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剛中

鎖定
鄭剛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號觀如居士,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中國宋代政治家、文學家、大臣。 [6] 
鄭剛中七歲讀書,從其父宦遊南北。好古人文章,為同輩所推許。紹興二年(1132年),中舉,為温州判官。受知秦檜,獲薦於朝,授左文林郎,充敕令所刪定官。歷官左宣教郎,樞密院編修官,考功員外郎,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宗正少卿,秘書少監,權尚書吏部侍郎、禮部侍郎。紹興十一年(1141年),遷寶文閣直學士、樞密都承旨,川陝宣諭使。時金議分地界,欲割取商、秦、和尚原而於大散關立界,鄭剛中力爭不從。秦檜主和議,竟割秦、商之半,棄和尚原,遂去“陝”字為四川宣撫副使。治蜀頗有方略,威震境內,除資政殿學士。紹興十七年(1147年),秦檜怒其在蜀專擅,罷之,責桂陽軍居住,再責濠州團練副使、復州安置,後又徙封州,卒於貶所。 [6] 
鄭剛中為人風度蕭散,文簡古,詩峭健,佳句頗多。 [6]  其詩頗有江西詩派作品風味,但較江西詩順暢,如《修修窗前蘆》《寒意》《辛未元夜》皆其晚年佳作,特別是前二詩頗有自我反省之意。其詩亦頗喜描寫“幽趣”,如《幽居》十二首,《春晝》《寒意》《初夏》《初春》《故居》《栽竹》等皆頗能體現幽獨閒曠之美。著有《周易窺餘》、《經史專音》、《西征道里記》等。其詩文收入《北山集》, [7]  共3集30卷,今傳。初集、中集為鄭剛中手訂,初集別名《腹笑編》,其子鄭良嗣於鄭剛中卒後依照體例綴入後集。 [6] 
亨仲、漢章
所處時代
宋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婺州金華
出生日期
1088年
逝世日期
1154年
主要成就
治理蜀地,抵禦金兵
主要作品
《北山集》
本    名
鄭剛中
官    職
禮部侍郎、川陝宣諭使、四川宣撫副使
諡    號
忠愍

鄭剛中人物簡介

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授温州軍事判官。六年,除樞密院編修官。八年,遷殿中侍御史。九年,為樞密行府參謀出諭京陝,歸除權禮部侍郎,尋兼詳定一司又兼權刑部侍郎。十年,除試禮部侍郎。十一年,擢樞密都承旨,為川陝宣諭使。十二年,遷川陝宣撫副使兼營田。十七年,以忤秦檜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桂陽居住,徙復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鄭剛中詩,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鄭世成刻本(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金華叢書》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鳳丹據康熙重刻本(簡稱金華叢書本)及《兩宋名賢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事見本集卷末附錄鄭良嗣《鄭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資政殿學士鄭公墓誌銘》,《宋史》卷三七○有傳。

