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氏始孔子鳥

鎖定
中英科學家2005-2006年在河北豐寧縣的一處湖邊林地考察時發現一件屬於恐龍時代的新鳥類化石,科學家表示這是最古老的發現之一。此新鳥類被命名為鄭氏始孔子鳥,它是孔子鳥類已知最原始的代表,距今約1.31億年。
孔子鳥類羣是現今發現的最早具有角質喙、牙齒退化的原始鳥類。以往發現的孔子鳥生活的時代距今約1.2-1.25億年。這一新的發現把孔子鳥類羣的生活歷史前推到了一億三千萬一百萬年前,也使孔子鳥類羣成為早白堊世早期鳥類中生活歷史最長的一個類羣 [1] 
還原
放大
縮小
中文名
鄭氏始孔子鳥
外文名
He was Confucius bird
距    今
約1.31億年
發現年代
2005-2006
最新出版
中國科學
屬    名
始孔子鳥
拉丁學名
Eoconfuciusorniszhengi

鄭氏始孔子鳥物種學史

鄭氏始孔子鳥 鄭氏始孔子鳥
2008年,《中國科學》發表了題為《A primitive Confuciusornithid bird from China and itsimplications for early avian flight》的論文,文中的新材料的產出地層約為1.31億年,把孔子鳥的時代又向前推了600萬年,這樣孔子鳥這科的鳥類就跨越了從1.2億-1. 31億年的1100萬年,這在早期鳥類中是僅有的 [2] 
這個新建立的屬種就是鄭氏始孔子鳥(Eoconfuciusornis zhengi),其中屬名中的“eo”為希臘詞前綴,意為“黎明”,顯示該新物種比其他孔子鳥原始;種名獻給我國著名鳥類學家鄭光美教授。該屬為孔子鳥的第四個屬 [2] 

鄭氏始孔子鳥產地

鄭氏始孔子鳥產於河北省北部的豐寧縣四岔口鄉,該地在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的行政區劃上與盛產鳥類化石的遼寧省西部同隸屬於熱河省。但是不論是在化石絕對數量,還是物種多樣性上,冀北熱河生物羣均低於遼西,冀北產化石地層較遼西為老應是主要原因 [2] 

鄭氏始孔子鳥物種特點

區別於其他孔子鳥,始孔子鳥具如下組合特徵:胸椎椎體上的側凹不如其他孔子鳥明顯;肩胛骨無明顯峯突及關節面;烏喙骨短且具寬大的胸骨關節面;肱骨三角脊不很發育,肱骨近端寬度未達到遠端寬度的兩倍,且近段無孔;距骨具孔;跗踱骨略長於脛骨的二分之一 [2] 
對應於其較老的時代,始孔子鳥也表現出一些明顯的原始特徵。例如,始孔子鳥的肱骨近段不如義縣組的孔子鳥發育,當然就更不如九佛堂組的發育了;始孔子鳥的胸骨骨化並不完全,更沒有形成龍骨突的痕跡,而義縣組的孔子鳥的龍骨突在胸骨後端開始發育,九佛堂組的龍骨突已經前伸到胸骨前端;兩者均顯示出一個與年代相關的演化序列,前者可能表明孔子鳥特有的一種飛行調控機制的逐漸形成,而後者表明飛行力量的逐漸增強 [2] 

鄭氏始孔子鳥命名原因

鄭氏始孔子鳥(Eoconfuciusorniszhengi)的屬名“始孔子鳥(Eoconfuciusornis)”意為“原始的孔子鳥”,種名“鄭氏(zhengi)”來自我國著名鳥類學家鄭光美 [1] 

鄭氏始孔子鳥生存年代

鄭氏始孔子鳥所處的年代距今約1.31億年,僅僅落後於生活在德國侏羅紀時期的1.5億年的始祖鳥 [3] 

鄭氏始孔子鳥物種價值

始孔子鳥的發現,一方面豐富了我們對早期鳥類的系統演化的瞭解,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們對原始鳥類飛行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知識。例如,由於始孔子鳥的發現使得一些與飛行相關的結構呈現更加完整和序列化的演化模式:一是胸骨由左右兩片骨板癒合為一個整體、胸骨由扁平變得逐漸演化出龍骨突起;二是上臂骨(肱骨)近端上緣由比較扁平變得逐漸膨大等。胸骨和肱骨都是鳥類飛行肌肉的主要附着器官,它們的增大代表飛行肌肉的增大,從而表明了鳥類飛行能力的增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