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州八景

鎖定
鄭州八景一説為古塔晴雲、圃田春草、梅峯遠眺、汴河新柳、鳳台荷香、龍崗雪霽、海寺晨鐘、卦台仙境;另一説為黌牆春柳、南池荷風、熊橋蘆月、北岡林雪、奎樓夕照、呂閣晨鐘、西城煙樹、金水晴波。
鄭州八景最早形成於南北朝時期,多毀於近現代,仍有尚存。經過考證,鄭州八大景舊址尚存,歷史上留有相關繪畫和記載。
中文名
鄭州八景
地理位置
河南省鄭州市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所屬國家
中國

鄭州八景簡介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內的鄭州八景圖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內的鄭州八景圖(2張)
對於鄭州八景的記載,最早見於乾隆十一年知州張鉞主修的《鄭州志》(刊刻於乾隆十三年)。《鄭州志》在卷首刻繪了鄭州八景圖,並分別配以張鉞手書的七言絕句各一首,分別歌詠了“鳳台荷香”、“龍崗雪霽”、“梅峯遠眺”、“古塔晴雲”、“卦台仙景”、“海寺晨鐘”、“圃田春草”、“汴河新柳”八景。在卷十二《藝文志》中,又收錄了他的八首五言律詩,詩歌命題與卷首八景圖同。民國五年的《鄭縣誌》,又收錄了光緒年間鄭州學正朱炎昭關於鄭州八景的七言律詩八首,此時與張鉞八景詩的創作時代已相距百有五十餘年,然而詩題與張鉞所詠八景完全相同。説明這一個半世紀裏,鄭州一直以鳳凰台、龍崗、梅山、開元寺塔、八卦御風台、海灘寺、圃田、汴河作為鄭州八景。 [1] 
然而,同是民國五年的《鄭縣誌》,與朱炎昭同時代的鄭州詩人司星聚,卻創作了與朱炎昭詩內容迥異的八景詩。分別為“黌牆春柳”、“南池荷風”、“熊橋蘆月”、“北岡林雪”、“奎樓夕照”、“呂閣晨鐘”、“西城煙樹”、“金水晴波”。這是鄭州最早以黌學(文廟)、梁家湖、熊兒河橋、紫荊山、奎樓、呂祖軒、西郊、金水河作為鄭州八景的詩。如果説,張鉞、朱炎昭所詠八景可以稱作鄭州老八景的話,司星聚所詠八景可以説是鄭州新八景。

鄭州八景老八景

鄭州八景古塔晴雲

古塔晴雲,在今市第一人民醫院附近,塔名開元寺舍利塔。清知州張鉞詩曰:“擎天一柱映斜日,高造浮屠上入雲。伊孰當年藏舍利,煙嵐雨後色平分。”
古塔晴雲 古塔晴雲
古塔晴雲 古塔晴雲
開元寺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東鄰文廟,北鄰城隍廟,是當時鄭州香火最為旺盛的寺廟,那座舍利塔更是聞名全國,曾被眾多文人墨客撰詩稱道。此塔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炸燬。 [2] 

鄭州八景圃田春草

圃田春草 圃田春草
圃田春草,在今管城圃田。張鉞詩曰:“藪澤平鋪嫩帶煙,偶經酥雨倍芊綿。年年佔得春風早,懷古重吟甫草篇。” [3] 
圃田春草 圃田春草
歷史上這裏曾擁有湖水遼闊、水草豐茂的圃田澤,周圍森林茂密,動物繁多,古代黃帝經常在這裏狩獵、郊遊。

鄭州八景梅峯遠眺

梅峯遠眺 梅峯遠眺
梅峯遠眺,在今鄭州西南30多里梅山。張鉞詩曰:“遠近羣瞻卓筆欣,無心出岫忽升騰。鴿王離怖梵天近,五色蒸霞繞上層。” [4] 
梅峯遠眺宣傳圖 梅峯遠眺宣傳圖
梅峯即梅山,位於鄭州市西南角,臨近櫻桃溝,是當時鄭州的最高峯,當時山上種的都是梅樹,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鄭州八景汴河新柳

