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廷珍

鎖定
鄭廷珍 [5]  (1893年—1937年10月16日),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牛城鄉鄭樓村人,抗日英烈 [5]  。1917年,加入馮玉祥將軍的第16混成旅,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副師長和獨立第5旅旅長等職。1937年10月,在山西忻口會戰率部浴血奮戰,壯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將。 [1]  1983年,鄭廷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鄭廷珍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3] 
中文名
鄭廷珍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南商丘市柘城縣牛城鄉鄭樓村
出生日期
1893年
逝世日期
1937年10月16日
主要功績
忻口會戰壯烈殉國

鄭廷珍人物生平

鄭廷珍,字秀山,1893年出生於河南省柘城縣的一户農民家庭。由於家境貧寒,鄭廷珍從小就下地幹農活,加上河南地區兵災連年,家中時常因此三餐不繼,於是便萌發了投軍謀求出路的想法。1917年11月,馮玉祥的第16混成旅補充大隊在歸德招兵,鄭廷珍當即離鄉前往報名,他的體格雖然消瘦,但力氣很大,加上身板結實,成功人選為副兵。半年後,補充大隊改編為混16旅第3團,鄭廷珍升為正兵。
鄭廷珍在部隊時刻苦學習軍事技術,並利用業餘時間學字讀書,這種表現正好符合馮玉祥對軍中不識字官兵的學習要求。1920年,被選入第11師(由混16旅改編)學兵大隊受訓,1924年,被選入南苑軍事教導團深造。隨着馮玉祥部隊的不斷擴編,1930年4月,鄭廷珍升任第1師第3旅旅長,並隨部參加了反蔣的中原大戰。中原大戰結束後,鄭廷珍跟隨師長梁冠英接受南京國民政府的改編,梁氏任第25路軍總指揮,鄭的部隊則改編為獨立第5旅,屬第25路軍序列。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獨立第5旅改歸第14集團軍序列,並奉命由安徽霍縣開赴河北石家莊參加抗日戰爭。10月1日,獨立第5旅進駐石家莊候命時,接到第14集團軍總司令衞立煌的命令,要其作為該集團軍後路部隊轉開山西參戰。4日,獨5旅待第14集團軍所屬第9軍、第14軍等部離開後隨即乘火車出發。獨5旅於6日抵達太原,鄭廷珍得知第二戰區的雁北會戰已經中止,閻錫山準備改在忻口與日軍決戰,於是又馬不停蹄地指揮所部開赴忻縣。當鄭廷珍率部於9日趕到目的地時,第14集團軍主力已經接替忻口防務,衞立煌命獨5旅接替忻縣城防,一方面承擔集團軍總部的警衞任務,另一方面作為預備隊隨時候命開赴忻口參戰。 [2] 

鄭廷珍主要事蹟

鄭廷珍抗戰經歷

1937年7月,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鄭廷珍將軍義憤填膺,多次向南京政府請纓上陣。不久,日軍大舉進攻山西,鄭廷珍的獨立第5旅奉令配屬於郝夢齡將軍的第9軍,開往山西與日軍作戰。鄭廷珍率軍開往山西前線路過河南老家時,打電報讓家人到柳河車站見面。他伏地給年邁的老母親磕了幾個頭,表示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在日軍侵佔中國的危難時刻,他奉令上戰場殺敵報國,不打敗日本鬼子誓不生還。
為激勵將士們誓死抗日,鄭廷珍在獨立第5旅官兵大會上説:“過去的內戰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勝不足武,敗不足惜,今天是真正打敵人,打日本鬼子,這是保家衞國,是軍人最光榮的事,就是部隊拼光拼淨也值得,也甘心情願,我們部隊上陣後,一定要殺敵立功,如不打敗日本,就一個也別回來。”這些鏗鏘誓言極大地激勵了第5旅官兵殺敵的決心。
10月初,日本侵略軍突破雁門關中國軍隊防線,深入山西腹地,撲向山西省城太原。為阻止日軍進攻勢頭,第二戰區長官部決定集中全部主力,在忻口一線與日軍決戰。鄭廷珍的第5旅被派到忻口一線佈防,他率部星夜兼程趕到陣地,指揮部隊構築工事,作好迎擊日軍進攻的準備,督促檢查具體戰備措施,並與友軍共同商討作戰方案。
10月11日,日軍主力在飛機、大炮等優勢火力的掩護下,不斷向中國軍隊防線衝擊。鄭廷珍率部堅守中央陣地,用簡陋的武器裝備,與敵人拼死血戰,寸步不讓。忻口前線南懷化是整個中部戰線的支撐點,此地的爭奪戰極為慘烈。戰爭初期,南懷化的戰鬥就呈白熱化,雙方拼死爭奪,在此陣地展開拉鋸戰。15日,南懷化高地陷入敵手,日軍乘機擴大突破口,想一舉突破整個防線,戰局出現危機。前線總指揮衞立煌將軍火速調集兵力,由第9軍軍長郝夢齡、第54師師長劉家麒和獨立第5旅旅長鄭珍擔任指揮官,集中5個旅的部隊向南懷化高地發動反攻。
16日凌晨,反攻開始,鄭廷珍不顧警衞人員一再勸阻,親自到前沿陣地指揮作戰。在他到達前沿後,中國軍隊一鼓作氣攻佔了幾個山頭。這時,鄭廷珍躍出戰壕觀察敵情,繼續指揮部隊前進,不幸被日軍機槍擊中,當場殉國,時年44歲。 [1] 

鄭廷珍愛兵愛民

上世紀30年代正是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鄭廷珍在長期的戎馬生涯中不僅形成了剛毅果敢的氣質,而且具有了強烈的愛國思想,對勞苦大眾更是深表同情。因此,“愛兵如子,愛民如父”成了他治軍的座右銘。鄭廷珍善於帶兵,軍紀嚴明。他常常與士兵同吃同住,甚至一起摔跤比武,對官兵家庭的困難,向來是有求必應,甚至解囊相助。憑藉過人的記憶力,他能叫出全旅大多數將士的名字,能説出一些老兵的籍貫和家庭情況。因此,將士對他甚為敬仰、信賴。他要求士兵要愛民、助民,絕不可欺壓百姓。每次部隊移防開拔,他都親自巡視駐地,檢查紀律,一定要等老百姓説了“不缺少什麼東西”之類的話,才命令部隊出發。遇上災年,他總是在駐地開辦粥場。生性正直的人眼裏揉不進沙子。因對梁冠英大量剋扣軍餉不滿,鄭廷珍與其發生衝突,事情鬧到南京政府。結果,第5旅脱離第25路軍序列,直屬軍事委員會管轄,受第14集團軍衞立煌將軍指揮。

鄭廷珍厭惡內戰

鄭廷珍極其厭惡內戰,曾憤然道:“國難當頭,不思抵禦外寇,反倒同室操戈,我這個旅長乾脆不幹了!”參謀長高曾基非常理解鄭廷珍的愛國心情,勸他暫且忍耐,不要放棄槍桿子。鄭廷珍聽從勸告,在進軍中和高曾基多次設計,從側面幫助紅軍,互不侵犯,並允許有些物資經由自己管轄的防地進入蘇區。有一次,鄭廷珍得知紅軍的小隊人馬被困在安徽六安西邊的一座小山裏,彈盡糧絕,無法轉移。他馬上派高曾基率領一連人,帶足槍支、子彈和食物,先以攻為名靠近山頭,然後佯裝戰敗,丟棄大量軍需物資,撤退下來。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