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佑之

鎖定
鄭佑之(1891—1931),1891年3月13日生於四川省宜賓縣古羅鎮飛風嘴,是四川早期優秀的活動家,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川南黨組織的創建人,農民運動、婦女運動、學生運動的開拓者,四川黨組織的領導人之一,享有“川南農王”的美稱。1922年(一説是1925年),鄭佑之經惲代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宜賓縣第一個共產黨員。從1926年至1929年,鄭佑之先後任中共宜賓特支書記,中共宜賓縣委書記,四川省委、川南特委委員。1929年調重慶回省委機關工作,任省行委委員、中共合川縣委書記、川東特委、江巴中心縣委秘書長、組織部長,並領導黨在重慶的“反間”工作,執行保護組織、營救被捕同志等特殊工作。因叛徒出賣,鄭佑之於1931年12月30日慷慨就義於重慶羅家灣。 [1-3] 
(概述圖來源: [4] 
中文名
鄭佑之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四川宜賓 [1] 
出生日期
1891年3月13日 [2] 
逝世日期
1931年12月30日 [2] 
職    業
革命烈士
主要成就
川南黨組織創建人,人稱“川南農王” [1] 

鄭佑之人物生平

鄭佑之,1891年3月13日生於四川省宜賓縣古羅鎮飛風嘴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他5歲啓蒙,11歲就讀完了家裏所藏線裝古典文學書籍近百冊,被鄉人譽為“秀才”。14歲考入宜賓縣高級小學,因成績優異,提前升入敍屬聯合中學。這是一所很有影響的學府,師生中有着很強的愛國心,這對他影響很大。他的文章寫的很出色,國文老師經常把他的作文作為範文在班上朗讀。
1915年,已經在四川高等農業學校學了兩年的鄭佑之,毅然投奔呂超部隊,參加反對袁世凱的起義鬥爭。直到1917年討袁鬥爭勝利,他才又離開了部隊,回到了故鄉古羅鎮飛風嘴。
鄭佑之決心從事教育事業,將知識廣播於鄉民之中,撥開那深厚的封建愚昧的迷霧,讓民眾覺醒。1921年,鄭佑之通過大量工作,在宜賓北路的柳家鄉創辦了一所高初完全小學校,前去就讀的學生十分踴躍。他親自督學執教,深得學生的擁護和愛戴。1922年,惲代英約鄭佑之在瀘州川南師範學堂會面時,吸收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説是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成為共產主義思想在川南城鄉的傳播者,並指引李坤泰(趙一曼)等人走上了革命之路。
1924年春節剛過,根據黨組織的指示,鄭佑之回到離家只有三里路的普崗寺辦起了公民小學校。那時候,他已是宜賓北路一帶辦學有方的師長,幾乎人人都信賴他。所以,學校很快就辦起來了,他親自任教。他白天給學生上課,晚上就走家串户,和學生的家長,和周圍的羣眾談心,講革命道理。開始一個一個聯繫,然後幾個、十幾個在一起開會、學習,組織農協小組。鄭佑之和農民有着深厚的交往,在川南享有“農王”之稱。
1926年1月30日,宜賓建立第一個中共黨的特別支部,鄭佑之被選為第一任特支書記。同年秋,為了反對駐防榮縣的二十四軍旅長張志芳勾結縣知事鄧幫植,強派軍費21萬多銀元,一年兩徵,派兵強收,他動員各中共黨支部發動羣眾開展鬥爭。
經過多方面的艱苦工作,決定以各鎮團防為基本力量,正式成立了“川南農民革命軍”,開展一場武裝抗捐鬥爭。抗捐鬥爭很快得到響應,不到十天,48個場鎮的團防和民團武裝全部集中到了抗捐前線檬刺巖,參加“川南農民革命軍”,共有武裝人員和槍支800多,前來支援羣眾上千人。
1927年重慶“三三一”慘案後,白色恐怖籠罩宜賓,中共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當時,鄭佑之任中共宜賓縣委書記為了保存力量,他把縣委機關遷到了大塔農村。為了組織一次更大規模的農民暴動,他利用團防頭目之間的矛盾,殺掉了大塔團正睢少林和徐場團正趙啓文。後因盲動主義思想影響,在準備還不充分的情況下,便開始了大規模的行動,致使暴動失敗。
1928年2月,鄭佑之被選為中共四川省委委員兼川南特委委員,領導自流井鹽場和富順炭廠的工人運動,同時組織榮縣、威遠農民暴動。
1929年9月,他調往川東,任中共合川縣委書記,領導了馬房街貧民抵抗駐軍陳書農師強拆民房的鬥爭,取得了勝利。又在舊曆年底組織貧民列隊遊行,迫使縣府當局向貧民發放了糧食。
1930年10月,調任中共江巴中心縣委書記。次年3月任中共川東特委秘書長時,他針對當時重慶的叛徒、特務活動的情況,根據黨的指示,派餘宏文打進二十一軍“特委會”,使敵人內部的各種行動,以至軍事秘密,都及時地傳遞出來。他還大膽地做爭取瓦解叛徒的工作,使中共黨組織減少了危險。
1931年鄭佑之即將調離重慶之際被捕,被關進了巴縣大獄。每次提審,鄭佑之都口舌如槍地痛斥敵人。多次交鋒之後,敵人再不抱什麼希望了。1931年12月30日,鄭佑之被殺害,時年40歲。 [2]  [3] 

