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家屯

鎖定
鄭家屯,現稱:雙遼市城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鄭家屯位於吉林省西部、雙遼市境域西南部,地處吉林、遼寧內蒙古三省(區)交界點,東、西遼河匯流處,坐落在西遼河的西岸上。鄭家屯自古以來就以“遼河航道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和“東北重鎮”而聞名全國。
中文名
鄭家屯
別    名
雙遼市城區
説    明
“東北重鎮”

鄭家屯明朝年間

鄭家屯博物館 鄭家屯博物館
據説在明朝初年,鄭家屯一帶還是平沙無垠,雜草叢生的大草原。距今吉林省雙遼市城區5公里有一座勃勃圖山,古時候叫金山,明朝同北元之間著名的金山之役就發生在這裏。傳説元朝末年朱元璋攻下北京城後,迅速派麾下大將軍馮勝進軍東北開原(今遼寧省開原市)、然後揮師北上,一舉消滅了盤踞在金山的元朝殘餘勢力。在勃勃圖山一帶還時有古戰場的遺物出土,似乎還能感覺到往日金戈鐵馬鏊戰中的人喊馬嘶、金鼓齊鳴之聲。

鄭家屯清嘉慶年間

到了清嘉慶初年,蒙古東部的阿魯台·瓦剌被鄰近部落打敗,酋長奎蒙克斯哈達逃往黑龍江省嫩江避難。同族的達爾罕王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把西遼河兩岸劃為自己的牧區。同年,温都爾郡王把遼河西岸3公里內劃為開放地,允許一部分蒙古人開荒種地。
1796年(清嘉慶元年),温都爾郡王見遼河兩岸來往行人越來越多,便派一個蒙古人在今鄭家屯地方開設旅店,接待來往客商。這個店主叫正月,漢族人都稱他為鄭月。也有人説,是一個漢族人鄭某在此開店。總之不論店主是蒙古族人,還是漢族人,反正後來旅店的生意越來越大,人們都尊稱店主為鄭爺,旅店就叫鄭家店。由於鄭家店買賣興隆,許多人家都願意在旅店附近落户,周圍住户逐漸增多,形成一個大聚落,人們就把這裏叫鄭家屯了。

鄭家屯清同治元年

遼河路西段 遼河路西段
1861年(清同治元年),温都爾郡王把鄭家屯西北10公里、今那木斯蒙古族鄉(駐後金力)白市村闢為牲畜市場。次年開始放荒,又有許多漢族人相繼來這裏安家落户,有的還開設商店、旅店、牛馬市,人口日益增加,村落也多起來,這一帶漸漸成為邊外西遼河流域物資集散的地方。在温都爾郡王一族中有兩個人,一個叫三喇嘛,另一個叫八梅倫,二人為了籌錢抵債,又把鄭家屯附近郡王所有的荒地大片出賣給漢族人。大批法庫門(遼寧省法庫)、奉天(遼寧省瀋陽市)、錦州等地的商人、無業遊民聞訊紛紛趕來,移居此地。有些人和本地的蒙古人一同開闢牛馬市場,建造房屋,鋪築市街,使鄭家屯初步形成長方形格狀街區的雛形,並分成南街和北街。南街多為商貿店鋪,成了商家匯聚之地,北街是官府和居民區。當年的鄭家屯,已經是“商賈雲集,日興夜繁”,成為遠近聞名的繁華集市。打這以後鄭家屯又有了“買賣街”的稱號,又有人把“買賣街”和“鄭家屯”捏在一起,管這兒叫“鄭家街”。

