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鐵梅

鎖定
鄧鐵梅(1892年10月—1934年9月28日),生於遼寧省本溪縣(今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磨石峪村,抗日名將、革命烈士。 [1-2] 
中文名
鄧鐵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3] 
出生日期
1892年10月
逝世日期
1934年9月28日
職    業
東北民眾自衞義勇軍第28路軍司令
出生地
遼寧本溪

鄧鐵梅人物生平

鄧鐵梅,1892年10月生於遼寧省本溪縣磨石峪村的一個富裕之家。1917年,鄧鐵梅進入舊警界任職,由下級警士逐步晉升為鳳城縣公安局長。任職期間,目睹警政積弊,深感舊中國的政治腐敗,使民眾飽嘗困苦,所以他立身處事有一定正義感,為人廉潔奉公,對一般勞苦大眾抱有一定同情心。他嚴令部下不要苛擾百姓,而對於一班魚肉鄉里的土豪劣紳勢力則加以限制和打擊。
鄧鐵梅對上司不搞阿諛逢迎,不同流合污。他的這種耿直的作風,在貪污成風的舊社會官場中不僅行不通,而且遭到地方實力派的挾嫌報復,1929年秋被撤去鳳城縣公安局長職務,另調奉天、哈爾濱等地任職。1931年4月,鄧鐵梅在牡丹江警察分署長的職位上又遭革職,失業後回到奉天。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鄧鐵梅正在錦州待謀職業,處於窮困潦倒的境地。九一八事變發生,一宵烽火,失地千里,遼、吉兩省大片土地淪於日軍鐵蹄踐踏之下。9月23日張學良下令把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遼寧省政府遷到錦州辦公,大批軍政人員接踵而來,各地難民也紛紛西逃錦州並準備進關,使這個遼西重鎮處於一片驚慌混亂之中。鄧鐵梅目睹國民黨政府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嚴重後果,無限感慨地説:政府無能當政,軍隊有土不守,真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他又氣憤地説:我們寧肯被打倒,也不能被嚇倒,不能俯首甘當亡國奴!民族正氣,使他下決心返回遼東山區組織抗日隊伍。鄧鐵梅在錦州拜會了遼寧省警務處長黃顯聲,陳述了自己的想法,當即得到黃的支持和贊助。
1931年10月下旬,鄧鐵梅前往遼東鳳城西部山區小湯溝顧家堡子(今屬岫巖縣朝陽鄉)串連舊好十數人,分赴鳳城、岫巖兩縣交界的山區各村屯發動羣眾,組織抗日隊伍。此時日軍雖然佔領了鐵路沿線的城鎮,但在偏遠的山區其侵略勢力尚未達到,廣大民眾也有抗日救國的要求。因此,旬日之間便徵得長短槍300餘支,動員抗日健兒180多人,正式創建了遼東三角地區第一支民眾抗日武裝——東北民眾自衞軍,鄧鐵梅任司令。在成立大會上,鄧鐵梅對大家講話,宣傳抗日救國道理,宣佈建隊宗旨是:武裝抗日,保衞家鄉。
