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君裏

(中國內地演員、導演)

鎖定
鄭君裏(1911年12月6日—1969年4月23日),曾用名鄭重、千里,出生於上海市,祖籍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三鄉鎮平嵐田堡村),中國內地演員、導演、編劇,畢業於南國藝術學院
1929年,參演話劇《莎樂美》,這是他第一次登台演出 [1]  。1932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火山情血 [2]  。1935年,主演劇情電影《新女性 [3]  。1937年,翻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理論《演員自我修養》第一、二章 [1]  。1940年,拍攝抗戰長紀錄片《民族萬歲 [4]  。1947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5]  。1949年,參加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的集體創作,並單獨執導了該片,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 [6]  ,並獲得個人一等獎 [7]  。1951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我們夫婦之間 [8]  。1955年,與孫瑜聯合執導古裝戰爭電影《宋景詩 [9]  。1959年,執導古裝電影《林則徐 [10]  。1965年,執導劇情電影《李善子》,該片是他人生最後一部執導的電影 [11] 
1969年4月23日,鄭君裏因遭到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含冤逝世,終年58歲 [1]  。1979年,探討導演藝術的著作《畫外音》出版 [12]  。1995年,鄭君裏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導演獎 [13]  。2016年,關於他的自傳《鄭君裏全集》出版 [14] 
中文名
鄭君裏
外文名
Junli Zheng [25] 
別    名
鄭重
千里
電影老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1年12月6日
逝世日期
1969年4月23日
畢業院校
南國藝術學院
職    業
演員、導演、編劇
主要成就
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導演獎
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獎個人一等獎
出生地
上海市
星    座
射手座
代表作品
一江春水向東流烏鴉與麻雀林則徐李善子
祖    籍
廣東省香山縣