鄭剛中人物生平

鄭剛中,字亨仲,一字漢章,號北山,又號觀如,浙江金華曹宅郭門村人。生於北宋哲宗趙煦元祐三年(1088年)五月二十三日,紹興二年(1132年)以第三名進士及第,是“探花”出身的南宋名臣。
鄭剛中 鄭剛中
初授左文林郎,任温州判官。時遇百年大旱,因提出“以工代賑”之方針,緩解災情,政績顯着,被秦檜賞識薦舉。紹興六年(1136年),經當朝宰相秦檜之薦舉,任刺令所刪定官,其時政要務見解受高宗賞識,不久即升任宣義郎,不過一年,又兼授太常博士
時金兵入侵,秦檜獨攬朝政,恣意陷害忠良,賣國求榮,對金力主和議。剛中力陳和議之弊,不因秦檜薦舉而附和。紹興十一年(1141年),王倫挾金使來議和。樞密院編修胡銓因請斬王倫、秦檜,禍在旦夕。剛中極力營救,由是得罪秦檜,卻更令高宗欣賞其膽識,升任他為宗正少卿,後又任秘書少卿。
紹興九年,為樞密行府參謀出諭京陝,及還,除禮部侍郎。十一年,擢樞密都承旨,為川陝宣諭使,十二年,遷川陝宣撫副使兼營田。紹興十四年(1144年)甲子,充陝西分畫地界使,奉命到陝西與金使劃定疆界事。金使烏陵“贊謨入境,欲盡取階、成、岷、鳳、秦、商六州,剛中力爭不從;又欲取商、秦,於大散關之界,剛中又堅不從。據理力爭,面折金使。兀朮遣人力求和尚原,剛中恐敗和好,以和尚原自紹興四年後不繫吳地分,於是割秦、商之半,棄和尚原以與金。
紹興和議後,剛中改任四川宣撫副使。剛中治理四川方略獨備,經劃調度,軍政事務井井有條。宣撫司舊在綿、閬間,及胡世將吳玠,就居河地,饋餉不斷。剛中奏:利州在潭毒關內,與興、洋諸關聲援相接,乞移司利州。自是省費百萬。剛中始至,即欲移屯一軍,大將楊政不從,呼政語之曰:“剛中雖書生,不畏死!”聲色俱厲,政即聽命。
都統每入謁,必庭參然後就坐。吳璘升檢校少師來謝,語閽吏,乞講鈞敵之禮。剛中曰:“少師雖尊,猶都統制耳,儻變常禮,是廢軍容。”行禮如故。
剛中主蜀期間行屯田,免雜徵;嚴教訓,重積聚;整軍旅,強武備,金兵不敢犯。時有“宗澤猛虎在北,剛中伏熊在西”之稱。時剛中於階、成二州營田,抵秦州界,凡三千餘頃,歲收十八萬斛。奏蠲四川雜徵,又請減成都府路對糴及宣撫司激賞錢。從之。
先是,川口屯兵十萬,分隸三大將:吳璘屯興楊政興元府,郭浩屯金州,皆建帥節;而統制官知成州王彥、知階州姚仲、知西和州程俊、知鳳州楊從儀亦領沿邊安撫。剛中請分利州為東、西路,以興元府、利閬洋巴劍州、大安軍七郡為東路,治興元,命政為安撫;以興、階、成、西和、文、隴、鳳七州為西路,治興州,命璘為安撫;而命浩為金、房、開、達州安撫;諸裨將領安撫者皆罷。從之。請弛夔路酒禁,複利州錢監為紹興監。時軍已罷,移屯內郡,剛中言逐路各有漕司,都漕宜罷。從之。
蜀中富饒,秦檜令獻金3萬兩並加派賦税,遭剛中拒絕。秦檜怒其在蜀專擅,不聽命,令侍御史汪勃奏置四川財賦總領官,以趙不棄為之,不隸宣撫司。不棄牒宣撫司,剛中怒,由是有隙。不棄頗求剛中陰事言於檜,檜佯召不棄歸,因召剛中。剛中語人曰:“孤危之跡,獨賴上知之耳。”檜聞愈怒。
紹興十七年(1147年)九月,秦檜命御史汪勃、餘堯弼等人吹毛索疵,對剛中猛加彈劾,列出所謂“妄用官錢”、“奢僭”、“貪婪”、“天資兇險”、“網羅死黨”等等罪狀。是年十二月,又使餘堯弼繼續彈劾他,“為臣不忠”、“賄賂溢於私帑”、“暴斂困民”、“密遣爪牙”、“窺伺朝政”等等罪行,,剛中由是被免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桂陽監居住。
紹興十九年(1149年)七月,高宗想減輕一點對剛中的處罰,秦檜卻不依不饒,要徹底查究其“貪污”罪行。又命人逮捕其子右承務郎鄭良嗣及其將佐賓客,都關押在江州獄中。再派大理寺丞湯允恭、太府寺丞宋仲堪等兇暴親信前往審理,嚴刑拷打,硬要坐實鄭剛中的貪污之罪。
湯、宋二人後來報告結案,説是“落實”了剛中的罪行;“違旨出賣度牘,收錢五十五萬餘緡;自設錢監鑄錢,隨意支用;違法領用廚食錢一萬三千餘緡入己;用公錢買通士人進京為他説項,將轉運司併入宣撫司;違法使用公錢十二萬餘緡……”秦檜大喜,批下判決書曰:“鄭剛中罪大惡極,依法當死,特免死、免禁錮,移封州(治今廣東封開縣東封川鎮)安置;鄭良嗣免死,柳州安置。”與此案有牽連的僚佐趙士禡、張漢之、張仲應等亦皆受了重懲。
鄭剛中到了貶所,秦檜再指使其黨羽、封州太守趙成之一步步將他窘辱、折磨致死(見《續通鑑》卷一二八,總第743頁)。剛中卒於北宋高宗趙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五月二十三日,與其生日同月同日,時年67歲。直至秦檜死後,鄭剛中案得以昭雪,恢復其資政殿學士的官職,追諡“忠愍”。

鄭剛中人物成就

鄭剛中在四川任職期間,行屯田,免雜徵;嚴教訓,重積聚;整軍旅,強武備,使金兵不敢犯境。時有“宗澤猛虎在北,剛中伏熊在西”之稱。 [1] 

