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林

(鄧小平長女、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鎖定
鄧林,女,1941年9月11日出生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赤岸村,籍貫四川廣安,鄧小平的長女。1962年畢業於中央美院附中,同年入中央美院國畫系,1967年畢業。一級畫師,歷任北京畫院花鳥畫創作室副主任、中國畫研究院專業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 
現任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副會長,澳門中華文化藝術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東方美術交流協會會長。 [2] 
中文名
鄧林
別    名
原名鄧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1年9月11日 [1] 
畢業院校
中央美術學院
職    業
一級畫師、藝術家
主要成就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研究院一級美術師
出生地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
代表作品
《鄧林水墨畫集》

鄧林人物年表

鄧林
鄧林(5張)
1941年,鄧林出生於河北省涉縣赤岸村。
1943年,被接送到延安洛杉磯託兒所 [7]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從延安回到父母身邊。
1946年-1949年,中國解放戰爭時期,跟隨父母先後輾轉邯鄲、邢台、石家莊、北京、南京、上海、武漢等地。
1949年,隨軍到達重慶,入重慶人民小學讀書。
1952年春,隨父母到北京,入八一學校讀書。從小喜歡音樂、文學。
1954年,赴蘇聯治病,參觀莫斯科諸博物館。
1955年,小學畢業。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後改名為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學習。
1959年,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同年,師從汪慎生先生學習花鳥畫。汪先生因材施教,兼習花卉大寫意。
1961年,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學習,1962年畢業;同年,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師從李苦禪、郭味蕖、田世光諸先生,專習花鳥畫。
1966年,十年動亂開始,造反派抄了她們的家,被趕出了中南海 [8] 
196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在學院繼續參加“文化大革命”。
1968年,赴河北省宣化解放軍部隊“勞動鍛鍊”。
1973年,分配到北京畫院工作,任專職畫家和花鳥畫創作室副主任。
1977年,作品《紅梅松圖》參加北京畫院“迎春畫展”,作品首次參加公開展覽。
1981年,參加加拿大中華文化中心主辦的“北京畫院中國畫展”。
1982年,參加美國紐約伯瑞耐克畫廊主辦的“中國畫四人展”。
1984年,參加日本靜岡縣常葉美術館主辦的“現代中國水墨畫:鄧林、馬驍二人展”。
1985年,作品《梅》獲“祖國環境美—美術書法篆刻展覽”三等獎。
1986年,調入中國畫研究院任專職畫家。
1986年,參加韓國漢城“中國現代彩墨畫特別企畫展”。
1987年,訪問法國,考察法國的博物館、畫廊及當代美術,並進行了講學活動。
1988年,作品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巴黎主辦的“中國畫展”。
1989年,作品《遠古的迴音》參加北京“馬可 波羅歸來”義賣展。
1990年,參加北京中國革命博物館“紀念黃遵憲先生誕辰一百四十二週年國際書畫篆刻展覽”;同年,韓國漢城舉辦鄧林個人展覽。
1991年,作品在《美術》雜誌1991年第1期刊登。
1993年,參加“珠海美術院畫展”。
鄧林珍貴照片集
鄧林珍貴照片集(10張)
1994年,澳門舉辦“鄧林畫展”,《鄧林畫展》畫集出版。
1995年。葡萄牙里斯本舉辦“個人作品回顧展覽”。
1996年,參加意大利羅馬“中國五人畫展”。
1997年,參加香港“香港 1997中國名家書畫展”。
1998年,參加紀念紅軍長征60週年“情繫井崗—寫生創作展”,並出版畫冊。
1999年,參加“跨世紀中國畫名家二十人展”,並出版畫冊。
2000年,作品絲織壁掛《遠古的迴音之3》被北京現代文學館收藏。
2005年1月,應奧地利聯邦總理府藝術部邀請,赴奧訪問並在奧首都維也納舉辦個人畫展。 [2-3] 

鄧林個人成就

師從汪慎生李苦禪郭味蕖田世光等諸先生,作品多次在美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西班牙德國日本葡萄牙韓國泰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北京上海等地舉辦展覽。

