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強

(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編輯 鎖定
鄭強,男,漢族,中國國籍,1960年9月生,出生於重慶,籍貫福建武夷山,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延安大學澤東干部學院特聘教授 [27] 
現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委員。 [1-4] 
中文名
鄭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重慶
出生日期
1960年9月
畢業院校
浙江大學
成都科技大學
京都大學
四川大學
學位/學歷
工學博士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專業方向
高分子流變學、多組分聚合物材料結構與性能高分子複合材料
主要成就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5年)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1年)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004年)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6年)
2015年學生喜愛的大學校長 [24] 
外文名
Qiang Zheng
別    名
強哥
籍    貫
福建武夷山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鄭強人物經歷

編輯
1960年9月,鄭強出生於重慶,籍貫福建武夷山
1975年9月至1978年7月,在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讀高中。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學化學系本科學習。
1982年8月,參加工作。
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助理工程師,從事新型有機硅材料研究。
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學技術大學高分子材料系碩士研究生。
1988年8月至1990年9月,任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師,從事聚烯烴形態結構與性能研究。
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在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攻讀博士生。
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國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預備學校學員。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攻讀日本京都大學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生,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時任國際聚合物加工學會(PPS)主席、日本流變學會(RSJ)會長T. Masuda教授。
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任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部客座研究員,從事多組分體系動態流變學研究。
1995年,留學回到中國後在浙江大學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高分子動態流變學研究學術團隊。
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任浙江大學高分子系教師,先後任高分子與複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浙江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
2002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評選為浙江省新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2004年,進入教育部等七部委評選的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任浙江大學副教務長。
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任浙江大學副教務長、求是學院院長。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求是學院院長。
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任貴州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2016年12月至2020年4月, [5]  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正廳級) [2] 
2020年4月,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6]  8月,受聘為山西大同大學特聘教授。 [7] 
2021年2月,入圍2020“感動山西”十大人物評選20位候選人名單。 [23] 
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20年11月補選) [8-9] 
2022年10月28日,當選為中國化學會高分子材料分析技術與表徵方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5] 
2023年8月8日,鄭強受聘為延安大學澤東干部學院特聘教授。 [26] 