鄭剛中個人作品

鄭剛中一生,著有《北山集》、《周易窺餘》、《經史專音》、《論語解》、《孟子解》等,可謂著述等身。剛中詩存680首,有清康熙三十六年鄭世成刻本(藏北京圖書館)存世及《金華叢書》及《兩宋名賢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書籍中散見。
《晚村》:“暑雨霽餘飛,翻溝水鳴玉。半規入嵐霧,平疇愈新綠。時有牧歸牛,一笛過山曲。吾廬附幽深,四面蔭修竹。垂雲下林梢,驚鳥自爭宿。夜色迫書卷,呼童具燈燭。”
《入信州》:“郵亭方此越三衢,已是江南十里逾。幽谷日來禽對語,平沙霜重雁相呼。溪旁障水橫魚網,竹下開門出酒壺。物態人情隨處好,不煩客子嘆羈孤。”
《此心》:“金華山下赤松鄉,何日橫門杜短牆。皮幾鶉衣甘淡泊,竹蔭花徑任徜徉。雨餘靜聽溪流激,風過時聞稻米香。緘負此心剛未遂,羨渠陶子傲羲皇。”
《聞杜鵑》:“少年聞杜鵑,不領杜鵑意。朝將書卷開,暮對春風醉。啼急落花飛,不廢書生睡。年來聞杜鵑,萬感集腸胃。罪大畏斧鉞,恩寬見天地。桑榆寄晚日,骨髓鎖深愧。草舍燈火寒,瘴鄉煙雨細。休作斷腸聲,孤臣已無淚。”
《懷山居》:“春淺酒寒人密座,花深雨細蝶移枝。十年未解作歸計,此恨故園鶯自知。”懷鄉之情滿溢。他也曾回過故鄉,並常遊北山、大佛寺等,留下“終日徘徊得好涼,一杯炎暑亦冰霜,會須日上出山去,更看芙荷生夜香”等詩篇。