鄧林人物作品

鄧林畫集 鄧林畫集
作品磨漆畫《遠古的迴音》參加日本東京由日本亞洲現代美術交友會主辦的“亞細亞現代美術展”,並獲金獎;榮獲“現代水墨畫展86”和“北京國際水墨畫展”優秀作品獎,“第12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特別銅獎。
出版有《鄧林畫梅》、《鄧林水墨畫集》、《彩陶與梅花》、《鄧林·遠古的迴音》、《鄧林繪畫名作集》、《中國當代美術家畫傳·鄧林》、《鄧林畫集》、《鄧小平——女兒心中的父親》等。
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等公私機構和個人收藏。
鄧林作品 鄧林作品
鄧林作品 鄧林作品
鄧林作品 鄧林作品

鄧林人物家庭

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大女兒鄧林 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大女兒鄧林 [4]
在鄧小平的三個女兒中,露面最少的是鄧小平的長女鄧林。鄧林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她用畫筆説話。據畫界人士介紹,她熟諳中西美學,視角獨特,自成一體。鄧林曾在國內外舉辦過畫展,均獲得了社會和業內很高的評價。 [5] 
鄧林的名字,是由其父親鄧小平的姓、母親卓琳的名合成的,原先叫鄧琳,後來她嫌麻煩,自作主張,去了“琳”字的“王”旁,就變成了“鄧林”。 [5] 
她家三姐妹的名字:鄧琳、鄧楠鄧榕均為母親所起,都帶“木”字。大弟弟鄧樸方的名字,為劉伯承所起,是取樸直方正的意思。由父親鄧小平所起名的,只有小弟弟鄧質方,含義與乃兄一致。 [4-6] 

