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仁泰

鎖定
鄭仁泰(600-663),本名鄭廣,滎陽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唐朝名將,平州刺史鄭德通之子。 [2] 
十六歲,參加晉陽起兵,投靠秦王李世民武德年間,奉命鎮守長春宮,參與消滅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的統一戰爭。武德九年,參與玄武門之變,授遊擊將軍、歸政府統軍。貞觀年間,遷左衞翊一府中郎將,宿衞宮城安全,外放忠武將軍勝州道行軍副總管,防備突厥。參與攻打高句麗 [2] 上柱國左屯衞大將軍同安郡公。永徽四年(653),授銀青光祿大夫、靈鹽二州都督,駐守西部邊疆。顯慶二年,入為右武衞大將軍。帶領薛仁貴討平鐵勒九部, [3]  抵禦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授涼州都督,接應吐谷渾慕容諾曷缽,防備吐蕃 [1] 
唐高宗龍朔三年,去世,時年六十三,追贈代州都督,諡號為襄,陪葬於昭陵。 [5] 
本    名
鄭廣
仁泰
所處時代
隋末唐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滎陽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
出生日期
600年
逝世日期
663年
主要成就
玄武門之變 攻打高麗 平定鐵勒
官    職
右武衞大將軍 靈鹽涼州都督 上柱國
爵    位
歸政縣公-宿松縣公-同安郡公
封    贈
代州都督
諡    號

鄭仁泰人物生平

鄭仁泰很早就是秦王李世民府中的將領,成為腹心左右。武德二年,跟隨秦王李世民征討王世充竇建德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跟隨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李孟嘗等九人,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巢王李元吉,輔助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功授遊擊將軍賜爵歸政縣侯,食邑七百户。 [1] 
貞觀四年(630年),除豐浩府別將,進爵為歸政縣公,邑一千户。
貞觀七年(633年),遷歸政府統軍
貞觀十三年(639年),改封宿松縣公,別食舒州,二百户如故。
貞觀十七年(643年),拜左衞翊一府中郎將,加授護軍,出任勝州道行軍副總管,進授忠武將軍。跟隨李世民親征遼東高句麗,戰後檢校右武侯將軍,加上柱國,稍後,轉左屯衞將軍,改封同安郡公,食邑二千户。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三月,詔左武衞大將軍牛進達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武衞將軍李海岸副之,自萊州度海;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右武衞將軍孫貳朗、右屯衞大將軍鄭仁泰副之,率營州都督兵馬,由新城道以進。 [2] 
永徽四年(653年),授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都督靈鹽二州軍事。
墓誌銘 墓誌銘
顯慶二年(657年),入為右武衞大將軍,仍檢校右衞、右領軍衞二大軍府事務。
顯慶五年(660年),鐵勒(思結、拔野古、僕固同羅)四部發生叛亂,鄭仁泰以左武衞大將軍率兵征討,三戰三捷,並追擊百餘里,殺死了拔野古的首領,討平了僕固等部。 [3] 
龍朔元年(661年),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燕然都護劉審禮、左武衞將軍薛仁貴為副大總管;鴻臚卿蕭嗣業為仙崿道行軍大總管,右屯衞將軍孫仁師為副大總管;左驍衞大將軍阿史那忠為長岑道行軍大總管,三路征討鐵勒九姓部落。
龍朔二年(662年)三月初一,鄭仁泰、薛仁貴唐軍和鐵勒九姓戰於天山,大破九姓部眾十餘萬。接着,揮軍追擊漠北,俘葉護兄弟3人而還,九姓遂衰。 [3]  鐵勒的思結多濫葛等部落聞唐軍來攻,紛紛投降。但鄭仁泰並不接納,而是縱兵劫掠各部,用以獎賞唐軍。思結各部被迫遠逃。鄭仁泰根據侯騎報告鐵勒輜重畜牧在附近,遂率輕騎兵晝夜北進,越過沙漠,循着仙萼河(今蒙古色楞格河),卻不見鐵勒兵,糧盡而還。 [3] 
龍朔三年(663年),出任都督涼甘肅伊瓜沙六州諸軍事、涼州刺史。時吐蕃攻破吐谷渾吐谷渾國王慕容諾曷缽弘化公主率領殘落敗走涼州。唐高宗詔令涼州都督鄭仁泰為青海道行軍大總管,率將軍獨孤卿雲等駐守鄯州,防備吐蕃進攻。左武候大將軍蘇定方為安集大使,調解兩國恩怨。 [4] 
龍朔三年(663年)十一月十九日,薨於涼州官舍,享年六十三,贈代州都督,陪葬昭陵。麟德元年十月廿三日,窆於九嵕山之南麓。
參見《大唐故右武衞大將軍使持節都督涼甘肅伊瓜沙等六州諸軍事涼州刺史上柱國同安郡開國公鄭府君墓誌銘並序》 [5] 

