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成功北伐

鎖定
鄭成功北伐又稱鄭成功北伐金陵,是指從順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到順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的鄭成功聯合大陸西南地區的南明永曆政權和東部的張煌言一起北伐抗清的軍事行動。
從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五月到順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鄭成功先後三次出師北伐,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北伐最終還是失敗了。張煌言最後在舟山被清兵騙到陸地被殺,而鄭成功最後從荷蘭人手裏收復了台灣,建立明鄭王朝 [1] 
名    稱
鄭成功北伐
發生時間
1657年-1659年
地    點
浙江地區、東南沿海
參戰方
南明、清朝
結    果
清軍獲勝
參戰方兵力
南明 200000人 大小戰船3000餘艘
清朝 不詳
傷亡情況
南明 2800人傷亡
清朝 不詳

鄭成功北伐背景

鄭成功 鄭成功 [2]
鄭成功率部堅持抗清十餘年,成為南明軍中的一支主力。後經養精蓄鋭,軍力大增,達到鼎盛時期 。從順治三年(1646年)起,鄭成功就主動進攻,先後發起攻打海澄泉州同安雲霄詔安潮陽漳州潮州諸戰役,取得了一系列勝利。順治年1650年奪取廈門建立了據地 [3] 
順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鄭成功在穩定了東南局勢以後便沒有了後顧之憂,然後召諸參軍集議中興大計。他手下吏官潘庚鍾、工官馮澄世和參軍陳永華都主張進軍江南以號召天下。鄭成功認為此法可行,隨後派人前往廣西桂王旨,希望永曆政權孫可望李定國等西南各省的南明之師,出洞庭湖而會師江南,以分其勢。

鄭成功北伐經過

鄭成功北伐第一次北伐

順治十四年(1657年)五月,鄭成功傳令準備北征。重頒了十條禁令:不準姦淫、擄掠婦女,不許擅毀民房,不準擄掠男子為夥兵(防奸細投毒),沿海歸順地方不準混搶,不許擄掠、宰殺耕牛,不許借坐給牌商船。違者本犯梟示,將領連罪不貸。
七月,鄭成功率軍北伐,八月入海門台州,九月,天台太平海門衞相率歸附。但浙閩總督李率泰偵知鄭軍精鋭北上,乘機分兵攻陷羅星塔閩安鎮。鄭成功擔心兩島有失,只得暫時回師。

鄭成功北伐第二次北伐

順治十五年(1658年)三月,鄭成功命各鎮舟師回廈門,在廈門港築演武亭,精選良將鋭卒,整編大軍,訓練營伍,籌集糧餉,準備大舉進攻江南 [4]  。當時,西南地區的抗清主力大西軍內訌之後,力量很弱,很難頂得住清軍的大舉進攻。他跟抗清將領張煌言聯合起來。五月十三日,鄭成功留黃廷洪旭鄭泰等鎮守廈門,自率甘輝等部北征,舉兵攻入浙江沿海,準備入長江。六月克鎮江等地,七月逼南京。不幸的是在海上遇到颶風,鄭軍面對陌生的海域和突然來臨的颱風,鄭成功的船隊頓時陷入了絕境 [5]  。在巨大的風浪中艦船不堪一擊,有的直接葬身魚腹,有的四散漂流,有的則在大陸海岸擱淺。鄭軍官兵和家眷傷亡慘重,僅溺水而死的就有八千餘人,其中甚至還有鄭成功的妃嬪和三個兒子。這次猛烈的颱風阻止了鄭成功北上的步伐,被迫撤退回廈門,也暫時化解了清軍面臨的危局 [6] 

