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麥366

鎖定
鄭麥366是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以豫麥47號為母本,以PH82-2-2為父本選育的半冬性小麥品種。 [1-2] 
鄭麥366為早中熟品種,幼苗半匍匐,株高70釐米左右,株型較緊湊,平均畝穗數39.6萬穗,穗粒數37粒,千粒重37.4克,高抗小麥條鏽病小麥稈鏽病,中抗小麥白粉病,中感小麥赤黴病,高感小麥葉鏽病小麥紋枯病小麥葉枯病 [1] 
中文名
鄭麥366
審定編號
國審麥2005003、豫審麥2005006
選育單位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作物名稱
小麥
親本來源
豫麥47/PH82-2-2

鄭麥366選育過程

鄭麥366選育過程 鄭麥366選育過程 [2]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通過對優質小麥市場供求狀況的分析制定的育種目標:選育大面積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小麥新品種,育成品種在區試中較大面積生產對照種應增產5%以上(優質品種要求產量基本持平),大面積生產穩產在7500千克/公頃以上,適應性廣,習性為半冬性到弱春性。綜合農藝性狀較好,株高85釐米以下,抗白粉病、條鏽病等多種病害,早中熟,品質較優。 [2] 
根據育種目標的要求,1993年,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以優質豐產品種豫麥47號(原名豐優3號)的姐妹系(87-3577-0-2-5-3)為母本,以另一優質抗病品種PH82-2-2為父本組配“豐優3號/PH82-2-2”組合,採用系譜法經過連續9年的定向選擇和鑑定,於2002年育成性狀穩定一致的小麥新品種鄭麥366。2005年,分別通過國家及河南省區試和生產試驗並推薦報審,同年分別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1-2] 

鄭麥366特徵特性

生物學特性:半冬性,早中熟,成熟期比對照豫麥49號早1-2天。幼苗半匍匐,葉色黃綠。株高70釐米左右,株型較緊湊,穗層整齊,穗黃綠色,旗葉上衝。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較飽滿,黑胚率中等。平均畝穗數39.6萬穗,穗粒數37粒,千粒重37.4克。抗冬寒能力強,抗倒春寒能力偏弱,抗倒性好,不耐乾熱風,後期熟相一般。 [1] 
品質特點:2004年、2005年分別測定混合樣:容重795克/升、794克/升,蛋白質(幹基)含量15.09%、15.29%,濕麪筋含量32%、33.2%,沉降值42.4毫升、47.4毫升,吸水率63.1%、63.1%,麪糰形成時間6.4分鐘、9.2分鐘,穩定時間7.1分鐘、13.9分鐘,最大抗延阻力462E.U.、470E.U.,拉伸面積110平方釐米、104平方釐米。屬強筋品種。 [1] 
抗性特點:高抗小麥條鏽病和小麥稈鏽病,中抗小麥白粉病,中感小麥赤黴病,高感小麥葉鏽病和小麥紋枯病。田間自然鑑定,高感小麥葉枯病。 [1] 
鄭麥366

鄭麥366產量表現

2001-2002年度,參加本中心冬水組產量鑑定試驗,平均產量8340千克/公頃,較對照豫麥49號增產20.2%,居第2位;2002-2003年度,參加高肥冬水組區試預試,平均產量8295千克/公頃。在2003-2004年度國家黃淮麥區南片冬水組區試中,平均產量8174千克/公頃,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0.68%;同年在河南省水地高肥冬水組區試中,平均產量9134千克/公頃,比高產對照豫麥49號增產3.63%;比對照種豫麥47號增產5.2%,居第3位;2004-2005年度,繼續參加國家及河南省同組區試,國家區試中,平均產量7244千克/公頃,比高產對照豫麥49號減產0.3%,但比優質強筋對照品種藁城8901增產6.5%;河南省區試中,平均產量7096千克/公頃,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1.5%,比優質強筋對照種豫麥47號增產2.67%。在2004-2005年度國家黃淮南片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6900千克/公頃,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0.3%,居第3位,在河南、陝西、山東均表現增產;同年在河南省高肥冬水組小麥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6825千克/公頃,比對照豫麥49號產量略減(-2.1%)。 [2] 

鄭麥366適種區域

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陝西省關中地區、山東省菏澤中高產水肥地早中茬種植。 [1] 