鄭強研究方向

編輯
高分子流變學、多組分聚合物材料結構與性能高分子複合材料。

鄭強主要成就

編輯

鄭強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根據2020年3月浙江大學官網顯示,鄭強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聚合物流變學、多組分聚合物材料結構與性能、高分子複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多相/多組分複雜高分子填充體系流變學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提出被國際上譽為“The Model of Song and Zheng”的流變“兩相”模型。
  • 科研承擔
根據2020年3月浙江大學官網顯示,鄭強先後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研究項目20餘項,經費總額度3000餘萬元。
項目來源
完成時限
項目名稱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51790503)
2018~2022
苛刻動態條件下橡膠複合材料的微觀結構演變與非線性粘彈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1333004)
2014~2018
高填充納米粒子/橡膠體系的形態結構與流變行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573163)
2016~2019
基於聚合物原位核殼粒子增韌的高性能聚丙烯合金研究
企業委託重大橫向
2018~2022
新型有機硅熱熔膠製備關鍵技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173157)
2012~2015
聚丙烯釜內合金的相形態形成與演化及其對流變特性的影響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
1996~1998
含核殼聚合物高分子共混體系的結構與性能(第一完成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9273020)
1997~1999
多相/多組分聚合物熔體動態粘彈性及時温疊加可適性(第一完成人)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596088)
1997~1999
高性能聚合物/NdFeB永磁複合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第一完成人)
“863”重點項目(7150070080)
1999~2000
原位聚合聚烯烴導電覆合材料及其系列化產品開發(執行負責人)
教育部優秀年輕教師基金
2000-11、2000~2002
多相/多組分聚合物動態流變學與臨界相行為研究(第一完成人)
教育部骨幹教師基金
2000~2002
導電顆粒填充聚烯烴體系動態流變學研究(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9973018)
2000~2002
組合場下高分子共混體系非平衡態結構演化與性能優化(第一完成人)
“973”三級子課題(G1999064800)
2000~2004
聚烯烴反應器內合金化及柔性聚合(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0133020)
2002~2005
填充型高分子導電覆合材料多元逾滲效應及其相關功能(第二負責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50125312)
2002~2005
填充類高分子複合材料結構形態與動態流變特性的關係(負責人)
國家“863”重點項目(2003AA327031)
2003~2005
特種有機硅密封材料的製備與應用研究(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373037)
2004~2006
LCST型高分子共混體系非線性相分離行為的研究(負責人)
“973”三級子課題(2005CB623800)
2005~2010
聚烯烴的多重結構及其高性能化的基礎研究(負責人)
貴州省材料技術創新基地課題(2005~2007)
2005~2007
填充型低滾動阻力、高抗濕滑性胎面膠的研究(負責人)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40335077)
2005~2007
苯乙烯-丙稀腈梯度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流變行為研究(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0633030)
2007~2010
高分子電解質材料在工程應用中的基礎問題研究(負責人)
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
2006.10~2008.10
水分散複合有機硅織物處理劑的製備與應用研究(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774085)
2008~2010
導電高分子複合材料粘彈滲流和導電滲流的相關性(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傑出(50728302)
2008~2010
聚合物共混與複合材料(國內負責人)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7BAE10B04)
2008~2010
環境友好、高值化PVC樹脂及其特種專用料生產技術開發(負責人)
參考資料: [10] 
  • 代表論文
根據2020年3月浙江大學官網顯示,鄭強先後發表SCI收錄論文450餘篇(其中影響因子大於10的4篇,大於5的33篇,大於3的167篇),SCI他引4600餘次。
Yihu Song*,Qiang Zheng. Concepts and conflicts in nanoparticles reinforcement to polymers beyond hydrodynamic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2016,84,1-58
Zhijian Wang,Wei Hong,Zi Liang Wu*,Qiang Zheng,Site-Specific Preswelling-Directed Morphing Structures of Patterned Hydrogels,Angew. Chem. Int. Ed.,2017,56,15974-15978
Weiyang Lv,Qingqing Mei,Jianliang Xiao,Miao Du*,Qiang Zheng. 3D Multiscale Superhydrophilic Sponges with Delicately Designed Pore Size for Ultrafast Oil/Water Separatio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7,41: 1704293(1-9)
Fang Li,Miao Du*,Qiang Zheng. Dopamine/silica nanoparticle assembled,microscale porous structure for versatile superamphiphobic coating,ACS Nano,2016,10: 2910–2921
Qiang Zheng*,Mao Peng,Yihu Song,Tiejun Zhao,Use of WLF-like Function for Describing the Nonlinear Phase Separation Behavior of Binary Polymer Blends,Macromolecules,2001,34,8483-8489
Shunchang Gan,Zi Liang Wu*,Huilong Xu,Yihu Song*,Qiang Zheng,Viscoelastic Behaviors of Carbon Black Gel Extracted from Highly Filled Natural Rubber Compounds: Insights into the Payne Effect,Macromolecules,2016,49,1454-1463.
Zhong Zheng,Yihu Song*,Huilong Xu,Qiang Zheng*. Thickening of the immobilized polymer layer using trace amount of amine and its role in promoting gelation of colloidal nanocomposites. Macromolecules2015,48(24): 9015-9023
Wenwen Yu,Miao Du*,Dezhi Zhang,Yu Lin,Qiang Zheng. Influence of dangling chains on molecular dynamics of polyurethanes,Macromolecules,2013,46: 7341−7351
Yonggang Shangguan*,Mingguo Liu,Lei Jin,Mengjie Wang,Zhengke Wang,Qiang Wu,Qiang Zheng*,Thermo-thickening Behavior and Its Mechanism of Chitosan-graft-polyarylamide Aqueous Solution,Soft Matter,2018,14,6667-6677
Lei Jin,Yonggang Shangguan*,Tao Ye,Hu Yang,Quanfu An,Qiang Zheng*,Shear induced self-thickening in chitosan-grafted polyacrylamide aqueous solution,Soft Matter 2013,9,1835-1843
Zhong Zheng,Yihu Song*,Xiang Wang,Qiang Zheng. Adjustable rheology of fumed silica dispersion in urethane prepolymers: Composition-dependent sol and gel behaviors and energy-mediated shear responses. Journal of Rheology 2015,59(4): 971-993
Yihu Song*,Qiang Zheng. Linear rheology of nanofilled polymers. Journal of Rheology 2015,59(1),155-191
Xiang Wang,Heng Su,Weiyang Lv,Miao Du*,Yihu Song,Qiang Zheng. Complex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Loach(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Skin Mucus,Journal of Rheology,2015,59(1): 51–62
Weiyang Lv,Qingqing Mei,Huakang Fu,Jianliang Xiao,Miao Du*,Qiang Zheng. A general strategy for the synthesis of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scrolls on arbitrary substrates: its formation and multifunc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7,5,19079-19090
