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鄺任生

鎖定
鄺任生(1911年9月28日—1942年3月25日),字修一,名覺民,曾用名陳福。 [2]  出生於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小濠湧田巖村。是民主革命時期斗門地區第一個中共黨支部的負責人,他為創建發展當地的地方黨組織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 
中文名
鄺任生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1942年3月25日
出生地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小濠湧田巖村
修一 [2] 
曾用名
陳福 [2] 
人物生平
1911年9月28日,鄺任生出生於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小濠湧田巖村的貧苦僑工家庭,少時先後在本鄉育英小學和乾務文明小學讀書。1928年赴廣州知行中學補習。次年,考入培正中學讀初中。在穗求學期間,鄺任生除了學好各門課程外,還如飢似渴地鑽研社會科學,受到革命文學和新興社會科學的薰陶,並結識了後來成為其入黨介紹人的共產黨人陳杰。 [1] 
1930年冬,完成培正學業後的鄺任生,回到斗門八甲鄉排山小學任教,並先後介紹了包括陳杰在內的一些進步青年到家鄉任教。鄺任生等利用業餘時間,興辦農民夜校,組織農會和讀書會,對青年進行馬列主義啓蒙教育。1932年還在網山、黃沙坑兩地召開羣眾大會,慶祝俄國十月革命勝利15週年,宣傳革命思想。他們的行動激怒了國民黨當局,陳杰、鄺任生被下令通緝。在網山青年的掩護下,陳杰轉移到香港,鄺任生脱險後,1933年春再次赴穗入航海學校讀書。讀書期間,結識了一些進步學生,成立了“共產主義同情小組”,鄺任生為負責人,他還利用假期回鄉指導革命活動。航校畢業後,鄺任生到永福艦實習,他利用來往港穗之機,經常帶回進步刊物,寄給家鄉的同學閲讀。不久,他藉故離艦回鄉,想一心從事家鄉的青年運動。 [1] 
1934年春,鄺任生回到小濠湧,創辦健民小學,增設戰時教育課程,向學生傳播進步思想,編寫進步歌曲,在師生和羣眾中傳唱,以激發抗戰情緒。他還奔走於馬山、網山、南山、八甲等地,動員教師和八區的文化人士參加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活動。他協助進步人士陳守志辦好《南峯》,自己創辦《八區青年》,揭露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反對封建思想,提倡新文化。同時,幫助南門的《斗門公報》、小濠湧的《華僑》、瀝岐的《岐山》、漢坑的《漢溪》等刊物,逐步擺脱無意義的論戰,轉向宣傳“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思想、新文化。 [1] 
1936年春,鄺任生在健民小學成立了“青年社”,吸收各鄉進步青年參加。該社的成立,使當地的青年運動的中心在小濠湧形成。鄺任生在曾在當地工作過的從香港回來的陳杰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時,他清醒地認識到,八區必須要有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領導,才可能更加深入地開展革命活動。自此,他決心把家鄉建成一個革命堡壘,把建立黨組織作為自己的任務。盧溝橋事件爆發後,抗日戰爭全面展開,他積極在進步組織中物色培養入黨對象。1937年下半年,鄺任生培養了鄺叔明、鄺振大、鄺健玲、鄺仲海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斗門地區第一個黨支部――小濠湧支部誕生,鄺任生為黨支部書記。此後,小濠湧支部的黨員活躍在斗門地區,為發展黨員壯大黨的組織奔忙。在鄺任生的積極工作下,黨支部組織如雨後春筍,一個個地湧現。 從1937年10月到1939年10月,鄺任生在斗門地區發展了36名黨員,建立了7個黨支部,1個黨小組,為斗門播下了革命的火種。由於鬥爭的需要,根據上級指示,1938年6月,鄺任生任中共中山縣委委員、青年部長,中共中山縣八區委員會書記。 [1] 
1939年8月,鄺任生調往澳門任中共澳門工委書記。1940年2月調往香港任中共香港市委宣傳部長,與李楓入大觀電影公司工作。按照上級黨組織的指示,鄺、李兩人幫助周揚、夏衍、楊康華等一大批共產黨員進入該公司工作,幾個月時間,該公司就建立了5個黨支部。 [1] 
1941年春,南番中順中心縣委決定成立順德工委,鄺任生調任工委書記。1942年初,調任南番中順中心縣委宣傳部長,任順德林頭陳村農民家。3月25日凌晨,因日軍“掃蕩”,鄺任生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1歲。 [1] 
參考資料
  • 1.    鄺任生的革命生涯  .珠海市人民政府.2017-06-21[引用日期2023-07-26]
  • 2.    李炎芝;黃澤民;梁興培.斗門縣誌/第十八篇人物.廣東省斗門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中華書局,2001年06月:867-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