鄧鐵梅在小湯溝創建民眾抗日自衞軍的消息一經傳出,遼東三角地區的廣大民眾奔走相告:老鄧回來組織武裝,大家快上隊抗日吧!跟老鄧打日本軍準沒錯……於是,四鄉羣眾、民團、保甲攜槍帶馬來投者甚多,隊伍迅速發展擴大,到1931年12月份,已增加到1500餘人。在建制上,司令部以下編為4個大隊,其中一個為大刀隊,也稱武術隊,由山東來的武術教師擔任教練。一支民眾自發的抗日武裝初具規模了。
東北民眾自衞軍成立後的第一次戰鬥是夜襲鳳城。
1931年12月26日午夜,鄧鐵梅率部兵分兩路攻打鳳城。一路人馬攻鳳城車站、包圍鳳城警察署;另一路攻入城內,偽警察大隊狼狽逃竄。自衞軍把駐城內的日本守備隊西河小隊圍困在一個大院內,斷絕了城內和車站的聯絡,使其首尾不能相顧。抗日自衞軍一舉搗毀了偽縣衙、警察署;砸開了監獄,使被捕的愛國者獲釋;日本特務情報機關——平井藥房被砸爛,焚燒了裏面的鴉片、嗎啡等毒品。鳳城一役重創日偽軍,打死打傷日偽軍50餘名,繳獲步槍300多支,輕機槍3挺,迫擊炮兩門和大批子彈。日軍遭此痛擊,大為震動,《盛京時報》12月27日載文驚呼:“安奉線匪警頻傳,鳳凰城被襲焚,通訊斷絕,形勢嚴重。”
鄧鐵梅率部夜襲鳳城的勝利喜訊不脛而走,得到了東北各界人民羣眾的交口讚譽,也引起了設在北平的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重視。1932年2月末,苗可秀受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委派,從北平秘密來到遼東三角地帶,瞭解義勇軍反日鬥爭情況。鄧鐵梅熱情地接待了他,並詳細地介紹了民眾自衞軍成立的宗旨及現狀。不久,苗可秀返回北平向救國會彙報,該會遂委任鄧鐵梅為東北民眾自衞義勇軍第二十八路司令。同年4月21日,唐聚五在桓仁誓師成立了遼寧民眾自衞軍,又委任鄧鐵梅為第十三路軍司令。7月間,苗可秀由北平重返鄧部工作,鄧鐵梅對他十分敬重,任命他為總參議兼軍官學校教育長。這期間,許多小股抗日武裝紛紛來投,東北民眾自衞軍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
從1932年春季開始,鄧鐵梅率部隊向日偽頻繁出擊,曾先後收繳了莊河、大孤山維持會的部分武器。同年5月,還派部隊智取了卡巴嶺三義廟,將廟內偽騎警的一個隊包圍繳械,繳獲軍馬70匹、大槍60支和一些其他戰利品。
三義廟戰鬥勝利後,民眾自衞軍就在卡巴嶺上設關卡,挖戰壕,修工事,構築三角抗區的東大門。當時城內日偽軍不敢越雷池一步,卡巴嶺以西完全成了抗日自衞軍的天下。
抗日自衞軍的發展,使敵人驚恐萬狀。日軍將偽軍李壽山部調往大孤山、龍王廟,討伐抗日自衞軍,偽軍司令部設在龍王廟街。李壽山部隊燒殺搶掠,無惡不做,老百姓恨之入骨。鄧鐵梅決心突襲龍王廟,狠狠地教訓一下這個漢奸。龍王廟是一個有1000多户的大鎮。鎮內有商户120餘家,是鳳城南部、岫巖東部、安東西部的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的集散地。鎮子周圍有外壕,還有鐵絲圍牆,敵人防守十分堅固。鄧鐵梅調動隊伍,於7月1日凌晨1時發起攻擊,以大刀隊為先導,突破北門,衝入鎮內,自衞軍戰士迅速佔領各處隘口,以重火力擊毀幾個碉堡,攻進街巷。日偽軍這時正在熟睡之際,有的來不及穿衣,赤身逃竄;有的在渡河逃跑時被淹死。偽軍司令李壽山、副司令張宗援隨亂軍竄出鎮外,逃往大孤山。這次戰鬥打死日偽軍100多名,繳獲大量軍需物資。
