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大章

(中國放射化學事業的奠基人)

鎖定
鄭大章(1904—1941)肥東縣人。早年就讀於北京高等師範附中。1922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理學院勤工儉學。畢業後,進入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研究室,跟隨居里夫人從事放射化學的研究,1933年獲博士學位。1934年回國。應國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嚴濟慈邀請,負責籌建鐳學研究所,並任副所長,從事放射化學的研究工作,首創用測定温泉水中放射性物質的方法來判斷附近有無鈾礦線索,並取得實際效果。發表了一系列鏷的定量提取及其載體元素化學的論文。1941年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1] 
中文名
鄭大章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4年12月13日
逝世日期
1941年8月14日
畢業院校
巴黎大學
職    業
化學家

目錄

鄭大章人物生平

鄭大章出生於1904年12月13日,其祖父鄭國魁是淮軍名將,父親鄭伯衡曾任北洋政府眾議院總務科科長、內政部長和吉林省省長。
鄭大章自幼聰穎好學,成績優異。1920年秋,不滿16歲的鄭大章便到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鄭大章進入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第一學年快結束時,數學會考,在百十多人的應試者中,鄭大章的成績名列第一,當地報刊上以《法國的數學危險了》為題,大加渲染地報道此事。而後3年,鄭大章每年取得1個主課文憑,即鄭大章18歲進入巴黎大學22歲時已經手握化學、數學、物理3個主課文憑。按照當時的法國學位管理規定,取得3個主課文憑即獲得理學碩士學位,就有了攻讀博士學位的註冊資格。不過,鄭大章選擇了先工作。1927年,他到里昂的中法大學任教。
物理學家嚴濟慈十分清楚放射性化學研究的前沿意義和重大價值,他想到應該建立一箇中國的鐳學研究所,開展放射物研究。於是他鄭重地推薦曾在巴黎大學以化學為主攻方向,且成績優異的鄭大章,到居里夫人的實驗室做研究,為日後在中國建立鐳學研究所做人才儲備。那時,鄭大章正在法國里昂中法大學任教,他毫不猶豫地辭去教職,成了居里夫人門下的第一個中國學生。
在嚴濟慈的努力推動和居里夫人的指導支持下,1932年初,北平研究院與北平中法大學合作成立了鐳學研究所,專門從事放射性物質和X射線方面的研究。嚴濟慈立即寫信把這一消息告訴了正在居里夫人身邊學習放射化學的鄭大章,熱誠邀請他加入鐳學研究所。
鄭大章作為居里夫人招收的第一個中國學生,也是唯一親授放射化學博士的中國學生,以其聰穎敏捷又勤奮刻苦而深得居里夫人欣賞和器重。居里夫人經常給予鄭大章特別的指導,手把手地輔導他做實驗、寫論文,為他申請獎學金,以使鄭大章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在居里夫人的指導下,鄭大章成績斐然、成果倍出。僅1931年和1932年兩年間,就有3篇重要論文在《法國科學院導報》上發表。經過4年的學習,1933年12月21日,鄭大章通過了由居里夫人親自擔任答辯委員會主席的博士論文答辯,巴黎大學理學院答辯委員會的委員們一致通過鄭大章的博士論文為“最優等”。於是,29歲的鄭大章獲得了法國國家理學博士學位,這是非常難得的成績,法國報紙再一次給予盛讚。
居里夫人懇切地邀請鄭大章加入居里實驗室的工作,然而,他向居里夫人表達了自己歸國報效的願望。
1934年2月9日,鄭大章登上了回國的輪船。經過半個月的海上航行,在法國求學15年的鄭大章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他來到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和副所長。不久,他得到了一個優秀的年輕助理——楊承宗。此時的鐳學研究所,實際上只有3間平房、2個“領導”、1個“兵”。嚴濟慈名為所長,但他更多的工作是在物理研究所,只是考慮到鄭大章剛回國,對許多情況不熟悉,自己先兼任所長,好處理對外溝通協調事務,實際工作還是由鄭大章主持。
鄭大章治學嚴謹,勇於開拓,善於鑽研。他把自己在居里實驗室學到的研究方法和先進技術帶入鐳學研究所。他訂立規劃、尋找設備、確定課題,開始了中國的放射化學研究。他努力尋找既具有國際水平,又適合中國實際的研究課題。他給自己的導師居里夫人寫信,懇請她給予業務指導並提供國際鐳學研究的前沿信息。他和助手們憑藉極為簡陋的科研條件,反覆實驗,測定了瀝青鈾礦石中釙對鈾的放射性比例,論證了鈾錒系元素和鈾鐳系的放射性分枝比值,發表了多篇有影響的論文。
為了在中國尋找鈾礦,鄭大章以捷克鈾礦附近温泉富含氡元素為借鑑,廣泛蒐集我國各地著名温泉水,測定其氡的含量濃度。這種尋找鈾礦的方法被稱作“水法找礦”,在當時是領先於許多歐洲國家的一流成果,並被後人沿用了30多年。同時,在人才培養方面,鄭大章也做了很多努力。他在北平的中法大學兼任教授,從中發現有科研潛質的學生,將他們引進鐳學研究所。他的工作為後來中國發展核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鄭大章和助手們關於鈾、鐳等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正在成果頻出之時,卻不料發生了盧溝橋事變,日寇佔領了北平。鄭大章的家族長輩、偽政府要人王揖唐力勸鄭大章擔任偽“教育部”部長。鄭大章堅決不從,誓死不與日偽合作,於是遭到日本人的監視,形同軟禁。他原本就不太好的身體由此更加羸弱,處境異常艱難。1936年,嚴濟慈和鄭大章的助手楊承宗等人將鐳學研究所遷到上海福開森路。因鄭大章遭軟禁羈留於北平,嚴濟慈聘用剛從英國留學回來的陸學善主持上海的鐳學研究所工作。
面對日偽的威逼利誘,鄭大章意志堅定,不屈不撓。1938年的年底,他終於有機會擺脱日偽監控,拖着帶病的身軀,秘密離開北平,取道塘沽,乘船到達上海,重新回到鐳學研究所。鄭大章抱病堅持和陸學善、楊承宗等人在上海租界裏繼續放射化學研究。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們從大量鈾鹽中分離出很強的新β放射源,發現了β射線的吸收係數隨放射源周圍物質的性質而改變,由此形成以背散射法鑑別不同支持物質及其厚度的理論。這項成果的摘要於1941年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雜誌上,可惜完整的論文直至鄭大章身後,由楊承宗整理完成,發表於1946年的《物理學報》。
1941年8月14日,鄭大章因病逝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