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達

(明末清初史學家)

鎖定
鄭達,字士行,號奈村農夫,合肥人,居城南之七里岡(今肥西縣雷麻店)。明末諸生,其先世為燕邸魚服之勳臣。好著書,嘗杖策遊天下,盡識山川險要。生卒年待考,知其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仍在世。著有《野史無文》、《田家日記》、《孫子坿解》等。 [1-2] 
本    名
鄭達
士行
奈村農夫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出生地
合肥
主要作品
野史無文

鄭達生平介紹

鄭達,字士行,號奈村農夫,合肥人,居城南之七里岡(今肥西縣雷麻店)。其先燕邸魚服之勳臣也。生於明末,少時慷慨有大志,愛讀《孫子兵法》。好遊歷,每至一處,留心掌故,喜結交天下奇士,故以見識廣博聞於鄉里。 [2]  [3] 
入清不仕,漫遊四方。據《野史無文》所記,鄭達在徐治都征討三藩之時,曾跟隨南下,途經四川、湖南、江浙諸地。鄭達據其見聞,蒐集明季野史,並按其時代、次序、事實、性質,輯成此書,實為史料之彙編,殆亦有心人也。 [4] 
年老時回到故鄉,以耕讀自娛。著有《野史無文》、《田家日記》、《孫子坿解》等。 [5-6] 

鄭達史書記載

  • 清·秦偉《野史無文序》(節錄)
奈村鄭先生挾策遊天下,東極閩越,西出流沙,南衡北代,無不歷覽殆盡。凡山顛水曲,玄室浮屠,間會黃冠白足,鶴髮修修者,大半皆逋民遺老。接談耳之舊聞,目之經見,又史之未載,載亦未詳者。匯為野史,疑者證之,偽者實之,以俟採訪。至於西羌地界,燦如指掌,何者為要害,何者為堤防,其事則實而不浮,其文則詳而不妄。 [7] 
  • 清·費錫璜《野史無文序》
淝水奈村鄭先生作《野史無文》二十一卷:曰讓皇帝本紀二卷,曰烈皇帝遺事二卷,曰明末死難諸臣二卷,曰永曆皇帝本紀二卷,曰西南死事諸臣二卷,曰魯監國張黃二臣傳二卷,曰鄭成功海東事二卷,曰流賊張獻忠陷廬州府事二卷,曰前朝宮殿服御諸遺制一卷,曰西羌北狄諸部落一卷,曰當今巡幸東南一卷,曰本朝災祥二卷。奈村具文武才,足跡遍天下。所至訪羅前代舊聞,精核故實,而後筆之於書,非他家出於撮錄者比也。錫璜讀明末紀載雜書鈔本五十餘種,所未見者尚有百餘種。竊以為國史雖全,然多顧忌,回曲而失真;野史雖略,出於當時見聞,多信實可採者,奈村此書為不可廢矣。錫璜嘗從奈村問西北關塞形勢、部落風土、行陣器具及他怪異諸物,談之如指掌。奈村先生真實用之學,惜乎其未遇而老也。讀此書,為之起立三嘆!康熙壬辰菊月重九日,西蜀錦江布衣同學小弟費錫璜撰於邗水系舟草堂。 [4]  [7] 
  • 清·田實發《野史無文序》
