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孝胥前半生評傳

鎖定
《鄭孝胥前半生評傳》是 2003年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臨江 。
中文名
鄭孝胥前半生評傳
版    次
1
頁    數
270 頁
裝    幀
平裝
作    者
徐臨江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ISBN
9787806685778
出版時間
2003年01月01日
開 本
32開

鄭孝胥前半生評傳內容簡介

《鄭孝胥前半生評傳》從一個文化精 英從政、從戎、從商、從事外交活動的視角,評述其參與變法維新、督兵靖邊等,至1932年“落水”出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前的前半生。

鄭孝胥前半生評傳媒體評論

序 忻平
徐臨江君是我第一批博士生之一。我對他的瞭解始於他讀碩士研究生時。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專業的熱愛和刻苦治學的精神。這次徐君在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加工而成的專著出版,邀我作序,作為導師和朋友,謹就我對本書的瞭解略作一些説明。
關於本書之價值,我認為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做了史學界迄今為止尚無人做的一件事——釐清了鄭孝胥生平的基本情況。鄭孝胥晚年附逆落水,所以即使是史學界也無人願意涉及,因此對鄭孝胥的研究尤其是對他前期的研究在海內外都幾乎是一個空白。作者選擇鄭孝胥這樣一個極少有人問津的人物做研究,而且是從一個文化精 英從政、從戎、從商、從事外交活動這一特殊視角進行透視,揭示了鄭孝胥與李鴻章、張之洞、盛宣懷、岑春煊、翁同穌、張謇等主要歷史人物的複雜關係,把鄭孝胥參與外交、變法維新、參與洋務、督兵靖邊、領導民間立憲運動的種種鮮為人知的活動展現 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揭示那個特殊年代歷史人物的複雜性、豐富性和生動性,對於瞭解鄭孝胥後半生的政治走向與生活軌跡,其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徐君把傳主和同時代的相關人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顯示了作者比較廣闊的歷史視野。譬如徐君將鄭孝胥的日本觀,與同時代的黃遵憲、章太炎和孫中山所持有的日本觀進行比較,分別指出他們的日本觀所獨具的時代內涵;在論述鄭孝胥督兵靖邊時,將鄭孝胥和當時的兩廣總督岑春煊進行比較,指出鄭孝胥之所以能夠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平靖積年戰亂的龍州邊地與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之間的必然聯繫;指出鄭孝胥採取的發展經濟生產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並舉,改造民生和改造民心並舉而輔之以武力威懾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與他所受的系統儒學教育、與內聖外王的文化精 英觀念之間的必然聯繫。作者把鄭孝胥以休養生息為主、以武力威懾為輔的靖邊政策和岑春煊的窮兵黷武、嚴刑濫殺政策進行的比較分析,尤其發人深思。
談到本書特點,記得博士論文答辯會上就有老師稱讚徐君之文筆。我也有同感,試看徐君評説傳主日記的一段文字:
其意境之高潔,情調之雅緻,行文之靈秀,直逼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所謂“不知身在何處”,其
實正是鄭孝胥最得意之處——作者整個身心已然物
化在張孝樣、蘇軾等先賢那纖塵不染的精神世界裏
了,與張孝祥《念奴嬌》之“不知今夕何夕”,與蘇東
坡《前赤壁賦》之“不知東方之既白”諸境界,實有異
曲同工之妙。
書中諸如此類的不少地方都能反映出作者比較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又如,作者在行文中往往只用一兩句話評説傳主政略、武略與孫子兵法以及道家思想的淵源關係、評説林則徐與近代福建名人之關係、評説傳主少年壯志與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精神的淵源關係、暗示傳主帶兵靖邊與曾國藩、王守仁的精神關係等等,大多數都能一語中的,顯得要言不煩。

鄭孝胥前半生評傳目錄

序 忻平
徐臨江君是我第一批博士生之一。我對他的瞭解始於他讀碩士研究生時。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專業的熱愛和刻苦治學的精神。這次徐君在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加工而成的專著出版,邀我作序,作為導師和朋友,謹就我對本書的瞭解略作一些説明。
關於本書之價值,我認為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做了史學界迄今為止尚無人做的一件事——釐清了鄭孝胥生平的基本情況。鄭孝胥晚年附逆落水,所以即使是史學界也無人願意涉及,因此對鄭孝胥的研究尤其是對他前期的研究在海內外都幾乎是一個空白。作者選擇鄭孝胥這樣一個極少有人問津的人物做研究,而且是從一個文化精英從政、從戎、從商、從事外交活動這一特殊視角進行透視,揭示了鄭孝胥與李鴻章、張之洞、盛宣懷、岑春煊、翁同穌、張謇等主要歷史人物的複雜關係,把鄭孝胥參與外交、變法維新、參與洋務、督兵靖邊、領導民間立憲運動的種種鮮為人知的活動展現 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揭示那個特殊年代歷史人物的複雜性、豐富性和生動性,對於瞭解鄭孝胥後半生的政治走向與生活軌跡,其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徐君把傳主和同時代的相關人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顯示了作者比較廣闊的歷史視野。譬如徐君將鄭孝胥的日本觀,與同時代的黃遵憲、章太炎和孫中山所持有的日本觀進行比較,分別指出他們的日本觀所獨具的時代內涵;在論述鄭孝胥督兵靖邊時,將鄭孝胥和當時的兩廣總督岑春煊進行比較,指出鄭孝胥之所以能夠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平靖積年戰亂的龍州邊地與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之間的必然聯繫;指出鄭孝胥採取的發展經濟生產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並舉,改造民生和改造民心並舉而輔之以武力威懾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與他所受的系統儒學教育、與內聖外王的文化精英觀念之間的必然聯繫。作者把鄭孝胥以休養生息為主、以武力威懾為輔的靖邊政策和岑春煊的窮兵黷武、嚴刑濫殺政策進行的比較分析,尤其發人深思。
談到本書特點,記得博士論文答辯會上就有老師稱讚徐君之文筆。我也有同感,試看徐君評説傳主日記的一段文字:
其意境之高潔,情調之雅緻,行文之靈秀,直逼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所謂“不知身在何處”,其
實正是鄭孝胥最得意之處——作者整個身心已然物
化在張孝樣、蘇軾等先賢那纖塵不染的精神世界裏
了,與張孝祥《念奴嬌》之“不知今夕何夕”,與蘇東
坡《前赤壁賦》之“不知東方之既白”諸境界,實有異
曲同工之妙。
書中諸如此類的不少地方都能反映出作者比較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又如,作者在行文中往往只用一兩句話評説傳主政略、武略與孫子兵法以及道家思想的淵源關係、評説林則徐與近代福建名人之關係、評説傳主少年壯志與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精神的淵源關係、暗示傳主帶兵靖邊與曾國藩、王守仁的精神關係等等,大多數都能一語中的,顯得要言不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