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寶

(東漢末年揚州強豪)

鎖定
鄭寶,籍貫字號不詳,只知其人為揚州士人,當地豪強。漢末趁機擁兵自重,佔據巢湖,名震揚州,後為部屬劉曄所殺。 [1] 
中文名
鄭寶
國    籍
東漢
民    族
漢族
逝世日期
約 198年
主要成就
佔據巢湖,名震揚州
出生地
揚州
相關人物
劉曄,魯肅

鄭寶人物經歷

漢末雄起,一方諸侯
鄭寶(公元?-約198年),字不詳,揚州人。活躍於東漢末年。驍勇果敢,才幹武力皆出眾。漢末大亂,揚州士人大多輕俠狡桀,鄭寶、張多、許乾等人各擁部屬,鄭寶實力最強大,佔據巢湖,擁眾一萬餘人,所處之地豐饒,廬江一代的士人百姓大多投奔他,為一方所忌憚。
強逼劉曄,因計被害
據歷史記載,鄭寶想要驅略百姓越赴江表,因為劉曄是世家大族的名士,所以想要強逼劉曄響應倡導自己的計謀。劉曄時年二十餘,劉曄知道後很害怕,但都沒有被鄭寶找到。此時曹操派使者到揚州,劉曄去見使者,論及當前時勢,並請使者在他那裏停留數日。鄭寶於是帶數百人帶着牛和酒迎接使者,並等待劉曄劉曄則在中門外設酒菜飯席給鄭寶部眾,自己則與鄭寶在內宴飲,並暗中要人借敬酒的機會殺掉鄭寶。但鄭寶原來不好酒,並且很留意他們,令那人不敢下手。劉曄於是親手用佩刀斬殺鄭寶,並斬他的頭下來,向他的部眾恐嚇:“曹公有令,敢有動者,與寶同罪。”部眾見此都很震驚和害怕,跑回營舍。當時營中尚有精兵數千,劉曄為防他們作亂,即騎鄭寶的馬匹到鄭寶的營門前,向一些首領陳説禍福利弊,最終眾人叩頭迎納劉曄。劉曄入營後安撫羣眾,令眾人歸服,更推舉劉曄為新首領。但劉曄見漢室衰微,自己亦是皇室宗族,不想擁兵,與是將那些部曲都委託給廬江太守劉勳。
魯肅猶疑,劉曄相勸
歷史上對於鄭寶沒有太多記載,另一記載説魯肅本不看好孫權,而聽從好友劉曄的勸説想投奔鄭寶,後經周瑜勸導,才進入吳國。下乃正史中關於這件事的記載:
不久,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魯肅與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見到孫策後,孫策很賞識魯肅。之後,魯肅孫策放眼天下,打算與曹操劉表三分天下(當時劉備還狼狽的在逃亡),即魯肅版隆中對。 後來,魯肅的祖母去世,他回東城去辦理喪事。
劉子揚魯肅的好友,寫信給他,信中説:“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魯肅同意了劉曄的意見,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當即整頓行裝,欲投奔鄭寶。正巧周瑜已經把魯肅的母親接到了吳郡魯肅去見他,把劉子揚的建議和自己的打算都對他説了。時孫策已經去世,孫權仍住在吳郡周瑜魯肅留下來,他説:“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魯肅從其言。周瑜馬上向孫權推薦魯肅,説他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並且建議孫權應該多方蒐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

鄭寶史料記載

《三國志劉曄傳》
揚士多輕俠狡桀,有鄭寶、張多、許乾之屬,各擁部曲。寶最驍果,才力過人,一方所憚。欲驅略百姓越赴江表,以曄高族名人,欲強逼曄使唱導此謀。曄時年二十餘,心內憂之,而未有緣。會太祖遣使詣州,有所案問。曄往見,為論事勢,要將與歸,駐止數日。寶果從數百人齎牛酒來候使,曄令家僮將其眾坐中門外,為設酒飯;與寶於內宴飲。密勒健兒,令因行觴而斫寶。寶性不甘酒,視候甚明,觴者不敢發。曄因自引取佩刀斫殺寶,斬其首以令其軍,雲:“曹公有令,敢有動者,與寶同罪。”眾皆驚怖,走還營。營有督將精兵數千,懼其為亂,曄即乘寶馬,將家僮數人,詣寶營門,呼其渠帥,喻以禍福,皆叩頭開門內曄。曄撫慰安懷,鹹悉悦服,推曄為主。曄睹漢室漸微,己為支屬,不欲擁兵,遂委其部曲與廬江太守劉勳。勳怪其故,曄曰:“寶無法制,其眾素以鈔略為利,僕宿無資,而整齊之,必懷怨難久,故相與耳。”時勳兵強於江、淮之間。孫策惡之,遣使卑辭厚幣,以書説勳曰:“上繚宗民,數欺下國,忿之有年矣。擊之,路不便,原因大國伐之。上繚甚實,得之可以富國,請出兵為外援。”勳信之,又得策珠寶、葛越,喜悦。外內盡賀,而曄獨否。勳問其故,對曰:“上繚雖小,城堅池深,攻難守易,不可旬日而舉,則兵疲於外,而國內虛。策乘虛而襲我,則後不能獨守。是將軍進屈於敵,退無所歸。若軍必出,禍今至矣。”勳不從。興兵伐上繚,策果襲其後。勳窮踧,遂奔太祖。
《三國志魯肅傳》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也。生而失父,與祖母居。家富於財,性好施與。爾時天下已亂,肅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為務,甚得鄉邑歡心。
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結,定僑、札之分。袁術聞其名,就署東城長。肅見術無綱紀,不足與立事,乃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東渡,因與同行,留家曲阿。會祖母亡,還葬東城。
劉子揚與肅友善,遺肅書曰:“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肅答然其計。葬畢還曲阿,欲北行。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時孫策已薨,權尚住吳,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肅從其言。瑜因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不可令去也。

鄭寶歷史疑義

劉曄(子揚)勸魯肅投奔巢湖鄭寶一事,司馬光《資治通鑑》不載,其《通鑑考異》曰:『按劉曄殺鄭寶,以其眾與劉勳,勳為孫策所滅,寶安得及權時也?』梁章鉅曰:『子揚即劉曄之字。據曄傳,曄為鄭寶驅逼,欲赴江表,曄謀殺之,是曄本非鄭寶黨羽,豈有勸魯肅從寶之事,宜為温公所不取也。』(見盧弼《三國志集解》)按,温公,即司馬光也。故,本傳不載其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