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訓

鎖定
鄧訓(40年―92年),字平叔,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省新野縣)人。東漢外戚大臣,高密侯鄧禹第六子 [1]  ,和熹皇后鄧綏的父親。 [2] 
鄧訓心懷大志,不愛文學。舉孝廉出身,初為郎中,施恩於人,禮賢下士,深得人心。建初三年(78年)出任謁者,監理通漕運之事,使得漢章帝停止浩大的工程,改用驢車運輸,節省鉅額開支 [6] 同年率黎陽營兵駐守幽州狐奴縣抵禦烏桓 [7] 建初六年(81年),升任護烏桓校尉,鎮守邊疆,鮮卑聽説他的威望,都不敢靠近邊塞。 [8]  建初八年(82年)受累於梁扈,免官回家。 [9]  面對盧水胡反叛,授謁者、武威太守、護羌校尉,安撫招納羌胡各部。
永元四年(92年),病死於任上,時年五十三歲。漢和帝時期,憑藉女兒成為皇后,獲封平壽侯,諡號為敬。
概述圖片來源: [3] 
中文名
鄧訓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40年
逝世日期
92年
主要成就
護羌校尉
爵    位
平壽侯
諡    號
敬侯
所處時代
東漢

鄧訓人物生平

鄧訓禮賢下士

鄧訓年輕時有遠大志向,不喜歡文學,他的父親鄧禹經常責怪他。公元57年(建武中元二年),漢明帝劉莊即位,最初任用鄧訓為郎中。鄧訓喜歡施恩於人,禮賢下士,士大夫大多歸依他的門下。 [4] 

鄧訓監理漕運

永平年間(公元58年―公元75年),朝廷下令疏理虖沱河和石臼河,從都慮直到羊腸倉,想使這兩地之間通漕運。太原的官吏百姓苦於勞役,連續多年沒有完成,漕運所經過的三百八十九個險要的地方,前後落水淹死的人不計其數。 [5] 
公元78年(建初三年),漢章帝劉炟任命鄧訓為謁者,派他監理此事。鄧訓經過考察測算,知道這件事難以成功,把情況全部彙報給漢章帝。漢章帝聽從他的意見,於是停下這一工程,改用驢車運輸,每年節省費用數以億萬計,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幾千人。 [6] 

鄧訓屯兵狐奴

適逢上谷太守任興想殺赤沙烏桓,烏桓懷恨圖謀反叛,漢章帝下詔命令鄧訓統率黎陽營的士兵屯守狐奴,以防烏桓叛亂。鄧訓安撫邊境地區的百姓,使幽州地區百姓有所歸順、寄託的地方。 [7] 
公元81年(建初六年),鄧訓提升為護烏桓校尉,黎陽營的老部下大多扶老攜幼,很高興地跟隨鄧訓搬遷到邊疆。鮮卑人聽説了鄧訓的威望恩德,都不敢向南接近邊塞。 [8] 
公元83年(建初八年),舞陰公主的兒子梁扈有罪,鄧訓因犯私自和梁扈通信的罪,受召免去官職回老家。 [9] 
公元86年(元和三年),盧水胡反叛,任命鄧訓為謁者,乘坐驛站的車子來到武威,拜任張掖太守。 [10] 