奈村先生居合肥城南之七里岡,少好遊,足跡遍天下,天下奇士,得盡交之,故所見所聞稱最廣,老而歸隱,於課耕之餘,著書自娛,書不一帙。每謂人曰:“予未嘗多讀書,其言樸而無文,曩日所見聞,懼久而不傳也,故筆以記之,匪雲著述,聊以備異日採擇耳。”夫奈村讀書,老而益力,貧不能盡購,其遊歷所至,無論篇帙繁簡,悉手抄之,靡間寒暑,字亦不甚工,而絕去時手嫵媚之習,架上刊本不多見,皆手抄者。生平重然諾,習勤苦,古今人文字,無不熟識,其自謂不讀書,乃謙語也。所著文多蒼莽古宕,亦簡亦該,良史才也。奈村有經邦之文,濟亂之武,第生太平之世,其武略既無以自表見,而奈村之所謂文,又非八比聲韻、拾取青紫之學,故益無以自見。今老矣,營數畝於荒郊野水之間,以耕釣自娛樂,暇則書少時事於書,亦不肯輕以示人。實先人與奈村為昆季交,昔曾於几案間乞梨與棗,先人語云:“汝曹好學,得如若叔乎?”心竊志之。今奈村不以實為不才,俾為作序,雖固陋,所不敢辭。予既喜奈村之老而力學,有古隱君子之風,而又悲予先人不及見奈村之學之成也,因敬志數語於簡端焉。時康熙五十三年,歲次甲午花朝之前二日,同學侄田實發拜手。 [7]  [4] 
  • 清·徐子苓《孫子坿解序》
《孫子坿解》,邑人鄭君所為,並其所錄《十家注》總為十卷。君名達,字士行,又號奈村農夫,其先燕邸魚服之勳臣也。君少讀書,慷壯有大志,當崇禎改革之際。及乎順治、康熙之間,君年已老矣。自其少時,尤好《孫子》之書,其自序雲:“嘗聞《孫子》有《十家注》在河洛之交,遂歷抵齊魯燕趙,縱觀於泰華孟門之區,久而得之淮瀆廟道藏中,因錄持歸。又數年,有《坿解》之作。”去年,餘從金陵見孫觀察星衍所刻《孫子十家注》,歸檢鄭君所錄已佚,獨其《坿解》在耳。餘家窮巷廢圃之旁,頹垣四絕無鄰,又數出遊,今年從北來,檢舊書並其《坿解》亦亡之矣,獨所錄副本在耳。《坿解》止一卷,其言簡質,多所發明。舊本有序二首,都不記憶,及今所能記憶,則餘所謂“其先燕邸魚服之勳臣”云云也。君,邑之雷麻店人。猶記十年前於舊帙中見其所為《田家日記》,旁行細書,於藝麻、種柳、收黍、釀酒之法甚詳,字跡蒼整,如六七十歲人,今並佚。 [3] 
  • 民國·朱希祖《讀野史無文筆記》
《野史無文》二十一卷,原題淝水奈邨農夫纂輯。吾友徐君曦傳錄一部四冊,郵寄劉君文典,轉付與餘,則已釐為十五卷。徐君與劉君書雲:“奈邨先生原稿首列之序皆系本人親筆,每冊鈐有鄭達小印。卷二末評史詩下注有‘淝水奈村農夫書,時年七十一歲’等字,知為奈村手書原稿,非出自傳抄也。惟各篇標題多與費序不合,其編次亦有未當處,殆系隨手編錄,尚非定本。不揣謭陋,擅為釐訂,抄手脱誤處均已補正。原稿字句有疑處,則為識於眉端。惟原稿多用古字,如従作從、法作灋、陽作昜、陰作侌,此類甚多,率為書手改作今字。亦間有未改者,校對倉卒,未能一一更正,殊欠整齊耳。” [7] 
徐君又有跋一篇,言其合併此書卷數之由,附於本書之末。
茲將費錫璜序所稱卷數與徐君新定卷數對列於下,以資比較:
費序原卷次敍:卷一、讓皇帝本紀;卷二、讓皇帝本紀(末有康熙三十九年附記);卷三、烈皇帝遺事(序言明末王中齋先生所紀,予廣詢博訪以續之);卷四、烈皇帝遺事;卷五、明末死難諸臣;卷六、明末死難諸臣;卷七、永曆皇帝本紀;卷八、永曆皇帝本紀(本高明宇所説及鄧凱所説,康熙二十九年所錄);卷九、西南死事諸臣(略本《劫灰錄》,本書稱《劫灰集》);卷十、西南死事諸臣(內《鄭文雄傳》,李柏撰,有李柏贊。末引高明宇説,言與《西南遺聞》、《劫灰集》同);卷十一、魯監國張黃二臣傳;卷十二、魯監國張黃二臣傳;卷十三(此下四卷李慈銘曾見殘本有跋)鄭成功海東事(多本望江進士龍光所言及林芝嵋所次);卷十四、鄭成功海東事(張煌言撰,張煌言《北征紀略》。李柏《梅衝華傳》末有康熙五十二年附記);卷十五、流賊張獻忠陷廬州府事(合肥餘瑞紫撰);卷十六、流賊張獻忠陷廬州府事(奈村序有《明季遺文(文當作聞)》、《綏寇紀略》、《樵史》、《虎口餘生》、《紀事本末》等書,同上);卷十七、前朝宮殿服御諸遺制;卷十八、西羌北狄諸部落;卷十九、當今巡幸東南;卷二十、本朝災祥;卷二十一、本朝災祥。 [7] 
