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鄱陽脱胎漆器髹飾技藝

鎖定
脱胎漆器與景德鎮陶瓷北京景泰藍並稱“中華三寶”,鄱陽脱胎漆器是經過制漆、制模、脱胎、上漆、裝飾、推光等工序加工而成,以工藝精巧、造型新穎、光亮潤澤、內壁滑膩而名揚海內外。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3] 
中文名
鄱陽脱胎漆器髹飾技藝
所屬地區
江西·鄱陽
遺產編號
Ⅷ-127
遺產類別
傳統技藝
遺產級別
國家級
申報日期
2011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
江西省鄱陽縣

鄱陽脱胎漆器髹飾技藝遺產概況

據考古挖掘,早在漢代鄱陽人便使用漆器;明朝以後,鄱陽髹漆不僅聞名贛東北地區,而且頗受皖南、鄂東南、浙西等地客商青睞;1915年鄱陽脱胎漆器因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褒獎而名聲大振;新中國成立前夕,鄱陽仍有髹漆店15家之多;20世紀60、70年代,先後成立合作社和鄱陽脱胎漆廠,所產脱胎漆器為江西輕工業產品出口大宗,產品達300多種,1980年榮獲重慶工藝品評比會優秀製作、設計獎,1995年鄱陽脱胎漆器廠毀於突發火災;21世紀以來,經過各方共同努力,當地先後創辦多家脱胎漆器公司,恢復漆樹林5000畝,漆器製作漸次振興。
鄱陽脱胎漆器以胎骨分,有木胎、竹胎、皮胎、夾紵胎、藤胎和積竹胎等多種;依製作工藝分,有雕花、鑲嵌和貼金等品種。其物化性能好,耐高温、防黴變、耐酸鹼、不易碎;所用原料以天然大漆、苧麻布為材料;工藝複雜獨特,加工過程要經過制漆、制模、脱胎、上漆、裝飾、推光等80多道工序,有隱花亦稱“漆下形”、寶砂等多種工藝,特別是凝固成形脱胎制模工藝為鄱陽脱胎漆器製作工藝開闢了新途徑。鄱陽脱胎漆器2004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國際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項,產品遠銷日本、俄羅斯、美國、西歐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3] 

鄱陽脱胎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鄱陽縣文化館獲得“鄱陽脱胎漆器髹飾技藝”保護單位資格 [1] 

鄱陽脱胎漆器髹飾技藝特點介紹

鄱陽脱胎漆工藝以生漆(不含化學成份的原生漆)為原料。經制模、裹布、上灰、上漆、脱胎、打磨、貼箔、推光、拋光等50多道工序製成。
鄱陽脱胎漆器工藝作為一門民間工藝,歷經幾千年流傳至今,其純手工製作的精密度和細膩度,是歷代藝人心血和智慧的結晶,是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2] 

鄱陽脱胎漆器髹飾技藝傳承意義

鄱陽脱胎漆器由於純手工製作,工序繁雜,從業人員習藝時間較長,且工作辛勞,為現代年輕人不屑,後繼乏人,傳承十分艱難。
鄱陽縣人民政府為保護這一獨特民間工藝,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將僅存的幾位老藝人組創了新的生產公司,並投入專款培養傳人,力求此工藝能完整地保護起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