鄧訓安撫羌胡

公元88年(章和二年),護羌校尉張紆誘殺燒當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憤怒,謀劃想報仇,朝廷很擔心這件事.大臣們推薦鄧訓替代張紆為護羌校尉。羌人各部落十分憤怒,於是相互解除前仇締結婚姻,相互交換人質結成盟約,會集四萬多人,約定黃河結冰後渡河攻打鄧訓。此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內,能作戰的二三千騎兵,都驍勇健壯,每次和羌人交戰,常常能夠以少勝多。雖然他們首鼠兩端,但漢人也時常收容並使用他們。當時迷吾的兒子迷唐,另與武威種羌合兵共一萬多騎,來到塞下,不敢攻打鄧訓,先想脅迫月氏胡人。鄧訓護衞延滯,使雙方不能交戰。謀士們都認為羌人、胡人互相攻擊,對漢朝有利,用夷人攻打夷人,不應該阻止他們交戰。鄧訓説:“不對。現在張紆不講信譽,羌人各部落大舉行動,漢朝平時屯守的兵力不少於二萬人,運送軍需品所花費的,耗盡了倉庫的錢財,涼州的官吏百姓,性命岌岌可危。追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滿意的原因,都是因為我們對他們的愛護和信譽不夠。現在趁他們處境危急,用恩德來安撫他們,可能會有用處。”於是下令打開城門以及他自己住處後園的門,驅使所有的胡人的妻子兒女進來,派重兵守衞。羌人搶劫沒有收穫,又不敢逼近胡人各部落,於是就退兵離去。從此湟中的胡人都説“漢朝常想讓我們相互爭鬥,現在鄧使君用恩德信譽來對待我們,開門收容我們的妻子兒女,我們這才得以與父母團聚”。大家都高興地叩着頭説:“我們只聽鄧使君的命令。”於是鄧訓收養了其中年輕勇敢的幾百人,把他們作為隨從。 [11] 

鄧訓接納歸附

羌人、胡人的風俗以病死為羞恥,每當病重到了危及關頭,就用刀自殺。鄧訓聽説有人病重,就把他抓來綁好,不給他刀子,派醫生用藥治療,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沒有不感激高興的。接着又送財物給羌人各部落,讓他們相互招引,前來歸順。迷唐的伯父號吾就帶着母親和部落的八百餘户,從塞外來投降。鄧訓於是徵發湟中的秦人、胡人、羌人的士兵四千人,出塞在寫谷襲擊迷唐,殺死並俘虜六百多人,繳獲馬、牛、羊一萬多頭。迷唐就離開大榆谷、小榆谷,居住於頗巖谷,部眾都被打散了。這年春天,迷唐又想回老地方從事耕種,鄧訓於是徵發湟中六千人,命令長史任尚統率,縫皮革做船,放在木筏上渡過黃河,襲擊迷唐的帳下豪強,斬殺俘虜不少人。又乘勝向北追擊,恰巧任尚等人夜間被羌人攻擊,於是自願隨從的羌人胡人併力打敗偷襲的羌人,前後殺敵一千八百多人,抓獲俘虜二千人,繳獲馬、牛、羊三萬多頭,迷唐部落差不多全被消滅殆盡。迷唐於是會集他剩下的部眾,遠遷營帳,西去一千多里,以前歸附於他的各小部落都背叛了他。燒當部落頭領東號前來叩頭請罪,其餘部落也都叩塞門前來繳納入質。於是鄧訓安撫、接納前來歸附的人,威信極大地建立起來。於是罷除守邊的士兵,讓他們各自回原郡。只留不帶刑具的犯人二千餘人,分散邊關屯田,幫窮人耕種,修理城郭堡壘而已。 [12] 

鄧訓去世

公元90年(永元二年),大將軍竇憲率兵鎮守武威,竇憲認為鄧訓通曉對付羌胡人的方針策略,上朝請求派鄧訓與他同行。鄧訓當初和馬氏交情深,不和竇氏族人親近,到竇憲被殺時,他因此沒有受到牽連。 [13] 
公元92年(永元四年)冬,鄧訓因病死於任上,時年五十三歲。官吏百姓和羌人、胡人愛戴他,早晚來哭吊的每天有幾千人。戎人習俗: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為羞恥,都騎着馬歌唱叫喊。等聽説鄧訓去世,沒有人不大吼長號,有人用刀子割自己,又殺死自己的狗、馬、牛、羊,説“鄧使君已死,我們也一起去死吧”。先前鄧訓任烏桓校尉時屬下的官民都奔走於弔喪路上,以致城中人都走空了。官吏抓住他們不讓走,並寫狀子報告校尉徐偽。徐偽嘆息説:“這是深情大義呀。”便釋放了他們。於是烏桓家家為鄧訓立祠位,每有生病,就在鄧訓祠位前祈禱求福。 [14] 
公元105年(元興元年),漢和帝因為鄧訓是皇后鄧綏的父親,派謁者拿着符節到鄧訓墓前,賜策書追加封號,追封為平壽侯,諡號敬侯。皇后鄧綏親自哭祭,文武官員大舉集會。 [15] 

