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建平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鎖定
鄭建平,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基金委創新羣體骨幹成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 
中文名
鄭建平
畢業院校
武漢地質學院
職    業
教師
職    稱
教授

鄭建平個人簡介

鄭建平,男,1964年5月出生,福建省龍巖市人,教授,中共黨員 [2]  。分別於 1985、1988 和 1997 年獲武漢地質學院 ( 後改中國地質大學 ) 岩石礦物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於1988 年留校任教員,1996、2000 和 2003 年先後被評為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導師、楚天學者。地球化學副主編,科學通報、岩石學報、地球科學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地學前緣、岩石礦物學雜誌、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 和 Journal of Open Mineralogy 等刊物 編委, 澳大利亞 GEMOC 研究中心訪問教授, Stanford 大學和 Michigan 大學高級訪問學者、香港大學中 - 英交流學者, IUGG 中國委員會 IAVCEI 分委會成員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副秘書長、地球內部化學與火山作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地幔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質學會大陸地殼 - 地幔研究分會委員, 中國災害防禦學會第五屆火山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礦牀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
2019年,榮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科研獎 [2] 

鄭建平研究內容

圍繞殼 - 幔系統岩石學及其動力學過程研究的總方向 ,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 973 項目課題等支持下,緊密結合火山岩深鑽技術和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取樣,進行了中國大陸岩石圈組成、結構及其動力學過程和成礦背景的研究。

鄭建平研究成果

(1 )在華北南緣發現了已知世上最古老( ≥36 億年)的大陸下地殼麻粒巖包體;
(2 )論證了揚子大陸元古代地質體下廣泛受改造的太古代基底存在事實;
( 3 )提供了揚子深俯衝地殼物質對華北岩石圈地幔強烈相互作用的實證;
(4 )提出了華北東部中、新生代岩石圈減薄的蘑菇雲狀不均勻地幔置換作用模型;
(5 )開展了西秦嶺、西天和準噶爾盆地深部岩石圈工作 。
鄭建平從事基礎性岩石圈演化研究工作 [2]  。發現了年輕地體下有古老基底物質存在(包括全球最古老麻粒巖包體),闡明瞭下地殼複雜的結構組成特徵,提升大陸生長演化機制認識水平;發現了克拉通大陸的初始規模是關鍵因素,指出了塊體周邊俯衝碰撞作用是重要原因,揭示俯衝帶殼幔相互作用及其與大陸邊緣演化的內在聯繫;發現了新、老地幔共存現象,揭示了大陸地幔複雜的結構屬性,提出了華北克拉通減薄後再生長的地幔置換思想,豐富岩石圈形成演化理論。
成果對區域成礦作用背景和大陸生長演化機制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多次在國際重要會議上交流並發表包括 Geology 等在內論文 130 餘篇, SCI 論文 70 餘篇 , SCI 論文引用 1000 多次 , 出版專著 5 部 ( 主編 1 部 ) 。獲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2 項和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黃汲清青年科學技術獎、銀錘獎,併入選教育部級優秀人才計劃和湖北省高層次人才工程等。
參考資料
  • 1.    鄭建平  .地球科學學院.2017-05-11[引用日期2017-12-06]
  • 2.    鄭建平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2019-11-01[引用日期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