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氏宗祠

(安徽省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鄭氏宗祠,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鄭村濱河花園東北側約160米,從前往後由門坊、門廳、享堂、寢堂四部分組成,門坊三間四柱五樓,寬約9.86米,高12.5米。 [2] 
成化二年(1466年),鄭氏宗祠建立,是典型徽州廊院式祠堂,規模宏大,在徽州古建中,僅次於羅東舒祠,保留了眾多的宋元古老作法,如梭柱、叉手、楓、丁頭、平盤鬥等,是研究徽州古建築歷史和宗族制度的標本,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的演變具有重要的價值。 [2] 
2006年,鄭氏宗祠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鄭氏宗祠
外文名
Zheng ancestral hall
地理位置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鄭村濱河花園東北側約160米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574-3-277

鄭氏宗祠歷史沿革

成化二年(1466年),鄭氏宗祠建立。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擴建祠前石坊,重整祠堂規模保存至今。因額枋上鐫有“奕世忠貞”,時稱忠貞祠,又名師山先生祠。 [2] 

鄭氏宗祠建築格局

鄭氏宗祠綜述

鄭氏宗祠 鄭氏宗祠
鄭氏宗祠從前往後,由門坊、門廳、享堂、寢堂四部分組成。首先見到的是高大的門坊聳立在儀門之前方,門坊三間四柱五樓,寬約9.86米,高12.5米。梁、柱和枋額遍飾錦紋雕刻,典雅工麗。門坊兩邊連建有圍牆,石坊一層有木柵欄門,從而形成了該祠的大門。 [2] 

鄭氏宗祠建築特色

鄭氏宗祠為典型徽州廊院式祠堂,規模宏大,在徽州古建中,僅次於羅東舒祠。其三進兩明堂,空間層次豐富,建築古樸典雅而壯觀。鄭氏宗祠中進享堂為典型的明代江南廳堂式建築,其大木構架古樸典雅,且留了眾多的宋元古老作法,如梭柱、叉手、楓、丁頭、平盤鬥等,是研究徽州古建築歷史和宗族制度的標本,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的演變具有重要的價值。
鄭氏宗祠三雕優美,遍及全祠。石雕主要在門坊上,圖案多種多樣,其中有的同宗教有關係;在儀門和寢堂的須彌座等處的石雕比較簡單。在寢堂、享堂、門廳三處的木雕也較簡單,但數量並不少,尤其是享堂內。磚雕則主要在屋脊上的吉祥獸、特種瓦。全祠的三雕,除門坊外,總體比較簡單、粗放,顯得歷史久遠,祠堂建造古老。而門坊的石雕,圖案種類多樣,做工相當精美,在歙縣全縣近百座石牌坊中實為少見,是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 [1-2] 

鄭氏宗祠主要建築

鄭氏宗祠門屋

過門前坦即是前進門屋,七開間,內柱縱向裝修隔斷,形成前後門廊。檐柱採用木、石組合柱。大明間及次間高出兩側梢間、盡間,懸山屋頂,外檐六鋪作,柱頭施插,補間鋪作皆用斜。中門前置抱鼓石,左右廂牆設東西向邊門,供日常下人出入。廊院寬敞,青石鋪就400餘平方米,中有甬道,廊院及天井兩側均置廊廡。院落有一對抱鼓石豎立儀門兩旁,中為木階級和大門,上有門神畫相。儀門上方正中掛有“鄭氏宗祠”牌匾,標誌着祠的正式名稱。儀門之中間門一般不開用的,平時人們進出走邊門,逢節日或大事才開中門。儀門正背兩面,與院落構成門廳,門廳面寬,正中屋脊升起,以示尊崇。《重修鄭氏宗祠碑記》,在儀門的西牆上。該碑記之西,還有一塊碑記,據説是舊時修建祠時,人們捐款名單,由於“文革”時字被鑿去,大多看不清,僅“嘉慶”兩字模糊可見。 [1-2] 
鄭氏宗祠門坊 鄭氏宗祠門坊

