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覃

(唐朝宰相)

鎖定
鄭覃(?~842年),滎陽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唐朝大臣,封滎陽公。唐文宗年間任宰相,被視為牛李黨爭中李黨的領袖之一。
出身滎陽鄭氏北祖。官至太子太師,後以病辭。唐武宗即位,授司空。
(概述內圖片來源: [1]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滎陽開封(今河南開封)
逝世日期
842年
本    名
鄭覃
爵    位
滎陽公
家    世
滎陽鄭氏北祖

鄭覃人物生平

鄭覃出身官宦

鄭覃出自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鄭珣瑜唐德宗唐順宗父子年間任宰相,他也因此得以在弘文館擔任校書郎,步入仕途。鄭覃此後擔任過拾遺補闕這樣的小官,後又歷任考功員外郎刑部郎中

鄭覃入朝為官

唐憲宗年間的819年,鄭覃被任命為諫議大夫,當上了高官。當憲宗想派五位宦官率軍運糧到西北的回鶻吐蕃邊境時,鄭覃上疏反對,憲宗取消了這項命令。

鄭覃捲入黨爭

820年唐憲宗駕崩,唐穆宗繼位。穆宗好享樂,當年冬天,他在宮內召集朝臣。鄭覃和崔郾等四名同僚趁機進諫,指出穆宗把太多的時間花在了飲宴和遊樂上,在賞賜寵臣時耗費了國庫太多的金錢。穆宗很驚訝,起初感到不悦,問宰相蕭俛這是誰的上書。蕭俛説這是諫議大夫們的主意。穆宗好言撫慰了他們,但並沒有將進言的內容很好地付諸實際。
大約此時,長期對抗朝廷的成德(首府在今石家莊節度使王承宗去世,成德軍想擁立其弟王承元為新的節度使,但王承元想把成德軍的軍權交還給朝廷。成德軍於是不讓他就任義成(首府在今安陽節度使王承元請求穆宗派一位高官來敦促士兵就範,於是穆宗派遣了鄭覃,命王璠為他的助手,命他向成德軍宣佈朝廷的命令並賞賜大量現金。鄭覃向成德軍強調了忠於朝廷的重要性,士兵們也終於讓王承元去赴任了。
821年,在中書省任職的元稹和翰林學士李德裕與大臣李宗閔發生爭鬥。李宗閔的下級同僚楊汝士禮部侍郎錢徽負責科舉監考,前宰相節度使段文昌和翰林學士李紳秘密請求錢徽給一些考生開後門。但發榜時,被要求開後門的考生並未通過考試,鄭覃的弟弟鄭朗、前宰相節度使裴度的兒子裴撰、李宗閔的女婿蘇巢、楊汝士的弟弟楊殷士卻都通過了。這個結果引起了騷動,段文昌彈劾楊、錢不公。當穆宗諮詢翰林學士們的意見時,李德裕、元稹、李紳都贊成段文昌。穆宗命李宗閔的同僚王起安排重考,將錢徽、李宗閔、楊汝士貶為刺史,還廢除了楊、錢選拔的10個考生的考試結果。一説這就是歷時大約40年的牛李黨爭的開端,黨爭的一方為李德裕,即李黨,另一方為李宗閔及其盟友牛僧孺等,即牛黨。鄭覃被捲入此次事件後,通常被認為是李黨。同年,鄭覃任給事中