Yonggang Shangguan*,Feng Chen,Jie Yang,Erwen Jia,Qiang Zheng*,A new approach to fabricate polypropylene alloy with excellent low-temperature toughness and balanced toughness-rigidity through unmatched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components,Polymer,2017,112,318-324
Yihu Song*,Qiang Zheng. Size-dependent linear rheology of silica filled poly(2-vinylpyridine). Polymer 2017,30,74-78
Yihu Song*,Qiang Zheng. A Guide for Hydrodynamic reinforcement effect in nanoparticle-filled polymers. Critical Reviews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s 2016,41(4),318-346
Feng Chen,Yonggang Shangguan*,Yishu Jiang,Biwei Qiu,Guohang Luo,Qiang Zheng*,Toughening without strength loss and mechanism for modified polypropylene by polymer 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Polymer. 2015,65,81-92
Zhong Zheng,Yihu Song*,Ruiquan Yang,Qiang Zheng*. Direct evidence for percolation of immobilized polymer layer around nanoparticles accounting for sol-gel transition in fumed silica dispersions. Langmuir 2015,31(50): 13478-13487
Weiyang Lv,Miao Du,* Weijuan Ye,Qiang Zhe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scrolls by facile trinal-phase hydrothermal treatment and their adsorption propertie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5,3: 23395–23402
Xiang Wang,Miao Du*,Hongpeng Han,Yihu Song,Qiang Zheng. Boundary lubrication by associative Mucin,Langmuir,2015,31(16): 4733–4740
Huakang Fu,Miao Du *,Qiang Zheng. Effect of Iron concentration on the growth of carbon nanotubes on clay surfac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2,4,1981-1989
Yilan Ye,Yonggang Shangguan*,Yihu Song,Qiang Zheng*,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dehydration dynamics of weakly charged polyelectrolytes during phase transition investigated by rheological and two-dimensional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measurements,Polymer 2014,55(10),2445-2454
Yu Lin,Yqiang Tan,Biwei Qiu,Jiaqi Cheng,Wanjie Wang,Yonggang Shangguan*,Qiang Zheng*,Casting solvent effects on molecular dynamics of weak dynamic asymmetry polymer blends via broadband dielectric spectroscopy,J. Membrane Sci.,2013,439,20-27
Fengbo Zhu,Libo Cheng,Zhijiang Wang,Wei Hong,Ziliang Wu*,Jun Yin*,Jin Qian*,Qiang Zheng,3D Printed Ultratough Hydrogel Structures with Titin-like Domain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7,9,11363-11367
Ye Tian,Xiaoshuang Wei,Zhijian Wang,Pengju Pan,Fangyuan Li,Daishun Ling,Ziliang Wu*,Qiang Zheng,A Facile Approach to Prepare Tough and Responsive Ultrathin Physical Hydrogel Films as Atrificial Muscl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7,9,34349-34355
Fengbo Zhu,Libo Cheng,Jun Yin*,Zi Liang Wu*,Jin Qian*,Jianzhong Fu,Qiang Zheng,3D Printing of Ultratough Polyion Complex Hydrogel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6,8,31304-31310
Si Yu Zheng,Hongyao Ding,Jin Qian,Jun Yin,Zi Liang Wu*,Yihu Song,Qiang Zheng*,Metal-Coordination Complexes Mediated Physical Hydrogels with High Toughness,Stick-Slip Tearing Behavior,and Good Processability,Macromolecules,2016,49,9637-9646
Qi Chen,Min Zuo*,Ruiquan Yang,Jifei Zhang,Xiong Lv,Wenjing Zhang,Yihu Song,Qiang Zheng,Evolution of concentration fluctuation during phase separation of polystyrene/poly(vinyl methyl ether) blend in the presence of nanosilica,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2017,55,1337-1349
Yunxiang Zhang,Min Zuo*,Ting Liu,Yihu Song*,Qiang Zheng,Segmental dynamics and rheology of miscible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oly(methyl methacrylate)(70/30 by weight) blend filled with titania or poly(methyl methacrylate)-grafted titania,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123,39-48
  • 專利成果
根據2020年3月浙江大學官網顯示,鄭強先後獲國家授權專利38項;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4項;應用研究成果已產生經濟效益逾20億元。
鄭強所獲專利一覽表(部分)
專利名稱
專利號
授權公告日
狹縫流超聲波振動場小角激光光散射實時觀測裝置
ZL 03 2 32664.5
2004.7.7
超聲波振動場狹縫流小角激光光散射實時觀測系統
ZL 03 1 29615.7
2005.3.23
自控温發熱複合管
CN1400433
2003.3.5
濕敏的電阻型澱粉基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CN1177739
1998.4.1
生產聚烯烴納米複合材料用的功能化有機層狀硅酸鹽的製備方法
CN1544537
2005.03.25
一種雙重等靜壓裝置
ZL 200520116298.9
2006.11.22
研究壓阻行為的準等靜壓裝置
ZL 200520116297.4
2006.11.29
一種導電覆合材料阻容-温度-壓力的在線測量裝置
ZL 200520116296.X
2006.11.29
一種簡易等靜壓裝置
ZL 200520116299.3
2007.1.3
糖基化穀類蛋白質-硒元素複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ZL 2005 1 0050541.6
2007.2.14
交聯型穀類醇溶蛋白可食性膜及其製備方法
ZL 2005 1 0060479.9
2007.4.25
交聯型穀類蛋白質可降解塑料及其製備方法
ZL 2005 1 0060360.1
2007.4.25
脱酰胺穀類蛋白質-鉻元素螯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ZL 2005 1 0050429.2
2007.7.18
含氰基和仲氨基的硅烷偶聯劑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ZL 2005 1 0061667.3
2007.9.12
含硫代氨基甲酸酯結構單元的硅烷偶聯劑及其製備方法
CN200510061529.5
2008.2.27
低模量高延伸率高粘結強度有機硅密封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ZL 200510061665.4
2008.3.26
單組分表面可修飾性有機硅密封材料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ZL 200510061666.9
2008.5.7
一種含硫與氮元素的雙硅烷偶聯劑及其製備方法
ZL 200510061528.0
2008.5.14
參考資料: [11] 
  • 科研獲獎
根據2020年3月浙江大學官網顯示,鄭強以第1完成人獲省級科技一等獎3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
年份
項目
級別
排名
2014
“粒子填充改性高分子複雜體系流變學及其應用”
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第一
2013
“高值化PVC合金材料製備技術與應用”
貴州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第一
2012
“高性能硅酮系列密封膠的應用研究及產業化”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第一
2009
“高分子流變學的基礎研究及其應用”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學技術)二等獎
第二
參考資料: [12] 