鄭剛中經典詩選

春到村居好四絕
春至村居好,枯腸飽可圖。筍尖將露角,麥秀欲生須。
春到村居好,清明欲禁煙。亂紅桃下雨,輕白柳飛綿。
春到村居好,茅檐日漸長。杯深新酒滑,焙暖早茶香。
春到村居好,園林興味長。蠶食桑眼出,蜂趁密脾忙。
八月來大濁暑小屋真甑斧士人謂自是以往雖窮冬亦然既而十二日得秋分之氣窗牖涼生與東南無異固知造物之妙人豈能盡識這賦此四韻
萬物由造化,誰通天地心。柴門閉濁暑,汗雨如滂淫。
便謂嶺外熱,四序常相尋。露氣潤清曉,方知秋意深。
病酒
酲病初非病,尋真卻損真。孤愁如送別,清渴欲生塵。
嗅菊時思杜,薰香未愜荀。蔗漿知可析,莫致一甌新。
初春五言
積暖浮陽過,輕寒宿沴消。廉織飛雨線,清潤入花條。
節物病身老,家山歸夢遙。華嚴存至教,不復見無聊。
春晝
深村春晝永,事事不相關。花少蜂蝶瘦,水清鷗鷺閒。
柏香薰紙帳,竹枕傍屏山。付與悠然夢,樂哉天地間。
白居易有望闕雲遮眼思鄉雨滴心之句用其韻為秋思十首
積雨蕩闌暑,一涼才有望。夜氣入燈花,細影搖書幌。
楓葉飛紅薄,夢到吳江上。孤笛過蒹葭,鱸魚出煙浪。
覺來空惘然,猿子啼青嶂。
頃隨千官羣,曉入丹鳳闕。侍立近金爐,下殿香未歇。
宮槐零露清,馬穩寧憂蹶。日近長安遠,福過難辭拙。
聖主骨肉恩,孤臣眼中血。
天高不礙眼,矯首見堯雲。況復煙霧清,八荒靜無塵。
垂空不可狀,變化何輪囷。遙知五色光,上下藏北辰。
我今在人世,悵望那得親。
涼至欲飲酒,此興不可遮。手提皤腹罌,傾之若流霞。
可但飲文字,搜尋到魚蝦。忽焉見妙理,眼亂綿成花。
方知水底眠,杜老言不誇。
天邊定何物,洗此瘴鄉眼。初如黃金盤,便以白玉碗。
明河注其中,無處光不滿。舉杯對之飲,萬慮覺蕭散。
竹風吹我睡,不得終夜款。
西風催户西,落葉動相思。柏香穿石鼎,孤起學遊絲。
簾垂草亭靜,籬菊弄幽姿。萬物同一氣,榮悴只如斯。
哦詩詩未成,覽鏡添霜髭。
南方秋不悲,奈我居異鄉。不見楓葉丹,但憐菊花黃。
掃跡燕如客,斜書雁成行。夢中清愁闊,雲此是瀟湘,
瀟湘連洞庭,何處是東陽。
憶昨離帝都,一別遂如雨。莊舄雖不病,亦作越人語。
茅屋終夜寒,單衣書還暑。荷葉未全蛀,桃花已微吐。
西湖蓮藕香,今也在何許。
日落紅練淨,山近空翠滴。爭枝鳥未棲,閉户人先息。
孤坐明月中,寒光入胸臆。衣潤毛骨冷,萬劫塵土滌。
誰知茅檐下,我獨對姑射。
老松成偃蓋,瘦竹抱虛心。清風度其中,瑟瑟韶濩音。
聽這遂熟寐,飄然歸故林。三洞既生款,赤松亦幽尋。
高樓訪沈約。四窗桐葉陰。
辨畢方
比屋皆良民,為盜豈無以。富足義所生,貧窮盜之始。
凍餓家無儲,追呼官不已。妖幻隨鼓之,安得不羣起。
縱火資盜威,勢固自應爾。可笑説者愚,輒欲效柳子。
赤文而白章,召禍豈其理。東南瓦礫墟,所向輒千里。
如何好事者,逐此不逐彼。
別茂直
故人官江濱,藹藹起清望。因漂似木偶,千里遠相向。
窮達懷異趣,雅故恐遺忘。暨我即門牆,公喜不可狀。
握手問辛苦,容我綱伸嘀。凜然高義生,開懷出雲上。
銜恩在雙腮,圖報心愈諒。歲暮天益寒,江湖足波浪。
篋中乃得詩,安流反門巷。
大暑竹下獨酌
新竹日以密,竹葉日以繁。參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氣,勢欲焚山樊。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間。
沮風如可人,亦復怡我顏。黃錯開竹杪,放入月一彎。
綠陰隨合之,碎玉光斕斑。我舉大榼酒,欲與風月歡。
清風不我留,月亦無一言。獨酌徑就醉,夢涼天地寬。
冬至春不雨元夕後一日雨作邦人甚喜
晴科釀春温,氣候如濁酒。我雖六塵清,亦若醉一斗。
朝來天風雲,高葉聚良久。向晚等甘露,數點斷還有。
迤邐萬瓦鳴,飄瀟近窗牖。鬱陶散襟懷,秀潤入花柳。
出門聞笑語,蹈舞皆白叟。指予西江水,不可到南畝。
十日田無秧,奈此家數口。乃知天地心,慈愛均父母。
吾儕拙於言,額上但加手。人窮詩或工,肯為作詩否。
丁朱四朋與了叔佩還錢塘道浦江井坑嶺賦此詩
扁舟絕驚濤,芒履陟修嶺。躋攀雖小勞,窈窕豈人境。
巨石開雙關,有道細如綆。其中漸寬虛,闊步隨所逞。
古木垂嘉陰,一覆餘裏頃。寂寂豔出花,沈沈晦龍井。
時有飛泉落,噴薄珠玉冷。毛骨皆清涼,反顧發深省。
麋鹿聞人聲,駭去山之頂。春禽正對弄,決起不留影。
豈知道上翁,甚愛幽獨景。如何蒙鄙外,一笑不相領。
負負出前山,遲疑夢初醒。
丁已年七月二十一日禱雨中元水府入月六日展謝祠下皆被旨也然禱後越七日始雨神所為耶其不然也審自神出不無愆期之尤有如不然神之饕上賜也多矣為詩以問之