鄭覃官拜御史

824年,穆宗駕崩,唐敬宗繼位,鄭覃被任為御史中丞,同年又臨時兼任工部侍郎825年,他又被任為京兆尹

鄭覃拜相前後

827年初,唐敬宗被弒,其弟唐文宗繼位,鄭覃被任為左散騎常侍。829年,又被授予翰林侍講學士。830年,他又任工部侍郎。據説鄭覃對中國古典典籍很有研究,行事也很正直,文宗因此尊敬他。在鄭覃建議下,文宗開始了一項工程,將修改、加註後的典籍刻在石碣上,在太學展覽。這項工程直到837年鄭覃拜相才完成。
831年,李宗閔、牛僧孺拜相,由於鄭覃和李德裕交好,遭到李宗閔的輕蔑。李宗閔尤其對鄭覃僅僅作為翰林侍講學士卻能接近皇帝而感到不快,並因而推薦鄭覃任工部尚書而免去翰林侍講學士。但文宗喜歡研究典籍,想念鄭覃,在832年又任他為翰林侍講學士。833年,李德裕代牛僧孺為相,這時文宗讚揚殷侑對典籍的瞭解,並與鄭覃相比較。李宗閔説:“也許鄭覃、殷侑對典籍都很有見解,但他們的意見不足採信。”李德裕則説:“鄭覃、殷侑的意見被別人忽略了,陛下可沒忽略。”不久,文宗沒有諮詢李宗閔就任命鄭覃為御史大夫,又不久,李宗閔被遣出京城任山南西道(首府在今漢中節度使
834年,鄭覃被任命為户部尚書。同年,李德裕罷相,李宗閔復相,與文宗近臣李訓鄭注聯合把李黨從重要崗位上驅逐下來。鄭覃改任秘書監835年夏,李宗閔和盟友楊虞卿得罪文宗,被流放,鄭覃又任刑部尚書。冬天,鄭覃任右僕射,兼任國子祭酒
不久,文宗、李訓、鄭注清洗權閹的計劃(甘露之變)失敗了。李訓、鄭注和很多朝臣如宰相王涯、賈餗舒元輿都被宦官逮捕或殺害。在宦官脅迫下,文宗召鄭覃和另一僕射令狐楚進宮複查王涯的供詞——王涯因受刑不過,供認他和其他官員意圖推翻文宗,讓鄭注當皇帝。令狐楚和鄭覃證實供詞是王涯所寫。隨後,文宗將兩人留在宰相官署關注後果。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都被處死,鄭注被襲殺。不久,令狐楚起草詔書譴責王涯等宰相謀反,但語言空洞,暗示謀反之説不可信,觸怒了仇士良,因而未能拜相。鄭覃則和李石一同被授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宰相。鄭覃還被封為滎陽公。
鄭覃和李石拜相後,以仇士良為首的宦官經常引用李訓和鄭注的事例羞辱朝臣。據説鄭覃、李石以李訓、鄭注最初是由宦官王守澄所推薦來回應。此後,朝臣就依靠鄭覃、李石來保證人身安全。不久,揚言要屠殺朝臣的宦官田全操回京,引發了長安的恐慌。鄭覃建議李石避難,李石拒絕了,指出如果宰相逃跑了,整個長安都會陷入恐慌,如果災難真的要降臨,誰也跑不了。鄭覃同意了。隨後,他和李石力主不再牽連李訓等被誅官員的親屬。
宦官仍然掌控政權,朝臣惶惶不可終日。直到836年春,昭義軍(首府在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劉從諫言辭激烈地上疏為王涯、賈餗辯白,彈劾仇士良的罪行,仇士良等宦官才有所收斂,文宗和鄭覃、李石也得以行使權力。
據説鄭覃雖然博學,卻不善著文,不喜歡在科舉中長篇大論的考生,甚至建議廢除科舉,被文宗拒絕。當文宗和鄭覃談詩時,鄭覃説眼下的詩語言過多,往往辭不達意。同時,太學開展的銘刻典籍的工程,在鄭覃推薦下,由大臣周墀崔球張次宗、温業負責。完工後,鄭覃兼任門下侍郎、弘文館學士,負責為皇家修史。
836年,前宰相李固言復相,和鄭覃、李石共事,李石提出為前宰相宋申錫平反。宋申錫先前因被王守澄、鄭注誣告謀反而被流放。鄭覃、李固言都贊成,文宗也追復了宋申錫的生前官爵。
838年,李石、李固言都已不是宰相,和鄭覃共事的是陳夷行楊嗣復、李珏。不久,宰相間就發生了爭執,鄭、陳為一派(都被認為是李黨),楊、李為一派(都被認為是牛黨)。當楊嗣復提請把被貶為衡州(今湖南衡陽)司户參軍事的李宗閔升官並調近京城時,文宗同意,鄭覃堅決反對,説如果李宗閔升官,他就辭職,楊、鄭在文宗面前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結果是李宗閔被任為杭州刺史。從此,朝廷的重要決策都蒙上了黨爭的色彩,文宗也難以駕馭。同年,鄭覃請辭。文宗沒有答應,卻允許他可以隔三五天才到宰相官署報到。
839年,又一場大爭執爆發了。文宗表揚度支杜悰的才幹,楊嗣復、李珏推薦他任户部尚書。陳夷行説:“這應該由皇帝做決定,不能把權力都下放給臣僚。”李珏説:“陛下先前告訴我,皇帝應該選擇宰相,而不是懷疑宰相。”在隨後的爭論中,陳夷行再次強調皇帝不能放權給臣僚。受到攻擊的李珏反駁:“陳夷行顯然是懷疑有宰相在從陛下手中盜取權力。我此前已多次請求退休,如果我能被任命為一位親王的老師,就有幸了。”鄭覃説:“陛下在開成元年和二年(指836年和837年)做得很好,開成三年和四年就稍差了。”楊嗣復説:“頭兩年,是鄭覃和陳夷行當宰相。開成三年和四年,臣和李珏也當了宰相。顯然,這是我的罪過。”又説:“我不敢再進宰相官署了!”便不顧文宗在場,顧自退場。文宗派一個宦官去安撫他,鄭覃也做了部分道歉,説:“臣愚昧。我不是刻意針對楊嗣復,但他的反應表明他容不下我。”楊嗣復説:“鄭覃説政事一年不如一年,這不僅是怪罪臣,更是在指責陛下的聖德。”此後,楊嗣複數次請辭。不久,鄭覃、陳夷行都被罷相,鄭覃再次擔任右僕射。