鄭成功北伐第三次北伐

參見:定海關戰役、瓜州戰役和鎮江戰役(待創建)
  • 鄭成功的準備
順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十九日,鄭成功在羊山之難以後經過半年多的整補恢復,聽説清朝於頭年二月調遣三路大軍進攻雲貴永曆政權,鄭成功於是再次大舉北征。
順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十三,鄭成功再次率領大軍從浙江沿海出發北上 [7]  。此時,鄭軍共有大小艦船三千餘艘,兵馬十萬餘萬,鐵人八千。他首先攻佔定海(今浙江舟山),全殲了清軍定海水師,焚燬船隻一百餘艘,基本消滅了清軍的海上力量,也解除了進軍長江的後顧之憂 [3]  [6] 
順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為了牽制清軍對南明永曆政權的三路圍攻,鄭成功張煌言配合 [7]  ,率領八十三營十七萬水陸大軍,北伐南京
  • 鄭軍包圍南京
北伐軍水陸並進,不久,攻陷焦山瓜州,攻佔了長江的重要門户鎮江及其所屬諸縣。順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二十六日,鄭成功部前鋒已至南京郊區,七月十二日,完成了對南京的圍困 [8]  。在此同時,張煌言率軍沿江而上,佔據太平寧國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二縣 [9]  。清廷知悉,舉朝皆驚 [10] 
順治帝驚怒異常,驚慌失措,揚言下令親征。一旦南京再失,東南將不保。接下來,很可能整個長城以南的廣大漢族地區都會反清。想到這裏,順治帝徹底亂了方寸,提出想回關外的東北老家避風頭,遭到他的母親孝莊太后痛罵 [11] 順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初八,順治帝命內大臣達素為安南將軍,統兵增援江南。在鄭成功兵臨城下的時期內,南京城裏空氣緊張。八旗指揮官喀喀木擔心城中的百姓為鄭成功充當內應,想要大開殺戒,以絕後患。經兩江總督郎廷佐勸阻,才打消了這個念頭,南京也避免了屠城慘劇。當時南京城中家家户户緊閉門窗,一片肅殺死寂,連雞鳴狗吠的聲音都聽不到。城中糧價飛漲,百姓們又不敢出門買米,甚至有人因此餓死在家中。 [11] 
  • 清軍反擊
郎廷佐將南京城外靠近城牆的房屋燒燬,把近城十里之內的居民全部遷入城中。其次,貼出告示,安定民心,派兵嚴密查訪,杜絕內應,並嚴懲乘機盜搶作亂之徒。最後加緊儲備糧草,置辦武器,蒐集整修船隻。此外,增修船槳、繩索等物品,招募舵公、水手,為將來的水陸反攻做準備。 [11] 
而此時,鄭成功在祭拜明孝陵的時候,也讓將士們飲酒慶慶祝,被為一時的勝利衝昏頭腦鄭成功,被清軍的詭計約降所迷惑,致使戰事拖延了一月之久 [12]  。而困守南京城裏的清兵總督郎廷佐抓住鄭軍將士慶賀鄭成功生日、“飲酒卸甲”、戰鬥意志鬆懈的有利時機,指揮清軍水陸進襲 [9]  順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二十四,清軍南京最高指揮官喀喀木八旗軍綠營軍混合編隊,陸上分為三路,水上另有一路,殺出城去,與鄭軍作最後決戰,同時江蘇巡撫蔣國柱遣兵赴援 [13-14]  。其具體進攻方向如下:
  • 第一路清軍,從東北、正東、東南、正南、西南、西北六個方向圍攻幕府山鄭軍主力。
  • 第二路清軍,從西面攻擊幕府山
  • 第三路清軍,從北面進攻幕府山,並伺機焚燬長江上的鄭軍船隻,切斷其退回江邊的通路。
  • 第四路清軍,從水路出發,由提督管效忠率領,攻擊鄭軍江面上的船隻。
清軍以火炮轟擊鄭軍營寨,然後便直接展開衝鋒,騎兵也都下馬步行作戰。不到半天時間,鄭軍多處營寨陣地相繼被清軍攻破,剩下的人馬紛紛向江邊潰散。鄭軍水師指揮黃安所部一面拼死抵抗,一面掩護岸上逃來的敗兵和隨軍家眷們撤退,先後從水中救起數千名跳入江中逃回的鄭軍士兵。激戰中,鄭軍水師共損失了大小船隻五百多艘。但他們最終抵擋住清軍的水上攻勢,掩護殘餘陸軍撤到船上,避免了全軍覆沒的悲劇。 [14] 
鄭成功匆忙率領部隊退回金門廈門張煌言孤立無援,也退走浙東,北伐終告失敗。 [9] 
  • 兩軍損失
經過七月二十三、二十四兩天激戰,鄭軍的前鋒鎮、左先鋒鎮、援剿右鎮、後勁鎮、前衝鎮、宣毅左鎮、左武衞、左虎衞等陸軍部隊先後被重創或殲滅,其他部隊也有多少不等的傷亡。以每個鎮的人數為兩千五人來計算,鄭軍的損失至少在兩萬人以上。同時,還失去了提督、鎮將等高級將領多人。這場戰役是鄭成功軍事生涯中最慘重的一次損失。而清軍在南京之戰中獲得全勝,但也付出了相當高的代價。管效忠梁化鳳等清軍將領都感慨,鄭軍是自己一生征戰中遇到的最強對手。 [14] 

鄭成功北伐影響

鄭成功大軍由於遲緩了進攻時間,在各路清軍的反攻下,鄭成功軍遭受重創,大好形勢隨之逆轉 [15]  。而在陸地上堅持抗清鬥爭的張煌言也兵敗逃走 [16]  。北伐失敗後,鄭成功退守廈門。而此時只剩下西南地區的抗清鬥爭也日益變得暗淡了,抗清局面大勢已去,整個抗清形勢轉入了低潮。 [4] 