奉祝出閶闔,禱雨祠中元。陳祠信已薦,拱俟心變虔。
山雲屢觸石,散去如飛煙。慚衷迫秋陽,汗流頸徒延。
趑趄念亡狀,歸馬不敢鞭。雲台欲旬浹,蹇兆方解懸。
皇慈喜嘉霔,報貺禮弗偏。謂乃百神功,共相成豐年。
遣昨致祠吏,奔趨各如前。我載謁水府,意惑口莫言。
黃屋四海心,責已湯未賢。抑畏動黎庶,精誠格高圓。
正恐三日雨,新敕下九天。神令享豐報,然乎其不然。
貪功認有者,鄙賤人所憐,神聰冠四瀆,宜弗蹈爾愆。
益思贊元化,後郊圖所先。小臣此將命,芒剌終未捐。
盜焚浦江龍德寺經藏與卷軸化為玉諸葛亮公談禪論佛指真畫偽如泥中洗耳恭聽泥餘竊不取且火之焚物所不壞獨經卷不隨土木灰燼者理固灼然豈俟多談因戲為一詩然不可以付寺僧也
盜火陳蘭若,一燎無餘屋。獨此龍宮書,入火變為玉。
琤然斷甓中,幖帙猶可目。眾謂有哲匠,秘願發心腹。
提斧入崑山,雕鐫作奇福。不然紙墨灰,委地安可觸。
或謂刻楮者,一葉尚難速。誰能俄頃間,就此千萬軸。
事無一切法,萬物皆具足。法存形豈忘,法壞形乃覆。
彼既自斷壞,智者莫能續。是書佛所傳,法性妙含蓄。
無盡如虛空,生滅自興伏。貞嘗無動搖,堅固莫摧辱。
文字遂因依,清涼逼炎酷。吾文稽儒書,如彼莊周屬。
亦謂忠信人,水火不能毒。矧此微妙語,天人共歸宿。
豈容輕破壞,一概隨土木。想當妖焰燃,人驚鬼神哭。
煙消火力寒,撥灰開韞匵。告爾緇衣流,營個愈宜篤。
當求琅玕類,刳以函其牘。鐵謖字畫泯,不可事觀讀。
目擊道猶存,況復具輸轂。
代上傅帥十二月二十三日生辰
牙地霜月紅,稚耋擁晴書。百拜黃堂前,共上太守壽。
皆謂去 年時,黠虜已深寇。一炮驚江南,衢婺幾失守。
傍徨千里心,竄逸欲相蹂。公以活人手,銜金力營救。
信賞激忠勇,厚禮羅傑秀。坐回虜馬頭,遁去如驚獸。
邦人未遑息,鼠輩復狂嗾。郡兵無奇畫,轍亂失領袖。
閉關守孤城,惴慄鹿在囿。我公登高墉,威德即下覆。
仰見吾父者,歡舞悉解胄。一犂春雨耕,樂業遂如舊。
生成荷終始,銘刻念前後。公之所常活,庸可億萬究。
吾聞天地間,禍福靡虛授。陰功滿東吳,冥報豈空繆。
當能壽我公,炯炯如列宿。下吏聞此言,喜躍倒冠綬。
中興須鉅人,理亦天所佑,矧復有厚德,福祿宜愈茂。
自恨如漂萍,孤跡太冗陋。邑佐雖賤役,不許久奔走。
行將罷摘尾,違遠去左右。斂板集公門,依依已延脰。
出江
隨緣禽在籠,觀道蟻旋磨。忽此作江行,開窗得虛坐。
回首城邑卑,極目天地大。千山雨後綠,瘴煙不敢涴。
古木猿數枚,野渡僧一個。蕉心黃漸肥,荔子紅欲破。
淨練鋪其中,到底只容柁。煙消日乍出,四顧無所唾。
隨行欠王維,筆墨願借過。收作小圖畫,素壁時橫卧。
四岸出前江,開帆破洪浪。何必春水船,而後始天上。
一家五年別,萬里遠來訪。自聞櫓聲近,延首日顒望。
今朝兩相即,悲喜不可狀。牽衣小兒笑,敍事老妻愴。
一杯藜藿羹,敢謂復同餉。地氣既疏泄,山居變清曠。
米賤不愁貧,時和定無瘴。相與戴君恩,形影且依傍。
惟憐囚罪身,此去幾時放。欲以問白鷗,白鷗波浩蕩。
淨練已欣平似熨,更因過雨助清深。何人孤笛穿雲杪,遠岸歸舟入樹陰。
鷗鳥慣看遷客面,江山偏識老夫心。半鈎小卷黃昏月,欲得新計個裏尋。
代答
高才沐新詩,筆力回萬牛。諷我挽河漢,溥將膏澤流。
吾聞天甚仁,愛民頒九疇。人間失彝敍,乃有偏毗憂。
列星但隨旋,一氣同浮游。詎敢弄天柄,私恩回旱頭。
胡不自修德,和氣浹九州。奚煩雕腎腸,詩章遠相求。
君其諭鄉鄰,此外無良謀。尚幾駐車駢,俯為觀有秋。
塞污鋤蔓致蕃昌,草木懷君豈易忘。出為蒼生施此手,他時寧使故園荒。
八月初四日謝雨採石中元祠
山柳葉疏容夜月,古松枝勁起秋風。定知明日便回首,百里牛磯煙霧中。
八月初一夜聞雨
過山秋雨響臨池,深夜書齋枕獨欹。正似蓬船倚江浦,夢迴牢落聽潮時。
草寮書事
爭巢野鵲口木杪,得友黃鶯棲柳陰。都與老夫供一笑,笑他禽鳥亦勞心。
長春花
小蕊頻頻包碎綺,嫩紅日日醉朝霞。氣温已是如三月,更向亭前堆落花。
長沙道中
微雨過雲春半濕,曉風留雪柳偏寒。一身扶病方為客,馬上哦詩強自寬。
呈範茂直時在豫章
窗竹悠悠度晚風,濃香醇酒小寒中。玉人尚作桃花色,我輩蒼顏何惜紅。
出峽題舟中
才疏任衙覺艱難,今日東歸意已閒。勿謂一舟輕似葉,君恩端的重如山。
初寒
初寒示便成寒色,好似春時天氣陰。手把菊花無一語,臨風時嗅傲霜心。
窗前種小梅樹今 年未著花但春來綠陰亂眼每過這必徘徊注視冀葉間或青圓如豆了成二十八言
水邊移得竹邊栽,樹小條新花未開。綠葉參差須細看,尚疑低處有青梅。
春風
