都御史原文

酆都縣外有洞[1],深不可測,相傳閻羅天子署。其中一切獄具,皆借人工。桎梏朽敗[2],輒擲洞口,邑宰即以新者易之,經宿失所在。供應度支,載之經制[3]。
明有御史行台華公[4],按及都,聞其説,不以為信,欲入洞以決其惑[5],人輒言不可,公弗聽。秉燭而入,以二役從。深抵裏許,燭暴滅。視之,階道闊朗,有廣殿十餘間,列坐尊官,袍笏儼然;惟東首虛一坐。
尊宮見公至,降階而迎,笑問曰:“至矣乎?別來無恙否?”公問:“此何處所?”
尊宮曰:“此冥府也。”公愕然告退。
尊官指虛坐曰:“此為君坐,那可復還。”公益懼,固請寬宥。
尊官曰,“定數何可逃也!”遂檢一卷示公,上注云:“某月日,某以內身歸陰。”公覽之,戰慄如濯冰水。念母老子幼,泫然涕流。
俄有金甲神人,棒黃帛書至。羣拜舞啓讀已,乃賀公曰:“君有回陽之機矣。”公喜致問。曰:“適接帝詔,大赦幽冥,可為君委折,原例耳[6]。”乃示公途而出。
數武之外,冥黑如漆,不辨行路。公甚窘苦。忽一神將,軒然而入,赤面長髯,光射數尺。公迎拜而哀之。神人民“誦佛經可出。”言已而去。
公自計經咒多不記憶[7],惟《金剛經》頗曾習之[8],遂乃合掌而誦,頓覺一線光明,映照前路,忽有遺忘之句,則目前頓黑;定想移時,複誦復明。乃始得出。其二從人,則不可問矣[9]。 [1] 

酆都御史註釋

[1]酆都縣:隋置。清初屬四川省忠州,即今重慶市豐都縣。縣有平都山仙都觀,系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謂為陰府所在。參段成式《西陽雜俎·玉格》。由於三峽工程的原因,現豐都縣城已非古時豐都縣城之所在。
[2]桎梏:腳鐐和手銬。
[3]載之經制:謂將上述專項費用列入附加税內徵收報銷。別立名目增收之税稱“經制錢”。
[4]御史行台:又稱行台御史。元以後指代表御史台對地方行使監察權的御史。
[5]決其惑:破除其迷惑,即確定真假。
[6]委折,原例:謂援引前例,委曲折免華御史之罪。委折,委曲折免;即設法減除。原例,原本往例;義近“援例”,謂照章行事而已。
[7]經咒:指佛經經文和祝禱詞。
[8]金剛經:佛教經典,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參卷三《魯公女》注。
[9]不可問:不必再問,意思是已死無疑。 [2] 

酆都御史譯文

四川酆都縣城外有個山洞,深不可測,相傳是閻羅天子的衙門。它裏面的一切刑具,都是藉助人來製造的。腳鐐和手銬壞了,就扔在洞口,縣令馬上用新的替換,過一夜就不知去向了。有關洞內的供應開支,已經載入官府的報銷制度中。
明代有個御史行台華公,巡視酆都時,聽到這個傳説,不相信是真的,想進洞去破除這個疑惑。人們都説不行,但華公不聽。他手持蠟燭進入洞中,讓兩個衙役在後隨從。深入洞內一里多路後,蠟燭突然滅了。華公看了看,台階寬闊明朗,有大殿十餘間,裏面並排坐着尊官,身穿袍服手執笏板很莊重,惟獨東頭空着一個座位。
官員們見華公到了,都走下台階來迎接,笑着問道:“來了嗎?分別以後可好啊?”華公問:“這是什麼地方?”
尊官説:“這是陰曹地府。”華公驚訝地告退。
尊官指着空座位説:“這是您的座位,哪能再回去?”華公更加害怕,一再請求寬容。
尊官説:“定數怎麼可以逃脱呀!”於是檢出一卷簿子給他看,上面記載着:“某月某日,某以肉身歸陰。”華公看了,嚇得渾身顫抖,像掉入冰水中。念及母老子幼,流下了眼淚。
不一會有個穿着金甲的神人,手捧黃色帛書來到。羣官拜舞,打開帛書讀後,祝賀華公説:“您有回陽間的機會了。”華公驚喜地問原因。尊官説:“剛才接到大帝御詔,要大赦幽冥,可以為您設法折免罪過。”於是為華公指示道路讓他出來。
幾步以外,幽黑如漆,辨認不出道路。華公非常為難。忽然一位神將氣宇軒昂地走來,紅臉長鬚,光芒射出數尺以外。華公迎拜並哀求他,神人説:“背誦佛經可以出去。”説畢去了。
華公心想,經咒大多不能記憶,只有金剛經還曾稍微學習過,於是合掌背誦。立刻覺得有一線光明,映照着眼前的路。忽然有遺忘了的句子,眼前立即黑暗;鎮靜下來思考一會兒,再背誦再顯光明,這才出得洞來。而那兩個隨從的衙役,就不必再問了。 [3] 
參考資料
  • 1.    資料  .新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9]
  • 2.    蒲松齡 著,朱其鎧 主編.全本新注聊齋志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 3.    資料  .新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9]
  • 4.    徐波,李惠文,雷家桓等編寫.中外文學名著簡介: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