鄧訓人物評價

鄧訓總評

鄧訓雖然心胸開闊能容人,但對於家庭內部很嚴格,兄弟們沒有不敬畏他的,子侄輩來見他,從來沒有給他們座位和顏悦色對他們。 [16] 

鄧訓歷代評價

《後漢書》:“少有大志,不好文學,禹常非之。” [17] 
《後漢書》:“訓樂施下士,士大夫多歸之。” [17] 
《冥報記》:“鄧訓歲活千人,遺和熹之慶。” [18] 

鄧訓史書記載

《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 [17] 
《東觀漢記·卷八》

鄧訓軼事典故

  • 與女議事
鄧訓制定家規非常嚴格,他的兒子們進見他,鄧訓都不給他們賜坐席。唯獨他的二女兒鄧綏,各種事務無論大小都和女兒鄧綏商議。於是,鄧訓的弟弟鄧邠問他:“你平生不和男人説話,現在難道是老糊塗了嗎?”鄧訓説:“我沒有老糊塗,我這個女兒雖然年紀小,但是我的兒子中沒有能比得過她的,她必定會有益於我家。”鄧邠感到很驚奇。 [21] 

鄧訓家庭成員

鄧訓父親

鄧禹,官至大司徒,封高密侯,諡號元侯。 [17] 

鄧訓兄弟

鄧震,封高密侯。 [19] 
鄧襲,封昌安侯。 [19] 
鄧珍,封夷安侯。 [19] 
鄧鴻,官至度遼將軍、行車騎將軍。 [17] 
鄧邠 [21] 

鄧訓子女

兒子
  1. 鄧騭,官至大將軍,封上蔡侯。 [17] 
  2. 鄧京,官至黃門侍郎 [17] 
  3. 鄧悝,官至城門校尉,封葉侯。 [17] 
  4. 鄧弘,官至虎賁中郎將,封西平侯。 [17] 
  5. 鄧閶,官至侍中,封西華侯。 [17] 
女兒
長女:鄧燕
次女:鄧綏,漢和帝劉肇的皇后。
三女:鄧容 [20] 