這次戰鬥之後,東北民眾自衞軍遂將司令部移往龍王廟鎮,並佔領了附近的黃土坎,與偽軍李壽山部隔大洋河相對峙。從1932年春季到8月間,鄧部義勇軍同日偽軍進行大、小戰鬥達百餘次之多,給敵人以沉重打擊,隊伍也有了很大發展,遂改編為6個旅20個團。到1932年8、9月間,部隊總員達1.5萬人以上,成為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抗日武裝力量中的一支勁旅。這支部隊活躍在安東、鳳城、岫巖、莊河等境內幾百裏的寬廣地域,並聯合抗日義勇軍劉景文、李春潤等部,不斷打擊日軍。這一帶成了遼東著名的抗戰區。
面對鄧鐵梅領導的民眾自衞軍的發展壯大,敵偽十分恐慌,於是便改變了手法,採取了軍事“進剿”與招撫誘降相結合的兩手政策。1932年8月,日偽當局讓鳳城縣偽縣長康濟出面,利用其與鄧鐵梅舊相識的關係,派人給鄧鐵梅送了一封勸降信。鄧鐵梅與苗可秀研究後,決定將計就計,以爭取一定時間休整與補充部隊,便派總參議苗可秀、參謀處長王者興為代表,先後赴鳳城、奉天與日軍招撫代表“談判”。苗、王二人與日偽調旋,敵方討價還價,招撫心切,我則以假亂真,虛與委蛇,談判多日僵持不下。最後苗可秀以請示鄧司令為由,從奉天脱身返回抗區。此時敵人出於政治需要,造謠説鄧鐵梅接受了“招撫”,並通過報紙、廣播大肆宣傳。對此,鄧鐵梅與苗可秀決計以事實戳穿敵人的陰謀。於是,他們將日本參事官友田俊章等6人從鳳城縣誘至自衞軍控制區的刁窩堡處決,向全國人民表明了抗日到底的決心。
日偽在“招撫”陰謀失敗後,調動大批兵力向三角抗區的幾個據點瘋狂進攻。9月末,偽軍李壽山率千餘人攻佔了民眾自衞軍的重要據點黃土坎。為了堅持長期抗戰,該地必須收復。鄧鐵梅遂派苗可秀率部隊於10月下旬的一個深夜突然發起進攻,激戰至次日清晨,敵人潰逃。黃土坎收復之後,軍心大振,於是又計議攻打李壽山的老巢大孤山。
1932年10月26日(農曆九月二十四日),鄧鐵梅率部千餘人,劉景文率部800餘人包圍了大孤山。大孤山鎮有城壕方圓20多華里,壕內水深沒人,外壕有鐵絲網圍牆。李壽山偽軍3個團共1500餘人駐守鎮內,防禦工事堅固,義勇軍多次強攻未成。但鎮內敵人也無法衝出鎮外,一直圍困28天,鎮內糧草不濟,人吃豆餅,馬吃白菜。偽營長趙書怡帶領40多人組成的“敢死隊”,試圖從南二道溝大板橋衝出鎮外,在民眾自衞軍強大火力阻擊下,偽軍趙營長斃命,“敢死隊”大部被打死。11月下旬,日軍天野部隊從岫巖趕來解圍,民眾自衞軍撤出戰鬥。圍攻大孤山戰鬥打死偽軍200餘人。
12月中旬,日軍調集重兵對三角抗區實行規模空前的大“討伐”。參加這次大“討伐”的有多門第二師團、坂本第六師團各一部及獨立守備隊第四大隊(駐連山關)、第三大隊(駐大石橋)的部分兵力,加上偽軍共1萬餘人。12月13日開始,向以龍王廟、尖山窯為中心的遊擊據點包圍過來。由於敵人兵力過於強大而集中,加之民眾自衞軍又缺乏對付大規模“討伐”的戰鬥經驗,一開始即採取了分頭迎擊、處處設防的辦法,結果分散了兵力,龍王廟、尖山窯等許多據點相繼失守。鄧鐵梅率部北移,在馬道溝附近與苗可秀率領的學生大隊會合,整頓了隊伍,制定了退敵計劃。