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文儀

鎖定
鄧文儀(1905-1998.7.13 [1]  字雪冰,湖南醴陵人。黃埔一期畢業後,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回國後歷任黃埔軍校科長、副主任、代理主任,蔣介石侍從參謀、侍從書記。1932年與戴笠組織三民主義力行社及中華復興社,任訓練處長,鄂豫皖“共”總司令部第三科科長,南昌行營調查課長,專事特務活動。1934年任駐蘇聯大使武官,1936年回國後,歷任厲行社、復興社書記長,戰幹團政治總教官兼副主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宣傳處副處長,中央陸軍學校政治部主任,第三戰區政治部主任兼三青團戰區幹事長,青年軍政治部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政工幹部訓練班總教官,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第一廳廳長,國防部新聞局長,政工局長。曾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1949年去台灣,先後任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台灣國民黨內政部政務次長。 [4] 
中文名
鄧文儀
外文名
Deng Wenyi
別    名
字雪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98年7月13日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出生地
湖南省醴陵東鄉白兔潭
代表作品
《遊蹤萬里》《黃埔精神》《從軍報國記》《民族復興記》

鄧文儀人物簡介

1903年,鄧文儀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現為市)東鄉白兔潭的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 [5]  其生年一説1905年。 [7] 
小時在醴陵淥江中學讀書。
1923年冬,鄧文儀進入程潛創辦的軍政教導團軍士連當學兵。
1924年9月,鄧文儀報考黃埔軍校,被錄取編入第一期學習。
在校期間,鄧文儀為“孫文主義學會”的骨幹分子。畢業後,任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的中隊長。
1925年10月,鄧文儀由蔣介石保薦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鄧文儀和在伏龍芝大學學習的賀衷寒等人,發起組織國民黨旅莫支部。後來,鄧文儀與賀衷寒等人又發起了組織“孫文主義學會”中大分會。
1927年春,鄧文儀回到中國。不久,被蔣介石任命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同年10日,鄧文儀和會計文廣島利用職權,貪污一筆政治教材印刷費一萬多元,事情敗露後,被蔣介石撤職。
1931年,鄧文儀被蔣介石委為隨從秘書。
同年11月初,鄧文儀和賀衷寒等十多名黃埔畢業的學生接連參加了蔣介石的幾次召見。經蔣介石親自推定,成立了“中華復興社”。
同年秋,經蔣介石批准,在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豫鄂皖“剿匪”總司令部等機構,次第設立了以“謀報科”或“第三科”名稱出現的特務組織機構。這些特務組織機構,均以“南昌行營”諜報科為總機關,鄧文儀被任命兼任“南昌行營”諜報科科長,對外身份則是調查科科長。
1934年,鄧文儀被蔣介石任命為“復興社”助理書記、“新生活運動”總會主任。 [5] 
1935年春,鄧文儀調任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武官。 [8] 
“西安事變”中,由於鄧文儀擅自調兵,受到蔣介石的猜忌,被就地免職。抗日戰爭爆發後,鄧文儀再未受到重用, [1]  僅任戰幹團總教官、中央軍校政治部主任、成都行轉政治部主任、第三戰區政治主任的職務。 [5] 
抗戰結束後,鄧文儀才得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一廳廳長的職務,國防部改組後,改任國防部新聞局局長。這個新聞局後來改為政工局,實際是軍隊政訓系統的總機關。 [1] 
1949年底,鄧文儀去台灣。 [1] 
1950年,鄧文儀任台灣國民黨省黨部主任委員。
1951年,任“革命實踐研究院”副主任、代主任。
1952年起,任“行政院內政部”政務次長6年,負責實施台灣土地改革及地方自治。
1957年,任“行政院”退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59年起,任國防研究院講師10年。後任中國文化學院教授。曾獲香港世界大學頒贈文學名譽博士。晚年深研道教,獲選台灣中國道教總會理事長。 [6] 
1987年,蔣經國下令中國台灣“解嚴”,兩岸恢復交流,鄧文儀受到黃埔同學徐向前的邀請,訪問中國大陸。1990年,鄧文儀到達北京,受到了鄧小平的親自接見。 [1] 
1991年元旦,鄧文儀聯合在台的138位黃埔同學,發起成立了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鄧文儀被推為名譽會長。 [11] 
1998年7月13日,鄧文儀在美國去世。 [1] 

鄧文儀親屬關係

鄧文儀兄弟三人,他居長,次弟鄧文倍,季弟鄧文傑。 [5] 
鄧文儀妻子沈文英:四川省巫溪縣人。父親沈錫,學習工程,有很高的造詣,歷任工程師及大學教授。母親生沈女士等兄妹六人,沈文英行二。沈文英畢業於四川大學後留校助教,曾任四維小學校長。1947年舉行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時,當選為其原籍巫溪縣的代表。 [3] 

