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邦述

鎖定
鄧邦述(1868-1939),近代詩人、藏書家。字孝先,號正暗,晚號羣碧翁、漚夢老人。江蘇南京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進士,授翰林。為清末民初著名藏書家,其藏書樓稱“羣碧樓”,自刻有《羣碧樓書目》六卷、《寒瘦山房鬻存書目》七卷、《雙漚居藏書目初編》、《羣碧樓善本書目》等。精通版本目錄學,工詩詞、書法。晚年移居蘇州。蘇州鶴園內花壇石欄上所鐫“漚尹詞人手植丁香”篆書大字以及行書跋“疆村師曾假館鶴園,手植此花,鶴緣(按:為園主龐國鈞號)今愛護之。此於文衡山拙政(園)之藤足增美矣。弟子鄧邦述記”,即其抗戰前寓居蘇州時的手筆。《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中稱其書法“擅玉箸篆,行走近李北海”。其書法作品兼擅眾體,整嚴端莊,給人以恬淡之美。 [1] 
中文名
鄧邦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68年
逝世日期
1939年
職    業
近代詩人、藏書家
正闇
孝先

目錄

鄧邦述人物生平

鄧邦述,字正闇,號孝先,自號漚夢老人、羣碧翁,江蘇南京人,祖籍江蘇蘇州洞庭西山明月灣。生於清同治七年(1868),兩廣總督鄧廷楨曾孫,鄧嘉縝之子。
光緒二十五年(1899)鄧邦述中進士,選庶吉士。二十七年(1901),為湖南巡撫端方幕僚。二十九年(1903),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三十一年(1905),隨端方出洋考察各國政治。次年回國,參與釐定新官制,協助端方收購丁氏八千卷樓藏書,參與籌辦江南圖書館。三十三年(1907),吉林設行省。鄧邦述署理吉林交涉使,促成創立吉林圖書館。宣統元年(1909)轉任奉天交涉使,次年任吉林省民政使。入民國後,曾任東三省鹽運使,受趙爾巽聘為清史館纂修,負責編撰《清史稿》本紀、光宣列傳。1918年當選為安福國會參議員。
鄧邦述喜藏書,為藏書家趙烈文女婿。每遇善本,不惜重價購買。光緒末在上海獲得黃丕烈舊藏宋本《羣玉詩集》《碧雲集》兩部唐人集子。集子上因有文徽明、徐乾學、金俊明、季振宜、黃丕烈等藏書印記而難得。鄧邦述遂名其書樓為“羣碧樓”和“雙漚居”。後又得孟郊、賈島兩集的明刻本,取“郊寒島瘦”之意,作藏書樓名“寒瘦山房”。藏書近4萬卷,其中宋刻本千餘卷,還有《全唐詩》稿本等,曾藏過雲樓舊藏宋刻《錦繡萬花谷》《後集》各40卷。藏書有“正闇居士”“三李盦”“披玉雲齋”“漚夢詞人”“四十學書,五十學詩,六十學詞,七十學畫”“從吾所好”“碧雲羣玉之居”等印。鄧邦述刻有《羣碧樓書目》9卷,著錄宋本800多卷、元本2700多卷及抄本、明本、批校本25000多卷。又刻《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目》7卷,著錄明本120種、抄校本65種、清刻本362種。又有《雙漚居藏書目初編》,著錄宋元本12 種、明本和抄校本185種,清刻本362種。1927 年為償還鉅額債務,將1100種16 000多冊藏書以5萬元售予中央研究院。晚年住蘇州,一心著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避難於鄧尉山中,1939 年去世。家屬將其所餘藏書以3萬多元售予北京景文閣、東來閣、文殿閣和蘇州集寶齋等。這些藏書後多被袁克文、王體仁等購藏。 [2] 
鄧邦述工書擅畫,能詩文,尤以詞名於時。著有《羣碧樓詩草》《書衣題識》《六一消夏詞》《漚夢詞》等。
相關作品
參考資料
  • 1.    馬輝、於立文編著.中國書法家大辭典 第1卷.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1:182
  • 2.    《蘇州通史》編纂委員會編;李峯主編.蘇州通史 人物卷 下 中華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9:28
  • 3.    參議院秘書廳.參議院要覽.不詳:不詳,19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