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經十

鎖定
鄭經十,又名鄭鋭卓、鄭宏才。1910年出生在謝屯鄉石王屯的一個貧苦農家。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文名
鄭經十
別    名
鄭鋭卓.鄭宏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1978年1月22日
性    別

鄭經十個人履歷

“九·一八”事變前,鄭經十是遼寧省警務處的職員。“九·一八”事變發生後,隨遼寧省警務處處長黃顯聲退到錦州。遼寧省臨時政府成立後,仍在警務處任職,並參加遼西抗日武裝的組織工作。1932年1月錦州淪陷,鄭經十退至河北省撫寧縣。不久,去北平,與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取得聯繫。
1932年,鄭經十受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派遣,回遼西進行抗日活動。最初,借黃顯聲名義在盤山、遼中、台安一帶聯絡抗日武裝。同年3月,到遼陽東部的安平和亮甲山一帶,利用各種社會關係聯絡地方武裝和愛國人士。6月,同杜界雨在石咀子建立討日救國光復軍,杜界雨任司令,鄭經十任副司令,全軍2000餘人,編成3個團。

鄭經十人物生平

鄭經十和杜界雨為在遼陽一帶建立根據地,打擊日偽反動氣焰,率討日救國光復軍三打大安平,日偽軍狼狽逃竄,討日救國光復軍聲威大振,四方響應,隊伍迅速發展壯大。這支抗日隊伍又在石咀子、耿家屯、遊擊溝、土門嶺等地,多次打擊日本侵略軍,挫傷日偽鋭氣,牽制日軍東進。討日救國光復軍的戰績傳到北平,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正式將討日救國光復軍編為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遼寧軍區第3獨立支隊,委任鄭經十為支隊司令,歸遼寧第2軍區副總指揮李純華指揮。但因交通不便,沒有取得聯繫,改編後的隊伍仍單獨活動。
土門嶺戰鬥之後,日軍一方面對鄭經十領導的抗日隊伍進行重兵圍剿,一方面收買抗日隊伍內部的動搖分子。致使抗日隊伍軍心不穩,有些人叛逃。在日軍的強大壓力下,鄭經十率部撤至唐馬寨,之後,隊伍解散。鄭經十和杜界雨去北平抗日救國會,途經營口,被日偽當局拘捕。後經營救獲釋,去北平。當時東北抗日救國會負責人閻寶航、車向忱、張希堯在北平籌辦抗日救國訓練班,鄭經十參加了訓練班。
1934年2月,訓練班結束。5月,中共北平市委和東北特別支部派鄭經十等回錦州開展抗日工作,鄭經十在凌海市謝屯一帶組織抗日隊伍,但隊伍尚未拉起,即被日本警察大隊破壞。1935年鄭經十在天橋廠以村吏員職務做掩護,進行秘密活動。1936年經杜界雨、張希堯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6年杜界雨也到凌海市,後來北平又派共產黨員回玉泉在凌海市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鄭經十負責組織工作,聯繫了一批進步羣眾和學生,發展了一批黨員。1937年地下黨組織出刊《路線》小冊子,刊載北平抗日救國訓練班講授提綱、唯物辯證法、社會科學、婦女解放等文章,由鄭經十主筆並且負責鋼板刻字。印發兩期,即停刊。
1942年1月,鄭經十去延安,入陝北公學,並參加延安整風。
1945年抗戰勝利後,鄭經十參加北上幹部團。同年11月,因鄭經十在錦州一帶工作過,有一定基礎,且個人提出申請,所以組織派他仍回東北。鄭經十先到朝陽,得知國民黨已佔錦州,於是轉路八面城,1946年1月到洮安,時值遼吉省軍區組織工作隊,鄭經十被分配到洮安縣保民區開展工作。不久,又被調到遼北的洮廣、開通縣任縣長。
1947年11月,鄭經十再次被派到錦州做地下工作。他取得其內弟三青團錦州市分團部主任高筠的同情和支持,並通過高筠辦理了户口,找到了藉以掩護的職業,之後他又把幾名親屬打入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他先完成了蒐集國民黨部隊錦州城防圖、錦州飛機場的方位、面積、裝備、飛機架數、型號、周圍環境等軍事情報,調查了錦州市部分工業和教育界情況的任務,鄭經十把蒐集的情報和繪製的草圖,轉給冀熱遼分局社會部,為解放錦州提供了可貴的情報。
1948年8月鄭經十任石山情報站站長。
錦州解放後,鄭經十任錦州市公安局治安科科長,後又任遼西省公安廳秘書室主任、熱河省赤峯市公安局局長。
1950年10月任東北人民政府公安部邊防科科長。
1952年3月任東北軍區公安部邊防處處長、瀋陽軍區公安軍邊防偵察處處長。
1958年11月開始,任遼寧省水電廳副廳廠。
1978年1月22日逝世,終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