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延昌

鎖定
鄭延昌(?—?),字光遠,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人,唐朝宰相。
出身滎陽鄭氏北祖第二房,累官至尚書左僕射。
字光遠
所處時代
唐末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
主要成就
擔任宰相
本    名
鄭延昌
家    世
滎陽鄭氏北祖第二房

鄭延昌人物生平

鄭延昌,字光遠,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人,出自滎陽鄭氏北祖第二房,宰相鄭從讜是其同族兄弟。鄭從讜祖父鄭餘慶,為唐德宗年間宰相。但是,鄭延昌一支祖輩並不是特別顯赫,曾祖鄭申官至金華尉,祖父鄭則之官至驍衞兵曹參軍,父鄭猗官至撫州刺史。他至少有一兄鄭允升和一弟鄭延濟。
唐懿宗鹹通(861年—874年)末,鄭延昌進士及第,後遷監察御史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前宰相鄭畋(與鄭延昌無親戚)約於本年出為鳳翔節度使,上表推薦鄭延昌在其府中任職。廣明元年(880年),大規模農民軍黃巢攻京師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留鄭畋統領京師地區唐軍餘部。鄭畋命令鄭延昌調軍糧,諭慰諸軍。
中和二年(882年),鄭畋前去成都唐僖宗行在,再度拜相後,擢鄭延昌為司勳員外郎、翰林學士
唐昭宗大順二年(891年)十一月,户部尚書鄭延昌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度支。又兼刑部尚書。擔任宰相期間並沒有建立功勞。 [1] 
景福二年(893年)十一月,鄭延昌罷相。軍閥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糾合長安市人數百千人,抗議昭宗計劃討伐自己,這些人包圍鄭延昌及其同僚宰相崔昭緯肩輿,亂投瓦石,迫使他們逃到民家躲避,堂印及朝服都丟了。 [2] 
乾寧元年(894年),鄭延昌任尚書右僕射,又拜尚書左僕射。不久卒。

鄭延昌親屬成員

鄭延昌出身滎陽鄭氏北祖第二房。滎陽鄭氏北祖為唐代滎陽鄭氏定著二房之一。唐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下禁婚詔,禁止包括滎陽鄭温三子後裔在內的“七姓十家”間互相通婚,滎陽鄭氏北祖位列著名的禁婚家。 [3-5] 
曾祖:鄭申,金華縣尉。
祖父:鄭則之,驍衞兵曹參軍。
父親:鄭猗,撫州刺史。
弟弟:鄭延濟,字正卿。太常博士。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二十上·本紀第二十上·昭宗》:大順二年(891年),户部尚書鄭延昌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判度支。  .國學導航.2015-02-02[引用日期2015-02-21]
  • 2.    《舊唐書·卷二十上·本紀第二十上·昭宗》:景福二年(893年)。十一月,制以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守中書令,進封秦王,兼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邠州節度使王行瑜賜號"尚父",賜鐵券。以門下侍郎、吏部尚書、平章事、監修國史崔昭緯兼尚書左僕射,充諸道鹽鐵轉運等使;以特進、行右僕射韋昭度為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弘文館大學士、太清宮使、延資庫使。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判度支鄭延昌罷知政事,守尚書左僕射,以病求罷故也。
  • 3.    《新唐書·卷七十五·表第十五·宰相世系五(鄭氏)》:延昌,相昭宗。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4-25]
  • 4.    《全唐文·卷三一八·唐贈太子少師崔公神道碑》:神龍中,申明舊詔,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惡大盛,禁相為姻。隴西李寶之六子,太原王瓊之四子,滎陽鄭温之三子,范陽盧子遷之四子、盧輔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元孫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趙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後,同降明詔,斯可謂美宗族人物而錶冠冕矣!(按:此處言四十四人,然相加僅三十七人,實漏述了崔宗伯二子與盧溥諸子。)
  • 5.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高士廉》:高宗時,許敬宗以不敍武后世,又李義府恥其家無名,更以孔志約、楊仁卿、史玄道、呂才等十二人刊定之,裁廣類例,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敍所以然。以四後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僕射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敍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孫,餘屬不入,改為《姓氏錄》。當時軍功入五品者,皆升譜限,搢紳恥焉,目為“勳格”。義府奏悉索《氏族志》燒之。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温,范陽盧子遷、盧渾(溥)、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三品以上納幣不得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為歸裝,夫氏禁受陪門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