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始築於春秋齊桓公,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佔據鄴城,營建王都。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
[15]
後趙石虎時發展到空前高峯。大象二年(580年),相州總管尉遲迥不服楊堅,發兵討兵敗自殺,楊堅下令焚燬鄴城。
鄴本有二城,鄴北城為曹魏在舊城基礎上擴建,東西七里,南北五里,北臨漳水,城西北隅自北而南有冰井台、銅雀台、金虎台三台,即臨漳縣西南香菜營鄉鄴鎮、三台村以東鄴城遺址。鄴南城興建東魏初年,東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較北城大,在今漳河南北兩岸。
鄴城為六朝古都,在中國城市建築史上有輝煌地位,堪稱中國古代都城建築典範,古代都城規劃肇始地,在古代都城建設史上具有承上啓下的重要意義。
[7]
鄴城強調中軸安排,王宮、街道整齊對稱,結構嚴謹,分區明顯,這種佈局方式承前啓後,影響深遠。特別是它對後來的長安、洛陽、北京城的興建乃至日本的宮廷建築,都有着很大借鑑和參考價值。
[3]
鄴城遺址是研究古代都城、建安文學、北朝文化的大型遺址,
[3]
佛學弘傳中興地和多元文化碰撞地。
[9]
南北民族融合、多元文化碰撞的舞台,其歷史定位高度契合“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主題。
[10]
鄴城遺址被國務院公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中文名
- 鄴城
- 簡 稱
- 鄴
- 位 置
- 華北
- 地 位
- 中國古代五都之一
鄴城修建歷史
編輯鄴城前秦時期
在唐堯、虞舜及夏時屬冀州,商屬畿內名相,西周屬衞,春秋屬晉。鄴城初建於春秋時期,相傳為齊桓公所築。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鄴,把鄴城當作魏國的陪都。此後,鄴城一步步成為侯都、王都、國都。
[3]
戰國時,縱橫鼻祖、兵家祖師鬼谷子誕生於臨漳縣鄴城鎮穀子村、鹽食村一帶,造福一方百姓;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破“河伯娶婦”陋習,投巫治吏,開渠灌田。
[11]
鄴城秦漢時期
秦並天下後,鄴屬邯鄲郡。
鄴城魏晉南北朝
東漢末年(204年)曹操擊敗袁紹進佔鄴城(臨漳縣鄴北城),營建鄴都,曹魏時建北鄴城(今臨漳縣鄴北城),東西長7裏,南北長5裏,外城有7個門,內城有4個門。曹操還以城牆為基礎,建築了著名的三台,即金鳳台、銅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兒子們在這裏宴飲賦詩,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為後世留下了“建安風骨”的美譽,是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鄴城自此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於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使臨漳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漢獻帝建安時,曹操據守鄴城(今臨漳縣鄴北城),招攬文士。漢末建安年間,天下的權柄已操在曹操手中。曹氏父子喜好文學,獎勵風雅。憑藉着優勝的政治地位和非凡的文學素養,對當時的文壇產生強烈的凝聚力。那些因社會動亂而被迫流亡於各地的文人學士,先後遊息於曹氏的根據地鄴城銅雀台,環繞於曹氏周圍,連輿遊宴,吟詠詩文,抒寫憫時傷亂、救世濟民的悠悠心曲和烈烈壯懷,掀起了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個高潮,形成一個彬彬之盛的鄴下文人集團。
北魏重新置鄴縣,屬相州魏郡(隋之前相州治所均在古鄴城)。
東魏又置臨漳縣,建南鄴城,東西長6裏,南北長8裏18步。增修了許多奢華建築,如太極殿、昭陽殿、仙都苑等。東魏主高歡,不僅在這裏興建樓台廟宇,還在這裏安置了能自己演奏器樂的機器人,留下不朽的美談。這一時期,統治者特別崇尚佛教,不惜動用大批力量修建佛教石窟寺,留下了許多文物名勝,如靈泉寺、萬佛溝、北齊石窟、響堂山石窟、洪谷寺風景區等,其中一些景點與著名的少林寺有着千絲萬屢的因緣。
北齊、北周至隋,分置鄴縣,臨漳縣,隸屬相州。
此後漢人冉閔建立魏國,亦都於此。前燕慕容滅冉魏,初都於薊(今北京),後亦遷都於鄴。前秦苻堅曾以王猛為冀州牧,居鄴。北魏孝文帝立相州,以鄴為州治。北魏中期,鄴縣又擴大到今林州市。東魏天平元年(534),高歡入洛陽,立孝敬帝,遷都於鄴,並蕩陰入鄴縣,長樂入臨漳縣。北齊亦建都於此,改魏尹為清都尹。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滅北齊,改鄴為相州魏郡治所。周靜帝大象二年(580),大丞相楊堅企圖代周之際,相州總管尉遲迥從鄴起兵討伐,失敗,於是楊堅下令拆毀古鄴城,一代名都成為廢墟。下令所有鄴城百姓連同相州、魏郡、鄴縣三級政府一律遷到18公里外的安陽城,而那些曾經參與修建古鄴城的匠人,則被抓去修建長安城,安陽亦稱鄴。
從東漢末年起,鄴城歷經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建都達126年。是後趙皇帝石虎讓名都鄴城奢侈發展到空前的高峯。
