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國

(戰國時期水利家)

鎖定
鄭國(生卒年不詳),韓國(今河南省新鄭市一帶)人,戰國末期水利專家。 [7] 
戰國時期,韓國為削弱秦國國力,施展“疲秦”之計,於秦王政十年(前237年)派鄭國到秦國,讓秦國把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用到修建水渠上,使之沒有精力和時間攻打韓國。 [10] 
秦始皇元年(前246年),鄭國遊説秦國,建議秦王在涇水和洛水間穿鑿一條大型灌溉渠道,秦王任用他主持興建這一工程,施工過程中,韓國“疲秦”的陰謀敗露,但秦王嬴政依然讓鄭國主持工程修渠,歷時十年完工,人稱鄭國渠。鄭國主持修建的鄭國渠引涇河水灌溉農田,使關中變為天下糧倉。
此渠和都江堰、靈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為秦朝統一六國奠定了強大的經濟基礎,揭開了中國農田水利史新的一頁。 [8-9] 
別    名
鄭國渠
所處時代
韓國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新鄭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主要成就
設計修建鄭國渠
主要作品
鄭國渠
本    名
鄭國

鄭國鄭國簡介

戰國後期秦國地圖 戰國後期秦國地圖
鄭國(生卒年不詳) [1]  ,戰國時期韓國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水利專家,韓國水工
秦王政元年(前246), [4-6]  受命入秦遊説,建議引涇水東注北洛水為渠,企圖疲勞秦人,勿使伐韓。秦王採納其議,命他主持開鑿工程。工程進程中被秦察覺此意圖欲殺之,他説渠鑿成亦秦利,因得繼續施工,終於完成。是渠從仲山(今陝西涇陽西北)引涇水向西到瓠口作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東南略低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東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長三百多里。利用涇水含泥而有肥效的特點,用以灌溉,並衝壓、降低耕土層中的鹽鹼含量,收到改良土壤的功效。灌溉土地四萬餘頃,使每畝增產到一鍾(六石四鬥)。“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名曰鄭國渠”(《史記·河渠書》)。
當時韓國為阻止秦國東征消滅山東各國,遣鄭國赴秦,遊説秦王政(即後來的秦始皇),倡言鑿渠溉田,圖謀削弱秦國國力,使其無力征伐。秦王採納了鄭國的建議,命其開鑿引涇渠道。後來秦國察覺到這是韓國的陰謀,欲殺鄭國。鄭國坦誠相告:“始,臣為間,然渠成,變秦之利也。”他説修此渠不過“為韓延數歲之命”,為秦卻“建萬世之功”,秦始皇於是讓他繼續主持完成了這項工程。令韓國人始料不及的是,鄭國渠的修建卻使關中地區更加富饒,秦國國力更加強大。韓王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他是在苦心為秦人作嫁衣。
鄭國渠 鄭國渠
鄭國渠工程宏偉,規模浩大,稱得上是兩千多年前之壯舉。它用富有肥力的涇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壓鹼,變沼澤鹽鹼之地為肥美良田,使關中一躍成為全國最富庶的地區。據《史記》記載,此渠修成後,“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鄭國渠的建成,使關中的乾旱平原成為沃野良田,糧食產量大增,直接支持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爭。為紀念鄭國的功績,時人遂稱該渠為鄭國渠。鄭國渠和都江堰一北一南遙相呼應,如同張開的兩翼,東方六國都處在其陰影之下,秦滅六國到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時候了。
整個工程自秦王政元年(前246年)始。歷時十餘年,渠首設在瓠口(今王橋鎮上然村附近),從渠首到注入洛河處,全長300裏,灌溉田地四萬餘頃(折今110萬畝)。渠成後,畝收一鍾(合今100餘公斤),關中之地成為沃野,大大增強了秦國實力,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該渠被命名為鄭國渠,以紀念鄭國的功績。

鄭國鄭國渠簡介

鄭國,戰國時韓國水工 [2]  。秦王政元年(前246年,一説秦王政十年),受韓命入秦遊説,建議引涇水東注洛水為渠,企圖疲勞秦人,勿使伐韓。秦王採納其議,命他主持其事。工程進行中為秦王察覺,擬加誅戮。他説渠成將為秦萬世之利,因得以繼續施工。後渠成,“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名曰‘鄭國渠’。”(《史記·河渠書》)

鄭國鄭國渠影響

鄭國渠不但未能起到“疲秦”的初衷,反而極大增強了秦國的國力。這讓本來強大的秦國如虎添翼,更加速了它消滅六國夢想的實現。鄭國渠工程宏偉,規模宏大,稱得上是兩千多年前之壯舉。它用富有肥力的涇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壓鹼,變沼澤鹽鹼之地為肥美良田,使關中一躍成為全國最富庶的地區。據《史記》記載,此渠修成後,“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這為秦始皇最終統一中國做好了物質上的準備。
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以後,歷代繼續在這裏完善其水利設施:先後歷經漢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廣惠渠和通濟渠、清代的龍洞渠等歷代渠道。漢代有民謠:“田於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鍤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稱頌的就是引涇工程。
1929年陝西關中發生大旱,三年六料不收,餓殍遍野。引涇灌溉,急若燃眉。近代著名水利專家李儀祉先生臨危受命,毅然決然地挑起在鄭國渠遺址上修涇惠渠的千秋重任。在他本人的親自主持下,此渠於1930年12月破土動工,數千民工辛勞苦幹,歷時近兩年,終於修成瞭如今的涇惠渠。1932年6月放水灌田,引水量16立方米/秒,可灌溉60萬畝土地。至此開始繼續造福百姓。
引涇工程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鉅變。在涇陽縣王橋鎮西部的張家山,這裏不僅山清水秀,風景秀美。而且保存着歷代引涇渠首遺址,它們如同一塊塊水利的活化石,帶領我們進入這個天然的水利斷代史博物館徜徉,領略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除歷代故渠外,還有大量的碑刻文獻,堪稱藴藏豐富的中國水利斷代史博物館。現已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優美迷人的自然風光和悠久雄渾的歷史遺韻,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人觀光旅遊。
鄭國渠--涇惠渠,猶如一條閃閃發光的銀線,牽來了涇河流域的美麗富饒。

鄭國鄭國廣場

鄭國廣場 鄭國廣場
鄭國廣場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城涇幹大街東段,投資1200萬元,規劃建設面積100畝,內設中心廣場,主題雕塑為鄭國雕像,雕塑底座設為八面浮雕,反映鄭國開渠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歷史事件,周邊配以文化跡象柱相互襯托,協調統一,蔚為壯觀。 [3] 

鄭國影視形象

2020年電視劇《大秦賦劉凌志飾演鄭國
參考資料
  • 1.    黃玄機.秦始皇傳: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 2.    鄭國  .學習強國.2020-03-17[引用日期2020-03-17]
  • 3.    涇陽文廟和鄭國廣場竣工孔像落成  .西部網[引用日期2014-05-28]
  • 4.    《史記·六國年表》:始皇帝元年【集解徐廣曰:「乙卯。」】擊取晉陽,作鄭國渠。
  • 5.    史記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17]
  • 6.    史記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17]
  • 7.    鄭國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08]
  • 8.    王渝生主編;楊常偉編著.農業史話[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9.04.第135頁
  • 9.    廣西年鑑編輯部編輯.廣西年鑑,1988[M].廣西年鑑編輯部,1988.10.第544頁
  • 10.    王尚壽、季成家主編;胡小鵬、李併成、武世珍等副主編.絲綢文化之路大辭典.蘭州:紅旗出版社.1995.第2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