鄭佑之主要事蹟

鄭佑之傳播革命思想

1921年,鄭佑之通過大量工作,在宜賓北路的柳家鄉創辦了一所高初完全小學校,前去就讀的學生十分踴躍。他親自督學執教,深得學生的擁護和愛戴。這期間,他博覽羣書,特別是新出版的反映社會現實的政治性刊物。他要在知識海洋裏尋找革命真理。這年的秋天,他從朋友處弄到了《共產黨宣言》和《新青年》、《勞動者》等刊物。這些書本和刊物驟然敞開了他的心扉,教學內容也更加豐富起來,愛國和救國的思想也逐漸使學生受到啓迪。他還利用暑假和寒假去自貢、成都,結識了當時已是社會主義青年團員的張興鈺、何秘輝、劉單如等進步青年。他們志趣相投,對中國人民的苦痛,中國社會的腐敗,以及中國的前途看法十分一致。後來,他們在頻繁的接觸和信件交往中,思想境界不斷得到昇華,對共產主義的知識不斷豐富,認識也更加深刻。這時,鄭佑之又與惲代英取得了聯繫。他們互相交流思想,研究時政。1922年,惲代英約鄭佑之在瀘州川南師範學堂會面時,吸收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鄭佑之是後來成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的趙一曼的姐夫。從趙一曼的文化啓蒙開始,他手把手教她學文化。封建家庭的女孩子是不能出門讀書的,鄭佑之便想盡一切辦法讓她在家自學。他供給她教科書、字典、作業本等學習資料,甚至把每天學習的課程表都紿安排好。並且要她按時把做好的作業、寫的文章、日記以及不明白的詞句也列出來,託人帶給他。每次鄭佑之都要詳詳細細進行批改,有時為了解釋一個詞句,要寫滿二三頁信紙。除此之外,他還暗自掏錢替她在上海的函授學社報了名,讓她得到系統的學習和提高。
在提高趙一曼文化程度的同時,鄭佑之又開始注重提高她的政治覺悟。他不斷將自己閲讀的《新春》、《覺悟》、《婦女週刊》、《國民日報》等報刊和一些宣傳男女平等、社會改革的小冊子寄給趙一曼學習。每本書上都有鄭佑之寫下的筆記和批語。比如在《兩個工人的談話》這本書的第一頁就寫道:“請你留心,這本書是鼓吹無政府主義的,但它講到資本家的剝削,則是對的,你可着重看這些地方。”
在鄭佑之的幫助和啓迪下,趙一曼的思想在明顯地產生着飛躍。不久,她針對封建的哥哥不讓她出門讀書而逼她纏腳,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被兄嫂剝奪求學權利的我》。鄭佑之看後十分驚喜,不但文字流暢,而且論據充分,稍加潤色後給了上海的《婦女週刊》和天津的《女星》雜誌,分別都刊登了,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同情和支持。
1923年鄭佑之介紹趙一曼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幫助她成立了“白花場婦女解放同盟會”和“伯陽嘴團支部”,使她的才華得到了很好的發揮。然而這畢竟還是在狹小的山溝裏。鄭佑之覺得還應該讓趙一曼外出讀書,走進更廣闊的社會。於是他通過信函到成都、重慶、宜賓聯繫學校,接着為她籌備路費。趙一曼終於在1925年臘月下旬的一天清晨,避開了哥哥和族人的監視,偷偷逃出了家門,到了宜賓城裏,在鄭佑之的安排下考進了宜賓女子中學。從此,她便正式投入到革命洪流中。 [2] 

