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鄱陽湖大戰

(元朝末年的一次戰略決戰)

鎖定
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陳友諒為爭奪南部中國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勝利而告終 [1] 
鄱陽湖大戰是中世紀中國規模最大的水戰,前後歷時37天,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投入兵力與艦船之多,戰鬥程度之激烈,在中國古代水戰史上都是空前的。這場戰爭,為朱元璋統一江南,滌平敵手,進而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基礎 [1] 
鄱陽湖大戰是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1] 
名    稱
鄱陽湖大戰
發生時間
1363年7月 [2-3] 
地    點
鄱陽湖
參戰方
朱元璋軍、陳友諒軍
參戰方兵力
陳友諒部60萬人 [1] 
朱元璋部20萬人 [1] 

鄱陽湖大戰戰爭起因

朱元璋的勢力向南方發展的時候,首先遇到一個強敵是陳友諒。陳友諒原是徐壽輝起義軍的部將,後來他謀殺了徐壽輝,自立為王,國號叫漢。

鄱陽湖大戰歷史背景

陳友諒佔據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帶,地廣兵多,建立了一個強大的起義政權。公元1360年,陳友諒率領強大的水軍,從採石沿江東下,進攻應天府,一心想併吞朱元璋佔領的地盤。

鄱陽湖大戰戰前情況

鄱陽湖大戰 鄱陽湖大戰
朱元璋趕忙召集部下商量對付漢軍的辦法。有的説,跟漢軍的力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張逃到鐘山(在今南京)死守;也有人主張拼一死戰,如果失敗,再逃不晚。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只有新來的謀士劉基站在一邊,一聲不吭。
朱元璋猶豫不決,散了會,把劉基單獨留下來,問他有什麼主意。劉基説:“我看那些主張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該殺!”
朱元璋説:“請問先生有什麼辦法打敗敵人?”
劉基説:“敵人遠道來侵犯,我們以逸待勞,還怕不能取勝?您如果多用財物賞賜將士,再用一點伏兵,抓住漢軍的弱點痛擊,要打敗陳友諒就大有希望。”

鄱陽湖大戰戰爭經過

鄱陽湖 鄱陽湖
這一仗打得陳友諒大傷元氣。朱元璋的聲勢卻越來越大。陳友諒哪肯甘心,他養精蓄鋭,決心要報這個仇。過了三年,他造了大批戰船,又帶領六十萬大軍,進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親自帶領二十萬大軍援救洪都,陳友諒才撤去包圍,把水軍全部撤到鄱陽湖。朱元璋把鄱陽湖出口封鎖起來,堵住敵人,決定跟陳友諒在湖裏決戰。
陳友諒的水軍有大批戰船,又高又大,一字兒排開,竟有十幾里長;朱元璋的水軍,卻盡是一些小船,論實力比陳友諒差得多。雙方連續打了三天,朱軍都失敗了。
部將郭興跟朱元璋説:“雙方的兵力相差太遠,靠打硬仗不行,非用火攻不可。”
朱元璋立刻命令用七條小船,裝載着火藥,每條船尾帶着一條輕快的小船。那天傍晚,正好颳起了東北風,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隊駕駛這七條小船,乘風點火,直衝陳友諒大船。風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漢軍大船全部延燒起來,火焰騰空,把湖水照得通紅。陳友諒手下的將士不是被燒死,就是被俘虜。

鄱陽湖大戰戰爭結果

朱元璋發現敵人中計,立刻叫兵士舉起黃旗,發動進攻。一霎眼間,戰鼓齊鳴,岸上伏兵一起殺出,水港裏的水軍也加入戰鬥。
陳友諒受到突然襲擊,幾萬大軍一下子亂了套,被殺死的和落水淹死的數也數不清,兩萬兵士、一百多艘戰船被朱元璋的將士俘獲。陳友諒在部將保護下,搶了一條小船,總算逃了命。
陳友諒帶着殘兵敗將向鄱陽湖口突圍。但是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在陳友諒突圍的時候,朱軍一陣亂箭,把陳友諒射死。
朱元璋消滅了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陳友諒以後,自稱吳王。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即位稱皇帝,國號叫明。八月,徐達率領大軍直搗大都,元順帝逃往上都。統治中國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終於被推翻。

鄱陽湖大戰民心所向

在鄱陽湖大戰中,饒州民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第一階段也是影響整個戰役的決定性階段,即在南鄱陽湖康山附近的戰鬥中,朱元璋幾次死裏逃生,都與饒州民眾的支持有關。
據王澤洪《重建康山忠臣廟記》記載,饒州人高陽侯韓成跟從明太祖舉義,屢建偉功。在一次戰鬥中,朱元璋被陳友諒軍圍困,形勢萬分危急,正束手無策之時,韓成為掩護朱元璋突圍,身著朱元璋“衣袍冠冕”,對着敵眾投入水中,陳友諒以為朱元璋已死,頓時鬆懈,朱元璋乘機逃脱,而韓成卻壯烈身亡。後來陳友諒敗死,朱元璋以韓成為首功,贈封為安遠大將軍、輕車都尉、高陽侯。建忠臣祠於康郎山,所祀以韓成位為第一,同時被祀於廟中者還有三十五人,全是同心協力戰死於鄱湖中的饒州籍烈士。所祀的三十六位饒州人,“封侯爵十二人,公爵一人,伯爵二人,子爵十二人,男爵八人”。饒州人以自己的勇敢壯烈鋭意赴死的浩然之氣,為鄱陽湖大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整個鄱陽湖戰役中,饒州西南有吳宏部為藩屏,東北有於光部為保障,使朱元璋有一個緊接戰場的穩固後方,糧草和兵力能得以源源不斷的補充,為奪取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