鄧訓孫子

鄧鳳,鄧騭之子。 [17] 
鄧珍,鄧京之子,封陽安侯。 [17] 
鄧廣宗,鄧悝之子,封葉侯。 [17] 
鄧廣德,鄧弘之子,封西平侯。 [17] 
鄧甫德,鄧弘之子,封都鄉侯。 [17] 
鄧忠,鄧閶之子,封西華侯。 [17]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訓字平叔,禹第六子也。
  • 2.    鄧訓  .百姓通譜網[引用日期2013-12-05]
  • 3.    鄧訓像取自清光緒年間編修的《江蘇無錫鄧氏宗譜》。
  • 4.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少有大志,不好文學,禹常非之。顯宗即位,初以為郎中。訓樂施下士,士大夫多歸之。
  • 5.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從都慮至羊腸倉,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連年無成,轉運所經三百八十九隘,前後沒溺死者不可勝算。
  • 6.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建初三年,拜訓謁者,使監領其事。訓考量隱括,知大功難立,具以上言。肅宗從之,遂罷其役,更用驢輦,歲省費億萬計,全活徒士數千人。
  • 7.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會上谷太守任興欲誅赤沙烏桓,烏桓怨恨謀反,詔訓將黎陽營兵屯狐奴,以防其變。訓撫接邊民,為幽部所歸。
  • 8.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六年,遷護烏桓校尉,黎陽故人多攜將老幼,樂隨訓徙邊。鮮卑聞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 9.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八年,舞陰公主子梁扈有罪,訓坐私與扈通書,徵免歸閭里。
  • 10.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元和三年,盧水胡反畔,以訓為竭者,乘傳到武威,拜張掖太守。
  • 11.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章和二年,護羌校尉張紆繡誅燒當種羌迷吾等,由是諸羌大怒,謀欲報怨,朝廷憂之。公卿舉訓代紆為校尉。諸羌激忿,遂相與解仇結婚,交質盟詛,眾四萬餘人,期冰合渡河攻訓。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內,勝兵者二三千騎,緣勇健富強,每與羌戰,常以少制多。雖首施兩端,漢亦時收其用。時迷吾子迷唐,別與武威種羌合兵萬騎,來至塞下,未敢攻訓,先欲脅月氏胡,訓擁衞稽故,令不得戰。議者,鹹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訓曰:“不然。今張紆失信,眾羌大動,經常屯兵,不下二萬,轉運之費,空竭府帑,涼州吏人,命縣絲髮。原諸胡所以難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懷之,庶能有用。”遂令開城及所居園門,悉驅羣胡妻子內之,嚴兵守衞。羌掠無所得,又不敢逼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諸胡皆言“漢家常欲鬥我曹,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開門內我妻子,乃得父母。”鹹歡喜叩頭曰:“唯使君所命。”訓遂撫養其中少年勇者數百人,以為義從。
  • 12.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羌胡俗恥病死,每病臨困,輒以刃自刺。訓聞有困疾者,輒拘持縛束,不與兵刃,使醫藥療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於是賞賂諸羌種,使相招誘。迷唐伯父號吾乃將其母及種人八百户,自塞外來降。訓因發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擊迷唐於寫谷,斬首虜六百餘人,得馬、牛、羊萬餘頭。迷唐乃去大、小榆,居頗巖谷,眾悉破散。其春,復欲歸故地就田業,訓乃發湟中六千人,令長史任尚將之,縫革為船,置於箄上以度河,掩擊迷唐廬落大豪,多所斬獲。復追逐奔北,會尚等夜為羌所攻,於是義從羌胡併力破之,斬首前後一千八百餘級,獲生口二千人,馬、牛、羊三萬餘頭,一種殆盡。迷唐遂收其餘部,遠徙廬落,西行千餘里,諸附落小種皆背畔之。燒當豪帥東號稽顙歸死,餘皆款塞納質。於是綏接歸附,威信大行。遂罷屯兵,各令歸郡。惟置弛刑徒二千餘人,分以屯田,為貧人耕種,修理城郭塢壁而已。
  • 13.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永元二年,大將軍竇憲將兵鎮武威,憲以訓曉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訓初厚於馬氏,不為諸竇所親,及憲誅,故不離其禍。
  • 14.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四年冬,病卒官,時年五十三。吏人羌胡愛惜,旦夕臨者日數千人。戎俗,父母死,恥悲泣,皆騎馬歌呼。至聞訓卒,莫不吼號,或以刀自割,又刺殺其犬、馬、牛、羊,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前烏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執不聽,以狀白校尉徐傿。傿嘆息曰:“此義也。”乃釋之。遂家家為訓立祠,每有疾病,輒此請禱求福。
  • 15.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元興元年,和帝以訓皇后之父,使謁者持節至訓墓,賜策追封,諡曰平壽敬侯。中宮自臨,百官大會。
  • 16.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訓雖寬中容眾,而於閨門甚嚴,兄弟莫不敬憚,諸子進見,未嘗賜席接以温色。
  • 17.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5]
  • 18.    以德立信恩施異族的千秋典範——鄧訓  .宣漢縣鄧氏宗親網[引用日期2013-12-05]
  • 19.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帝分禹封為三國:長子震為高密侯,襲為昌安侯,珍為夷安侯。
  • 20.    《後漢紀·孝和皇帝紀下卷·第十四》:“訓生五男三女,長男騭,次京,次悝,次弘,次閶;長女燕,次綏,即後也,次容。”
  • 21.    《後漢紀·孝和皇帝紀·下卷·第十四》:“冬十月辛卯,立皇后鄧氏。後,鄧訓女也。訓閨庭甚嚴,諸子進見,未嘗賜席,至於後,事無大小,每輒諮之。弟邠曰:'平生不與諸男語,今豈年衰邪?'訓曰:'我不衰,是女也雖小,諸兒無及者,必有益於我家。'是以奇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