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靜

(畫家)

鎖定
鄭靜 [2]  ,號石橋道人,人稱畫痴。一九五五年三月出生於上海。一九七二年開始習國畫山水,師從著名畫家許從慎先生、盧星堂先生、楊麟先生。二00九年在揚州市美術館成功舉辦了“鄭靜山水畫展覽”。同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當代中國實力派畫家精品集”《鄭靜山水畫集》。二0一0年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水畫高研班學習深造。
中文名
鄭靜
別    名
號石橋道人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一九五五年三月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職    業
揚州市廣陵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揚州市揚州市文聯創研室創作員
代表作品
《鄭靜國畫選》
《鄭靜山水畫集》
主要成就
國家一級美術師
字    號
石橋道人、畫痴

鄭靜人物簡介

鄭靜 鄭靜
鄭 靜 號石橋道人。一九五五年三月出生於上海。自幼酷愛書畫藝術,一九七二年開始習國畫山水,三十多年來不斷刻苦鑽研山水畫的學習和創作,作品主張從傳統入手,在繼承中求發展,喜崇北派山水,尤崇北宋范寬和清代龔賢。幾十年來特別重“師造化”拜大自然為師,遍遊祖國山山水水,記錄了數十本山水畫稿,為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作品曾多次入選省市以及全國美術作品展並有獲獎。
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高研生、揚州市廣陵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朝陽書畫院特聘畫家、揚州市文聯創研室山水畫創作員、揚州市書畫研究院專業畫家、國家高級美術師、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揚州市民革支部副主委。