鄭君裏人物經歷

鄭君裏
鄭君裏(6張)
1918年,鄭君裏進入私塾讀書。後來,在廣肇義學和嶺南中學讀書 [1]  。1928年,進入由田漢等主辦的上海藝術學院戲劇科學習 [1] 
1929年,在南國社參加演出話劇《莎樂美》,在劇中飾演敍利亞少年,這是他第一次登台演出 [1]  ;同年,與陳白塵等倡導“學校戲劇運動”,創辦戲劇半月刊《摩登》 [1] 
1930年,在“摩登劇社”演出莫里哀的話劇《慳吝人》 [1]  ;8月,參與左翼劇團聯盟成立的組織工作,並與其他人共同為行動綱領《最近行動綱領——現階段對於白色區域戲劇運動的領導綱領》起草 [15] 
1931年,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並參與組織“大道劇社” [1]  。1932年,加入聯華影業公司;同年,與黎莉莉袁叢美聯合主演愛情電影《火山情血 [2]  ;此外,還出演了勵志電影《奮鬥》。1934年,與金焰、黎莉莉聯合出演戰爭電影《大路 [16]  ;同年,與阮玲玉林楚楚聯合出演劇情電影《人生 [5]  ;此外,還出演了劇情電影《骨肉之恩》。
1935年,加入新地劇社、業餘劇人協會 [1]  ;隨後,與阮玲玉合作主演劇情電影《新女性》 [3]  ;同年,與尚冠武、林楚楚聯合主演家庭電影《天倫 [17]  ;此外,還與黎莉莉、阮玲玉聯合主演了劇情電影《國風》。1936年,與陳娟娟沈浮聯合主演劇情電影《迷途的羔羊 [17]  ;同年,與陳燕燕共同主演劇情電影《孤城烈女》;此外,由其創作的電影史著作《現代中國電影史略》被收入《近代中國藝術發展史》一書 [1] 
1937年,翻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理論《演員自我修養》第一、二章,以《一個演員的手記》為題在《大公報》發表 [1]  ;4月,翻譯出版美國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的體系理論《演技六講》 [1]  ;抗戰爆發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三隊,擔任隊長 [1]  ;同年,與黎鏗、陳燕燕聯袂主演劇情電影《慈母曲》;此外,還與舒繡文共同主演劇情電影《搖錢樹》。
1938年,與陳燕燕合作主演劇情電影《藝海風光二:話劇團》。1939年,由其創作的論文《論抗戰戲劇運動》出版 [1]  。1940年,還與張瑞芳、王珏聯合主演了戰爭電影《東亞之光 [1]  ;同年,在重慶加入中國電影製片廠,並擔任了新聞影片部主任;隨後,開始斷斷續續地在西北和西南各地拍攝抗戰長紀錄片《民族萬歲 [4] 
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10張)
1943年3月,由其創作的表演體系理論《演員自我修養》(第一部)出版 [1]  ;同年,在期刊《戲劇月報》上發表論文《演員與角色》 [1]  ;隨後,參加中國藝術劇社 [1]  。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擔任崑崙影業公司編導委員會委員。
1944年,鄭君裏得知趙丹王為一朱今明等在新疆被反動軍閥盛世才囚禁後,撰寫了《懷人之什》一文,發表在《新民晚報》副刊《電影與戲劇》上 [1]  。1946 年6月,參加組織聯華影藝社,後任崑崙影業公司編導委員會委員、導演 [1] 
1947年,與蔡楚生聯合編導劇情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該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家庭在中國抗日戰爭鉅變之時發生的悲歡離合 [5]  ;同年,由其創作的理論著作《角色的誕生》出版 [1] 
1949年,參加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的集體創作,並單獨執導了該片,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 [6]  ,並獲得個人一等獎 [7]  。1951年,自編自導由趙丹、蔣天流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我們夫婦之間 [8]  ;同年,編寫論文《我必須痛切改造自己》 [1]  。1953年,執導紀錄片《人民的新杭州》 [18]  ;同年,執導紀錄片《光榮的創造》 [1] 
1955年,與孫瑜聯合執導古裝戰爭電影《宋景詩》,該片反映了當時魯西農民起義的真實面貌 [9]  。1959年,與岑範聯合執導由趙丹主演的古裝電影《林則徐 [10]  ;同年,執導由趙丹主演的人物傳記電影《聶耳 [19]  ,影片獲得第12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傳記片獎 [20]  ;此外,還執導了劇情電影《旭日東昇》。
1961年,執導由尤嘉上官雲珠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枯木逢春 [21]  。1965年,執導根據朝鮮趙白嶺話劇《紅色宣傳員》改編的劇情電影《李善子》,該片是他人生最後一部執導的電影 [11]  。1979年,探討導演藝術的著作《畫外音》出版 [12]  。1995年,鄭君裏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導演獎 [13]  。2016年,關於他的自傳《鄭君裏全集》出版 [14] 

鄭君裏個人生活

1936年10月25日,鄭君裏與黃晨在上海天仙橋青年會禮堂舉行婚禮 [1]  。婚後,育有一子鄭大里 [22]  。1969年4月23日,因遭到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含冤逝世,終年58歲 [1] 

鄭君裏主要作品

鄭君裏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1965年
《李善子》
電影
1961年
《枯木逢春》
電影
1959年
《旭日東昇》
電影
1959年
《林則徐》
電影
1959年
《聶耳》
電影
1955年
《宋景詩》
電影
1953年
《光榮的創造》
紀錄片
1953年
《人民的新杭州》
紀錄片
1951年
《我們夫婦之間》
電影
1949年
《烏鴉與麻雀》
電影
1947年
《一江春水向東流》
電影
1943年
《求婚》
話劇
1943年
《祖國》
話劇
1943年
《戲劇春秋》
話劇
1940年 [26] 
《民族萬歲》
紀錄片

鄭君裏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1961年
《枯木逢春》
電影
1959年
《聶耳》
電影
1951年
《我們夫婦之間》
電影
1949年
《烏鴉與麻雀》
電影
1947年
《一江春水向東流》
電影
1940年 [26] 
《民族萬歲》
紀錄片

