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重遠

鎖定
鄭重遠(1914—1983) ,原名鄭得慶,又名鄭冼瑕、鄭吉亭,化名魯可夫,中共黨員,甘肅省榆中縣金崖鄉(今金崖鎮)人。7歲時入私塾,1929年進金崖小學讀書。 [3]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蘭州市委書記、凌建縣委組織部長、錦西縣委城工部長、錦州煉油廠黨支部書記兼工會主任、錦州市總工會主任、阜新煤礦直屬黨委書記兼工會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調任玉門油礦任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隨後任西北企業黨委會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農林處副處長。1953年到1956年因病離職休養,1956年底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甘肅省委員會副主席。1983年元月1日,鄭重遠同志因病在蘭州逝世,終年69歲。 [3] 
中文名
鄭重遠
別    名
鄭洗瑕、鄭吉亭、魯可夫
國    籍
中國
籍    貫
甘肅省榆中縣金崖鄉(今金崖鎮)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83年
原    名
鄭得慶

目錄

鄭重遠人物生平

鄭重遠,原名鄭得慶,又名鄭洗瑕、鄭吉亭,化名魯可夫。1914年出生於榆中縣金崖鄉邴家灣村的一個農民家中。祖父是個佃農,父親以經商為業。鄭重遠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七、八歲的時候,在一傢俬塾就讀。可是,父親卻叫他到店鋪裏幫忙,當學徒,執意要把他培養成一名生意人。1929年, 鄭重遠到金崖小學讀書。1932年秋,小學畢業後,他不願閒居在家,經再三懇求,父親才勉強答應送他到蘭州上中學。可是讀了一年,由於得不到家裏的積極支持,只好中途輟學。
鄭重遠在金崖小學讀書的時候,金自山在北京唸書,常常給他的弟弟們郵寄一些進步書刊。金自山的弟弟們把這些進步書刊帶到學校裏讓同學們看。這些進步書刊,使鄭重遠幼小的心靈受到莫大啓迪。輟學以後,他又遇到了早年在北京讀書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金崖鄉尚古城村人陸長林。聽説陸長林在北京讀過書,鄭重遠感到很新奇,一有空就到陸家去拜訪。陸長林也很愛這位憨厚的小青年,不厭其煩地給他講述北京的見聞,推薦通俗政治經濟學之類的進步書籍叫他閲讀。尤其是讀了一些有關介紹蘇聯十月革命的書籍以後,鄭重遠逐漸產生了去蘇聯的念頭。1933年,盛世才當上了新疆督辦,宣佈了民族平等、擴充教育等八條政綱,並極力表示親蘇親共。得到這個消息,鄭重遠極為振奮,打算先設法去新疆,然後去蘇聯。正在這時,他的一位同學要去青海找其當團長的父親。他急忙找去聯繫,要求跟他一塊兒去青海,找個工作幹,掙些錢去新疆。這位同學慷慨答應。到青海後沒找到職業,兩人又同時考入馬步芳辦的回民中學讀書。上了一學期,由於生活無着落,家裏接二連三發來電報催促他回家,又只好回到家裏。去新疆、去蘇聯的夢想破滅後,他極為苦悶。後聽人説,他有一位親戚在慶陽縣西峯鎮當税務局局長,鄭重遠又於1936年夏來到西峯鎮,經這位親戚安排,他到一個十分偏僻的地方當了一名税卡的卡長。到任後,他既不會收税,又下不了狠心勒索窮苦百姓,所以幹了8個月,不但沒有完成上繳任務,連自己的吃穿都成了問題。這位親戚不叫他幹了,他也不想幹了。但8個月的收税工作,使他對舊中國的腐敗有了一個瞭解。 [2] 
“九一八”事變後,鄭重遠經常與大家意氣風發地一起談論抗日救國,抨擊時弊。在這些進步青年的影響下,他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鄭重遠在“雙十二事變”後成立的“隴東各族各界抗日救國總會”擔任總會總務部長,這年12月由共產黨員廉潔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7年2月,他到蔡暢主辦的統戰訓練班學習,8月又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隨後進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0月被黨中央派回甘肅工作。