鄭靜人物評介

寄情山水間——鄭靜其人其畫
楊 麟/文(作者現為中國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揚州市美協名譽主席、著名山水畫家)
鄭靜作品
鄭靜作品(8張)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到揚州不久,見到幾幅陳列的畫,有山水,有花鳥,功力不錯。打聽之下,鄭靜畫的。那時他才二十多歲。
鄭靜在學習和創作中經歷了很多磨難,而種種艱辛和磨難卻更加激起他對繪畫創作主體生命意識的覺醒,並展現出積極向上的堅忍不拔潛心於藝術追求的信念。
鄭靜為人坦誠厚道,不善言語,更不張揚。幾杯熱酒下肚他便會興奮得不能自持,醒後卻淡然一笑。對周圍狀態的觀察與思考,更使他獲得了一種藝術上的敏悟。
鄭靜讀了許多書,畫了許多畫,跑了許多路。雲貴髙原、雁北、內蒙乃至崑崙山、祁連山、天山,足跡大江南北,以求創作出鮮明的自然形象。
鄭靜的山水畫作品有深厚的傳統功力,但又不拘於古法陳式,能廣泛吸取各家之長為己用。厚積薄發,注重筆墨新意,手法多變。作品《山窩窩裏的歌聲》、《髙原魂》、《祁連山下駝鈴聲》、《大漠清風》、《煙雨江南》、《黃山松雲》、《月是故鄉明》等等,有蒼茫深厚的西部大山風骨,也有抒情的南國筆墨柔情。顯現着畫家不落俗套的創作認真軟跡和追求。鄭靜尤善大幅創作,落墨之際,神與物會,心年相應,任流水漂浮。雲山瀰漫,絕無謹小慎微,細處且工且逸,筆墨蒼勁而潤澤。
山水畫創作離不開對天地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山水畫中的字宙觀及生命意識也具體表現為自然景物的人格化的情思和情景的互動與昇華。鄭靜在他的山水畫創作中已經具備了這種可貴的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鄭靜正值旺盛之年相信他會取得更大更好的成就。
我説鄭靜
陳社旻/文(作者為中國書協會員、《美術家》雜誌主編、著名美術評論家)
鄭靜作品 鄭靜作品
認識鄭靜,緣因他的老師一一當代著名山水畫家楊麟先生,那是上世紀末,在紫藤園。
不久,我移居東圈門老宅,與天地居一衣帶路,夏納涼,冬圍爐,神侃大荒。興致一發,繞走通宵,待搬出舊築已成老朋友了。
鄭靜性真,善飲,貌不驚人,言行中透出執着,且勤且勉,一直努力從山水世界求得他心中嚮往的那份恬淡與寧靜。
“有南人之文采而去其浮,有北人之氣節而去其野”。(丁晏語)鄭靜山水最有心得處還在於:其一,得自然之;其二,重筆墨之韻;其三,傳有我之情。中國山水的詩情畫意屬心理描寫,或抑鬱或開朗,或深沉或灑脱,維繫着傳統深處的處世哲學,平和安靜是畫家的自然心態,對今天的鄭靜言,筆墨已從單純技巧轉換為修煉體現,他善用筆,去華取質,意在表現濃郁的東方詩意與潛在的人情味,于山、於水、於人、於世,一往而情深。
畫是件平常事,須以平常心待之,時代文明疏離了山野林泉的原始古樸,加劇了新文化的喧囂和人心情的浮躁,能在富有變幻的宣紙上輕鬆隨意地進行取法傳統,骨法用筆,開懷意境,體味自然,感悟人生,培植心境,正是鄭靜幾十年如一日的繪畫體現。其實,做人作畫,是一種篤誠躬行,不可荒蕪的人生學問,抱守住,是修煉,更是享受。真好!
也談鄭靜的山水畫
李萬才/文(作者現為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博研究員、揚州博物館原副館長,清代揚州畫派研究會會長)
鄭靜作品
鄭靜作品(7張)
約於三十年前,餘尚在揚州博物館供職,曾經舉辦過一次“揚州當代書畫篆刻家作品展”。參展者均為揚州書畫名家,老友許從慎將其學生鄭靜作品也參入其中展出。許公解釋:“他是我學生中最勤奮的一個。主攻山水,難得已有其面貌。”視之,作品雖顯稚嫩,但不浮躁,一種踏實之風呈現人的面前,因而得到餘之首肯。
鄭靜臨寫北宋范寬的山水,又感受祁連山和黃土高原,所作石體堅凝,峯巒渾厚,表現了一種雄強、質實的特色,這與南方秀逸的風範顯然不同。畫面中雲遮霧罩,草木華滋,漁舟、港灣活躍其間,又充滿了南國風韻。畫冊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煙雨江上暮帆歸》等作品,明顯受到其師楊麟的山水畫影響。
在時代風氣的影響下,鄭靜的山水畫也處在變革之中。不少作品,其形體走向抽象,色彩愈加濃豔,有時潑彩與皴染相結合,強化視覺感官。説明鄭靜正在摸索一條新的途徑。
鄭靜時在壯年,又有名師指導,藝術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骨力堅挺氣沉雄——石橋道人山水畫之門外談
熊百之/文(作者為中國書協會員、揚州市書協顧問)
鄭靜作品
鄭靜作品(3張)
石橋道人對山水畫之探求,可謂基礎紮實,經營有年。他先後從揚州名師許從慎,盧星堂、楊麟先生,繪畫早成規模。我與之相識巳久,然觀其近作,真需刮目相看而嘆其勇猛精進了。
石橋之山水畫,特點大約有三:一是骨力堅挺。前人謂畫之用筆“先理筋骨,而積漸敷腴”。石橋深諳其理,勾勒皆骨法用筆,筆力直透紙背。人説米字瀟灑,其實米字是“沉着痛快”,“沉着”在前,“痛快”在後。書畫同理,只有骨力堅挺,書畫才有骨梁,書畫才出風神。二是苔點精神。石橋在傳統上下過大功夫,而苔點尤得龔半千之筆畫神韻。如《煙雨江上暮帆歸》一幅,那半千式的橫向苔點疏疏密密,濃濃淡淡,極好地表現出山體之陰陽向背,景物之近拉遠推,畫面生動,使人感覺可遊可居。而處:見筆見墨,則深得蒼莽、沉鬱之妙。三是氣格沉雄。前人云:“畫山水起稿定局,重在得勢。”諸凡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俱有勢存乎其間。石橋注重重“師造化”,“行萬里路”,積山水畫稿數十本,故創作時頗得山石草木之勢,謀篇佈局,丘壑在胸,畫能整,氣能滿,層次分明,遠近得宜。他一批西北風情之作,用筆更加沉穩,設色更加大膽,將沉雄之氣格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創作最多的江南風景也在秀麗中透出雄渾,這恰是石橋畫之難能可貴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