鄭氏宗祠享堂

享堂五開間,樑柱用材碩大,楹柱需兩人合抱。享堂懸匾曰“濟美堂”。享堂雀替、叉手、瓜柱、平盤鬥與墊木等處,均施雲頭卷草雕飾。前檐柱與內柱間為軒,軒地而降一步,與兩側廊廡相連,形成廊院。樑架採用草架覆水橡,四橡木加前杆後架,除山面用穿鬥式樑架外,不用中柱,梁及闌額均採用徽州月梁做法,形成一高敞的主空間。前檐木、石組合柱,石柱方形,邊長47釐米。柱頭施插,五鋪作,用斜。補間鋪作採用工南地區丁字牌科做法,僅外拽部分有楓。翼、翼板均透雕圖飾。內柱用木梭柱,明間縫內柱直徑達57釐米。後進寢堂七開間,高出地坪一米許,設三踏道,各七級。後檐柱與內柱間的梢間縫之內為神龕。山牆砌出混水博縫。 [1-2] 

鄭氏宗祠寢堂

寢堂地面高於前面天井136釐米。有三處石級通往寢堂,每處7級,中間的寬326釐米,兩邊的各寬236釐米。寢堂是祠堂中最高之地,是擺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正面靠牆須彌座上有木階梯,是舊時按世序安放靈牌位的。牌位不是任意拿來放上去的,要舉行隆重的“進主”儀式,送進一定位置的。靈牌是雙層的,正面寫有神靈(靈主)的世序、姓名及子孫落款。從祠堂三大作用(安放祖宗牌位和族人祭祀,慶典,議族內大事或族人聚會),寢堂是祠中最重要之地。寢堂地面比前邊享堂高,是為了顯示寢堂之莊嚴與神聖。
鄭氏宗祠
鄭氏宗祠(5張)
寢堂及天井並天井兩邊廊廡,有石柱6根,木柱32根;享堂及院落有石柱4根,木柱26根;院落及廊廡有石柱10根,木柱10根;門廳有石柱12根,木柱14根。石柱是方的,木柱是圓的,共有方石柱32根,圓木柱82根,總共114根。從儀門至寢堂,全祠雨天可不走雨路而相通。除大門外,原來還有邊門與鄰近祠宇相通,今因鄰祠不存,邊門也已封砌。 [1-2] 

鄭氏宗祠石坊

鄭氏宗祠祠前石坊灰凝石質,三間四柱五樓木柵門,枋柱樑額遍佈錦紋雕飾,典雅工麗。額枋上正面原鐫有“奕世忠貞”,背面鐫有“名宗孝祀”“直隸江南徽州知府洪有助、同知嵇汝沐、通判郭鍾秀,萬曆乙卯孟秋同題”“裔孫允中、學詩同立”等字樣,毀於“破四舊”時。 [2] 

鄭氏宗祠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師山先生(1298—1358年),姓鄭名玉,字子美,歙縣人,元代著名學者、教育家。元至正年間,朝廷授以翰林待制、奏議大夫之職,鄭玉辭不為官,隱居鄉里,創辦“師山書院”,授業解惑,遠近聞名,人稱“師山先生”。明初朱元璋攻佔徽州時,守將拘他為官,他不願身事二朝,自縊明志,以身殉節,族人以此顯榮,民間私諡“忠貞先生”。 [2] 

鄭氏宗祠保護措施

2006年,鄭氏宗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鄭氏宗祠旅遊信息

鄭氏宗祠地理位置

鄭氏宗祠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鄭村濱河花園東北側約160米。 [2] 

鄭氏宗祠交通路線

合肥市——合肥繞城高速——京台高速——普濟圩橋——京台高速——七星河大橋——京台高速——石頭嶺隧道——京台高速——謝裕大西路——鄭氏宗祠
參考資料
  • 1.    鄭氏宗祠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7-25]
  • 2.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輯委員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六批)第Ⅴ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12:頁數:3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