汴河新柳 汴河新柳
汴河新柳,位於鄭州北郊。汴河即今賈魯河,又名小黃河。水面澄澈,楊柳依依,是當時鄭州郊區有名的自然仙境。
知州張鉞曾作詩詠贊,詩曰:“一鞭青不斷,愛爾碧參差。驛路則三月,征帆佛幾枝。晴添光冪春,露珠眼迷離。往事隨空畔,空名賈魯垂。”
汴河新柳宣傳圖 汴河新柳宣傳圖
又有學正朱炎昭亦作詩讚詠,詩曰:“滔滔汴水自東西,冉冉春生長短堤。斷岸猶餘殘雲在,柔條已共暖煙齊。至今賈魯鴻猷遠,終古隨家鴉影棲。淘盡英雄多少事,攀來恐惹恨悽迷。”

鄭州八景鳳台荷香

鳳台荷香 鳳台荷香
鳳台荷香宣傳圖 鳳台荷香宣傳圖
鳳台荷香,在今鳳凰台村(古僕射陂附近)。張鉞詩曰:“台荒不見鳳來翔,路轉回塘得小涼。十里薰風三尺水,紅雲擎出翠雲鄉。” [5]  古時候,這裏風景宜人,生態良好,自北魏開始就有達官貴族在這裏築建亭台樓閣、私家園林。

鄭州八景龍崗雪霽

龍崗雪霽 龍崗雪霽
龍崗雪霽,在今鄭州黃龍崗村附近。張鉞詩曰:“六出飛花一夜翻,朝來玉蟒卧微暾。瓊瑤滿眼豐年瑞,尤愛空明畫裏村。” [6] 
龍崗雪霽宣傳圖 龍崗雪霽宣傳圖
古龍崗周邊少有人煙,自然風光秀美,冬日大雪茫茫後,更是異常壯美動魄。

鄭州八景海寺晨鐘

海寺晨鐘 海寺晨鐘
海寺晨鐘,在今黃河路與南陽路交叉口附近海灘寺。張鉞詩曰:“明滅殘星漏已沉,數聲清響振林。邯鄲豐枕擎迴夢,輸與枯禪定慧深。” [7] 
海寺晨鐘宣傳圖 海寺晨鐘宣傳圖
百年前,海灘寺蒼松翠柏、青竹繁茂,寺廟內還有一口碩大的古鐘,每逢節慶佳節,都要舉行隆重的敲鐘儀式,附近的男女老幼則紛紛前往焚香朝拜。這盛景就是當時有名的“海寺晨鐘”。

鄭州八景卦台仙境

卦台仙境 卦台仙境
卦台仙境,在今管城區圃田。張鉞詩曰:“辭粟遺榮善自全,冷然一語寄真詮。西遊也在人世間,贏得千秋強號仙。” [8-9] 
卦台仙境宣傳圖 卦台仙境宣傳圖
卦台,即是八卦御風台,原址位於圃田鎮列子祠附近,是後人為紀念列子修建。古代的八卦御風台周邊山高林密,雲纏霧繞,頗有仙氣。

鄭州八景新八景

鄭州八景黌牆春柳

黌牆柳護倩風繅,宛若依天種碧桃。藻彩光臨濃染黛,芹宮香惹綠絲絛。枝沾化雨千條嫩,絮撲園橋萬點高。一得升堂蒙庇廕,諸生共著翠雲袍。
黌牆即學校院牆。古代學校俗稱黌學,亦雅稱芹宮、泮宮、學宮,因多設於孔廟內,故亦稱文廟為“黌宮”。民國《鄭縣誌》“黌宮”條説:文廟在州治東,逼近東城,漢明帝永平年間建,歷代屢有重修。司星聚把鄭州文廟牆外柳色置於鄭州八景之首,反映了他尊孔重教的思想理念。繅,指抽繭出絲的勞作。藻彩,指黌學房舍的彩色藻繪。化雨,生養萬物的時雨,常用以比喻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的教育。庇廕,本指樹蔭給人以清爽,引申為尊上師長帶來的庇護和福澤。雲袍,指飾有彩雲圖案的官服。該詩以柳命題,句句詠柳,也句句喻人,以黌牆春柳的鬱鬱葱葱,比喻黌學教育的蒸蒸日上,既歌頌了鄭州文廟的風光之美,也讚頌了鄭州教育的發達興旺。