鄭覃去世

840年唐文宗駕崩,其弟唐武宗繼位。不久,李德裕復相,想推薦鄭覃復相,鄭覃稱有足疾,拒絕了。842年,他以代理司徒的頭銜退休,同年去世。

鄭覃主要成就

目錄學
鄭覃曾侍講于禁中。他屢次上書求詔,文宗遂親令秘閣搜訪遺文,添寫抄寫工匠和文員。於開成年間(836~840)編成《開成四部書目》。該書目早佚。據《唐書·藝文志》所載,有書56476卷。帝以名儒相待,讓他領祭酒銜。請置博士,刊石經於太學。 [2] 

鄭覃人物評價

劉昫:①陳、鄭諸公,章疏議論,綽有端士之風。天子待以賢能,付之以鼎職。延英獻納,罕聞康濟之謨;文陛敷揚,莫副具瞻之望。加以互生傾奪,競起愛憎。惟回奉使命而喻藩臣,救危邦而除宿憾。況昭獻文章可以為世範,德行可以為人師,有啓、誦之上才,非桓、靈之失道,詎可不思己過,只務面欺。輔弼之宜,安可垂訓?若俾韓非之言進矣,子輩安可逃乎?土運之衰,斯為魍魎,悲夫!②愛而知惡,憎不忘善。平心救非,可居鼎鉉。吠聲濟惡,結黨專朝。謀身壞國。何名燮調? [3] 
歐陽修:覃清正退約,與人未嘗串狎。位相國,所居第不加飾,內無妾媵。女孫適崔皋,官裁九品衞佐,帝重其不昏權家。 [11] 
呂中:東漢、李唐所以有女主、宦官、外戚之禍者,以立天子之權盡出其手,雖李固、杜喬、裴度、鄭覃之徒不能正之也。 [4] 
王夫之:甘露之變,殺生除拜皆決於中尉,文宗不得與知,而李石、鄭覃於其時受宰相之命,二子病矣!君子之進退,必以其正;其以身任國家之大政也,必以其可為之時。血濺於獨柳之下,而麻宣於殿陛之閒,二子者,譽望素隆,而何為其然邪?曰:此未可以為二子病也。夫二子於此,雖欲辭相而義之所不許也。……夫二子之受相位而不辭,非乘閒以希榮,蓋誅夷在指顧之閒而有所不避也。六巡邊使疾驅人京,聲言盡殺朝士以恐喝搢紳,李石安坐省署以弭其暴橫。於斯時也,石固以腰領妻孥為社稷爭存亡,為衣冠爭生死,可不謂忠誠篤悱、居易俟命之君子乎?江西、湖南欲為宰相召募衞卒,而石不許,刺客橫行,刃及馬尾,固石所豫知而聽之者也。薛元賞之能行法於神策軍將,恃有石也;宋申錫之枉得以復伸,覃為之也。止滔天之水者,因其潰濫而徐理之,卒之仇士良之威不敢逞,文宗得以令終,而武宗能弭其亂,自二子始基之矣。皎皎硜硜之節,惡足為二子責邪?唐無靜正誠篤之大臣,李石其庶幾乎!覃其次矣。 [5] 
蔡東藩:鄭覃令狐楚,不能為涯餗辨冤,但知依阿取容,狀亦可鄙。至於訛言再起,覃且欲趨而避之,幸李石從容坐鎮,始得無事,鐵中錚錚,唯石一人,其次則為薛元賞,正人寥落,邪焰燻迷,唐之為唐,已可知矣。 [6] 

