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鎖定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鄱陽湖南部,地處贛江北支、中支和南支匯入鄱陽湖開放水域沖積形成的贛江三角洲前緣,北緯28°52'21"—29°06'46",東經116°10'24"—116°23'50",是贛江三大支流的河口與鄱陽湖大水體之間的水陸過渡地帶。江西省人民政府於1997年批准建立“江西南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1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江西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3300公頃。
中文名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鄱陽湖主湖區南部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景點級別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佔地面積
33300 公頃
設立時間
2008年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史沿革

1995年建立南磯濕地保護區,由南昌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代為行使管理權。
1997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建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江西南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權隸屬南昌市。
2003年-2005年,開展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並於2006年出版了《江西南磯山濕地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為申報國家級奠定基礎。
2008年1月由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昌市設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籌建辦。
2009年9月30日,南昌市編委會批准成立“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縣級建制,隸屬於南昌市林業局。 [1]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環境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置境域

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鄱陽湖主湖區的南部,地理座標是北緯28°52'21"—29°06'46",東經116°10'24"—116°23'50",處在贛江北支、中支和南支三大支流匯入鄱陽湖開放水域沖積形成的三角洲前緣。 [2]  保護區總面積33300公頃。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質地貌

南磯自然保護區所在區域(鄱陽湖地區)地質構造複雜,具有長期、多階段的演化過程。東西向構造、華夏系構造和新華夏系構造構成了本區構造的基本骨架。根據本區新構造運動特徵及活動形跡分析,其基本變化規律是:隨着鄱陽盆地不斷下降和斷裂運動不斷髮生,在湖盆外圍表現為間歇性大面積拉昇。由於地表長期遭受剝蝕,而湖盆內部不斷沉降,所以湖盆內堆積了較厚的第四紀沉積物。
南磯保護區地貌在鄱陽湖區地貌類型中屬水域範圍,其地貌狀態為湖泊和島嶼,湖泊佔98.8%,島嶼僅1.2%。島嶼為堆積島嶼,由中更新世紅土礫石組成,與南部紅巖紅土崗地相似。湖泊地貌根據高程差異範圍可分為三個亞類,16~18m高程範圍內為河口三角洲,14~16m為湖灣,小於13.6m為湖底平原。由於贛江河道分汊多,造成泥沙大量淤積,形成扇形展布的河口三角洲;湖灣是河口三角洲分流間窪地瀦水而成;湖底平原是水下河道為中心發育而成的湖底淤積平原。 [3]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文

南磯自然保護區內河道數目眾多,大小河道有50條左右,河道長短不一,形態各異,而且由於衝淤作用還使得河道形態處於進一步的發育和變化之中。最長河道達22.57km,最短也有1.08km,河道總長度為123.53km。
每年豐水季節,保護區內除了南山和磯山兩島出露外其餘部分均為水體覆蓋,水體面積大致為32,894公頃,佔整個保護區總面積的98.6%。枯水季節,水位下降,保護區內呈現河、湖、洲灘交錯的濕地景觀,此時水體面積大致為12,640公頃,佔整個保護區總面積的37.9%。 [4]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

保護區屬亞熱帶暖濕季風區,一年內冬季和東南季風進退交換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南北振動,對鄱陽湖流域的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產生重大影響,決定了氣候的週期性變化。一般冬季極地大陸冷氣團向南流動,由於南移的路徑不同,或西北路,或西路南下影響鄱陽湖區,形成每年3~4次的寒潮天氣,使湖區寒冷少雨,或出現雨雪天氣;春季極地大陸氣團減弱北退,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西南暖濕氣流3月開始進入我國大陸並不斷北移,逐漸控制江南地區,與北方冷空氣相遇,易產生降雨,5月東南熱帶海洋氣團進入華南,並向北推移,冷暖氣團在江南地區遭遇,形成靜止峯,鄱陽湖流域進入雨季,暴雨頻繁。7月後,海洋暖濕氣團進一步加強,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鄱陽湖流域晴熱少雨,但時有颱風暴雨產生,9月後北方極地冷氣團加強南移,但仍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秋高氣爽的天氣,10月後極地冷氣團急劇向南擴張,東南暖濕氣團撤離大陸,冷氣團重新控制鄱陽湖流域。
上述氣候背景決定了保護區氣候四季分明,温暖多雨,多年平均氣温17.3℃,年際變化範圍0.5~1.0℃;多年平均降水量1358~1823mm,降水年際變化較大,最大與最小年降水量比值在2.0~2.5之間,一般年降水量變差係數(Cv)在0.18~0.30之間。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勻,主要集中在4月至9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 [5]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