當時敵人主力在文家街、紅花嶺、尖山窯一線。文家街在哨子河以北,是通往尖山窯的要道,鄧部決定先攻擊文家街,然後反攻尖山窯。黃昏時,戰鬥打響了,自衞軍首先搶佔制高點,以輕重機槍壓制敵人的火力,大刀隊和另一部自衞軍向村內進攻。一夜激戰,自衞軍發起多次衝鋒,攻入村內,日軍遺棄50多具屍體和大量軍需物資後,向何家堡子、尖山窯方向狼狽逃竄。鄧鐵梅決定一鼓作氣克復尖山窯。12月底,他親自到陣地督戰,苗可秀率學生大隊衝鋒,自衞軍戰士奮勇向前。激戰至第二日拂曉,敵人彈藥補充困難,放棄尖山窯向白旗堡撤走。自此尖山窯又回到民眾自衞軍手中。文家街、尖山窯兩次戰鬥之後,日偽軍開始撤退,義勇軍粉碎了敵人的第一次大“討伐”。
1933年4月15日,敵人開始了第二次大“討伐”,兵力更加集中,分多路向自衞軍猛撲,所到之處修據點,建公路,實行保甲連坐法,把自衞軍擠壓在龍王廟以北,白旗堡以南地區。隨後敵人逐漸收縮兵力,民眾自衞軍不斷遭到傷亡,最後撤至白旗堡以北的老平頂山上固守,部隊損失嚴重,有戰鬥力的部隊只剩下一千多人。民眾自衞軍的幾個遊擊據點又為日寇佔領,少數部隊只能在老平頂山、南尖山、帽盔山一帶的密林裏堅持鬥爭。
在困境中,鄧鐵梅總結作戰失利的教訓,加強軍事訓練,鋭意整頓部隊。同年6月,部隊利用山林樹木逐漸繁茂、青紗帳形成的有利時機,加緊練兵。經過一段整頓,部隊人數又有發展。
《塘沽協定》的簽訂,是中華民族繼九一八事變之後的又一個奇恥大辱。它實際上已經承認了日本侵略者佔領東北、熱河,並把華北置於日軍監視之下的事實。消息傳來,民眾自衞軍上下無不憤慨萬分,紛紛請纓殺敵,以雪國恥。鄧部相機出動,襲擊敵人,部隊又出現了新的活躍氣勢。
三角地帶抗日武裝力量的再次振興,使日偽軍大為驚恐。獨立守備隊第四大隊長板津直純率部並糾集一批偽軍,開始了第三次大“討伐”,到處殺戮羣眾,燒燬村莊,製造無人區。但此時正值青紗帳起,便於活動和隱蔽,鄧鐵梅率部以出其不意、忽東忽西的戰術,對日偽軍及其佔領區不斷進行襲擾。由於自衞軍頻頻出擊,迫使敵人不得不在8月末收縮兵力,第三次大“討伐”告一段落。在日偽軍第三次大“討伐”的艱險環境中,鄧鐵梅率部隊尋機襲擾敵人,並取得一定的局部勝利。
鄧鐵梅部之所以能夠長期堅持鬥爭,這與部隊重視遊擊據點建設是分不開的。為了堅持長期抗日,鄧鐵梅先後建立了尖山窯、龍王廟、沙裏寨、三清觀等多處遊擊據點,在據點周圍建立農民協會和婦女、兒童組織,使抗日自衞軍首先有了立足之地。鄧鐵梅還在抗日軍控制地區制定了財政、税收、糧食政策,設置傷兵醫院、被服廠、印刷廠、印幣廠、税捐局等機構。這些措施雖不完備,但在解決部隊軍需、支援抗日戰爭方面還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鄧部義勇軍建立了一定的政治工作制度。1932年春,曾擔任過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的鄒大鵬到鄧部擔任政訓處長,主持部隊的政治教育工作。在部隊和軍官學校進行定期政治教育,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罪行,批評蔣介石賣國投降政策,宣傳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光榮傳統,介紹中國歷史上抗禦外敵的民族英雄事蹟,這對於堅持抗日鬥爭,樹立必勝的信念,收到良好效果。