劉郎桃樹欲撓春,一夜飄零最惱人。不似窮秋作霜露,摧殘蒲柳有誰嗔。
春日
朝來弄日花頭密,暗裏窺春柳眼多。任是老人情意薄,個般時節奈愁何。
春雨
燕集深條簾未開,柳添新耳雨生苔。悲歌莫作子桑態,裹飯無人為我來。
次桐廬
回舟逆水甚徐徐,尚距桐江百里餘。只有夢魂無阻礙,夜來先已到吾廬。
道旁贈梅花
一枝橫出小橋東,凡木旁邊迥不同。未肯臨風吐香粉,先將蓓蕾試輕紅。
得雨偶書
夏暑逾秋驕未盡,萬物皇皇久焦窘。大雨一沛天地涼,星斗明煥草木潤。
登烏奴
金壺皤腹貯春醪,路入山堂腳腳高。但得遠塵寬俗鞅,不須臨下見秋毫。
讀光明經捨身品
摩訶薩埵真奇特,虎口捐知資福德。卻有同時畏避人,後來亦自成彌勒。
讀蘭台詩
天遣長庚下碧空,再將主白作坡翁。不然安得四二九,還宿潯陽太極宮。
別家山二絕
簡書催我就征途,對坐西山暫索居。聞説仕途巇險甚,未應從此便相疏。
就荒松菊莫相嗔,未肯微官縛此身。若有督郵須束帶,定交秫米付他人。
春晴
午夢悠揚一蝶輕,隔窗驚覺搗茶聲。偶然樽酒得佳趣,半夜花間燈火明。
青煙漠漠書無人,垂柳遮涼不見塵。飲水曲肱眠細草,絕勝肉食坐車茵。
春雪
天散琪花壓晚春,豈將災沴禍吾民。為嗔寶貨歸夷虜,故種人間萬頃銀。
冰柱垂檐雪滿山,今 年寒食不勝寒。何門可曳長裾語,高卧從教刺墨漫。
村居二首
山風拂拂墮松釵,午日亭亭覆矮槐。一唾閒名歸酒盞,萬鈞清思入詩懷。
清心只有前溪水,息念唯憑一米香。不覺青春倏過去,滿村桑葉吐新黃。
呈周務本三絕
民因吏擾愈荒疲,不得田園破一犁。此邑端須知令尹,春來處處麥連畦。
浦江方此幾人家,生事高低各有涯。安得巨靈開二嶺,放教仁術過金華。
撫字心勞清愈甚,潔廉官小俸無多。知公但欲邦人樂,雖瘦雖貧不奈何。
道中四絕
過雨山間雲出沒,夕陽天際鳥浮沈。男兒馬上志四海,不是尋常客子心。
水淥沙明不見泥,寒煙漠漠樹垂垂。漁人不識閒中趣,輟網諮嗟望使旗。
敗篋衝霜思往歲,舊遊如夢慨平生。鬢華已逐心事老,溪水祗如前日清。
寒意無多曉色交,雲隨疏雨又還消。山行全似三春日,林際一聲婆餅焦。
避方寇五絕
皇家休運正無疆,撼樹蚍蜉不自量。未作天街一杯血,暫憑山谷恣跳梁。
啖惑愚民倚怪神,誅鋤當見不淹旬。何嘗耳目親旗鼓,只是流離失業人。
朝廷平日祗尊儒,文武於今遂兩途。聞説官軍又旗靡,誰收黃石老人書。
獵獵霜風捲地寒,狼星奮角夜漫漫。書生無路載馳騁,被酒燈前把劍看。
將軍失策又顛摧,感激令人動壯懷。安得帳前圍百萬,悠悠旌旆夜銜枚。
草亭遠望
酴醿試玉在新條,風肅朝陽宿霧消。侵曉不知花有露,清寒惟覺夢無聊。
村舍無樓可望遠,茅亭遠望似登樓。飽看聚散雲無住,最愛縈迴水自由。
詩思已隨芳草動,春寒少為好山留。誰將裘馬換美酒,與我同消萬古愁。
春晚
東望故園天一涯,官身到處且為家。六房吏散無留事,滿袖亂紅攜落花。
寒雞不飽亦知鳴,布被堆中又五更。喚此枕邊煙浪夢,雜然風外鼓鐘聲。
花籠宿霧方衝濕,窗識朝陽已弄明。盥濯是身無始業,一爐香火向三清。
八月間對月獨酌
月到空庭色界虛,酒壺安頓向冰壺。須臾萬瓦清露濕,彷彿一輪丹桂孤。
獨酌人成狂態度,閒身惟有醉工夫。醉中孰與參禪趣,此妙須知禪所無。
病後涉園
百病相尋體未平,幽懷感物強星星。地卑積潤野梅瘦,歲晚無霜山柿青。
覽鏡但存心慷慨,杖筇猶覺步竛竮。如何每事難業進,日廢華嚴千字經。
草亭假寐
菜畦深處短牆西,中有茅亭客未知。天許病身全得懶,日烘春困恰如痴。
壁間花影簾休隔,案上書篇燕莫窺。更語東風輕過生,老夫假寐一些時。
初秋
包飯腰鐮洞户忙,芭蕉葉底稻田黃。微風有意回闌暑,小雨頻來作放涼。
煙際輕舟分霽色,望中飛鷺點山光。初秋便自宜孤客,鄰舍數家都酒香。
初夏
春物闌珊逐曉風,芰荷欹角草茸茸。野梅結子疏枝重,老竹生孫翠影濃。
煮酒情懷還是客,異鄉歌笑且相從。醺然就枕皆佳處,醉夢何妨度曉鍾。
初至法會
正愧修途煩僕馬,忽投幽寺息塵埃。杜門隻影惟便靜,覽鏡雙眉未忍開。
春色更兼山色好,雨聲常帶生聲來。呼童起視榼中物,為爾愚翁進一杯。
春熱
地氣冬來不復藏,桃花都向臘前芳。無寒疑是青春老,耐靜從他白日長。
野蝶舞餘還自去,沙鷗飛斷卻成行。迎風盡著單衣坐,淨幾留心看藥方。
此心
金華山下赤松鄉,何日橫門杜短牆。皮幾鶉衣甘淡泊,竹陰花徑任徜徉。
雨餘靜聽溪流激,風過時聞稻米香。緘負此心剛未遂,羨渠陶子傲義皇。
悼陳庭玉
力就揚雄宅一區,知公有意賦歸歟。兩楹豈謂哲人夢,三徑空留君子居。
厚德所傳唯裔嗣,清名難朽是詩書。天公到底慳風俗,不使斯人在里閭。
悼陳子濟教授
憶昔聯書上闢雝,公如玉樹照春風。騫騰尚惜十年晚,銷散俄驚一夢空。