濕地風光
濕地風光(5張)
保護區共有維管束植物115科304屬443種,其中蕨類植物11科11屬12種,裸子植物5科10屬11種,被子植物99科283屬420種。蓼科(Polygonaceae 16種)、薔薇科(Rosaceae 17種)、豆科(Leghminosae 23種)、菊科(Composifae 31種)、禾本科(Graminae 24種)、莎草科(Cyperaceae 22種)等6科在本區具有明顯優勢,佔有主導地位,對本區植被的構成、動態和區系組成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區中的苔草羣落Cares spp. Comm.、蘆葦羣落Phragmites australis Comm.、眼子菜羣落Potamogeton spp. Comm.、蓼羣落Polygonum spp. Comm.、針藺羣落Eleocharis spp. Comm.等世界廣佈種是該區域的主要建羣種。中國特有屬在本區內僅有3個栽培植物屬,即:水杉屬Metasequoia、枳屬Poncirus、南天竹屬Nandina。 [2]  [6]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物

浮游動物62屬111種,底棲動物8科62種,水生昆蟲11目40科168種,魚類6目14科43屬58種,其中江湖洄游型魚類佔40%,兩棲動物1目5科11種,爬行動物3目10科23種,哺乳動物7目12科22種。特別地,南磯保護區是極具科研、保護與觀賞價值的濕地生態系統和濕地鳥類保護區,區內鳥類種類多,數量大,記錄到15目45科205種,有鸊鷉目2種,鵜形目1種,鸛形目17種,雁形目25種,隼形目10種,雞形目2種,鶴形目12種,鴴形目25種,鷗形目7種,鴿形目3種,鵑形目6種,鴞形目5種,佛法僧目6種,鴷形目2種,雀形目82種。其中,濕地水鳥共7目89種,佔中國水鳥種類的35.6%。保護區內不同季節裏鳥類種類組成差異顯著,冬季鳥類142種,春季鳥類120種,夏季鳥類58種,秋季鳥類64種。 [7]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對象

國家Ⅰ級保護鳥類4種:東方白鸛、黑鸛、白頭鶴、白鶴;國家Ⅱ級保護鳥類24種:小天鵝、白琵鷺、花田雞等。16種水鳥種羣數量達到國際重要濕地的標準。列入IUCN極危物種名錄的鳥類2種,瀕危的3種,易危的7種。
列入中日、中澳政府《候鳥保護協定》的分別有107種和27種,各佔《協定》種類的47%和33%。 [2]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

管理機構為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縣級建制,隸屬於南昌市林業局。管理局設3科3站:綜合科、宣教及保護科、疫源疫病監測科。 管理局下轄3個站:南山管理站、磯山管理站、恆湖管理站。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價值地位

由於地處贛江、鄱陽湖和長江的關鍵節點,保護區具有良好的通江性,不僅是鯉、鯽等經濟魚類的重要產卵和育肥場所,也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青、草、鰱、鱅、鰻鱺、刀鱭、鳳尾魚等洄游型魚類的主要洄游通道甚至最後的避難所,對於鄱陽湖、贛江和長江漁業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2] 
護區典型的入湖口濕地生態系統,是河口自然地理、水文和生態環境監測等學科的天然研究基地,是研究內陸河口濕地生態系統不可多得的場所。
由於緊鄰省會南昌,保護區是難得的科普教育基地,具有良好的生態旅遊開發潛力。
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處的贛江口-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還為淨化鄱陽湖和長江下游水質起到了重要作用,併為該地區提供了蓄滯洪水、調節氣候等多項生態服務功能。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於東亞-澳大利亞水鳥遷飛線路之中,是重要的水鳥越冬地和中繼站,在候鳥保護上具有國際意義。據統計,有16種水鳥種羣數量超過國際重要濕地標準。該區所處的贛江口與鄱陽湖交匯的河口三角洲濕地是典型的內陸河口濕地,在全球具有代表性,亦是世界同緯度地區保存完好的濕地生態系統之一。保護好南磯山濕地,對於維護區域生物多樣性和保障鄱陽湖乃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安全均具有重大意義。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