鄧鐵梅提出並努力實踐“抗日救國,保民第一”的口號,把抗日救國和保衞民眾利益緊密聯繫起來。他的部隊到羣眾家就餐,從來不挑吃喝,不講排場,粗糧素菜,以至殘湯剩飯亦可充飢。鄧部義勇軍制定了嚴格的軍紀,提出了“不投敵,不妥協,抗日到底;不貪財,不擾民,不調戲婦女;保民眾,愛民眾,不動百姓一針一線”的口號。對違犯者,不論什麼人,絕不寬容。鄧鐵梅自己身為司令,帶頭守法、執法,一絲不苟;和戰士同宿同食,同甘共苦;打仗時親臨前線指揮,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因而受到抗區軍民的擁護和愛戴。
在敵人的第三次大“討伐”中,民眾自衞軍受到了很大損失。部隊大量減員,活動地域逐漸縮小,特別是1933年9月以後,青紗帳倒,隱蔽困難,氣候漸冷,給養缺乏,部隊活動越來越困難。
1934年1月中旬(農曆十二月),日偽軍對三角抗區進行了第四次大“討伐”。這次“討伐”,敵人實行歸屯並户,斷絕民眾與自衞軍的一切聯繫。鄧部冒着冰雪嚴寒,整日在深山密林裏遊動,缺衣缺食,軍火越來越少,使義勇軍整體活動越來越受限制,遂於1934年1月下旬,在岫巖境內牌坊溝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把東北民眾自衞軍改編成若干支隊,化整為零,開展小股部隊的遊擊活動。鄧鐵梅親率一支隊伍,隨時與其他支隊保持聯繫,指揮部隊不時出擊。
幾年來,日軍連續進行大規模的“討伐”,付出了很大代價,雖然佔領了自衞軍的遊擊據點,自衞軍實力也受到很大損失,但始終不能消滅這支堅強的抗日武裝。於是,日偽軍進一步策劃從自衞軍內部打破缺口,企圖秘密逮捕鄧鐵梅。
1934年4月間,偽安奉地區警備司令兼第二混成旅旅長赫慕俠的部下、營長鄭希賢,對原任鄧部學生隊教官兼大隊長的沈廷輔進行策反,進而組織了一個八人暗殺隊。他們化裝成乞丐、小販,在鄧鐵梅活動的地區暗中查訪鄧鐵梅的行蹤。5月,鄧鐵梅由於長期作戰的操勞,身患嚴重疾病,不能隨部隊活動。當時有人向他建議,離開抗區暫時到關內養病。他堅決表示:誓死也不離開抗區一步。5月27日,鄧鐵梅秘密來到鳳城縣小蔡溝張家堡子(今岫巖縣大營子鎮)親戚家中養病,被便衣暗殺隊偵知。5月30日叛徒沈廷輔騙開房門,便衣隊一湧而進,將鄧鐵梅捕去。
鄧鐵梅被捕後,從鳳城押解到瀋陽,監禁在偽警備區司令部軍法處。監押期間,經常有一些日偽高級官吏對鄧鐵梅拉攏、軟化,以高官厚祿勸降。鄧嚴辭拒絕,並進行了絕食,以示反抗。日軍組織一個專門小組審訊鄧鐵梅。他在敵人法庭上慷慨陳詞,歷數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抒發自己抗日救國的偉大抱負。一天,一個日本軍官來到獄中,假裝斯文地説了一些佩服、敬仰之類的客套話,而後請鄧鐵梅在其摺扇上題字。鄧鐵梅接扇在手,不加思索,揮毫疾書:“五尺身軀何足惜,四省失地幾時收”一聯,以明其志。鄧鐵梅還經常慷慨悲歌岳飛的《滿江紅》,書寫文天祥的《正氣歌》,以示自己不屈不撓的決心。此時,敵人在一份內部通報中也稱:“鄧已拋棄生死之念,求死更重於求生”。敵人在這一切伎倆都失敗後,便下了毒手。1934年9月28日,抗日民族英雄鄧鐵梅被殺害於奉天偽陸軍監獄,時年43歲。