鄭成功北伐後續

參見:廈門戰役和鄭成功攻台之役
配合鄭成功北伐的張煌言 配合鄭成功北伐的張煌言 [17]
鄭軍在南京城下戰敗後元氣大傷,鄭成功率領船隊向東退去。以前佔領的瓜洲儀徵鎮江等地也先後棄守。順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二十八,清軍在收復鎮江之後就撤回了南京。八月初八,當鄭軍撤到崇明島附近時,鄭成功決定先奪取崇明縣城作為根據地,再派人去廈門等地調取援兵,以圖再攻江寧。但崇明之戰中,鄭軍士氣不高,不善攻城的弱點再次暴露。初九,鄭軍乘坐兩千餘艘船隻抵達崇明,分二十路登岸。當時守城的清軍只有綠營軍三千人,他們施放火炮、弓箭,給鄭軍重大殺傷,還主動出擊,繳獲了鄭軍的多門紅衣大炮。鄭成功只好率船隊離開崇明,從海上向南退去。九月初七,返回廈門。清軍欲乘其喘息未定攻取廈門 [14] 
順治十七年(1660年)5月10日清軍分二路進攻廈門。一路從同安渡海至廈門北部和西部灘頭登陸,被擊退。另一路主力從海澄發水師進攻廈門鄭軍水師。10日早上8時,清軍水師300餘艘船乘潮落順流而下,向廈門港進擊。鄭軍處於逆流迎戰的不利局面。鄭成功利用海潮和風向順風全面出擊,壓制清軍。等漲潮時鄭軍乘潮勢合擊,橫攻焚殺 [3]  [18]  。在福建海門港(今龍海東)殲滅清將達素所率水師四萬餘人,取得廈門戰役的勝利,聲威復振。
鄭成功北伐失敗後,清王朝已控制了中國的大部分國土。鑑於雙方力量的懸殊和全國客觀形勢的變化,僅憑金、廈兩島將危在旦夕 [19]  。在廈門的鄭成功鑑於兵敗南京的教訓,讓他充分意識到自己在陸戰的短處,此後也不再把大陸視作進軍的主要方向,為尋找更鞏固的抗清基地,他將目光投向了與金門、廈門隔海相望的台灣 [20]  。而此時的滿清政府又採取移民禁海的策略使得鄭成功的地步十分窘迫 [21] 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率大軍東渡台灣,並在次年迫使荷蘭殖民者投降,收復台灣 [22-23]  。鄭成功攻佔台灣後利用海峽天險和海上力量的優勢,建立新的抗清基地。 [19]  [24] 

鄭成功北伐評價

鄭成功的北伐是鄭成功自起兵以來,抗清復明事業最輝煌的高潮。此時,清軍的重要精鋭均投在西南戰場,如果鄭成功攻克南京,其戰略性的勝利可望改變往後的中國歷史發展趨勢 [15]  。但是在金門廈門擁有根據地的鄭成功雖然盡全力發動北伐,還是失敗了,最優秀的將領陣亡了,再次北伐的本錢也輸光了 。北伐的失敗使得南明最有力量的鄭成功大軍沒有能夠抓住機遇光復南京,徹底失去了光復漢族政權的最後機會。但是,鄭成功轉而向海上發展,從荷蘭殖民者手裏收復並大力開發台灣,成為海峽兩岸都十分推崇的民族英雄 [23] 

鄭成功北伐軼事

南京老城門的神策門(即今和平門),位於中央門立交橋東南角,在明城牆13個城門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稱神策門,1658年,鄭成功北伐南京,敗於門下,清廷更名“得勝門”,1931年改和平門 。 [25] 

鄭成功北伐藝術作品

鄭成功北伐文學作品

金門人抗清將領盧若騰的《金陵城》對鄭成功北伐南京卻功敗垂成扼腕嘆息。詩中充滿了對故明政權的依戀,以及對天意亡明的深深無奈 。 [26] 
“金陵城,秦、漢以來幾戰爭;戰勝攻取有難易,未聞不假十萬兵。閩南義旅今最勁,連年破虜無堅營。貔貅三萬絕鯨海,直沂大江不留行:瓜步、丹徒鏖戰下,江南列郡並震驚;龍盤虎踞古都會,佇看開門夾道迎。一朝胡騎如雲合,百戰雄師塗地傾!金陵城,城下未歇酣歌聲,蘆葦叢中亂屍橫;咫尺孝陵無人拜,人意參差天意更!單咎不能知彼己,猶是常談老書生。”