鄭州八景南池荷風

池荷戰雨舞商羊,還愛風吹冉冉香。色奪鳳台花愈豔,紋生鴨漲氣微涼。蓮歌低唱人歸緩,葵扇輕拋客坐忘。落日放船情更好,水天一色看茫茫。
南池,指鄭州南曹梁家湖,位於今鄭州市區東南。康熙《鄭州志》載:梁家湖“廣可數頃,亦田野聚水之澤也,內可採蓮取魚,歲旱則漸竭。”商羊,神話傳説中的一種大鳥,天欲雨而起舞。這首七律《南池荷風》,描寫了夏日風雨中和風雨後梁家湖的旖旎風光。首聯以“池荷戰雨舞商羊”入題,“舞”字表現了風雨的突兀急驟,“戰”字表現了蓮荷的勃勃生機;這盛夏的風雨反使遊人遊興倍增,“還愛風吹冉冉香”句表達了詩人輕鬆喜悦的心情。次聯細膩描述南池自然之景:荷花經雨更加鮮豔,漣漪因風更加迷人,池因雨漲,鴨隨水高,風雨也給人帶來了清新和涼爽。第三聯寫南池蓮女與遊人形象:“蓮歌低唱人歸緩”寫採蓮女的形象楚楚動人,使人頓時想起“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舉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的古老詩句。“葵扇輕拋客坐忘”句,寫遊客貪看採蓮人如痴如醉,以至於忘記了所攜葵扇拋向了何處。尾聯寫新雨初晴後梁家湖的傍晚景色,“落日”二字是對上聯的補充交代。緩歸的採蓮女到底還是歸去了,遊人這才發現天色早已放晴,於是放船向水天一色的湖面上尋覓,荷花看不見了,蓮歌聽不見了,所見只有“茫茫”而已,他心中不免增添了幾分惆悵幾分沮喪,這時所謂“情更好”不過是一種掩飾而已。

鄭州八景熊橋蘆月

一白沉沉月色饒,蘆花蕭瑟傍溪橋。霜凝野渡華鮮潔,星落寒潭影動搖。閃爍騰光秋蟹火,悠揚送響玉人簫。葭蒼露冷誰堪溯,對酒銜杯欲舉邀。
熊橋指鄭州舊城南門外熊耳河上石橋。始建未詳,熊耳河沿線原有大小橋樑42座,分別建於不同時期。清乾隆年九年(1744)知州張鉞再修石橋,橋欄雕有十二石獅精美異常,為歷代鄭州人所喜愛。夾岸蘆葦叢生,秋來蘆花似雪,鄭人美其名曰“熊橋蘆月。”司星聚詩中描繪的鄭州熊橋蘆月,竟是那樣風采照人:天邊一輪明月照得大地一片銀白,熊兒橋邊蘆花似雪與月光爭輝奪採。河面渡船船篷上結滿了寒霜,雪白閃亮;河底星月的倒影在寒風中飄搖閃爍,如詩如夢。河中漁火明滅,岸邊小樓上美人們還在吹奏簫管低吟淺唱,這簡直就是“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這時,詩人不由得想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古老詩章來,不禁舉起酒杯欲邀月亮一起共度良宵。作品以清新的詩句,豐富的聯想,給人以“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感受。

鄭州八景北岡林雪

六出紛飛雪影橫,岡頭林際總鋪平。 銀花冰結春無力,玉葉風搖樹有聲。 日落柴門聞犬吠,香尋梅蕊看人行。 北樓憑眺知何似,一白寒光逼管城。
所謂北崗,即今所稱之紫荊山,康熙《鄭州志》曰:“紫荊山乃北門外崇聖寺後舊城址,日久積沙而漸厚者也。”北崗山頭林木繁茂,經雪後素裹銀裝,故司星聚以“北岡林雪”作為鄭州八景之一。從“北樓憑眺”四字可知,司星聚是在鄭州“拱辰門”城樓上眺望紫荊山後寫下了此詩的。“銀花冰結春無力”表現積雪成冰的樹稍因負重而低垂的景象,如同身着婚紗的新娘嬌羞無力,“玉葉風搖樹有聲”表現風吹樹搖冰花撞擊的聲響,如同新娘身上佩玉的叮噹齊鳴。“日落柴門聞犬吠”寫出了當時自然經濟狀態下鄭州的古樸和恬靜,“香尋梅蕊看人行”描寫了行人踏雪尋春的悠閒情致和對新生活的企盼。