鄧鐵梅後世紀念

鄧鐵梅抗日故事書籍 鄧鐵梅抗日故事書籍
在鳳城市郊的南山腳下,有一座刻有“鄧鐵梅、苗可秀永垂不朽”字樣的墓碑,他們是鳳城市有名的抗日英雄,為緬懷兩位英雄,“鄧鐵梅路”、“苗可秀街”在建國初期便在鳳城百姓中傳叫開來……
丹東市帽盔山腳下,有一條進入市區的道路——國楨路,這是丹東市民為紀念我市的第一位共產黨員任國楨而以其名命名的街路。 這三條街道,是丹東地區僅存的三條以人名命名的街路。
鄧鐵梅路
鄧鐵梅路 鄧鐵梅路
據鳳城市民政局地名辦徐主任介紹,鄧鐵梅路位於鳳城市區中心,貫穿城區南北,南起苗可秀街,北止鳳山路,全長約3公里。1948年,為了紀念抗日英雄鄧鐵梅烈士,當時的鳳城縣政府將這條縣區主幹路命名為“鄧鐵梅路”。
1993年,由於新的民政法規規定,街道名稱不得以人名命名,鳳城市地名辦曾一度想將“鄧鐵梅路”和“苗可秀街”更名,但在面向社會各界徵求新街路名稱意見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市民仍建議保留原名。當時,一些老同志為了保留住這兩條街路的名稱,多次找到地名辦,闡述保留原名的歷史和教育意義,最後鳳城市地名辦順應民意,正式確定了這兩條以抗日英雄名字命名的街路名不變。
鄧鐵梅抗日故事
鄧鐵梅抗日故事書籍 鄧鐵梅抗日故事書籍
“鄧鐵梅和苗可秀,他倆是抗日英雄嘛!”在鳳城市的大街小巷,當記者隨機詢問市民,鄧鐵梅和苗可秀是誰時,無論是白髮老者,還是年幼孩子,他們都會用一致的語氣、一致的語言回答。這讓記者切身感受到,鳳城市民對兩位抗日英雄的敬意,已銘刻在每一名市民的心靈深處。近日,記者在丹東和鳳城地名辦瞭解丹東地區這三條以人名命名的街路名稱由來時,也收集到了不少三位歷史英雄的故事。
鄧鐵梅隊伍被稱“冷飯隊”
在鳳城和岫巖交界處有一個三面環山的大營子鎮。據當地人介紹,該鎮政府辦公大樓所在地,便是當年鄧鐵梅曾經指揮東北民眾自衞軍抗日的司令部。
據鎮裏的老人講,該鎮的隋家大院曾經住過很多鄧鐵梅的部隊。鄧鐵梅也經常在大院裏開會,他的手下當時對百姓很好,他們常吃剩飯、睡涼炕,而且還經常幹些農活兒,因此老百姓都管他們叫‘冷飯隊’。”
因叛徒出賣被害
1934年5月30日深夜,由於叛徒沈廷輔的出賣,鄧鐵梅在岫巖張家堡遭到敵人逮捕。6月2日,鄧鐵梅被押往鳳城。6月5日又被押往瀋陽。
鄧鐵梅被押解到瀋陽陸軍監獄後,受到了日偽高級官員的“熱情”接待。這些人走馬燈般地輪流“探望”。有一天,一個日本軍官又來到牢房,見鄧鐵梅正在桌旁練字,走過來裝模作樣地誇讚了幾句。鄧鐵梅冷冷地説:“今天我不舒服,不願多講話。”日本人討了個沒趣,但還是掏出了一把紙扇,厚着臉皮請鄧鐵梅在上面題幾個字留念。鄧鐵梅冷眼看了看他,接過紙扇,慨然揮毫,寫下兩行大字:“五尺身軀何足惜,四省(指我國東北地區)失地幾時收。”1934年9月28日凌晨5時30分,在百般勸降未果之後,日軍將鄧鐵梅秘密殺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