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文鏗

鎖定
鄧文鏗,字德聲,眉山人(今福建省三元區巖前鄉眉山村)。是入閩始祖鄧光布將軍後裔。明洪武十八年(1385)丁丑科進士,授茂名知縣,以最佳的政績晉升為刑部主事,累升至僉都御史。
貴戚中有人犯走私者,許多人不敢揭露,唯獨鄧文鏗能秉公辦事,執法如山,公正廉明。坐是出知武昌,改知德安府,轉苑馬寺卿。宣德元年(1426) 告老還鄉。有《桃源活水》、《石洞寒泉》等遺著。
德聲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福建三明三元區巖前鎮眉山村
出生日期
元至正二十年
主要成就
初仕廣東茂名知縣、刑部主事、僉都御史等職。
主要作品
桃源活水
石洞寒泉等遺著
本    名
鄧文鏗

鄧文鏗人物生平

鄧文鏗早期生平

鄧文鏗像 鄧文鏗像
鄧文鏗,字德聲,明朝延平沙縣(今福建三明三元區巖前鎮眉山村)人,是入閩始祖鄧光布將軍後裔。明洪武十八年進士,初仕廣東茂名知縣,因勤政為民、政績顯著,累升至刑部主事、僉都御史等職。鄧文鏗為官清正廉明、不畏權貴、剛直不阿,朝野盛傳“文鏗為官清正”。
鄧文鏗謝職回鄉時,兩袖清風。將為官40年的破舊衣物,湊以磚石袋箱僱車運至碼頭。那些曾被鄧文鏗劾責的權貴上奏皇帝説:“文鏗為官何謂清正?而今卻有許多錢物運回鄉,全是欺君瞞上伎倆”。皇帝立即召鄧文鏗回朝面責,御駕親監驗證。啓箱一查都是破舊衣物、磚石等。皇帝便問鄧文鏗是什麼意思?鄧文鏗回答説,身為朝廷命官,告老還鄉而雙手空空,那會有損於朝廷面子,不得已用此辦法。皇帝這才轉怒為喜,讚揚他考慮周到,處事靈活,並賞半箱金銀。還責令那誣告的官員拿出家裏半箱銀兩作為賠償。鄧文鏗回鄉後仍生活儉樸、布衣素食。
鄧文鏗酷愛青竹的挺拔與高風亮節的崇高風格。當他告老還鄉時特意帶回一株竹子親自種在庭院後山坡。後來逐步繁衍成一片鬱鬱葱葱的竹林。後人為了紀念他,特命名此種竹為“文鏗竹”。 [5] 

鄧文鏗不畏強權

不畏強權、彈劾駙馬 不畏強權、彈劾駙馬
洪武三十年,茶葉走私十分猖獗,許多皇親國戚勾結地方官吏走私茶葉,致國税大量流失。明太祖朱元璋派駙馬歐陽倫查禁走私,不料駙馬知法犯法,藉此機會走私茶葉十萬餘斤。滿朝文武都裝聾作啞,獨有都察院僉都御史鄧文鏗不畏強權、上奏彈劾。在鄧文鏗仗義錚言下,朱元璋最終將駙馬都尉歐陽倫賜死,並懲處其他相關人員。 [3-4] 

鄧文鏗忠孝一生

閩沙鄧氏族譜 閩沙鄧氏族譜
明宣德元年,花甲之年的鄧文鏗告老還鄉,將為官40年的破舊衣物,湊以磚石袋箱僱車運至碼頭。那些曾被劾責的權貴上奏皇帝言:“文鏗為官何謂清正?而今卻有許多錢物運回鄉,全是欺君瞞上伎倆。”皇帝立即召鄧文鏗回朝面責,御駕親監驗證,啓箱一查都是破舊衣物、磚石等。問鄧文鏗此舉是什麼意思?鄧文鏗回答道,身為朝廷命官,告老還鄉而兩手空空,那會有損於朝廷面子,不得已用此辦法。皇帝這才轉怒為喜,讚揚他考慮周到,處事靈活,並賞半箱金銀。還責令那誣告的官員拿出家裏半箱銀兩作為賠償。

鄧文鏗軼事典故

人當如竹,虛心報節 人當如竹,虛心報節
鄧文鏗從25歲離家出仕,為官四十年,官至四品,卻始終如竹子一般堅貞剛毅、挺拔清幽,始終高風亮節、清正廉潔。據載,鄧文鏗酷愛竹,返鄉時帶回一株四方竹親自種在巖前眉山村後山坡,後來逐步繁衍成一片鬱鬱葱葱的竹林。後人為了紀念他,特命名此四方竹為“文鏗竹”。 [1-2] 

鄧文鏗歷史遺蹟

眉山村“三教堂”——鄧文鏗故居 眉山村“三教堂”——鄧文鏗故居
眉山村三教堂,始建於元代,是明朝僉都御史鄧文鏗的故居,建造古樸,裝飾簡單,整體簡陋。後為鄧氏祖祠,融儒、道、佛三教於一體,把我國“三教合一”的歷史提前了100多年。
忠山村先賢祠 忠山村先賢祠
巖前鎮忠山村先賢祠由明朝都察院僉都御史鄧文鏗出資重修,清康熙丙子年(1696年)由鄉眾再度捐資修葺,並從祀元鄉宦羅浩然、明鄉賢鄧文鏗。故後人在祭祀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四大賢人的同時,也加上後代建設有功的鄉賢羅浩然、鄧文鏗兩人共六人,因此又稱“先賢祠”,今為三明市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