鄴城隋唐時期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隋公兼丞相楊堅鎮壓了對自己不服的相州(治所鄴城)總管尉遲迥,為了防止河北反楊勢力死灰復燃,遂下令火焚鄴城,一代名都成為廢墟。相州、魏郡和鄴縣及大部分居民一併南遷至安陽城,於鄴城舊址置靈芝縣。此時安陽代替鄴城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原舊鄴縣地劃入安陽縣,同時安陽縣更名為鄴縣。
隋開皇十年(590年)鄴與安陽各復舊名(《隋書》卷30《地理志》中記載)。鄴縣治故鄴都(今河北臨漳境內)大慈寺。
唐貞觀八年(634年)築小城,為鄴縣治所(《舊唐書》卷39《地理志》)。
鄴城宋元時期
鄴城明清時期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臨漳縣城毀於漳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縣治移至理王村(今臨漳縣城,距離鄴城遺址20公里處)。
鄴城民國以後
鄴城建置沿革
編輯鄴城北朝時期
鄴城唐宋時期
唐宋時鄴縣和臨漳縣屬相州鄴郡。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改鄴縣為鎮,鄴縣地併入臨漳縣,屬於相州(今安陽市)管轄。
鄴城金元時期
金屬彰德衞,元屬彰德路,明屬彰德府,治所均在今安陽古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臨漳縣城毀於漳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縣治移至理王村(今臨漳縣城,距離鄴城遺址20公里處)。
鄴城民國後
民國初年,隸屬河南河北道,道治在衞輝;民國13年廢道,直屬河南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邯鄲專署。1958年併入磁縣,1961年復置臨漳縣。1993年後歸邯鄲市轄。
鄴城設計規劃
編輯在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史上有重要意義。它繼承了戰國時期以宮城為中心的規劃思想,改進了漢代長安宮城與閭里相參、佈局鬆散的狀況。鄴城是一個功能分區明確、結構嚴謹的城市,主要道路正對城門,幹道丁字形相交於宮門前,把中國古代一般建築羣的中軸線對稱的佈局手法擴大應用於整個城市。這種佈局形式對此後的都城規劃如隋唐長安城等有很大影響。
鄴城的規劃和佈局規劃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史上開創之作。曹魏鄴城強調中軸線佈局,集中宮殿區,擴大居民區;北齊時期鄴南城形成東市、西市及坊裏制度,等等,對隋唐都城規劃都有影響到。曹魏鄴都北城至隋唐都城封閉式的規劃,體現當時封建等級制的森。
[5]
鄴城城市規模
編輯據文獻記載,鄴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7裏,南北寬5裏。有兩重城垣:郭城和宮城。郭城有7座城門(南面3座,東、西各1座,北面2座);城中有一條東西幹道連通東、西兩城門,將全城分成南北兩部分。幹道以北地區為統治階層所用地區,正中為宮城,內有舉行典儀用的建築和廣場。宮城以東為宮殿、官署。官署東為戚里,是王室、貴族的居住地區。宮城以西為禁苑──銅雀園,其中有糧倉、武器庫和馬廄;園西北隅憑藉城牆加高築成銅雀、金虎、冰井等三台,平時供遊覽和檢閲城外軍馬演習之用,戰時作為城防要塞。東西幹道以南為一般居住區,劃分為若干坊裏;3條南北向幹道分別通向南面3座城門,中軸線大道北通宮城的北門──端門。城的東門外為對外交往和設市之地;迎賓館──建安驛設於此。鄴城的西門外有大片皇家苑圃和水面,曹操曾在此操練水軍。為供城市用水,引漳河水從銅雀三台下流入宮禁地區,一部分河水分流至坊裏區,從東門附近流出城外。
鄴城考古發掘
編輯2012年1月上旬,鄴城考古隊對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臨漳縣下轄村名)北漳河考古勘測時,發現約5米深的河灘沙地內有漢白玉碎塊,具體勘探後,發現了此佛教造像埋藏坑。鄴城考古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組成。鄴城考古隊隊長朱岩石“對佛教造像埋藏坑的田野發掘工作已初步完成,由於此次出土的佛教造像數量眾多,現已將其保存在專門騰出的庫房。這次考古發掘共出土有編號佛造像2895件(塊),是所知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
[3]
此次發掘在1月10日後全面開始,歷時16天,於1月25日結束了田野發掘工作。
[2]
2012年3月19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鄴城考古隊隊長朱岩石表示,發掘工作初步完成,準備建立專題博物館存放發掘的此批佛教造像。鄴城遺址一處佛教造像埋藏坑發現大量精美佛教造像一事引起社會關注。
2022年鄴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以來,臨漳縣按照規劃要求,圍繞“三台-廣德門-博物館區域、鄴南城宮城區、南郊寺院與禮制建築區"三區,“廣德門-三台、鄴南城宮城區-朱明門-核桃園北朝佛寺”兩線開展工作,實施核桃園北朝佛寺遺址保護展示、鄴城遺址環境整治項目、朱明門遺址保護展示、鄴南城宮城區206號建築遺址保護展示等多個保護展示項目。遺址公園對金鳳台、銅雀台台基的四至範圍、長明溝與三台以及城市的關係、西城牆與三台之間的銜接關係等地下已探明部分做了地面標識展示,完成三台模型、農耕場景、操練水軍地雕、螭首、鄴城文化廣場、雲紋瓦當等多個展示節點。隨着鄴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逐步推進,鄴城遺址面貌已初現雛形。