鄭家屯清光緒年間

1875年(清光緒元年),設置梨樹、康平兩縣,鄭家屯屬於康平縣。1880年(清光緒六年),在鄭家屯設立分防主簿。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設遼源州,衙署駐鄭家屯,隸屬於昌圖府。這時鄭家屯已有大小店鋪300多家,人口萬餘。
西遼河的航運極大地促進了鄭家屯經濟和文化的繁榮。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鄭家屯東南25公里的三江口開放,為溯航遼河的終點碼頭。當時,三江口為鄭家屯的碼頭,鄭家屯為三江口的本街,相互依託,所以鄭家屯曾有“沙荒寶路”的美稱。後來達爾罕王允許航道延伸到鄭家屯,碼頭也就移到了鄭家屯附近西遼河岸邊,稱為遼河碼頭。每天都有船隻往來於鄭家屯與營口之間,鄭家屯成為客商們必到之地,因此更加興旺起來。

鄭家屯民國年間

民國初年,鄭家屯已發展為政治、軍事和商貿重鎮,達官顯貴聚集於此,高修門庭宅院,大建公館寺廟。1922年(民國十一年),奉系軍閥吳俊升由洮遼鎮守使升為黑龍江省督軍兼省長後,在鄭家屯大興土木,建起行轅,俗稱大帥府(今雙遼市博物館)。當年全城有4大公館,最大的是吳俊升的公館。當年鎮內還興建了一些宗教建築,城隍廟為當時最大的廟,屬四合院式建築。此外還有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佛教堂等。
鄭家屯站 鄭家屯站
1926年(民國十五年),四(平街)鄭(家屯)鐵路建成通車,鄭家屯又呈現出新的繁榮景象。後來鄭(家屯)通(遼)、鄭(家屯)洮(南)兩條鐵路相繼開通,促成了通遼、洮南的發展,鄭家屯便失去往日的輝煌,但仍保持着中繼市場的重要位置。
當年張學良將軍的夫人于鳳至之父於文鬥由山東省海陽縣下關東,到鄭家屯落腳,推挎車起家,靠經營糧棧米莊“豐聚長”為業,成為富户。于鳳至生於懷德縣大泉眼村(今公主嶺市南崴子鄉),5歲到鄭家屯,10歲入私塾讀書,16歲考入奉天(瀋陽)女子師範學校。于鳳至在鄭家屯度過了青少年時代。由於她品貌超人,天資聰慧,加之其父與張作霖有患難之交,1916年(民國五年),于鳳至19歲時與張學良締結良緣,在此地完婚。

鄭家屯淪陷時期

淪陷時期,1931年鄭家屯為遼源縣公署駐地。1932年偽縣公署高壘土牆,增設九門,並在牆上安置了守城的大炮。1940年5月設雙遼縣,鄭家屯為偽雙遼縣政府所在地。
1945年12月中國共產黨派遣的幹部和民主聯軍佔領鄭家屯,將鄭家屯改稱為遼源市(亦稱鄭家屯市),雙遼縣改為遼源縣。1946年5月國民黨佔領鄭家屯,在這裏成立遼源縣政府。國民黨軍隊在城區四周強迫民工修築城牆,以便固守鄭家屯,當時的城牆底寬7米,高3米,頂寬2米,牆外挖護城河。1945年東北解放前夕,西滿分局、遼西省省委、遼西行署分別由法庫縣遷到鄭家屯。李富春同志曾在鄭家屯主持過西滿分局的工作,陶鑄同志曾任遼西省委書記,閻寶航呂正操、黃克誠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這裏工作過。當時遼西省委、遼西行署創辦的《勝利報》轟動整個東北;出版的文學刊物《草原》成為遼吉地區第一本為人民大眾所喜愛的文藝刊物。
1947年5月鄭家屯第二次解放,建立雙遼縣,鄭家屯改稱城關區。此時,中共東北局西滿分局及遼北省委、省政府等機關設在鄭家屯。

鄭家屯解放後

1954年6月19日,鄭家屯隨雙遼縣劃歸吉林省。1956年設鄭家屯鎮,後廢。1963年又設鄭家屯鎮。199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曾有人提出,改市後稱鄭家屯市,但沒有被採納。最後定名雙遼市,雙遼市城區也不再沿用鄭家屯鎮這個名字。
如今,在雙遼市設有鄭家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