鄭州八景奎樓夕照

餘霞散彩滿城中,返照奎樓色愈紅。暮雨晴開梅嶺外,斜陽豔映汴河東。窗開八面迎殘靄,檐出重霄響晚風。喜得丹梯堪直上,凌霄早步廣寒宮。
奎樓全稱奎星樓,在鄭州舊城東南角,始建未詳,司星聚生活在晚清時代,他將奎樓列為鄭州八景之一併詠之以詩,可見奎樓是當時著名建築廣為人們喜愛。詩題既為“奎樓夕照”,作者便緊緊圍繞四字鋪陳。古人認為奎星主文運,又以丹梯喻仕進之路,詩人因奎樓之高聳聯想月中仙宮之嵯峨,聯想古人在月裏蟾宮折桂的神話傳説,借景抒情,表達期望及早科舉及第步入仕途的凌雲壯志,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共同願望。

鄭州八景呂閣晨鐘

呂閣巍巍半插天,塵寰遠隔鎖雲煙。撞來鐘響催將曙,衝破晨光蕩欲圓。繚繞清音驚客夢,依稀寒夜到漁船。黃梁未熟人俱醒,回想榮華四十年。
呂閣,即呂祖閣,一稱呂祖軒。呂祖即呂洞賓,道家正陽派鼻祖,號為純陽祖師,元、明以來被稱為八仙之一。乾隆《鄭州志》載:呂祖閣在州西門外,康熙十八年知州趙鼎臣同郡人創建,乾隆十三年署知州何源洙率紳士重修,大門三楹,書印月軒額。司星聚《呂閣晨鐘》一詩,通篇緊緊圍繞“晨鐘”二字下筆,藝術上很有特色。這首詩大意説:呂祖閣巍峨挺拔高插雲天,香煙繚繞雲霧蒸騰隔絕了仙宮人寰。撞擊發出的鳴響,催生了黎明曙光;也衝破了世俗虛幻,演繹着圓覺圓融圓妙圓滿。那繚繞的清音驚醒了遊子的美夢,彷彿迴旋飄蕩散入了漁人的小船。這時人們都從黃梁夢中醒來,回想四十年的榮華卻只是一場空幻。這首詩諷喻和勸戒人們追逐勢利的情景,同時也傳達了虛無主義的消極理念。

鄭州八景西城煙樹

煙光繞樹樹連城,鬱鬱葱葱一帶橫。暗雜晨炊飄斷續,濃遮午日失陰晴。林端隱堞高籠雉,葉底如簧細囀鶯。偶向夕陽樓上坐,喜看畫圖聽人聲。
該詩頗有神韻情致,反映了鄭州綠城的根底與傳統,描畫了當時鄭州自然生態狀況的美好。此詩題為“西城煙樹”,詩人便緊緊圍繞“煙樹”二字作文章。“煙光繞樹樹連城”總領全詩,一繞一連,便將“煙”“樹”“城”融為一體,只有寥寥七字,便勾勒出一幅樹木繁茂、煙霧繚繞、古城崔巍的美妙畫圖的基本輪廓。以下五句,是對整體畫面的補充完善,“暗雜晨炊飄斷續”是對“煙光繞樹”之飛白的加工渲染,“鬱鬱葱葱一帶橫”、“濃遮午日失陰晴”是對葱蘢林木線條勾勒的點垛皴擦,“林端隱堞高籠雉”是對“樹連城”的細描,“葉底如簧細囀鶯”是對“樹連城”的點睛。最後一聯與前三聯相比稍嫌乏力,但“喜聽人聲”一語卻又頓覺生動,未見人而聞其聲,與古人“深山藏古寺”、“雲外一聲雞”的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鄭州八景金水晴波

管城環抱繞金河,瀲灩晴光湧綠波。兩岸空明雲影淡,滿川搖動日華多。蘋州曬網聽漁唱,柳樹飛橋有客過。悟得滄浪清濁意,聊將一曲和高歌。
金水河發源於鄭州西南梅山北麓,是環抱管城繞城而過的外河。隨着城市的發展,今天已經成貫穿今鄭州市區的一條內河了。據元人《賈氏説林》記載,金水二字系因紀念子產而得名:子產死,國人哀之,丈夫舍玦珮,婦人舍珠玉以賻之,金銀財寶不可勝計;其子不受,自負土葬於邢山;國人悉輦以沉之河,因名金水。“金水晴波”被司星聚列為鄭州八景之一,在他眼中金水河是那樣美好:綠波瀲灩,日華閃爍,漁舟唱晚,岸柳含煙,飛橋似虹,遊人如仙。詩人面對清泠的河水,由金水之清想起子產之清,復由子產之清想起古老的孺子歌來,於是便頓悟了孔子所謂“清斯濯纓,濁斯濯足”和孟子所謂“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的深刻含義,暗示為人處世只有清廉自守方能不受毀侮。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