徐跋新定次敍:卷一、讓皇帝本紀上;卷二、讓皇帝本紀下;卷三、烈皇帝遺事上;卷四、烈皇帝遺事下;亡;亡;卷五、永曆行在紀事一;卷六、永曆行在紀事二;卷七、西南死事諸臣傳上;卷八、卷九、西南死事諸臣傳中、下;卷十、魯監國張黃二臣傳上;卷十一、魯監國張黃二臣傳下;卷十二、鄭成功海東紀事;卷十三、附錄一、二,張煌言北征得失紀略、梅衝華傳;卷十四、附錄三,流賊張獻忠陷廬州紀上;卷十五、流賊張獻忠陷廬州紀下;亡;亡;亡;亡;亡。 [7] 
原序三篇:康熙壬辰(五十一)秦偉序、康熙壬辰同學弟西蜀費錫璜序、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同學侄田實發序 [7] 
  • 民國·朱希祖《奈村先生事蹟考》
嘉慶合肥縣志·人物傳》:“鄭達,字士行,自號奈村農夫,明季諸生,好著書。嘗仗策遊天下,盡識其山川險要。晚交西蜀太白山人李某(徐曦曰:名柏,本書《梅衝華傳》稱“西秦太白山人”,與縣誌異),相與討究,得識勝國時事,著《野史》若干卷。其書渾樸質直,可徵信焉。” [7]  [2] 
希祖案,本書卷二《讓皇帝本紀》末有附記雲:“奈村農夫於康熙庚辰(三十九年)春暮漫遊西秦,晤太白山人李柏(字雪木)”,又有評史詩一首,上箋“淝水奈村農夫書,時年七十一歲也。”
又案,本書《烈皇帝遺事説》言:“明末王中齋先生所記。予廣詢博訪以續之。” [7] 
又案,本書原卷七末附記雲:“甲子歲清和月(康熙三十三年),時予遊楚,寓漢陽江干晴川閣下水月葊中,幸遇鄜州一老武弁高明宇者,時年八十三,乃李定國之裨將,來自滇南,言緬事甚詳,但年月微有差訛偽爾。後七年,歲在庚午冬杪(康熙二十九年),予遊衡嶽,於碧雲崖精舍逢一老僧,號自非,江右人,姓鄧名凱,乃前朝行人司,昔扈從入緬,以俘人歸滇為僧,以方外遊南嶽。予與之聚談數日,皆緬事。不憚廣詢互質,錄其事之實而言之確者,以竢後世有志史學之君子。” [7] 
又案,《何騰蛟傳》末附記雲:“康熙丁丑歲冬杪(三十六年),達至京師,於友人山右賈鼎玉(名鉉)家會公之少子字左車者,詢其事蹟,説多同此。”
又案,原卷十三《朱術桂傳》末稱:“奈村農夫曰:予覽林芝嵋所次,聽龍光二韋先生所説,因紀寧靖王朱術桂死義之事,謹載其年月。”《陳永華傳》末引望江進士龍光二韋先生雲:……。 [7] 
又案,原卷十四《張煌言北征紀略》末附記雲:“奈村農夫浪遊西湖,於戊辰年(康熙二十七年)九月十三日登先生之墓拜焉。後於癸巳年(康熙五十二年)五月十一日,奈村農夫至常熟縣糧憲署中,會幕友張景龍者,名鑣,錢塘人,乃玄著先生之宗侄,得先生所著《兵餘零草》一帙,載詩文四百餘章,假而錄之以歸,亦生平之大幸也。” [7] 