鄭君裏參演電影

    • 慈母曲1937

      導演
      朱石麟, 羅明佑
      主演
      張翼, 林楚楚
    • 搖錢樹1937

      導演
      譚友六
      主演
      舒繡文
    • 天倫1935

      飾演
      導演
      羅明佑, 費穆
      主演
      尚冠武, 林楚楚
    • 新女性1935

      飾演
      餘海儔
      導演
      蔡楚生
      主演
      阮玲玉
    • 國風1935

      飾演
      Chen Zuo
      導演
      羅明佑, 朱石麟
      主演
      阮玲玉, 林楚楚
    • 大路1934

      飾演
      鄭君
      導演
      孫瑜
      主演
      金焰, 黎莉莉
    • 人生1934

      飾演
      鄭君
      導演
      費穆
      主演
      阮玲玉
    • 骨肉之恩1934

      導演
      姜起鳳
      主演
      馬徐維邦
    • 出路1933

      導演
      鄭雲波
      主演
      談瑛
    • 奮鬥1932

      導演
      史東山
      主演
      陳燕燕, 袁叢美
    • 粉紅色的夢1932

      導演
      蔡楚生
      主演
      談瑛, 高佔非
    • 共赴國難1932

      飾演
      三子
      導演
      孫瑜, 王次龍
      主演
      周文珠, 王人美

鄭君裏參演話劇

時間
名稱
1935年
《兄弟》、《娜拉》、《大雷雨》
1931年
《馬迪迦》、《阿萊城姑娘》、《街頭人》、《血衣》、《亂鍾》、《街頭人》
1930年
《慳吝人》
1929年
《莎樂美》、《小偷》、《乞丐與國王》

鄭君裏翻譯作品

時間
名稱
1937年
《演技六講》(美國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
1937年
《演員自我修養》第一、二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928年
《蘇俄演劇左中右三派》
1928年
《易卜生論》

鄭君裏文學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1951年
《我必須痛切改造自己》
論文
1947年
《角色的誕生》
理論著作
1944年
《懷人之什》
論文
1943年
《演員與角色》
論文
1943年
《演員自我修養》(第一部)
表演體系理論
1939年
《論抗戰戲劇運動》
論文
1936年
《現代中國電影史略》
電影史著作
1935年
《再論演技》
論文

鄭君裏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 1995    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導演獎[13]     (獲獎)    
  • 1957    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6]     《烏鴉與麻雀》    (獲獎)    
  • 1957    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獎個人一等獎[7]     《烏鴉與麻雀》    (獲獎)    
  • 1956    第12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傳記片獎[20]     《聶耳》    (獲獎)    
影視類
  • 2022-1-5    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金揚花獎-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27]     (獲獎)    

鄭君裏人物評價

在電影《烏鴉與麻雀》中,人物刻畫、場面調度、鏡頭處理,以至細節運用等方面,都體現出鄭君裏對電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現能力。他擅長羣眾的場面調度,將人物分佈在銀幕的前、中、後景中,並且配合着攝影機的升降將室內外的場景都拓展得淋漓盡致 [15]  (《電影評介》評)
鄭君裏的藝術經歷和多重身份使他的電影創作富有更加自覺的探索精神。他大膽地調動各種手段探索電影時空的表現,自覺堅韌地探求電影的民族化之路,熱情追尋新時代的電影語言。同時,他終難擺脱舞台的印跡,形成個性化的影像風格,在時代的變化中帶着矛盾和困頓,經歷藝術之途的曲折。鄭君裏是從話劇演員轉到電影演員,先導演話劇後導演電影,所以對話劇和電影都有相當的實踐經驗。而在戲劇和電影理論上的不懈鑽研,使他對戲劇與電影的傳承與差異、電影特性等問題有着更自覺、更深入的把握。而且,鄭君裏非常重視影片佈景和場景的設計與選擇,同時把空間的造型特點與場面調度、景深鏡頭等結合起來,以豐富生動的空間感詮釋影片 [23]  (《當代電影》評)

鄭君裏後世紀念

1984年,鄭氏族人及家鄉父老在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下楊村建亭紀念鄭君裏,亭為六柱四角黃色玻璃瓦攢尖頂,亭額刻“鄭君裏紀念亭”。
2011年6月16日,上海電影節“向大師致敬”特別單元舉辦了鄭君裏誕辰100週年回顧展開幕式 [22]  ;11月15日,由上海電影家協會聯合中國電影資料館、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資助的“紀念著名電影藝術家鄭君裏先生誕辰週年”活動在上海影城舉行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