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亦橋

鎖定
鄭亦橋(1901一1977),原名繼玄,別名百坤,東海縣南辰鄉鄭村人。鄭亦橋出身書香世家,青少年時期先後在山東省立臨沂第五中學、濟南私立美術專科學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讀書。鄭亦橋在省圖書館任職期間,冒着敵機空襲搶救了兩萬多冊明、清版本書籍;在園林處工作期間為整治修復濟南名勝古蹟作出貢獻。1964年編寫出版了《山東省名勝古蹟——濟南》一書。1977年病故。 [1] 
中文名
鄭亦橋
籍    貫
東海縣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77年
出生地
東海縣南辰鄉鄭村
鄭亦橋(1901一1977),原名繼玄,別名百坤,東海縣南辰鄉鄭村人。鄭亦橋出身書香世家,青少年時期先後在山東省立臨沂第五中學、濟南私立美術專科學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讀書。20年代初參加駐魯南新編第四師宣傳隊,任副隊長。1925年參加卞莊起義。1926年在徐州蘇魯邊區辦事處做聯絡工作。1927年初任地方蘇魯義軍第2師營長、一團團副、聯絡處長。1929年至1932年在贛榆歡墩埠完小、義城中學等學校教書,1933年至1937年辭教從商。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鄭亦橋找到國民黨贛榆縣縣長朱愛周,議論抗日,協助縣長做上層人士團結抗日工作。1938年秋,鄭亦橋得知八路軍115師東進支隊到臨沂西部,化裝投奔會見東進支隊負責人,後委派他為聯絡員,回家鄉做郯城、贛榆兩縣和朱愛周的統戰工作。1941年,八路軍115師教導2旅把爭取地方土匪武裝高振東的任務交給鄭亦橋父子,鄭亦橋不顧個人安危,對高開展“攻心戰”,同時在共產黨抗日武裝強大壓力下高振東靠攏了共產黨,組建抗敵自衞軍獨立團,鄭亦橋任團長,高振東任副團長。高振東被共產黨收編轟動了海贛沭地區。為了籌備軍餉,鄭亦橋賣掉了30畝良田,資助軍餉。1943年自衞軍獨立團被改編,鄭亦橋任濱海軍區參議、華東軍區參議室高級參議。1948年轉業到山東省文協任理事,後任山東省圖書館籌委會主任,1952年任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1954至1957年鄭亦橋調濟南園林處工作。1959年至1963年鄭亦橋任濟南市博物館第一副館長,並被選為山東省第三、四屆政協委員、文教組組長。
鄭亦橋在省圖書館任職期間,冒着敵機空襲搶救了兩萬多冊明、清版本書籍;在園林處工作期間為整治修復濟南名勝古蹟作出貢獻。1964年編寫出版了《山東省名勝古蹟——濟南》一書。1977年病故。 [1] 
參考資料
  • 1.    連雲港人物誌/第一章人物傳略,連雲港市地方誌辦公室,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08月,第59-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