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鄫國故城遺址

鎖定
鄫國(繒國)為源自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烈曲)的封國,因始封地名為“鄫”而得國名。
歷夏、,存世時間約2000年,於魯襄公6年(前567年)滅於莒。故城遺址位於蒼山縣文峯山東部向城鎮境內。鄫國滅後,太子巫逃至魯,其後代為紀念故國以國名“鄫”為姓氏,後去邑旁(“阝”)為“曾”,成為“曾氏”的姓氏起源。
中文名
鄫國故城遺址
外文名
Zeng Old City Ruins
地理位置
中國大陸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
氣候條件
暖温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候
景點級別
中國大陸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
暫未開發,全天免費
佔地面積
225000㎡(故城址佔地)
著名景點
鄫國故城
使用時間
約2000年

鄫國故城遺址鄫國曆史

鄫國(繒國)為源自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烈曲)的封國,因始封地名為“鄫”而得國名。 [1] 
歷夏、,存世時間約2000年,於魯襄公6年(前567年)滅於莒。故城遺址位於蒼山縣文峯山東部向城鎮境內。鄫國滅後,太子巫逃至魯,其後代為紀念故國以國名“鄫”為姓氏,後去邑旁(“阝”)為“”,成為“曾氏”的姓氏起源。
據統計,按人口多少,曾姓為中國第38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49%,人口大約有600多萬,尤以湖南、四川、廣東、江西、福建等省為多。
另外,曾姓族人已在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日本、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安家落户。

鄫國故城遺址遺址信息

備受關注的鄫國故城考古勘探取得重大進展,專家已勘探確定了故城東、南、西、北四個大門的具體位置,以及故城的護城河、夾道、南門石道、城中宮殿遺址的具體方位,專家還在鄫國故城北側葬山發現了一個諸侯王級別的墓葬。
該遺址座落在鄫城前村和鄫城後村之間,故城南城門遺址處有一塊灰色石灰岩材質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上書“鄫國故城”。記者極目四望,故城遺址略呈正方形,大致範圍還依稀可辨,城區輪廓保存基本完整。其中,南、北門依稀可辨,東南、東北城角保存尚好,最高處達9米。故城西側為文峯山,北側及東北側均被羣山環繞。據鄫城前村的村民高榮昌介紹,故城西側不遠處有季文子河,只在春季四月份時有斷河現象,其它時間水量較大,故城東側500米處有長年河水豐沛的加河。
故城略呈正方形,其中北城牆長435米、南城牆長455米、東城牆長600米、西城牆長414米,因此故城形狀實為梯形,面積約30萬平方米,牆基寬約30米,有南門、北門、東門及西門,高大的城牆外圍有寬40米的護城河,城牆及護城河之間的夾道寬37.8米。故城中間是大面積的平坦高台,祼露着青石長條壘徹的建築房基,為故城宮殿遺址。同時,專家還發現故城南門外有古石道,是故城南門的主要通道。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