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金娣

(歷史人物)

鎖定
鄧金娣(1909——1927年04月23日),父親是香港海員。幼年時,父母雙亡,與祖母、弟、妹相依為命。少年時便在香港一家工廠當縫補麻袋的童工。1925年6月,隨香港工人一起返回廣州參加省港大罷工
中文名
鄧金娣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27年04月23日

鄧金娣人物簡介

1925年7月,參加海員工會舉辦的青年訓練班,並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學習結束後,在海員工會當宣傳員,教唱革命歌曲,宣傳罷工的意義。1926年7月,海員勞動童子團成立,任副團長。10月,參加省港勞動童子團聯合委員會組織的童子團“領袖班”,接受政治和軍事培訓。學習結束後,經常帶領團員們積極進行宣傳、募捐等工作。1927年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後,轉入了地下鬥爭。4月22日,在廣州 德路油欄門一帶散發傳單時,不幸被反動軍警逮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始終沒有屈服。次日即被敵人押往刑場。在路上,她和戰友羅大妹握着一條紅氈,高呼“打倒軍閥!”“革命萬歲!”“工農萬歲!”在刑場上,她高聲説:“工人兄弟們,我們去休息了,當反動派未推翻之前,你們必須繼續我們的工作。中國共產黨萬歲!”犧牲時僅19歲 [1] 