鄧文儀人物經歷

鄧文儀最早接觸

1935年春,鄧文儀調任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武官。鄧在莫斯科工作一段時間後,於同年秋回國述職。蔣介石為達到與蘇聯簽訂對日軍事同盟協定的目的,決定派鄧文儀和陳立夫分別在國際和國內秘密尋找與共產黨人接觸的渠道。同年12月,鄧文儀奉命返回莫斯科,積極同與中國有關係的蘇聯高級將領,以及曾到中國擔任過顧問的高級官員進行聯繫;還向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提出了兩黨談判的要求,並同中共代表團指定的聯繫人潘漢年進行會談。鄧文儀的這些活動雖不是正式外交或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談判,但他將詳情報告了蔣介石,供蔣介石決策時參考。這是西安事變前國共兩黨進行的最早接觸和談判,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談判的最早開端。 [8] 

鄧文儀參與“反共”宣傳

抗日戰爭時期,即使是國共合作抗日,鄧文儀仍不忘“反共”。他來到第三戰區後,就開始施展自己“反共”的本領,整頓戰區的“前線日報”,將進步人士全部逐出報社,並開始刊登攻擊新四軍的反動文章。然後,他又成立了一個政治部調查專員室,對付共產黨員和抗日羣眾。 [9] 
解放戰爭時期,鄧文儀執掌國防部政工局,在南京開設了軍隊政工訓練班。在這期間,他除到處講演,寫文章,闡明蔣介石發動內戰的必要性外,還培訓了大量的軍隊政工人員。他在各個“剿總”司令部政工處設立了收訓大隊,收容和管訓被解放軍俘虜後又釋放回來的中校以下軍官,防止他們宣傳解放軍的寬大政策,影響士氣。 [10] 

鄧文儀晚年努力

1987年後,隨着海峽兩岸形勢的發展,鄧文儀數次返回大陸參觀旅遊。1990年,在黃埔同學會會長、黃埔一期學生侯鏡如的聯繫下,鄧文儀決定組團赴大陸一遊。5月9日,鄧文儀到達北京,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鄧小平的接見。儘管兩人分屬國共兩黨,但卻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同過學,因此兩人的交談還是很親切的。鄧小平談到了台灣問題。“大陸和台灣是兄弟,都是一家人不必打仗,打仗對雙方都不好......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商量、不能改變的?但是要談台獨不可以的......我們過去國共合作都很好,也可以進行國共第三次合作。”
1991年元旦,鄧文儀聯合在台的138位黃埔同學,發起成立了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鄧文儀被推為名譽會長,劉番為會長。鄧文儀在成立大會上説:“團結海峽兩岸和海外的黃埔同學,完成和平統一中國的使命,這也是我們今天大會的目的。”從此,在完成和平統一祖國的使命下,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與北京的黃埔同學會建立了密切的聯繫,並開始了友好的交往。
同年4月5日,鄧文儀、劉番率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祭祖團到陝西橋山祭掃黃帝陵。鄧文儀在接受《中國新聞》社記者採訪時説:“台灣同胞來橋山祭拜黃帝陵的機會很難得。我想説的話很多,但最要緊的還是祖國儘快統一。中國統一,好處很多,海內外同胞都應為此竭誠努力。”隨後,鄧文儀、劉番率團到達北京,同黃埔軍校同學會進行了親切、友好的座談。4月10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接見了鄧文儀等人。在交談中,鄧文儀再次表達了希望祖國儘快統一的迫切願望,並表示願為此作出努力。 [11] 

鄧文儀人物作品

鄧文儀著有《遊蹤萬里》、《台灣遊記》、《農村訪問記》、《耕者有其田記實》、《黃埔精神》、《冒險犯難記》、《從軍報國記》、《民族復興記》、《青年、戰爭、革命》、《政治工作的經驗與教訓》等文稿。 [6] 

鄧文儀社會評價

黃埔軍校同學會:雪冰學長早年投身黃埔,秉承中山先生教誨,發揚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積極參加東征、北伐。抗日戰爭中雪冰學長為抗擊中華民族的共同敵人,作出了重要貢獻。90年代,雪冰學長不顧高齡多病,兩度來京,為促進兩岸往來和祖國統一作出了成績,深為兩岸及旅居海外同學敬佩。 [2] 
參考資料
  • 1.    法治文苑 ▏鄧文儀:蔣介石身邊的大秘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情報人員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11-11]
  • 2.    邊驥:《黃埔軍校同學會電唁鄧文儀學長逝世》,《黃埔》1998年第5期
  • 3.    鄭秀卿:《沈文英女士》,(台灣)《四川文獻》第67期,1968年3月1日,第16頁。
  • 4.    中共株洲市委組織部,中共株洲市委黨史辦編,株洲地方黨史精粹  1921-1991,第287頁
  • 5.    王成斌主編,民國高級將領列傳  6,解放軍出版社,1999.01,第117-124頁
  • 6.    湖湘人物-鄧文儀  .湖南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1-13]
  • 7.    王永均著,黃埔軍校名將傳,遼寧人民出版社,2017.01,第70頁
  • 8.    王永均著,黃埔軍校名將傳,遼寧人民出版社,2017.01,第71頁
  • 9.    馮春龍編著,國民黨中常委的最後歸宿  下  第1卷,華文出版社,2005.05,第598頁
  • 10.    馮春龍編著,國民黨中常委的最後歸宿  下  第1卷,華文出版社,2005.05,第599頁
  • 11.    馮春龍編著,國民黨中常委的最後歸宿  下  第1卷,華文出版社,2005.05,第600-601頁
展開全部 收起