秦偉序述奈村先生事蹟:“奈村鄭先生挾策遊天下,東極閩越,西出流沙,南衡北代,無不歷覽殆盡。凡山顛水曲,玄室浮屠,間會黃冠白足,鶴髮修修者,大半皆逋民遺老。接談耳之舊聞,目之經見,又史之未載,載亦未詳者。匯為野史,疑者證之,偽者實之,以俟採訪。至於西羌地界,燦如指掌,何者為要害,何者為堤防,其事則實而不浮,其文則詳而不妄。” [7] 
費錫璜序述與奈村先生關係:“錫璜嘗從奈村問西北關塞形勢、部落風土、行敶器具及他怪異諸物,談之如指掌。” [7] 
田實發序述奈村先生事蹟及與其關係:“奈村先生居合肥城南之七里岡,少好遊,足跡遍天下,天下奇士,得盡交之,故所見所聞稱最廣,老而歸隱,於課耕之餘,著書自娛,書不一帙。每謂人曰:‘予未嘗多讀書,其言樸而無文,曩日所見聞,懼久而不傳也,故筆以記之。’夫奈村讀書,老而益力,貧不能盡購,其遊歷所至,無論篇帙繁簡,悉手抄之,靡間寒暑,架上刊本不多見,皆手抄者。實先人與奈村為昆季交,今奈村不以實為不才,俾為作序,雖固陋,所不敢辭。康熙五十三年。” [7] 
本書原卷九、卷十《西南死事諸臣》二卷與《劫灰錄》、《見聞隨筆》比較如左:
劫灰錄(八卷末言與《劫灰集》同):亡國諸臣事考(《劫灰錄》抄本有序,成於康熙三十一年)、何騰蛟堵胤錫(楚事)、瞿式耜(粵西事,附張同敞)、陳子壯(粵東事)、張家玉陳邦彥李元胤、王祥(川貴事,附皮)、楊展楊畏知(滇事)、沐天波(滇事)、李定國 [7] 
見聞隨筆(康熙十九年):瞿式耜(附張同敞)、王祥(皮熊)、李乾德 [7] 
相關記載
相關記載(13張)
野史無文(遇李柏在康熙三十九年):亡國諸臣事考、何騰蛟(附記有康熙三十六年事)、堵胤錫瞿式耜(粵西事,附張同敞)、陳子壯(粵東事)、張家玉(粵東事)、陳邦彥(粵東事)、李元胤(粵東事)、王應熊(蜀事)、王祥(蜀事)、楊展(蜀事)、李乾德(蜀事)、楊畏知(滇事)、沐天波(滇事)、鄭文雄(李柏撰)、李定國 [7] 
參考資料
  • 1.    野史無文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9-04]
  • 2.    清·左輔.嘉慶合肥縣志·人物傳四·鄭達.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373頁
  • 3.    參見清·徐子苓《敦艮吉齋文存·孫子坿解序》相關資料加以編輯
  • 4.    謝國楨.增訂晚明史籍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466-470
  • 5.    野史無文 鄭達著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8-31]
  • 6.    夏亨廉、肖克之.中國農史辭典.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4年:213頁
  • 7.    朱希祖.南京圖書館藏朱希祖文稿.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13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