[8]
2023年度田野工作圍繞探索東魏、北齊宮城區和核桃園北齊佛寺平面佈局展開,主要開展了宮城區北部勘探與發掘、核桃園北齊佛寺勘探與發掘兩項。經對東魏、北齊鄴城宮城區北部勘探與發掘,確認其宮城牆為復牆形式,這是漢唐時期都城遺址中經考古發掘首次確認的實例。
[7]
鄴城開發保護
編輯鄴城保護規格
1982年7月23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1月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2年河北省臨漳縣完成了《鄴城保護總體規劃》的編制評審,鄴城遺址保護列入了國家重點支持的36家大遺址之一,並列入國家、省、市“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
[3]
鄴城建博物館
該縣將委託中國文物研究所編制三台遺址保護區、鄴城地下潛伏城門遺址保護區、朱明門遺址保護區、皇家寺院保護區四個詳細規劃。準備建設“一城”、“三苑”、“兩館”等重點保護設施。“一城”,即依託《鄴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的實施,建成鄴城遺址保護區;“三苑”,即銅雀三台苑、倪辛莊宮殿苑、朱明門遺址苑;“兩館”,即鄴城博物館、建安文學館。隨着這些保護設施的逐步建成,鄴城遺址也將逐步露出其“真容”。
鄴城文化產業
河北省臨漳縣積極發展文化旅遊業,先後建設了銅雀三台遺址公園、鄴城博物館、佛造像博物館、鄴令公園、鄴城公園、鬼谷子文化產業園、金鳳公園、建安文學館等一批旅遊景區,每年吸引着大批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11]
鄴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對觀眾開放區域主要為鄴城博物館、鄴城考古博物館、銅雀三台、核桃園建築基址保護展示節點、東魏北齊宮城區考古發掘現場等,累積參觀人數達到6萬人次。
[14]
2012年10月22日,河北省公佈十大文化產業項目中,鄴城遺址產業園成為邯鄲惟一上榜項目。位於臨漳縣境內的鄴城遺址產業園總投資65億元,將整合銅雀三台遺址公園、鄴城博物館、鄴都文化園等資源,再現古鄴風貌。
- 參考資料
-
- 1. 《三國》鄴城圖片
- 2. 河北鄴城佛造像埋藏坑田野發掘工作已初步完成 .搜狐網.2012-03-20
- 3. 鄴城:城建之典範 文學之淵藪 .河北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1-26]
- 4. 趙王城、鄴城入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河北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1-26]
- 5. 張捷.近二十年來魏晉南北朝城市研究綜述[J].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7(4):517-523
- 6. 張捷.近二十年來魏晉南北朝城市研究綜述[J].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7(4):517-523
- 7. 東魏、北齊鄴城宮城牆為復牆形式 系漢唐時期都城遺址考古首次確認實例 .中國新聞網河北[引用日期2023-01-26]
- 8. 鄴城遺址面貌初現雛形 .中國新聞網河北[引用日期2023-01-26]
- 9. 河北一地發現皇帝寢宮!專家:有重要學術價值 .河北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1-26]
- 10. 推進鄴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 河北日報-07版:2023兩會特刊·民生熱議-2023年01月13日 .河北日報[引用日期2023-01-26]
- 11. 這麼近 那麼美 週末到河北|走進臨漳鄴城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 瞭解這裏的歷 .河北廣播電視台.2023-01-14[引用日期2023-01-26]
- 12. 趙王城 鄴城成功入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澎湃新聞.2023-01-07[引用日期2023-01-26]
- 13. 邯鄲市召開趙王城、鄴城成功入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新聞發佈會 .邯鄲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1-26]
- 14. 邯鄲:讓趙王城和鄴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放異彩 .邯鄲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1-26]
- 15. 李裕羣. 鄴城地區石窟與刻經[J]. 考古學報, 1997(4):41.
- 16. 陳劍. 鄴城遺址的勘探發掘與研究——徐光冀研究員學術報告會紀要[J]. 四川文物, 2005(1):3.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