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襄公

鎖定
鄭襄公(? - 前587年),姬姓鄭氏,名堅,鄭國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鄭穆公之子,鄭靈公弟(一作鄭靈公兄),春秋時期鄭國第13任國君(前604年 - 前587年),在位18年。
鄭襄公即位後依違於晉、楚兩大國之間。前597年,因與晉盟,楚莊王出兵攻鄭,圍鄭三月。晉軍未及救援,鄭襄公獻城降楚。前587年,鄭襄公去世,其子鄭悼公即位。
本    名
鄭堅
別    名
鄭襄公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鄭國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
逝世日期
公元前 587年
在位時間
前604年 - 前587年
國    家
鄭國
諡    號
襄公
前    任
鄭靈公
繼    任
鄭悼公

鄭襄公人物生平

鄭襄公繼位為君

公元前605年(鄭靈公元年)秋天,鄭國執政大臣子家和子公殺死了鄭靈公。鄭國人想立鄭靈公的弟弟公子去疾為國君。公子去疾聞訊,趕忙去對眾大夫説:“先君尚有十二子,若立賢者為君,去疾無德無能;若立長者為君,大長兄公子堅尚在。去疾罪該萬死,不敢越長兄的位置!”於是,眾大夫們商議,扶立鄭穆公的庶長子公子堅為國君,是為鄭襄公。 [1-2] 

鄭襄公向晉背楚

公元前604年(鄭襄公元年),楚國因鄭國接受宋國的賄賂而放走了宋將華元為由,派公子嬰齊率兵攻打鄭國。當初,鄭襄公的父親鄭穆公在位時,曾派執政大臣公子家領兵攻打宋國,在大棘大敗宋兵,俘獲宋將華元。宋昭公得知宋兵大敗,主將華元被俘,連忙準備了百輛兵車和裝飾齊全的四百匹戰馬,送往鄭國贖回華元。可是,宋國的車馬尚未來到鄭國,華元自己已經跑回宋國。楚莊王派兵伐鄭,鄭襄公急忙派執政大臣公子宋去晉國借兵。晉國派荀林父為將,領兵援救鄭國。楚國又移兵攻打陳國,於是鄭國得救。鄭襄公在黑壤(又名黃父,山西沁水西北)與晉國結盟,繼續奉行向晉背楚的政策。 [1]  [3] 
公元前600年(鄭襄公五年),楚國再次派兵攻打鄭國,晉國派兵前來救援鄭國。 [4]  公元前598年(鄭襄公七年),鄭國與晉國在鄢陵結盟。 [5] 