鄭強人才培養

  • 培養理念
鄭強認為大學光有大樓是不行的,必須抓內涵,狠抓教學,首先就是校風、教風、學風、考風建設。他還認為絕對不能讓孩子永遠窮在山溝裏,一定要讓孩子走出去。一定要讓本科的學生,去中國國外好的大學讀書,去清華北大等一 流高校讀書,於是他本人着手啓動了“博學計劃”。同時他還堅持不要盲從、不要模仿、不要跟蹤的辦學理念。
  • 講座報告
鄭強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鄭強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根據2020年3月浙江大學官網顯示,鄭強近十年來,在中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高校、企業、機關、中學進行了200多場的講演,主要涉及人才、科研、教育等與高校和人才息息相關的話題。央視1套《東方時空》《開講啦》《青年中國説》等欄目,中國教育電視台《教育人生》欄目,《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環球人物》等媒體均予以專題報道。
  • 教授課程
根據2020年3月浙江大學官網顯示,鄭強主要承擔高分子物理、絢麗多彩的高分子、材料科學與人類文明、高聚物結構與性能、高分子凝聚態結構與性能、聚合物流變學、高分子近代史、培養成果等課程的講授。此外還講授《中國夢,中華復興之夢》《中國夢—從當今教育與企業文化構建談起》等課程。 [14-15] 
  • 培養成果
根據2020年3月浙江大學官網顯示,鄭強培養了近百名碩博士生;先後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2009年,排名第一),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2009年,排名第一)。

