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和銅鐘

鎖定
鄭和銅鐘又稱三清寶殿銅鐘。明宣德六年(1431),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前,為其所建長樂南山三清寶殿而鑄造。鍾高68釐米,鈕高14釐米,口徑49釐米,重77公斤。
中文名
鄭和銅鐘
通    高
83釐米
口    徑
49釐米
2釐米
鄭和銅鐘 鄭和銅鐘
明代,1981年福建南平採集。原鐘現藏於國家博物館,鄭和史蹟陳列館存複製品。 [1] 
此鍾通高83釐米、口徑49釐米、厚2釐米、重77千克,鐘體呈褐綠色,覆釜形,葵口;鍾鈕為雙龍柄,鍾肩表面浮印十二組雲氣如意紋,腹中部以雲水波浪紋為母題,還鑄有銘文、八卦、雲雷等字紋;主紋飾上部環繞一週八卦紋,共五組,其中第二、四組各鑄有“國泰民安”和“風調雨順”銘文。銅鐘下部銘文5組共54字行楷,每字1.8釐米,加標點為:“大明宣德六年歲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監鄭和、王景弘等同官軍人等,發心鑄造銅鐘一口,永遠長生供養,祈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如意者。”此鐘形體古樸,飾紋優美,鑄工精良
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鄭和第七次奉命遠航“西洋”,三月抵達福建長樂等候冬季季風,五月沿閩江而上抵達南平鎮,鑄此銅鐘佈施長樂南山三清寶殿,祈求出海航行平安,因此,又稱三清寶殿銅鐘。年十一月離長樂出海遠航。原來放在福建南平市茂地依朝村外約5裏的三寶殿,殿毀後移入依朝村華光廟。關於銅鐘的鑄造地點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是鄭和在福建長樂新建三清寶殿時所鑄,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從長樂運到了南平;另一種意見認為是鄭和曾經到過南平並在那裏鑄造了銅鐘。
鄭和銅鐘 鄭和銅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