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開文

(原雲南講武堂教官)

鎖定
鄭開文(1876――1922),字炳然,通海縣楊廣鄉鄭家營人。性情直爽。童年時,就讀於縣城名士趙以南門下。 [1] 
本    名
鄭開文
炳然
出生日期
1876年
逝世日期
1922年
籍    貫
通海縣楊廣鄉鄭家營

目錄

鄭開文人物經歷

鄭開文(1876――1922),字炳然,通海縣楊廣鄉鄭家營人。性情直爽。童年時,就讀於縣城名士趙以南門下。赴臨安考取癢生後,值清廷廢科舉,於是棄儒從商,與友人集資在縣城開雜貨鋪,因不善經營而停業。
光緒三十年(1904),鄭開文旅居省城,適逢雲南考選留日學生。他應考取錄,與唐繼堯、葉荃等東渡日本,就學於陸軍士官學校。同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畢業後,值雲貴總督李經羲編練新軍,電請清廷調留日士官生為骨幹。他奉調回滇,任雲南講武堂教官。
宣統三年(辛亥,1911)秋,雲南志士組織“重九”(舊曆九月九日)起義。起義前鄭開文積極參與蔡鍔、李根源、唐繼堯等策劃。起義成功後,清軍南下攻打湖北,為援救湖北,雲南以唐繼堯為總司令出兵北伐。鄭開文隨北伐軍總司令部北上,途經貴州,鄭開文奉唐繼堯之令,作戰有功,晉升師長。
民國4年(1915)底,袁世凱稱帝,雲南成立護國軍出師討袁,鄭開文為護國軍將領之一。袁世凱亡後,黎元洪任大總統,補授在護國之役中滇軍上校以上有功人員,授鄭開文陸軍中將銜。民國6年(1917)被委任為雲南講武堂校長,兼雲南陸軍憲兵司令。此時,因久別桑梓,思念家鄉,撰聯二副,請趙潘書寫,送秀山懸掛。其一雲:“匹馬人樓闌,仰視飛鶯,最難忘燈火兒時,風雨寄亭朝煮粥;隻身還慄裏,倦懷歸鳥,好藉此名山老去,松杉曲徑晝眠琴。”其二雲:“別去十年,曾經大地山河從新整頓;歸來萬里,只覺雙湖雲樹依舊葱龍。”表達他對家鄉脊念之情。
鄭開文在昆明任職時,曾有行賄者將金條藏於糕點盒內相送,他發覺後立即命侍從退回,故被鑽營者稱為“鄭大木頭”。他平時常告誡兄弟子位:“做官絕不能受賄,得了賄賂就要做出損德之事,子孫就不能昌盛。”民國初期,羅莊(落鳳村)有少數壞人為匪,省署下令剿滅。他認為這樣做不妥,遂請示省府,將剿滅改為查辦,羅莊善良的人得以倖免。
民國10年(1921),鄭開文隨唐繼堯出亡香港,次年從柳州回滇,行至懷遠,被民軍包圍,中彈身亡。唐繼堯念其功績,將其遺體發回昆明厚葬。 [1] 
參考資料
  • 1.    雲南省通海縣史志工作委員會編纂,通海縣誌,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11,第703-7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