鄭佑之組織川南農民運動

1924年起鄭佑之組織起農協小組,革命的星火開始形成燎原之勢。就在這時,鄭佑之去榮縣檢查農協會工作時瞭解到第二十四軍旅長張志芳駐防榮縣部隊,勾結縣知事鄧邦植巧立名目向農民攤派鉅額軍費,強行一年兩徵,派兵武裝強收,拖延者逮捕關押;抗拒者,以“土匪”名義治罪,格殺勿論。農民被逼上了絕境。鄭佑之便抓住這個時機,決心組織成立“川南農民革命軍”,開展一場武裝抗捐鬥爭。抗捐鬥爭很快得到響應,不到十天,48個場鎮的團防和民團武裝全部集中到了抗捐前線檬刺巖,參加“川南農民革命軍”,共有武裝人員和槍支800多,前來支援羣眾上千人。
當時的檬刺巖一帶,篝火紅,鼓角喧,槍炮鳴,刀光閃,農民革命軍士氣高昂。1926年臘月18日,按照鄭佑之的部署,農民革命軍下午兩點開完誓師大會,即根據指揮部命令,分三路向張志芳軍隊包圍。戰鬥打得很激烈,革命軍在羣眾的支持和鼓舞下,越戰越勇,勢不可擋。張志芳幾次強令部隊反攻,都被擊敗,最後不得不撤出五寶鎮。 [2] 

鄭佑之重慶地下鬥爭

1930年初夏的山城重慶,白色恐怖滲透到每個角落,似烏雲一般佈滿天空,讓人透不過氣來。國民黨第二十一軍每時每刻都在盡一切辦法破壞中共地下組織。當時,敵人採用了一個毒辣的手段,收買了一些黨內叛變分子,組織“反共偵緝隊”,極大地威脅着黨的組織,黨內的一批重要領導入穆青、劉願庵、李鳴珂、鄒進賢、牛大鳴等先後遭到殺害,黨組織遭到很大破壞。省委機關迅速遷往成都,鄭佑之被留下繼續堅持鬥爭。為了有力地打擊敵人,保護黨組織,鄭佑之決定派由他親自培養人黨的學生餘宏文直接插人第二十一軍內部,餘宏文利用妻弟在劉湘軍部手槍連當連長的特殊關係,同時又利用一個曾經誘他叛變的叛徒的關係,順利地轉入了“特委會”,後來又經劉湘批准在“特委會”裏當秘書,負責文書信件的收發傳遞。這正如一把尖刀插人敵人心臟,此後黨組織對敵人內部的各種行動消息、軍事秘密、反共計劃和被捕同志監禁地點、在審訊中的表現等了如指掌。尤其是敵人要準備搗毀地下黨組織,抓捕革命同志時,消息傳得就更可靠和及時,有力地保護了黨組織的安全。
這樣工作一段時間之後,鄭佑之感到仍沒有擺脱被動局面,鬥爭應取進攻態勢。他和餘宏文研究決定做爭取瓦解叛徒的工作。經過調查摸底,對那些表示願意悔改的叛徒組織起來進行再教育。於是就在“特委會”內成立“良心會”,由鄭佑之領導。一方面讓他們不再出賣組織出賣同志;另一方面讓他們去做被捕的同志出險境的工作。後來中共川東特委負責人文強被捕,鄭佑之就通過“良心會”裏的周雲芳、薛彥夫等人將文強秘密救出監獄,同時還殺掉了那些作惡多端的特務和死不改悔的叛徒,暗中保護了一些黨的地下組織以及一大批被捕和將要被捕的同志脱離險地。 [2] 