世事正茲同沸鼎,我身今亦類飛蓬。愴懷為執歸山紼,松柏蕭森淚眼中。
悼顧與權夫人
高文司諫筆如椽,肯作夫人識墓篇。但考銘詩無玷闕,自應遺行遠流傳。
女無妒色誠希有,士不妨功可並賢。安得芝蘭勿叢秀,藹揚餘懿屬他年。
悼潘權仲
一生丘壑賦幽閒,雅躅飄蕭未易攀。時縱高談塵俗外,頗傳佳句里閭間。
身名昔已無虧闕,世路今方足險難。公獨高培一阡土,想應地恨入桐山。
悼潘義榮母
去 年兩槳泛清深,正是隨雛出鳳林。彩仗渾如天上去,壽光俄向鬥邊沈。
金花象軸恩雖在,雲隴山原痛可任。我亦堂前飛鶴起,強成哀輓倍傷心。
登嶽麓法華台嶽兵火後寺已兩創惟台為舊物當時住持鄰道者物故二十年矣
湘西嶽麓法華台,四十年中又再來。惟石與松如雅故,問僧並寺已塵埃。
區區獨恨恩難報,負歲無言志已頹。退宿道相愁不寢,四檐春雨雜驚雷。
冬大暖桃李花飛如雨已而遽寒綿裘猶薄也
冬令常温客不愁,日來還用理衣裘。浪開易落驚花雨,過暖成寒似麥秋。
木葉搖風摧宿鳥,江煙帶暝起沙鷗。何人有酒生春意,驅我新詩到筆頭。
讀杜子美三大禮賦
牢落長安賦就時,青苔到榻有誰知。年逾四十猶無祿,筆下千篇祗有詩。
風雨飄零長是客,干戈悲梗獨憂時。平生愛作驚人句,博得如今杜拾遺。
讀柳子厚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峯頭望故望鄉之句有感
茅屋三間書掩扉,遮藏足得訟前非。雨餘燕踏竹梢下,風動蝶隨花片飛。
閒自鈎簾通野色,時因酌酒見玄機。思鄉化作身千億,底事柳侯深念歸。
悼八嬸孺人
當年棗慄奉高堂,憔悴俄驚哭杞梁。目見兩孤成乳酪,坐聞一節勝冰霜。
仙遊已作朝霞會,塵世空將舊屨藏。莫問生來壽何許,曾孫兒女亦成行。
最幸平時省拜頻,雍容常欲面生春。鬢華雖覺年彌老,齒宿其如語自新。
兩劍共埋知有日,一杯持奠阻無因。泫然空落風前淚,終愧西山執紼人。
悼六兄宗魯
王粲全身不偶然,意分所享尚綿綿。誰知慶弔在反掌,到底死生難問天。
萬頃良田空沃壤,九原幽恨獨新阡。階庭富有諸郎外,所喜東牀兩婿賢。
去歲擔簦入上都,公能別我意踟躕。微疔未覺鴒原急,永訣那知雁序孤。
奠拜昔猶棺在殯,送車今又客登途。為公回首生清恨,空有池邊宅一區。
北山會飲
四圍明窗香霧塞,酒射玻璃成琥珀。無多酌我先有言,須識次公為惡客。
長鯨豈問湖海寬,偃鼠定知胸次窄。後園雜花如錦拆,風雨顛狂那可測。
主人娛賓寧愛酒,勿以杯計當以石。君圖繼晷膏可燃,若欲留春古無策。
春雨村居
茅檐竹屋吹山風,兩山流水環西東。如閉篷窗小舟坐,四面煙雨春濛濛。
塊然擁被看周易。炯炯萬象羅心胸。瓶罌所容可半鬥,妙理盡在皤腹中。
明朝晏起寒庖空,布小米賤升斗豐。攜籃挑齊奴勿慵,熟煮爛糝供乃翁。
讒桃花
手提銅壺汲漣漪,去 年曾浸寒梅枝。今 年汲水浸桃萼,明玉這瘦紅粉肥。
夭夭灼灼豈不佳,如酒透骨春頗宜。孰與山齋雪將飛,彼孤者芳抱清姿。
幽香入我苦吟筆,此意似非桃所知。我今顛倒六鑑痴,對花下悟靈雲疑。
何人道眼絕世態,試以公論分妍媸。東鄰有女厭綺索,雷五不簪珠與璣。
白蓮草亭前盆池所出也慣見紅華忽遇此本孤高淡素有足愛者眾皆以比婦人而予獨以擬顏子云
鮫人織綃已奇詭,輕梭引絲不濡水。何為玉人雕琢玉,亦在冷冷水泉底。
截肪磨玷既成花,蓋以青銅聳而起。體色當從太虛來,五采世間俱一洗。
似雲嫦娥醉步跌,誤墮污渠出清泚。又疑驪山妃子泉,老藕拔根浮到此。
斯言謾誕何足稽,況乃窮鄉寧有是。我聞賢者在泥塗,其涅不緇豈無以。
外觀不逐紛華遷,虛室常隨吉祥止。心齋自厭勞酒肥,坐忘盡黜青黃美。
薰然蓄積為德馨,表晨絕塵無與比。黃昏陋巷風雨寒,細看豈非顏氏子。
道者寮成人為書額擬成一詩
寮額高懸太守書,方盤炯炯連三珠。唐賢正筆久寥落,忽此相遇南海隅。
是寮今雖茅草新,元是東鄰寒士居。士貧更在玉川上,三間破盡四壁無。
我借得這稍營葺,灑掃共費十日餘。竹窗掛處青山入,水色坐照發與膚。
焚香下簾百念靜,雖未得道道不殊。假道為名亦道者,竊復慕道名豈虛。
風流閒暇兩轓朱,筆含墨光能卷舒。醺酣為我小飛動,到紙先有神鬼扶。
我身漂零秋葉孤,短景日就桑榆枯。願憑大刻消百癘,呼吸瘴霧同醍醐。
答江虞仲機宜歸語
侯公説行高祖迎,趙璧在懷出秦庭。白首屬國還漢旌,印綬累累妻嫂驚。
疏家叔侄辭公卿,彭澤柳外陶淵明。又如長鋏成悲鳴,沂浴既罷風舞輕。
斐然成章孔不稱,浩然之志孟豈平。登山臨水賦有情,回船上馬詩句精。
又如虜營這氣已見,華山這馬將逸,丘園之夢欲成,天際之舟可識。
其在今茲則還報王事,秣馬脂車與離長安之日。