鄧林人物故事

1941年9月11日,日軍掃蕩的炮火和槍聲中,隨着鄧林降生的哭聲,給赤岸村的軍人們帶來許多温馨。父親鄧小平這一年37歲,母親卓琳25歲。可是,殘酷的戰爭,往往以最快的速度打破人們的種種美夢。鄧林出生才吃了母親7天奶水,就遇上日軍圍剿掃蕩。129師師部要轉移到太行山中與敵人周旋,無奈中,卓琳將鄧林送到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一個農村鐵匠家中哺養,自己則隨部隊轉移了。
那幾年,正遇上華北連年大旱災,加上戰火連天,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艱難。那鐵匠家自已有幾個孩子,雖然每月八路軍給鄧林送糧食,但本來就有限的糧食,難免會被其他孩子分一杯羹。嚴重的營養不良,使鄧林造成渾身是病。每當別的孩子能夠歡天喜地跑出去玩時,鄧林只能無力地坐在家裏。
鄧林2歲時,卓琳去接她回家,看見女兒坐在破椅子上,臉上被蒼蠅叮着,卻沒有氣力去趕,卓琳難過極了,就在女兒臉上輕輕蓋上一塊手絹。她決定,立刻把女兒帶走。
鄧林從記事起,還從來沒有人這樣關懷過她。她並不認識這個陌生的“阿姨”,“阿姨”讓鄧林叫她媽媽。媽媽,這兩個字的含義,在鄧林小小的心靈裏,意味着被愛和關心備至,這,正是她所最需要的。隨之而來的,是戰爭進入了抗日的關鍵時刻,卓琳決定把女兒送到延安,對在前線日夜拼殺的將士來説,延安是一片樂土。2歲的鄧林,坐在馬背上的搖籃裏,穿越炮火和敵人的重重封鎖線,來到延安。1945年,鄧林回到了父母的身邊。這時,她已經有了弟弟鄧樸方和妹妹鄧楠了。鄧小平整天忙於軍機大事,自然很難顧家。卓琳除照顧3個孩子外,還要參加工作。鄧林後來回憶説:“媽媽那時真辛苦呵。”
鄧林很小的時候嘴裏長了瘤子,以後,這病纏繞着她近l0年。動手術割了又長,長了再割,直到上了中學才不再復發。1949年3月,鄧小平去西柏坡開會,順便把鄧林帶去看病,那裏的醫療條件好些。在那裏,鄧林第一次見到人們常常提起的毛主席和朱總司令,也第一次見到爸爸的好朋友周恩來伯伯。慶祝上海解放那天,正下着春雨。8歲的鄧林拉着父親的手在樓上觀看遊行隊伍。冒雨遊行的人們,扭着秧歌,唱着《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舞着彩旗,那斑斕的色彩組合,給鄧林留下極深的印象。那樓,她依稀記得是上海著名的國際飯店。
1949年11月29日晚,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逃往成都,不久就飛往台灣。次日,劉鄧大軍解放重慶。在進軍西南的兩個月中,劉鄧大軍在兄弟部隊配合下,先後殲敵正規軍和保安團70餘萬人,連同殲滅的遊雜武裝在內,共殲敵90萬人。至此,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一支主力胡宗南部全軍覆沒。鄧林一家,在重慶總算穩定了下來。只是這期間,鄧林的疾病不斷,為了嘴裏那屢割屢長的瘤子,她幾乎每年都要去北京看病、開刀。在重慶,幹部子弟沒有合適的小學上,卓琳出馬籌建了一所人民小學,並當了第一任校長。卓校長整天招學生、找老師,忙得不亦樂乎。一開始因缺教師,卓琳自己還親自走上講台,並且給不同程度的幾個班級上課。卓琳當時確實很辛苦,鄧榕和鄧質方的接連出世,常常使她又要上班,又要給孩子餵奶。
鄧林在河北時曾上過原名叫榮臻小學的八一小學,但上學不到一個月.就大病了一場,於是就休學在家。到了重慶後,她和鄧樸方一起進入了人民小學,成了媽媽的學生。1952年,鄧小平奉調到中央工作,一家人跟隨到了北京。鄧家子女進入八一小學學習,對於鄧林來説,是“二進宮”了。八一小學是所供給制的幹部子弟小學,紀律是準軍事化的。只有到週末,學生才被允許回家。每次,卓琳除交給鄧林路費之外,還另給幾毛錢做零用。鄧林就用這錢,給弟弟妹妹買些瓜子、山楂片之類的零食。孩子總是最鍾愛這些小食物的。弟弟妹妹稍長後,卓琳就將路費和零用錢落實到每人頭上。鄧林就把給她的一份,用於買剪紙、書籤,她尤其喜歡那些印有齊白石大寫意畫的小畫片,那似乎漫不經心的寥寥幾筆,卻非常傳神地畫出了大自然中的生命,這使鄧林感到神奇極了。
鄧林最不喜歡大美人之類的畫,甚至有些厭惡。成為畫家的鄧林,當年上美術課畫水彩,成績卻總是得2分,從未得過高分。有一次,她看見伍修權的女兒會畫國畫,她想起自己心愛的小畫片上的畫,回去就對母親説了,説自己想學。那時,鄧林愛讀小説,她讀了她所能蒐羅到的所有的蘇聯小説,其中,她特別愛讀戰鬥英雄的故事。她崇拜英雄。小學畢業前,鄧林因病曾去蘇聯治療,在那期間,給鄧林留下最強烈印象的是參觀一些博物館,並欣賞到了一些繪畫大師的鉅作,如列賓的《伊萬雷帝殺子》等.她感受到了與典型的中國大寫意水墨畫截然不同的西方油畫對靈魂的衝擊力。