鄭佑之為革命獻身

近兩年的城市地下鬥爭實踐,使鄭佑之深刻認識到要奪取革命的成功,光靠城市裏的鬥爭是不行的。他認為城市迴旋餘地太受限制,常常是經過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建立起來的組織,在某一瞬間就被敵人破壞了。當時正是李立三“左”傾錯誤的極盛時期,強調黨的工作重點是在城市搞工人運動,用集會、飛行講演、散發傳單等方式去發動羣眾,組織武裝暴動,奪取大城市。他對這種鬥爭路線和方法持反對意見,並大膽提出黨的工作重點應轉移到農村,去農村建立武裝根據地。他的意見不僅沒得到支持,反被扣上“保守主義”、“右傾思想”、“農民意識”、“逃跑主義”等罪名。
面對這種情況,鄭佑之毫不氣餒,他深信總有一天同志會贊同他的認識。他一方面繼續堅持做城市工作,一方面開始做起回到農村去的必要的準備工作。他將弟弟從家裏匯來的一筆款子,通過關係,從第二十一軍軍械庫裏秘密地買到了10支最好的德國快慢機手槍,派人送到了川南某鄉村。
劉湘得知他的槍支被共產黨弄走的消息後,立即在全城戒嚴,搜捕共產黨人。這時,鄭佑之的身份已經暴露,敵人不惜重金四處懸賞緝拿他,組織決定將他調離重慶。全部工作交接完之後,組織上派他去聯絡站取最後一封信件。他仍和往常一樣,十分警惕地在聯絡站外面觀察,沒有發現任何可疑跡象之後,便徑直向裏走去。然而,他的腳剛剛跨入屋內時,一羣偵緝隊員,突然從裏屋撲了出來。鄭佑之來不及掏出手槍,就被敵人抓住了。原來聯絡站的負責人頭天被捕叛變,將鄭佑之出賣了,鄭佑之被關進了巴縣大獄。敵人已瞭解到鄭佑之在共產黨內有“第二馬克思”之稱,威望很高,千方百計逼他叛變。鄭佑之卻始終以錚錚鐵漢立於敵人面前。第一次提審他的時候,軍法官看他滿臉鬍子,説他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欺騙,這樣大歲數了還相信馬克思主義,他響亮地回答説:“我就是相信馬克思主義。”軍法官説:“你願不願為馬克思主義去死。”鄭佑之斬釘截鐵地説:“當然願意。”每次提審,鄭佑之都口舌如槍地痛斥敵人。多次交鋒之後,敵人再不抱什麼希望了。
1931年12月30日,鄭佑之被敵人押着朝刑場走去。他的腳步還是那樣持重、矯健。他的內心是那樣平靜,好像不是去犧牲,而是繼續去執行任務,因為他很早就做好了為革命隨時獻身的準備。
一聲槍響,鄭佑之倒下了。時年40歲。 [2] 

鄭佑之後世紀念

鄭佑之烈士墓位於宜賓市敍州區古羅鎮佑之小學校外操場。
鄭佑之烈士墓建築佔地面積21.34平方米,保護範圍面積600平方米,距宜賓縣縣城90公里。烈士墓坐北向南,由石條砌成長方形,頂為弧形封土,長5.9米,寬3.64米,高0.58~1.58米。墓碑嵌在墓前,石質,高1.26米,寬0.64米,碑頂飾有大紅五星圖案。
1989年,鄭佑之烈士墓被原宜賓縣人民政府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鄭佑之故居位於宜賓市敍州區古羅鎮同力村化匠組,小地名化匠嘴。
鄭佑之故居建築佔地面積270平方米,為清末時期的地主莊園式建築,有典型的川南民居風格。故居距敍州區區府所在地柏溪鎮90公里。距離鄭佑之烈士墓4公里。
鄭佑之故居1989年被原宜賓縣人民政府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
  • 1.    敍州區革命遺址  .中共宜賓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誌辦公室).2019-02-21[引用日期2022-10-18]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著名烈士 第8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475—481
  • 3.    四川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四川省志 人物誌 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107—108
  • 4.    鄭佑之  .英烈紀念堂 - 中國軍網.2019-11-01[引用日期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