鄭襄公獻城降楚

公元前597年(鄭襄公八年),楚莊王以鄭國背楚向晉為理由,又出兵伐鄭。當時,楚莊王親率楚國大軍伐鄭,長驅直入鄭境,攻破郊關,直抵鄭國都城新鄭(今河南新鄭附近)。楚莊王傳令,圍鄭城四周築長堤攻城。鄭襄公也命將士和百姓登城堅守城池,等待晉師救助。楚國大軍四面攻城,一連攻打十七日沒攻下新鄭。城內百姓傷亡也很慘重。忽然有一日,鄭城東北角的城牆突然崩塌了十幾丈寬。城內軍民聽説城牆崩塌,驚恐萬狀,哭聲叫聲驚天動地,都以為是天意滅鄭。這時,楚國大軍正準備乘機攻入城內,滅掉鄭國。楚莊王聽見新鄭城內的老百姓慘哭悲叫,心中不忍,便傳令楚軍後退十里安營紮寨,等到鄭國將城牆修好後再攻打鄭城。楚國大夫公子嬰齊勸楚莊王説:“鄭城陷塌,正是天意滅鄭。我軍正可乘機攻入城去,滅掉鄭國,為什麼要退兵十里?”楚莊王説:“現在鄭國人已經知道我楚國兵威,不知我德。鄭城危急,我退師十里以示德,看鄭人是投降還是抵抗,再做決定。”
鄭襄公正為城牆崩塌而着急,忽聞楚師退去,以為是晉國的救兵快要到了,便傳令城內軍民加強修築城牆,日夜派人巡邏防守,毫無投降之意。
楚莊王連等幾日,不但不見鄭國開門投降,反而又修築城牆,加強了防守,便又傳令三軍攻打鄭城,日夜攻城不止。鄭國將士與百姓一直堅守城池三個月,晉國援軍仍遲遲不到。城內將士和百姓傷亡慘重,漸漸支持不了。楚國大將樂伯率兵攻城,架梯從皇門登上鄭城,劈開城門,楚軍攻入城內。楚莊王傳令,楚軍不準燒殺搶劫,不準擾亂百姓。楚軍紀律嚴明,秋亳無犯。等楚國兵馬到達逵市時,只見鄭襄公脱去了上衣,袒胸露懷,左手拿着犛牛尾巴做的旗節牽着羊,右手拿着殺牲畜的彎刀,在路口迎接楚莊王,對楚莊王恭敬地説:“我不德,得罪了上國,又不能服侍上國,因而得罪了上國,使上天降罪於鄭國,使君王懷怒,降禍於鄭城,又勞君王千里勞苦來到鄭國。我已知罪。鄭國的存亡,在於君王,若君王顧及先祖武公、莊公的友好,不滅鄭國,延其宗祀,使鄭國成為楚國的附庸,乃是君王之德!”此時,楚國大夫公子嬰齊在一邊,忙向楚莊王獻計説:“鄭國力窮而降,正好可以乘機滅了鄭國。若赦後鄭國又叛楚降晉,則是楚國的大禍!”楚莊王説:“昔時,寡君滅了陳國,降為縣邑,歸楚。申公屈巫以踐其田而奪其牛的故事笑話寡人。今日若滅鄭國並其地,又要被人説是‘踐其田而奪其牛'了。鄭國君能屈膝下人,老百姓必定擁護,這是不可輕視的!”於是,楚莊王下令,楚師退兵三十里,讓鄭國與楚國講和結盟。
鄭襄公姬堅為感謝楚莊王不滅鄭國的大恩大德,親自去到楚營慰勞將士,殺豬宰羊,納物朝貢,又派其弟公子去疾去楚營做人質,和楚國結盟。楚莊王得鄭國,又率大軍北上到延城(今河南延津北)駐紮,揚言要飲馬黃河水,以武力向晉國示威。
直到這年秋天,晉國才派荀林父為中軍元帥,先谷為副元帥,率領六百乘兵車救鄭。到了黃河北岸,聽説鄭城已破,鄭國已投降楚國,和楚國結了盟。於是荀林父便屯兵敖山、郜山(今河南滎陽北),不再前進。楚莊王原本打算班師回楚,聽説晉國兵馬已過了黃河,前來救鄭,便也率領楚師北上,駐紮管城,與晉師對陣。
這時,鄭國已和楚人結盟,歸順了楚國。鄭襄公又聽説晉國發兵車六百乘救鄭,已過黃河,聲勢浩大。恐怕晉師一旦戰勝了楚師,又要討伐鄭國降楚之罪,心中不安,問計於眾大夫。大夫皇戎勸鄭襄公説:“臣願前往晉營,勸説晉軍和楚決戰。晉軍勝我們從晉,楚師勝我們從楚,擇強者而從之!”鄭襄公以為好計,便派皇戎去晉營,又派使臣去楚營,挑起楚晉兩軍決戰。鄭國坐觀成敗,擇強者而從之。
於是楚、晉兩軍在邲邑(今河南榮陽東北)激戰。楚莊王派公子嬰齊率左軍攻打晉國的上軍,派公子側率右軍攻打晉國的下軍,自己親率中軍和兩廣兵馬攻打晉國中軍。楚莊王親自擊鼓,楚國將士奮勇上陣,步兵如蚊,殺聲沖天,潮水般地攻入晉軍陣地。晉國將帥們不和,毫無防備,被衝得七零八落,四分五裂,被殺得血流成河,哭爹叫娘,狼狽逃跑。在搶渡黃河時,又自相踐殺,落入河中不計其數,慘敗而逃。
鄭襄公得知楚軍打了勝仗,親自到邲城朝見楚莊王,設豐宴慶賀勝利。 [6-7] 

鄭襄公對戰晉國

公元前595年(鄭襄公十年),晉國因鄭國反叛晉國而親附楚國的緣故,所以發兵攻打鄭國。 [8] 
公元前588年(鄭襄公十七年),晉國聯合宋、魯、曹、衞四國兵馬進攻鄭國,從鄭國東部攻入境內,向鄭城進犯。鄭襄公派大夫公子偃(鄭襄公弟)領兵埋伏在丘輿(在鄭國東部),打敗了進犯鄭國的五國之師,保住了鄭國社稷。 [7] 
同年夏天,許國許靈公以為有楚國做後台,不服鄭國管轄,不到鄭國朝貢。因而鄭襄公派大夫公孫申領兵伐許國,將許田(在河南許昌東)攻取。不久,許靈公又派兵馬攻打公孫申,企圖奪回許田。鄭襄公聞訊,親自領兵攻打許國,又奪取了許國的組任、冷敦等地。許靈公害怕,忙向晉國求救。於是,晉景公派大將欒書領兵討伐鄭國,奪取了鄭國的汜水邑(今河南滎陽西北)、祭城(今河南鄭州東北)。鄭襄公急忙派人向楚國借兵救助。於是,楚共王派兵攻打許國,援助鄭國,晉國兵馬才被迫退去。 [7] 
公元前587年(鄭襄公十八年),鄭襄公去世,其子鄭悼公即位。 [9] 