鄭成功北伐影視作品

2001年何家勁主演電視劇《大英雄鄭成功》(16-20集)。 [27] 
參考資料
  • 1.    注:本條目已由創建者在維基百科創建,持有使用權。
  • 2.    鄭成功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4-04-22]
  • 3.    鄭成功用兵方法研究   .華夏經緯網.2004-07-08[引用日期2014-01-28]
  • 4.    第六章 歷經波折 重新披掛上陣  .中國台灣網.2006-05-08[引用日期2014-01-28]
  • 5.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十五年,謀大舉深入,與其將甘輝、餘新等率水師號十萬,陷樂清,遂破温州,張煌言來會。將入江,次羊山,遇颶,舟敗,退泊舟山。”
  • 6.    鄭成功北伐南京為何遭到慘敗:連犯兩致命錯誤  .鳳凰網.2013-09-27[引用日期2014-01-28]
  • 7.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十六年五月,成功率輝、新等整軍復出,次崇明,煌言來會,取瓜洲,攻鎮江,使煌言前驅,溯江上。”
  • 8.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成功入鎮江,將以違令斬全斌,繼而釋之,使守焉;進攻江寧,煌言次蕪湖,廬、鳳、寧、徽、池、太諸府縣多與通款,騰書成功,謂宜收旁郡縣,以陸師急攻南京。”
  • 9.    白壽彝《中國通史》第4卷第125頁。
  • 10.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十四年,鴻逵卒。師克閩安,斌降而殺之。成功陷台州。”
  • 11.    鄭成功北伐南京為何遭到慘敗:連犯兩致命錯誤  .現代快報 作者:顧煒 [引用日期2014-01-28]
  • 12.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成功狃屢勝,方謁明太祖陵,會將吏置酒,輝諫不聽。”
  • 13.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崇明總兵梁化鳳赴援,江寧總管喀喀木等合滿、漢兵出戰,襲破新軍,諸軍皆奔潰,遂大敗,生得輝猶數萬,棄瓜洲、鎮江,出海,欲取崇明。江蘇巡撫蔣國柱遣兵赴援,化?殺之。”
  • 14.    鄭成功北伐南京為何遭到慘敗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4-01-28]
  • 15.    北伐南京功敗垂成   .華夏經緯網.2004-07-05[引用日期2014-01-28]
  • 16.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成功收餘鳳亦還師御之,成功戰覆敗,引還。煌言自間道走免。”
  • 17.    張煌言  . 中華英烈祠 [引用日期2014-04-22]
  • 18.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上遣將軍達素、閩浙總督李率泰分兵出漳州、同安,規取?門。成功使陳鵬守高崎,族兄泰出浯嶼,而與周全斌、陳輝、黃庭次海門。師自漳州薄海門戰,成功將周瑞、陳堯策死之,迫取輝舟,輝焚舟。戰方急,風起,成功督鉅艦衝入,泰亦自浯嶼引舟合擊,師大敗,有滿洲兵二百降,夜沈之海。師自同安鄉高崎,鵬約降。其部將陳蟒奮戰,師以鵬已降,不備,亦敗,成功收鵬殺之,引還。”
  • 19.    鄭成功傳略   .華夏經緯網.2004-07-05[引用日期2014-01-28]
  • 20.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成功自江南敗還,知進取不易;桂王入緬甸,聲援絕,勢日蹙,乃規取台灣。”
  • 21.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十八年,用黃梧議,徙濱海居民入內地,增兵守邊。”
  • 22.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荷蘭築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門。荷蘭人恃鹿耳門水淺不可渡,不為備。成功師至,水驟長丈餘,舟大小銜尾徑進,紅毛人棄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謂之曰:“土地我故有,當還我;珍寶恣爾載歸。”圍七閲月,紅毛存者僅百數十,城下,皆遣歸國。
  • 23.    兵敗江寧,讓鄭成功充分意識到自己的陸戰之短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4-01-28]
  • 24.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成功乃號台灣為東都,示將迎桂王狩焉。以陳永華為謀主,製法律,定職官,興學校。台灣周千里,土地饒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闢草萊,興屯聚,令諸將移家實之。水土惡,皆憚行,又以令嚴不敢請,銅山守將郭義、蔡祿入漳州降。”
  • 25.    神策門與中華門地理有玄機  .網易[引用日期2014-01-28]
  • 26.    明清時期閩台文學中的“刀鋒”價值觀  .中國政協新聞網.2013-04-13[引用日期2014-01-28]
  • 27.    資料:電視劇《大英雄鄭成功》分集大綱(16-20)  .新浪[引用日期2014-01-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