1955年,鄧林從八一小學畢業,進了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後改名為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進中學沒多久,鄧林就得了十二指腸潰瘍,嚴重到半年出一次血,身體非常不好。於是,上了高中後,終於不得不休學了。一年後她才重返課堂。中學時代,鄧林在文學上涉獵更廣了,家中有一套《莎士比亞全集》,讓她翻閲了好幾遍。“這套書是爸爸媽媽的,現在還在家裏,只是經過‘文革’,不全了。”鄧林説。那時,鄧林百讀不厭的,還有一本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她認為該書描寫愛情和友誼是“很震撼人心的”。鄧林因為長期生病,功課也就粗疏些。她後來坦率地説:“自己才、貌平平,功課平庸,沒有吹牛的本錢,以後也就形成現在的性格。”對於鄧家幾個孩子的學習,鄧小平一般不管,但每學期的成績冊,他照例是要看的,雖然在家長簽名一欄裏簽名的,總是卓琳。孩子成績好,他就會高興。那時,鄧樸方、鄧楠的成績在班裏總是拔尖的。而鄧林的功課則平平。
高中時,鄧林轉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先開始準備學聲樂,但人們都説鄧林的口型和嗓子不適宜搞專業聲樂,於是,就改學揚琴。可是鄧林因為病後經常吃藥,所以特別容易犯困,揚琴也終於沒有學成,又改學音樂理論。鄧林因為基礎稍差,未能正式考上中央美術學院,但她成了旁聽生。旁聽生在生活待遇和教學上與其他學生是一樣的,只是得交學費和畢業不管分配。鄧林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科學習,主要師從李苦禪、郭味蕖和田世光等幾位老先生,那段時間,是鄧林獲益頗多的階段。安心搞專業的時間並未持續多久,鄧林便和同學們去懷柔搞四清了。不久,“文化大革命”爆發了。鄧林在未進“牛棚”之前,已被打入“另冊”,她被告知,不準回家,不準亂説亂動。但因為鄧林有嚴重的胃病。所以,當時的造反派格外“開恩”,可以請假到美院附近的王府井買些食品。1967年9月20日,鄧林接到通知:讓她回家一趟。回到家才知道,是讓鄧家幾個子女和鄧小平的繼母夏根伯馬上搬出中南海,鄧小平和卓琳則繼續留下來挨批鬥。鄧林和同學們一起去了河北宣化,組成了學生連。學生連採取完全的軍隊管理方式,指導員、連長和排長都是軍人。鄧林他們不穿軍裝,給予幹部待遇,每月發46元工資。鄧林在那裏學會了挑糞插秧;到軍隊造紙廠學會了開機器,幹過“三班倒”,還在醬油一學會了釀造醬油…
中國多雲的天空,終於露出了晴和的一角。父母回到首都時,鄧林正在北京。這時,連裏來急電催她回去參加畢業分配。鄧林趕回學生連時,14號文件還尚未傳達。這時鄧林已不再是幾年前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她多了一點心計。她主動對人有意無意地説;我父親已回到北京,並且馬上要出來工作,等等。在分配最關鍵的時候,14號文件傳達了,一直視鄧林為“異類”的連部某些人,對她一下子態度大轉變。而且,對她的鑑定寫得好極了,諸如:立場堅定,團結同志,工作努力。鄧林被分配到了北京畫院工作,當時的院長是崔子範。然而,鄧林的心情並不輕鬆,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大寫意風格,與當時所謂的“革命美術”相去甚遠,一旦動筆,難免挨批。同年,她與畢業於湖南衡陽礦業學院的青年幹部吳建常相識,並結了婚。第二年,他們唯一的孩子出生了。30多歲才當母親的鄧林,非常珍愛自己的孩子。她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捧着大動亂後她所擁有的一點點的幸福和安寧。鄧林的畫來變化很大,一般的她也不拿給父母看,偶有得意之作,也會徵求父母的意見,鄧小平的評價總是簡單而意味深長:“有進步!”卓琳則更多一份關心,總是提醒女兒,“有人捧你的那些話,是真是假?”鄧林:“起碼有一半是真的吧?!”卓琳還是不放心地叮囑:“不要讓人把你捧暈了。”從1986年起,鄧林就對古代的彩陶藝術發生了濃厚興趣。她試圖尋找一種使傳統水墨畫和現代精神和諧如水的統一。
對鄧林的新畫貌,儘管行家們評價不一,但鄧林還是想走下去。還是在1990年,鄧林就想把自己對彩陶的理解,畫二批作品,並製成一些掛毯,搞一個展覽。但是,她又擔心這些抽象的作品展出後,會帶來某種政治上的影響,因為,鄧林是天生的一個新聞人物。但在1992年年初,隨父親南方之行後,她徹底放心了。要搞!展覽一定要辦成!1992年9月1日,鄧林在國內第一個作品展“遠古的迴音”在中國美術館正式與世人見面。鄧林把那些彩陶語言理解成是先民的一種呼喚,而她,則是傾聽這遠古迴音的人。 [2]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