鄭襄公為政舉措

  • 剷除繆氏
公元前605年(鄭靈公元年),鄭靈公被子家和子公弒殺。 [2]  鄭襄公繼位後,準備全部清除繆氏。繆氏是子公的家族。公子去疾説:“一定要清除繆氏,我就離開鄭國。”鄭襄公才作罷,將他們都任命為大夫。 [10]  公元前599年(鄭襄公六年),子家去世,鄭襄公驅逐他的家族。 [11] 
  • 兄弟輔政
鄭襄公的父親鄭穆公有十三個兒子,嫡長子鄭靈公被殺,庶長子鄭襄公繼位為君,尚有兄弟十一人,他們是:公子去疾,字子良;公子喜,字子罕;公子騑,字子駟;公子發,字子國;公子嘉,字子孔;公子偃,字子游;公子舒,字子印;還有公子豐、公子羽、公子然、公子志。鄭襄公即位不久,疑心兄弟眾多,恐怕他們從中生變奪位,便私下和公子去疾商議,準備將眾兄弟們趕出國外,只留公子去疾一人輔佐朝政。公子去疾是個賢德的人,勸鄭襄公説:“此事萬萬不可。傳説先君是夢蘭草而生,必昌姬姓宗室。姬姓昌盛,兄弟眾多,如同大樹,枝葉茂盛,才能成大樹。主公若能留下眾兄弟,我們—起協力輔佐主公,若獨留去疾我一人,讓我如何異日地下見先君!”於是,鄭襄公聽從公子去疾的話,把十一位兄弟都封為大夫,共輔朝政。 [1] 

鄭襄公成語典故

肉袒牽羊 肉袒牽羊 [12]
肉袒牽羊
肉袒牽羊,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指裸露上身,牽着羊,表示犒勞軍隊,是古代戰敗投降的一種儀式。

鄭襄公歷史評價

楚莊王:“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 [13] 

鄭襄公史書記載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
參見:鄭世家

鄭襄公家庭成員

鄭襄公父祖

祖父:鄭文公
父親:鄭穆公

鄭襄公兄弟

哥哥
鄭靈公,名夷。
弟弟
公子去疾,字子良。
公子喜,字子罕。
公子騑,字子駟。
公子發,字子國。
公子嘉,字子孔。
公子偃,字子游。
公子舒,字子印。
公子豐
公子羽
公子然
公子志 [1] 

鄭襄公兒子

鄭悼公,名晞(一作沸、弗、費)。
鄭成公,名睔,鄭悼公之弟。
鄭君繻,名繻(一作纁),鄭成公兄。

鄭襄公藝術形象

鄭襄公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説《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三回中出場。
參考資料
  • 1.    鄭襄公1  .新鄭圖書館[引用日期2013-12-06]
  • 2.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靈公元年………夏,弒靈公。鄭人慾立靈公弟去疾,去疾讓曰:“必以賢,則去疾不肖;必以順,則公子堅長。”堅者,靈公庶弟,去疾之兄也。於是乃立子堅,是為襄公。
  • 3.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襄公元年,楚怒鄭受宋賂縱華元,伐鄭。鄭背楚,與晉親。
  • 4.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五年,楚復伐鄭,晉來救之。
  • 5.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七年,鄭與晉盟鄢陵。
  • 6.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八年,楚莊王以鄭與晉盟,來伐,圍鄭三月,鄭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門,鄭襄公肉袒掔羊以迎,曰:“孤不能事邊邑,使君王懷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聽。君王遷之江南,及以賜諸侯,亦惟命是聽。若君王不忘厲、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絕其社稷,錫不毛之地,使復得改事君王,孤之原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聽。”莊王為卻三十里而後舍。楚羣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勞矣。今得國舍之,何如?”莊王曰:“所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晉聞楚之伐鄭,發兵救鄭。其來持兩端,故遲,比至河,楚兵已去。晉將率或欲渡,或欲還,卒渡河。莊王聞,還擊晉。鄭反助楚,大破晉軍於河上。
  • 7.    鄭襄公2  .新鄭圖書館[引用日期2013-12-07]
  • 8.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十年,晉來伐鄭,以其反晉而親楚也。
  • 9.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十八年,襄公卒,子悼公晞立。
  • 10.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襄公立,將盡去繆氏。繆氏者,殺靈公、子公之族家也。去疾曰:“必去繆氏,我將去之。”乃止。皆以為大夫。
  • 11.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六年,子家卒,國人復逐其族,以其弒靈公也。
  • 12.    鄭襄公肉袒牽羊  .中新網[引用日期2013-12-06]
  • 13.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