鄭仁泰主要成就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

新唐書·長孫無忌傳》:“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所以,鄭仁泰不僅僅是秦府中人,並且是玄武門政變的先鋒之一,從他後來陪葬昭陵,也可看出。但是,政治地位較低,貞觀時期的史籍中少有露面。 [1] 

鄭仁泰攻打高麗

《新唐書·東夷傳》:貞觀二十一年,詔左武衞大將軍牛進達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武衞將軍李海岸副之,自萊州度海;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右武衞將軍孫貳朗、右屯衞大將軍鄭仁泰副之,率營州都督兵,由新城道以進。 [2] 

鄭仁泰討平鐵勒

鄭仁泰墓出土的彩釉騎馬武士俑 鄭仁泰墓出土的彩釉騎馬武士俑
唐似有地位最高的大將領軍的慣例,如李靖之討吐谷渾侯君集之討高昌,李績之徵高麗等。不知此戰是否印證了鄭仁泰在當時的地位?唐朝討平鐵勒是一次很著名的戰役,鄭仁泰為盧山、降水、鐵勒三道大總管,是這次戰役的總指揮。但在這次戰役中,真正出風頭的是副總指揮薛仁貴。“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的故事人盡皆知。
其實在戰爭初始階段,鄭仁泰的戰功也是可觀的,後來有可能是分兵作戰,薛仁貴一路,坑殺降卒之後,追度磧口,俘虜葉護三人而還。而鄭仁泰擊破思結、多濫葛後,縱兵搶掠,也追入大漠,不同的是,鄭仁泰是大敗而回。從前面墓誌記載高麗戰爭中鄭仁泰領五馬軍總管的情況看,馬軍應是鄭仁泰的優長。所以鄭仁泰從一開始就追擊作戰,百里根本不在話下。當敵人遁入大漠後,他也敢用一萬四千騎兵追趕。只是中途遇到了暴風雪,以致損失慘重。所有兵器都丟棄了,糧食吃完後便吃馬,馬吃完了就吃人,回來的時候,只剩下了八百人。後來有人蔘劾鄭仁泰,稱這是唐朝立國以來最大的失敗。不過,唐高宗並沒有降罪。薛仁貴雖然勝了,但也好不到哪裏去。他和鄭仁泰一樣,在前線收受賄賂,造成了強烈的反抗。 [6]  為了寧息變亂,唐高宗不得不派出身鐵勒貴族的契苾何力前往安撫。契苾何力帶領少數人進入大漠,處決了一批酋長,同時表示與眾人無關。至此,鐵勒九姓才安定下來。奇怪的是,兩年後鄭仁泰再次深入了鐵勒戰場,不過這是他已經被降職為左武衞將軍。好在這次沒有出什麼事端,戰事也比較成功。同年,以涼州都督、青海道行軍大總管,屯兵涼鄯二州,以備吐蕃。這和墓誌記載的“涼州刺史”基本一致。
唐德宗時期,追錄大唐功臣,鄭仁泰以代州都督、同安郡公列於其中,圖形凌煙閣 [7] 

鄭仁泰親屬成員

曾祖:鄭景,北齊金紫光祿大夫、陽平太守、滎陽郡公,贈司州刺史
祖父:鄭繼叔,北齊咸陽王(斛律金記室參軍,贈鄭州刺史。
父親:鄭德通,隋朝眉州錄事參軍,追贈平州刺史。
兒子:鄭玄果,右金吾將軍、同安郡公。鄭山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