鄭覃家庭成員

鄭覃出身滎陽鄭氏北祖第二房,滎陽鄭氏北祖為唐代滎陽鄭氏定著二房之一。滎陽鄭氏東漢以來家世非常顯赫,北魏時期為“五姓”之一,世代冠冕不絕,人物輩出,在唐代引起統治者的隱憂。唐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下禁婚詔,禁止包括滎陽鄭温三子後裔在內的“七姓十家”之間互相通婚。然而禁婚詔不但沒有起到削弱他們的作用,反而擴大了他們的影響力,而且禁婚詔的執行力度並不理想,滎陽鄭氏的通婚圈子仍然以崔、盧、李、王四姓高門為主,從而在唐朝依舊保持了興盛繁榮的局面,博文約禮,門第清華,冠於卿族,為當時中原頂級名門望族之一。 [7-10] 
高祖:鄭曾,慈州刺史。
曾祖:鄭長裕,許州刺史。
祖父:鄭諒,冠氏縣令。
父親:鄭珣瑜,唐德宗時期宰相。
弟弟:鄭朗,唐宣宗時期宰相。
兒子:鄭裔綽,秘書監。
侄子:鄭勤規。
參考資料
  • 1.    鄭覃像取自書帶草堂1941年印《鄭氏大統宗譜》。
  • 2.    李玉安 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3.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三·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8-23]
  • 4.    《宋史全文·卷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8-23]
  • 5.    《讀通鑑論·卷二十六·文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8-23]
  • 6.    唐史演義:甘露敗謀黨人流血 鈞垣坐鎮都市弭兵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8-23]
  • 7.    《新唐書·卷七十五·表第十五·宰相世系五(鄭氏)》:鄭氏定著二房:一曰北祖,二曰南祖。宰相九人。北祖有珣瑜、覃、朗、餘慶、從讜、延昌;南祖有絪;滎陽鄭氏有畋。滄州鄭氏有愔。
  • 8.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高士廉》:高宗時,許敬宗以不敍武后世,又李義府恥其家無名,更以孔志約、楊仁卿、史玄道、呂才等十二人刊定之,裁廣類例,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敍所以然。以四後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僕射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敍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孫,餘屬不入,改為《姓氏錄》。當時軍功入五品者,皆升譜限,搢紳恥焉,目為“勳格”。義府奏悉索《氏族志》燒之。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温,范陽盧子遷、盧渾(溥)、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三品以上納幣不得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為歸裝,夫氏禁受陪門財。
  • 9.    《全唐文·卷三一八·唐贈太子少師崔公神道碑》:神龍中,申明舊詔,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惡大盛,禁相為姻。隴西李寶之六子,太原王瓊之四子,滎陽鄭温之三子,范陽盧子遷之四子、盧輔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元孫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趙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後,同降明詔,斯可謂美宗族人物而錶冠冕矣!(按:此處言四十四人,然相加僅三十七人,實漏述了崔宗伯二子與盧溥諸子。)
  • 10.    《資治通鑑·卷二百·唐紀十六·高宗》:初,太宗疾山東士人自矜門地,昏姻多責資財,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勳臣家,不議山東之族。而魏徵、房玄齡、李勣家皆盛與為昏,常左右之,由是舊望不減,或一姓之中,更分某房某眷,高下懸隔。李義府為其子求昏不獲,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勸上矯其弊。壬戌,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温、范陽盧子遷、盧渾(溥)、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財之數,毋得受陪門財。然族望為時俗所尚,終不能禁,或載女竊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終不與異姓為昏。其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往往反自稱“禁婚家”,益增厚價。
  • 11.    《新唐書·鄭覃傳》:“覃清正退約,與人未嘗串狎。位相國,所居第不加飾,內無妾媵。女孫適崔皋,官裁九品衞佐,帝重其不昏權家。”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