鄭剛中人物評價

鄭剛中總評

鄭剛中為民族英雄,令鄭氏後裔乃至全體龍的傳人所景仰,他的民族氣節和英雄氣概為後人敬佩。
哲觀剛中詩,高標逸韻,文采飛揚,孤寒冷壯中顯現出苦澀、淡雅以及嫉惡之傲骨與對世事的無奈,其文學價值頗高,然剛中詩名不顯於當時及後世,惜哉。
贊詩曰:
青史曾丹忠愍諡,探花墓留後人憑。
北山有幸迎忠骨,清風無聲慰靈英。
恩薦貶殺皆由檜,知兵好戰豈為名?
為有虎狼窺國器,伏羆在西捍河清。

鄭剛中歷史評價

脱脱:①剛中治蜀,頗有方略。②自紹興和議成,材武善謀之士,無所用其力。若王友直之矯制起兵,李寶之立功膠西,成閔、趙密皆足以斬將搴旗,劉子羽轉戰屢勝,呂祉不從劉豫,胡世將、鄭剛中威震巴蜀。皆中道以歿,是以知宋不克興復也。 [2] 
吳師道:宗(澤)如老虎之當北,鄭(剛中)如伏熊之臨西。 [3] 
錢士升:(胡)世將、鄭(剛中)、盧(法原),足當一面。 [4] 
葉適:中興成功業者不數人,而亨仲(指鄭剛中)與焉。 [5] 
方回:文簡古,詩峭健,在封州詩尤佳。 [5] 

鄭剛中史籍記載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2] 

鄭剛中後世紀念

鄭剛中墓,原址位於曹宅鎮長山壠水庫庫區,由於水庫擴容需要,墳墓搬遷至長山壠水庫下游。2007年11月12日上午,新墓竣工,並舉行了隆重的竣工儀式。鄭氏後裔台灣工黨主席鄭昭明,區委副書記張菲菲等出席了竣工儀式並拜謁鄭剛中墓。
鄭剛中為南宋名臣,與岳飛宗澤齊名,是金華在科舉時代唯一的探花,相繼任禮部侍郎、川陝宣諭使、四川宣撫副使等要職,為人剛正不阿,力主抗金,後受大奸臣秦檜所害,享年67歲。鄭剛中墓為原金華縣文保單位,整個搬遷工程於2006年7月份啓動,2007年11月份竣工,投資120餘萬元,耗時一年零四個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