鄭強榮譽表彰

獲獎年份
獎項名稱
授予單位
2018年
“貴州省高等教育發展特別貢獻獎”
貴州省委、省政府
2015年
“2015年學生喜愛的大學校長” [24]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青年報
2014年
2014中國教育變革人物”
搜狐網、搜狐教育
2014年
“2014中國好校長”
2010年
浙江省教學名師
浙江省教育廳
2007年
“我最喜愛的浙大老師”
浙江大學
2006年
“教育部支持西部建設先進個人”
教育部
2006年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國務院
2005年
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
中國化學會
2005年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教育部、李嘉誠基金會
2004年
浙江大學“教書育人標兵”
浙江大學
2004年
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進個人
浙江省教育廳
2003年
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進個人
浙江省教育廳
2003年
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劃”優秀完成者
教育部
2002年
寶鋼優秀教師獎
2002年
“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
-
2002年
“教書育人標兵”
浙江大學
2001年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2001年
學生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
浙江大學
參考資料: [16] 

鄭強社會任職

編輯
根據2020年3月浙江大學官網顯示,鄭強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化學會-中國力學會流變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高分子科學委員會聚合物表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浙江省複合材料學會理事長、《高分子學報》副主編、《功能材料》副主編、《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Japan》中國地區編委、《科學通報》特約編輯、《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編委、《高分子通報》編委、《應用化學》編委、《塑料工業》編委、《功能高分子學報》編委、《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編委;此外還擔任第九屆、十屆浙江省政協委員、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7]  中國化學會高分子材料分析技術與表徵方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5] 

鄭強人物評價

編輯
敢怒敢言,敢作敢當,貴州大學校長鄭強是一名極具個性的學者。他對中國教育的見解發人深省,在學界和網絡掀起輿論浪潮,每每直刺中國教育問題的癥結。從東南沿海到西南一隅,他沿着竺可楨教授的治學路前行,隻身來到貴州,甘當欠發達地區高校的領頭人,為西部高等教育實現超越式發展奔走請命。 [18]  (搜狐教育評)
在學生看來,鄭強沒有架子,真實,可以叫他“強哥”。 [19]  (新京報評
他是化學家,但在很多人眼裏卻更像位演説家,他常常語出驚人、觀點犀利,但在犀利話語背後,卻是為西部教育代言的一腔熱情。鄭強之所以“紅”,正因為他能看出教育的痛點、困點,鞭辟入裏、正中要害,讓人聽了覺得“痛”但是“爽”。正所謂金剛怒目也是慈悲,“網紅校長”的犀利之語背後是對教育事業的款款深情。不為名不為利,鄭強為教育而“紅”,絕對是網紅界的清流、網紅天空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呀。 [20]  (央廣網評)
中國不缺高水平教授,更不缺大學校長,但缺少個性鮮明、敢説敢幹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的大學校長。鄭強這些年來以“貴大校長”的網紅身份掩護,不經意中成了西部教育均衡發展的代言人,他的大膽改革不經意中讓貴大離建成現代大學制度邁進了一步。(中國江蘇網評)
他以“強哥”特有的魅力引導青年學生成長,點亮了青年心中的明燈。他的出現就是話題,他的言説成為語錄,他被譽為“當代中國大學的鄭能量”。愛學生、懂教育、懂溝通,平易近人、知恩感恩、敢講真話,這就是我們最愛的“強哥”校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青年報社評)
“人無完人,鄭強校長有時候做事急一些,説話直一些,我覺得都是正常的。但鄭強校長的確是非常優秀的校長,對貴州大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3]  “鄭強把東部發達地區浙江大學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學模式有機融入貴州大學,高質量地完成了各項工作,為西部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1]  (時任貴州省副省長陳鳴明評)
“五年貴大人,一生貴大情。鄭強對貴州大學的愛,我們銘記於心。”(時任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陳堅評)
鄭強同志將帶來浙江大學等知名高校的辦學理念和管理經驗,有利於提高太原理工大學“雙一 流”建設的水平和能力,促進山西省高校整體實力的提升。 [22]  (時任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評)
“鄭強教授有情懷、有理想、有追求,做什麼事情都有韌勁。到貴州大學工作,我們看到他全身心投入到西部高等教育的發展。”(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姚先國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