鄧金娣個人生平

鄧金娣原籍高要,1909年出生於一個水上居民家庭。父母早逝,留下她和祖母弟弟相依為命,生活上除靠在艇上幹活的叔伯們幫助外,主要靠她在香港三角碼頭上當童工補麻袋賺錢來維持。人們稱她為“麻包女”。苦難生活的煎熬,使她自小養成倔強潑辣、愛憎分明的性格。
羅大妹原名羅志羣,番禺人,1908年出生於海員工人家庭,她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母親是家庭婦女。她的大哥羅福是一個海員,在省港大罷工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海員工會辦事處的職員兼工人代表,後在廣州農講所學習畢業,被組織派去開展農民革命運動。二哥羅基是共青團員,海員工會宣傳隊員,“宣傳養成所”第一屆畢業生,後因被叛徒出賣而犧牲。妹妹羅細妹,1926年也參加了共青團。羅大妹自小受着兄長革命思想的薰陶,在幼小的心靈中埋下革命的火種。
1925年6月19日,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爆發後,鄧金娣、羅大妹隨着海員罷工工人從香港來到廣州,分別住在罷工工人宿舍裏。在罷工期間,金娣和大妹進入海員工會工人子弟學校就讀,她們不僅學文化、政治,而且還能聽到海員工人活生生的親身經歷,從而懂得省港罷工的重要意義,為什麼要打倒帝國主義、軍閥的道理。
1925年冬,省港罷工委員會屬下各個工會子弟學校相繼組織了勞動童子團。金娣、大妹都帶頭參加了海員工人子弟學校——勞動童子團,和其他童子團員一起,按照勞動童子團“團結起來,努力工作,勇往直前!”的目標,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日間上課,早晚操練,還經常學唱歌,做遊戲,學救護、打旗、賣花、募捐、推銷革命書報刊物等,特別每逢節日、革命紀念日,她們像成人那樣整整齊齊地排列着隊伍,參加大會和大檢閲及示威遊行,並且在場內外幫助工人糾察隊維持秩序。由於鄧金娣、羅大妹積極熱情、敢於宣傳革命道理,堅決擁護共產黨主張,成了青少年的堅定的骨幹。1925年底,兩人都參加了共青團。
鄧金娣、羅大妹又是海員工會宣傳隊成員,常和其他積極分子周秀珠、陳淑英一起,搞好家屬婦女工作,主動把孩子組織起來,協助搞清潔衞生,搞好飯堂秩序,關心家屬疾苦,對有病家屬送飯萊上門,幫助縫縫補補等,深得羣眾的好感。她們結合串連發動,宣傳罷工意義和鬥爭的情況,使家屬們提高認識,自覺支持海員的革命行動。她們四個人還經常帶着凳子、宣傳品,到中央公園、太平南路(現為人民南路)、西關一帶的熱鬧街道進行宣傳,她們把凳子一放,就一邊散發宣傳品,一邊進行演講。鄧金娣雖然文化不高,但她善於詞令,演講時吐詞清楚,熱情奔放,激昂憤慨,很吸引羣眾。她們還以“粵曲”、“白欖”、“小調”等文藝形式揭露帝國主義和軍閥在“五卅”慘案、“沙基”慘案中的罪行,宣揚革命,以喚起民眾的鬥志。由於鄧金娣、羅大妹和另兩名女青年周秀珠、陳淑英工作出色,鬥爭堅決,當時被譽為“四大天王”,成為海員勞動童子團的小領袖。
1926年9月,省港勞動童子團聯合成立後,罷工委員會為了加強培養和訓練骨幹力量,舉辦了一個“領袖班”,分為六個隊:馬克思隊、恩格斯隊、列寧隊、李卜克內西隊、盧森堡隊、孫中山隊,每隊十人左右。學員是從各工會勞動童子團負責人中挑選出來的。鄧,羅兩人是“盧森堡隊”隊員。她倆認真學習政治和軍事技術,每天早晨五時起牀,即跟着隊伍到惠福東路九曜坊廣東省教育會廣場,神采奕奕,參加操練,如學守營、摸營、捉奸細、救傷、射擊等。通過約一個月的集體生活的培訓和分散進行活動的鍛鍊,更進一步提高了她們的覺悟,增強了她們工作的活力。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她們滿腔熱情投身各項工作,如參加北伐誓師大會和慶功遊行等活動,並運用各種宣傳形式到工人宿舍和街頭演講,大講“打倒列強,除軍閥和北伐必勝”之理,以鼓舞人心,支援北伐。
1926年10月,中共廣東區委對省港大罷工採取自動停止封鎖、結束罷工的新策略,金娣、大妹兩人按照組織意圖,不厭其煩地到家屬中去,宣傳省港大罷工的偉大成績和所採取的措施,並針對不同的思想進行耐心解釋,做好穩定家屬的工作。
鄧金娣和羅大妹經過一系列工作和鬥爭磨練,逐步成長為敢於鬥爭,堅強不屈的戰士。鄧金娣祖母見自己孫女老是在外活動,擔心她會有生命危險,要她弟弟到罷工工人宿舍勸她回家,不要在外拋頭露面。弟弟轉達了祖母的意見,她對弟弟説:“我出來參加罷工鬥爭。到外奔走宣傳,都是為了革命嘛。”鄧金梯終於以雄辯道理説服了弟弟。此後,家人也不再阻撓她外出活動了。
1926年冬,海員泰山輪船支部在香港成立。海員工會派勞動童子團維持大會紀律。開會之前,童子團員在香港三角碼頭上高唱“國際歌”、“勞動童子團歌”、“少年先鋒隊歌”和進行操練,被香港警察包圍,她(他)們毫不畏懼。羅大妹還帶領童子團員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有一個副警司(英國人),指着羅大妹身穿童子團制服上的“準備”兩字,喝問什麼意思。她一點不害怕,並靈機一動憤怒地回答:“準備,就是準備打倒帝國主義”,“帝國主義滾出中國去!”一個女青年,敢於面對強暴,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深受同志們的讚揚,有的同志以她原名羅志羣之義,釋為“羅通掃北志勇超羣”,贊她的機智勇敢。鄧金娣和羅大妹在革命搖籃中,成為志同道合的戰友。
1927年4月15日風雲突變,廣州的國民黨反動當局向革命者舉起了屠刀,廣州城頓時為白色恐怖所籠罩。國民黨偵緝、警察、特務、走狗到處跟蹤、盯梢、追捕共產黨員和革命羣眾,形勢非常嚴峻。4月17日,中共廣東區委召開緊急會議,制定反抗反革命大屠殺的措施,決定將組織轉入地下活動,同時以“廣東區委”、“團委”,“全國總工會廣州辦事處”,“省港罷工委員會”、“廣州工人代表會”、“廣東省農民協會”、“廣東婦女解放協會”、“廣東新學生社”等團體聯名發表《反抗國民黨反動派殘暴大屠殺宣言》,散發抗議傳單,張貼標語。海員工會按照地下黨的部署,派鄧金娣、羅大妹等同志分別往一德路、太平南路一帶秘密散發傳單。鄧金娣、羅大妹接受任務後,冒着生命危險巧妙地把傳單送給過路行人。
但是,她們的行動終於被巡警發現了。羅大妹被一個巡警抓住,鄧金娣上前為之申辯,結果兩人一齊被押送到警察局。當晚敵人進行審訊,迫她們供出指揮者和同黨,遭到嚴正拒絕,敵人便將她們“吊飛機”,又把她們的頭往牆上撞。敵人惡狠狠地反覆將她們折磨,致使她們周身上下血漬斑斑,昏去幾次,但她們始終堅貞不屈,痛斥敵人:“你們投降帝國主義,背叛革命,幹盡壞事,現又向罷工工人下毒手,決不會有好下場!”反動派無計可施,於1927年4月23,由國民黨廣州戒嚴司令錢大鈞下令,藉口“以散發傳單、蠱惑民眾、謀危政府之罪”,判處鄧金娣、羅大妹、周翼華、黃培、何全等五人死刑,立即執行槍決。在押赴東較場刑場的路上,人羣都懷着沉重的心情,跟隨囚車。她倆面無懼色,昂首挺胸,手裏拿着用撕下來的一角紅毯作成紅旗,不斷高呼口號:“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人們為她倆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所感動。在刑場上,他們面對劊子手,依然高呼口號,並把手上的訂婚戒指扔得遠遠的,不讓敵人裝入私囊。敵人瞄準她們開槍。羅大妹先英勇倒下,但子彈卻從鄧金娣的肩上穿過,她面不改容,回頭對敵人怒目而視,大喝:“打吧!打吧!”她們英勇就義。
當時,鄧金娣僅有十九歲,羅大妹才十八歲,她們沒有辜負黨、團和人民的培養教育,為革命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