鄭麥366栽培要點

鄭麥366播前準備

  • 種子處理
若是未經包衣處理的種子,播前選擇晴天攤開晾曬,並注意翻種、曬種均勻,以提高種子出苗率;對於包衣種子,則不用曬種。 [3] 
  • 施足基肥
每畝施優質有機肥2000-3000千克、氮(N)18-21千克、磷(P2O5)10-12千克、鉀(K2O)12-16千克。缺鋅地塊施硫酸鋅1-2千克。上述總施肥量中,全部有機肥、磷肥、鋅肥,氮肥的30%-50%,鉀肥的50%作底肥,第2年春季小麥拔節中後期再施餘下50%-70%的氮肥和50%的鉀肥。 [3] 
  • 精細整地
採用大型拖拉機機耕,耕深應達到25釐米以上,破除犁底層,機耕機耙配套,隨耕隨耙,耙細、耙勻、耙透、耙平。耕層土壤不過暄,無明暗坷垃,無架空暗垡,達到上松下實;耕層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持水量的70%-80%,畦面平整,保證澆水均勻,不衝不淤。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應造墒,堅持足墒播種。玉米秸稈還田,還田秸稈應打碎、打勻。 [3] 

鄭麥366播種技術

種植規格為畦寬2.4米,平均行距20釐米左右,一畦播種12行小麥。適宜的土壤墒情是培育壯苗的關鍵,小麥出苗最適宜的土壤相對含水量為75%-80%,應採用多種形式造墒,確保適墒播種。豫北地區最佳適宜播期為10月5-15日。採用小麥精量、半精量機械播種,一般每畝播量6-8千克。 [3] 

鄭麥366田間管理

  • 冬前管理
查苗補種,出苗後要及時查苗,缺苗的地方應補種經過浸種催芽的種子,同時拔除疙瘩苗,確保苗齊、苗勻、苗壯。小麥三葉期至越冬前,每遇雨或澆水後,都要及時劃鋤。重點做好地下害蟲、小麥紋枯病的防治和化學除草工作。若越冬前麥田羣體偏大,有旺長趨勢,要及時葉面噴灑化控劑“壯豐安”,或者採用鎮壓方法,以控旺轉壯。澆好冬水,冬灌有利於保苗越冬,使早春保持較好墒情,做到冬水春用,一般應於立冬至小雪期間冬灌。冬灌後待墒情適宜時要及時劃鋤,以破除板結,防止地表龜裂,併除草保墒,促進根系發育,促苗壯,晚播弱苗或土壤墒情較好的麥田可不進行冬灌。 [3] 
  • 春季及後期管理
早春頂凌劃鋤,提高地温,促苗早發,以後每逢降雨或澆水後,都要及時劃鋤。澆拔節水、追拔節肥的具體時間要根據地力、墒情和苗情掌握。地力水平較高、適期播種、羣體適宜的麥田,宜在拔節中期結合澆水每畝條施尿素12-15千克;地力水平高、羣體偏大的麥田,宜在拔節後期追肥澆水。在小麥返青、拔節期每每畝用20克“小麥矮豐”兑水15千克葉面噴霧,防止麥田後期倒伏。化學除草一般應掌握在年前11月中旬進行,若年前沒及時化除,翌年春季應在3月5日以前進行1次化學除草。小麥挑旗和灌漿時對水分需求量較大,要及時澆水,使田間持水量穩定在70%-80%,一般應於開花期進行。在小麥揚花灌漿期間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以防早衰,促粒重。小麥生長期間,要搞好預測預報,適時防治病蟲害,特別應做好對蚜蟲、紅蜘蛛、小麥白粉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蠟熟末期收穫,子粒的千粒重最高,營養品質和加工品質也最優。提倡用聯合收割機收割,麥秸還田。 [3] 
參考資料
  • 1.    鄭麥366  .中國種業大數據平台[引用日期2022-06-25]
  • 2.    雷振生,吳政卿,楊會民,王美芳,趙獻林,何盛蓮,楊攀.強筋高產抗病國審小麥新品種鄭麥366的選育[J].河南農業科學,2008(08):54-56.
  • 3.    毛朝軍.鄭麥366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2011(S1):88-89.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11.s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