七七事變後,黨中央決定開闢甘肅革命鬥爭局面,建立甘肅地下黨組織。鄭重遠到達蘭州後,首先到八路軍駐甘辦事處見到了謝覺哉和彭加倫。為了便於開展工作,辦事處給他做了一身長袍便衣,介紹他與先期被黨組織秘密派到蘭州的孫作賓接上了關係。根據辦事處和孫作賓的安排,鄭重遠利用人地兩熟的有利條件,首先考察恢復了蘭州師範教員陳成義、陸長林的組織關係,後來又吸收了陸雲龍、金焯三、陸泰安3名黨員。時隔不久,陳成義、陸長林又在蘭州師範的榆中籍學生中發展了牛發榮等幾名黨員。鄭重遠還利用探家機會,在邴家灣村發展了周延齡、周彥傑2名黨員,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在榆中縣的第一個黨小組——邴家灣黨小組。在鄭重遠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很短時間就在蘭州和榆中發展黨員24人,建立黨小組4個。同年10月25日至26日,孫作賓、鄭重遠等人在辦事處召開會議,根據中共中央的通知,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甘肅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共甘肅工委),孫作賓任書記,鄭重遠負責組織工作。中共甘肅工委成立以後,鄭重遠按照工委的決定,繼續努力發展黨員、建立組織。這年底,邴家灣黨小組黨員周彥傑等人很快在金崖等地發展了3名黨員,鄭重遠主持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在榆中的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金崖支部。1938年春,通過謝覺哉與國民黨甘肅省政府主席賀耀組協商,鄭重遠被安排到甘肅省建設廳搞錄事工作,以公開身份作掩護從事黨的地下革命工作。
同年4月,中共蘭州市委成立,鄭重遠兼任市委書記。他和市委組織委員趙子明商量後認為,蘭州的水伕工人是一支可靠力量。鄭重遠和趙子明經過調查瞭解到一位從天水來的老人在水伕中很有威信,就利用各種機會做這位老人的工作,通過他聯絡各處水伕工人團結起來反對警察局集訓,後來發展到一起出動包圍了警察局,迫使當局取消了集訓。鬥爭取得了勝利後,他們按照甘肅工委指示,趁熱打鐵,在工人中組織起了有100多人蔘加的“兄弟會”羣眾組織,同時在工人中發展了10多名共產黨員併成立了黨支部。為了擴大黨的影響,這年6月,鄭重遠派鄭得堃(共產黨員)到榆中辦起了“新隆書報社”。“新隆書報社”創辦之前,他專程前往榆中與中共城關支部書記嶽子明就書報社地址、工作人員住宿等問題做了安排。鄭得堃到榆中後很快把書報社在榆中縣城關中山街關帝廟附近辦了起來,主要銷售《新華日報》等進步書刊,在榆中人民羣眾中產生了較大的政治影響。不久,這個書報社被國民黨榆中縣政府查封,鄭得堃被警察押送出境。此後,鄭重遠又將鄭得堃安排到外地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甘肅省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以及中國共產黨組織的發展。使國民黨頑固派大為恐慌,蘭州的形勢驟然緊張起來。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共甘肅工委決定部分工委委員離開蘭州,分散在農村隱蔽活動。這年底,鄭重遠辭去建設廳錄事職務,以中共甘肅工委特派員的身份到靖遠工作,兼任中共靖遠縣委書記。當時靖遠僅有幾位黨員,鄭重遠去後,團結當地黨員,加緊組織建設,很快使黨員人數增加到50多人。與此同時,鄭重遠還歷盡千辛萬苦,建立起從靖遠經寧夏西海固到陝甘寧邊區的秘密交通線,為進一步開展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0年6月,甘肅工委遭遇破壞,李鐵輪、羅雲鵬等人被捕。此時,工委只剩鄭重遠、王實先二人。他們按照組織指示處理善後工作,首先搶救了黨內重要文件——“全省黨員名冊”。這份名冊是李鐵輪來蘭時王實先交給他的,保存在李鐵輪住處的一個小箱子裏。當時形勢十分險惡,如果這份名冊落入敵人之手,其後果將不堪設想。鄭重遠、王實先立即趕到李鐵輪家找到名冊,繼而在黃河邊僻靜處燒燬。
1941年7月,鄭重遠被調到西北局民運部工作,1943年參加了整風運動。此際,康生炮製的“搶救運動”,把甘肅地下黨組織打成所謂的“紅旗黨”,鄭重遠被迫接受“審查”,和甘肅地下黨組織其他負責人一樣遭到誣陷和迫害,被無辜關押兩年半之久,經受了嚴峻考驗。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被調到東北地區工作,曾任凌源縣財糧科長、凌建縣委組織部長、錦西縣委城工部長、錦州煉油廠黨支部書記兼工會主任、錦州市總工會主任、阜新煤礦直屬黨委書記兼工會副主任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他於1951年9月調任玉門油礦任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隨後任西北企業黨委會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農林處副處長。1953年到1956年因病離職休養,1956年底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甘肅省委員會副主席。
1983年元月1日,鄭重遠同志因病在蘭州逝世,終年69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